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739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韦德的心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19.韦德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落,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

3.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文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学生边读边作记号,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和没有读懂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全班交流,了解圣诞节。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圣诞节的资料,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圣诞节”的故事呢?

出示资料:

圣诞节: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日子,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小孩在圣诞前夕把长筒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

圣诞老人:

名叫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万里闻名。

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字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你们在圣诞节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

有一个孩子与你们的心愿都不相同,很特别,他就是韦德。

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再得到礼物时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

19.韦德的心愿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会读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解决。

韦(wéi)德冰淇(qí)淋烟囱(cōnɡ)一怔(zhèng)真挚(zhì)冻疮(chuānɡ)抿(mǐn)嘴唇袜(wà)子【版权所有:

21教育】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理清文章的顺序)。

第一部分(第1、2段):

讲孩子们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各种各样的礼物。

“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说明了孩子们表达自己希望的急切。

第二部分(第3~12段):

讲韦德那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令人感动。

  第三部分(第13~15段):

讲孩子们从韦德的行为中受到教育。

3.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yān cōng  zhēn  zhì mǐnjìn wàzìdòng chuāng 

(        )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气氛    (     )的家境   (    )的孩子

(    )的愿望    (    )的童音   (    )的情绪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微小得不值得一谈。

(      ) 

(2)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

(3)多指感情真诚恳切。

(          )

参考答案:

1.烟囱真挚抿紧袜子冻疮

2.欢乐贫寒健康美好稚嫩烦躁

3.

(1)微不足道

(2)争先恐后(3)真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落,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韦德的心愿,韦德的心愿是什么呢?

其他孩子们的心愿呢?

来说说。

(相机板书:

一双棉手套一双棉鞋)

师:

他们的心愿完全——(不同),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对比(板书:

对比)。

课文就是通过对比的写法贯穿全文,文中像这样对比的句子还有很多,根据老师的提示去找找。

21·世纪*教育网

2.出示学案:

学习小贴士: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2)勾出韦德和孩子们情感前后发生变化的对比句;

(3)根据变化谈谈你的体会;

(4)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课文旁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点拨

1.汇报学习结果

2.精讲点拔指导

师:

那文中韦德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谈感受——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一个叫韦德的男孩,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似乎没有被这热闹的场面所感染。

韦德抬起眼睛,眼神那样晶亮。

显得非常高兴,他几乎是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喊道:

“那我想要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

师:

作者先写韦德的忧伤,再写韦德的兴奋,这也是在作对比。

师:

那孩子们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谈感受——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孩子们“哄”地一声笑开了,这愿望太微不足道了。

学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唇,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

(提示对比的写作手法:

师:

以前孩子们哄堂大笑,而现在是如此的安静,这也

是在对比。

这里的“敲”是什么意思?

(打动、感动)是什么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

(爱)

师:

是啊,(师引读)孩子们只觉得......他们也想不到......是啊,我们都

想不到......

(1)师引读。

“看着这些可爱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2:

模糊的泪光中,我感到有一双温暖的小手正拿起我冰冷的手,贴在他暖暖的小脸上。

(2)这里的“一双小手”可能是谁的手?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三、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过渡:

正是韦德那简单微不足道的心愿,感动了孩子们,孩子们纯真的爱感动了卢瑶老师,也感动了我们,就如同韦德那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心愿,就如同孩子们那一双双温暖的小手。

此时此刻,你觉得韦德是个怎样的孩子?

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那根据老师的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写。

(出示课件)

2.小结提升:

我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感受到了这份纯真的爱,纯真的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愿我们都能像小韦德那样,拥有一颗爱人之心,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韦德想从圣诞老人哪儿得到什么礼物?

他要送给谁?

