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88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把握用典深意。

  2、体会词人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用典深意教学方式诵读———指导———点拨———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大家

  能否举出豪放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继苏轼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要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展示目标(略)认识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是词人中的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参加农民抗金义军。

他曾手刃叛徒义端和尚,直闯五百万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排斥。

辛弃疾被迫隐退,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三、初读体会对于这样一首豪放风格的词,该如何读?

又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学生试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错误,评价朗读语气。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学生自读,进一步感受体会。

  四、赏析词文,把握用典深意本词的题目是“京口北固亭怀古”,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站在北固亭上,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明确(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辛弃疾为什么会想到他们?

这些人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找一生读上阙思考问题一:

上阙写到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

都是建功立业的大英雄;事业从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词人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两位英雄的?

(钦佩,仰慕,赞美)哪些字眼体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

(千古,无觅一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

  思考问题二:

词人借助二人抒发了什么情怀补充时代背景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

主张抗金,想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建功立业。

同时借古代帝王的伟大功绩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齐读上阙。

  (注意语气和词人内心的情感)总结把握词中典故的方法:

首先,了解典故内容;其次,结合词人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际遇;最后,利用典故以古喻今的特点,把握其中深意。

  

(二)齐读下阙,利用总结的方法自学下阙内容。

  思考问题:

  1、辛弃疾引用宋文帝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词人写佛狸词下“神鸦社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词末运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学生自读下阙,讨论交流。

  明确问题一:

委婉劝谏当朝,伐金要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齐读本句,体会情感(深沉,语重心长)明确问题二:

沉重。

忧虑北方臣民安于异邦统治,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

  补充:

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这种心情。

  (借“烽火扬州路”与“神鸦社鼓”的景象对比)默读并注意体会。

  明确问题三:

以廉颇自喻,想为国出力,但又壮志未酬。

  词人时年66岁,仍思报国效力,正如曹操诗句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齐读此句,读出气势,读出词人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气。

  五、齐读全词,体会词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

  指导学生用两个“既———又———”句式概括词人情感。

  明确:

既想抗金,北伐中原,又不愿朝廷草率出兵;既想为国出力建功立业,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小结:

纵观全词,悲凉苍劲,全文用典,却无丝毫堆砌之感,反而表意丰富,表达出了词人丰富的、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

  讨论:

对于词人辛弃疾的这种犹豫不决,进退不定,你是怎么认识的?

明确:

爱国忧时的情怀思考题:

从辛弃疾身上发现的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由此你又想到了古时的哪些人?

学生发言: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升华:

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深沉的爱国情怀。

  是他们在国家危亡,民生凋敝时挺身而出,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或挥笔为文,为社禝摇旗呐喊。

正是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正是由于他们,才使得我们的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今天学习古代诗词,不仅要学习、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文化成果,更要学习他们身上的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贵品质。

  六、学生熟读全词。

  七、齐背全词,在屠洪刚的《精忠报国》的乐声中下课。

  附(板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用典引古事、古人喻今事、今人以抒怀孙权刘裕(当权昏聩)仰慕与向往刘义隆警告当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