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752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十减9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来突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1)请同学们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获取的信息

(2)出示例1的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A、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叔叔有15个气球。

小朋友买走9个气球。

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可能提出:

还剩多少个气球)

(3)组织学生列式:

教师板书:

15-9=

二、教学互动

组织引导学生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一)组织学生试算。

请同学们先独立试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学生独立试算后在小组内说自己的算法。

2学生交流时可能说出:

(1)因为9+6=15,所以15-9=6.

(2)用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

(3)用拨珠的方法算出来的。

(4)先算10-9=1,再算1+5=6,所以15-9=6.

……

(二)组织汇报交流。

(如果学生出现最后一种算法,教师要追问:

5为什么要加1)

(三)小结。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说明:

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归纳“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A、组织学生举例。

你还能再说出几道十几减9的算式吗?

B、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D、组织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E、小结: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大部分同学都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是一很好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摆一摆、算一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做一做”和第2题。

投影仪出示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游戏。

(练习二第2题)

(1)请各组组长拿出“鸽子窝”图片,并把“小鸽子”(带鸽子的卡片题)分给本组的同学。

(2)组织学生游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助这些“鸽子”找到自己的家。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呢?

教学板书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口算。

(2)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8和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口算。

教学难点:

对十几减8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

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

(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

(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十几减7、6的口算。

(2)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7、6和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7、6的口算。

教学难点:

对十几减7、6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

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

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

“对、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进行十向减5、4、3、2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

(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

这里有几个条件?

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

(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

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

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

(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

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

12-7=4(朵)

口答: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

(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

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

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二)

1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可以借助大熊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黑夜可以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答:

我们在水中可发现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二、问答: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问答题: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6、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三、课堂练习

9、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教科书P26的6题。

缺点:

不仅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四、布置作业

9、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反思:

,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