从中你看出韦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请概括出《韦德的心愿》的主要内容。

3.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

1.一双袜子和一副手套手套送给老师袜子送给奶奶为他人着想,充满爱心

2.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在知道他的用意后,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我”问学生在圣诞夜想得到什么礼物,孩子们纷纷抢答,再写韦德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令人感动,最后写孩子们从韦德的行为中深受教育。

3.韦德那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他们感到了惭愧,受到了震撼。

【板书设计】

一双棉手套(送老师)韦德的心愿——爱一双棉鞋(送奶奶)

【课后反思】

《韦德的心愿》一课讲的是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为别人着想,富有爱心的事。

这一课,知识点很简单,韦德的心愿是什么,课文一看便可尽知。

因此,在教法上,我没有将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展示和提升上。

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探究的主要问题是“韦德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采用学生上台交流、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对人物的认识。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学生的发言直奔主题,缺少语言的完整性,所以在学生回答的间隙,我就一遍遍地提醒:

“要说完整话,办完美事。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发言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委婉。

成长在不经意间。

但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老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拓展,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其他段落的描述,使学生的认识集中在某几个句子中。

这一点,是我的失误。

对于《韦德的心愿》这一课来说,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这两种手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尤其是先抑后扬这种方法。

突破这一难点,我把教学过程放在“质疑再探”一环,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我进行总结。

这一点,顺应的是“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理念是: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学生探究之后仍然不会的由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一点,学生们配合得很默契,令我很欣慰。

但是也有遗憾,就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没有让学生到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方法,而是由老师包办代替。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本节课只重点指导了一句:

“老师的手很冰,戴上棉手套就暖和了;奶奶的脚生冻疮,穿上棉鞋就好了。

”因为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只有几步。

”对于语文课来说,也是一样如此,一篇课文很长,但是关键的只有几句或是几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水平,不必一一具体。

学生在朗读时,和我们学校的学生一样出现有拖腔的现象,经过指导以后,迅速得到了改进,效果非常好。

总之,这一节课,我和学生一起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会及时改进的。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韦德的心愿》。

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用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圣诞节想收礼物的事例来写,贴近儿童生活,极具儿童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在知道他的用意后,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我”问学生在圣诞夜想得到什么礼物,孩子们纷纷抢答,再写韦德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令人感动,最后写孩子们从韦德的行为中深受教育。

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情感丰富,耐人寻味。

借韦德的小小心愿来赞扬其美好的品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运用韦德与其他孩子的心愿、表现作比较,以及先描写韦德微乎其微的心愿使人感觉寒碜,再揭示其心灵的美好这种先抑后扬的方法来烘托、展示人物形象,是其最大的特色。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顺序,了解韦德的心愿,从重点词句、段落中去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

难点是理解当中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领悟文中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学会课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韦德的心愿,从中感悟韦德的纯洁、善良的品质。

3、学习课文运用比较,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韦德的心愿,从重点词句、段浇中去感悟韦德的纯洁、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当中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领悟文中的表达方法。

说学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重在培养孩子们的质疑解疑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教法:

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自读自悟,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

把读书与感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让孩子们充分的与文本对话,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韦德的心愿,从重点词句、段落中去感悟韦德的纯洁、善良的品质。

说学法:

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自发的提问,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充分的与文本对话,找出答案。

所以我运用质疑法、自由朗读法、情景品读法等教学方法。

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了解圣诞节。

2.同学们,如果圣诞老人来中国,你想得到什么礼物呢?

(学生自由说)有一个叫韦德的小孩子与你们的心愿不一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心愿。

3.板书课题并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写课题:

韦德的心愿

4.齐读两遍课题。

5.质疑课题,出示提出的问题。

(1)韦德的心愿是什么?

(2)韦德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

(3)你觉得韦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先介绍圣诞节的知识,激发孩子的们的兴趣,然后谈话导入,以一个问题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学会换位思考。

质疑课题,让孩子们学会提问,激发求知欲,为学好下文设下伏笔。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不出示音节,指名读词语(2位同学)。

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请其他同学更正。

2.出示音节,齐读。

3.理解词语。

4.选一个喜欢的造句。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音、形、义、词语的运用,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三.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是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四.解决质疑

(一)出示课件,解决问题一:

韦德的心愿是什么?

其他孩子的心愿呢?

要求:

浏览课文一遍,用笔画出来。

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

一双手套和一双棉鞋。

(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并谈感受)

(二)出示课件,解决问题二:

韦德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

要求:

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

谈感受。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充分的对话,自主解决问题,在读中悟,悟中生情。

五.全课小结

多么小的一个心愿啊,但在韦德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纯洁,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让我们就起手来为他鼓掌。

明天,我们继续探索第三个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人新知

1.听写词语。

2.《韦德的心愿》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韦德的心愿》这篇课文,解决我们昨天的第三个问题?

二.教学新知

(一)出示课件,解决问题三: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提要求:

自读课文,用课文后的话来告诉大家韦德是这样的孩子。

2.教师小结:

韦德在大家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尤其是韦德那善良,懂事,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打动了我们。

3.提问:

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打动了你?

自读课文,在旁边写下感受。

4.学生发言.

(二)学习对比、欲扬先抑的表达方法

1.为了突出韦德这一高贵品质,作者除了细致的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还运用了那些表达方法呢?

(指名反馈)

2.反馈:

(1)把韦德与其他孩子的心愿以及表现作比较。

(2)先写其家境不好,愿望微不足道,再揭示其心灵的美好,这种表达方法叫做欲扬先抑。

起到烘托、展示人物形象的作用。

3.教师导读:

正如同学们所说韦德的心愿微不足道,但他的心灵却很美好这让哄笑的课堂一下安静下来。

4.齐读11自然段。

5.指名反馈:

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

(韦德那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6.教师小结:

韦德的品质让其他孩子们感动了惭愧,收到了震撼。

“我“也被他那“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深深的感动了,以至于“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鼻子酸酸的”。

三.全课小结

1.教师:

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从韦德的心愿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的说)

2.教师总结:

是啊,韦德给予我们的感动和启示太多了。

我们要像韦德从关心体贴父母开始,关心、体贴他人,多为他人着想。

四、板书设计:

韦德的心愿

一双手套一双棉鞋

老师奶奶

说板书设计:

概括能力强,使孩子们一目了然,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也明白韦德的纯洁、善良。

精彩片段

师:

这节课继续学习《韦德的心愿》,还记得发生在圣诞节前的这个小故事吗?

师:

那大家一块儿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好吗?

哪位同学愿意演韦德?

其他举手同学不要沮丧,你们就是韦德的同学。

师:

你们怎么突然安静了?

刚才我看你笑得挺大声的,在笑什么呢

生:

韦德的心愿是棉手套和棉鞋,这些东西太微不足道了。

师:

现在为什么觉得不该笑了?

生:

韦德要这些东西不是给自己的,我不应该嘲笑他。

师:

我看你刚才小嘴抿的挺紧的,你在干吗?

生:

我在想事情。

师:

能说说你想了些什么吗?

生:

我在想我的愿望跟韦德的比太自私了。

师:

你的愿望是什么?

韦德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棉手套、棉鞋)

指导朗读:

韦德说这个愿望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那应该如何读?

师:

韦德的愿望简单吗?

这样简单的愿望为什么让你们惭愧?

生:

因为我们的愿望都是为自己,而韦德的愿望是为别人。

师:

棉手套是送老师(板书),因为他要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情;棉鞋是送奶奶,因为他知道奶奶辛苦抚养他不容易。

这是微不足道的礼物,可是却融入了韦德浓浓的爱。

师:

就让我们像韦德那样再来说出这个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吧!

师:

听完这个愿望课本上的同学是什么表现呢?

指名读。

指导读:

  学生们刚在还在哄笑,这时却“顿时安静了下来”,应该怎样读?

  联想:

课间时,班里很吵,班长要宣布紧急事情,一声吼下,或者板擦往桌子上一敲,班上怎样啊?

  “顿时安静下来”所以应该怎么读?

示范读

  一个个若有所思的抿紧了嘴唇,若有所思的是什么样?

应该怎么读?

师:

自己读读试试现在谁愿意再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谁觉得能读得更好?

你读得太好了!

大家想不想试试?

我们一起读。

师:

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

生:

是韦德那个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

是韦德那美好而又纯洁的爱心。

是韦德的善良。

师:

什么是敲?

愿望、爱心如何能敲心灵?

生:

是打动、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