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04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学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3)因为会计处理日益复杂,使用者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质量进行鉴证。

(4)远地使用者依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

[注意]在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明确:

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三)审计的具体目标

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

一般来说,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以下五项认定:

(1)存在或发生,

(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估价与分摊(5)表达与披露

管理当局会计报表认定种类及其性质

认定种类

性质

1.存在或发生

各项资产、负债及业主权益在特定日期均存在,所有已进行会计记录的交易在特定日期均已发生

2.完整性

在会计报表中所有应列示的交易和事项均已列入

3.权利与义务

在特定日期、各项资产均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均是公司的义务

4.估价与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均已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计价,列入会计报表的金额正确

5.表达与披露

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已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2.具体审计目标

以存货为例,说明管理当局会计报表认定,推论得出具体审计目标的过程

管理当局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

运用于存货的项目审计目标

1总体合理性

全部存货及销售成本合理看来无重要错报

其他特定目标

1存在或发生

2.真实性

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

2完整性

3完整性

现有存货均盘点并记入存货总额

3权利和义务

4所有权

(1)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2)存货未作抵押

4估价或分摊

5.估价

(1)帐面存货量与实际实物数量相符,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重大错误,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正确

(2)当存货的可实现净值减少时,已冲减存货价值

6.截止

(1)年末采购截止是恰当的

(2)年末销售截止是恰当的

7.机械准确性

存货项目的总计数与总账一致

5表达与披露

8.披露

(1)存货主要种类和估价基础已揭示

(2)存货的抵押或转让已揭示

9.分类

存货已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几类

[注意]审计人员在确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

(2)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等

二、审计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注意]经济活动虽由各种载体显示出来,但也存在那些客观存在而由于被审计单位工作疏忽或故意隐匿而未被显示出来的,也应该是我们的审计对象。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一)、审计职能的不同观点

1.单职能论

2.多职能论

比较:

单职能论只体现了对被审计人的某一职能;

多职能论从审计对三方面的关系人不同职能全面阐述审计的职能。

(二)审计的基本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三、审计的局限性

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本章介绍四个基本内容:

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程序。

要求重点掌握审计的方法、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并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审计的种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1.按执行主体不同:

(1).政府审计

(2).社会审计

(3).部门、单位内部审计

按执行主体与被审计单位关系不同

(1)外部审计

(2)内部审计

(二)、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传统、常规

2.财经法纪审计——专案审计……财务审计的一种特殊类型

3.经济效益审计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审计的范围分类

1.全面审计——全部审计

2.局部审计——部分审计

3.专项审计——专题审计

(二)按审计实施的时期分类

1、事前审计

2、事中审计

3、事后审计

(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1.报送审计

2.就地审计

(四)按审计动机分类

1.强制审计

2.任意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通过被审计单位分类

1.预告审计

2.突击审计

(六)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

1、账表导向审计

2、系统导向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第二节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计意见和结论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审计方法的选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

2.审计方法的使用要适合审计的方式

3.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二、审计技术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最基本的方法

它可以按不同标准划分为下列几种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查法:

(正查)

(2)逆查法:

(倒查)

(3)比较:

A审计目标不同,两种方法取得证据质量不同。

真实性……逆查法,完整性……顺查法

B二者应结合使用

C二者的范围是灵活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2)抽查法:

(二)证实客观实物的方法

1.盘存法:

2.调节法:

(1)对银行存款实存数的审查,调节未达账项

(2)证实财产物资账实是否相符

结存日=盘存日+结存日—盘存日-结存日—盘存日

数量盘点数量发出数量收入数量

3.观察法:

4.鉴定法:

——————聘请专家协助

第三节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

一、审计抽样法的意义

抽样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先对特定审计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在审计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统计抽样法

二、属性抽样

运用属性抽样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一)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样本量(正方向)

(二)确定精确度————样本量(反方向)

(三)确定可靠程度————样本量(正方向)

(四)确定样本量——查表

(五)选择随机抽样方法

1、随机数表法

2、系统抽样法(间隔抽样法、等距抽样法)

3、分层抽样法

4、整群抽样法

(六)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评价:

样本差错率〈预计差错率——样本规模符合抽样要求

样本差错率=预计差错率

样本差错率〉预计差错率——样本规模太小,不符合要求

推断:

以一定的置信度确定总体的差错率不超过某个百分比。

三、变量抽样

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

适用于存货、应收账款的估计。

主要有平均值估计法、差异估计法、比率估计法。

1.平均值估计法

核心:

以样本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

2.差异估计(差额估计)——误差与帐面价值不成比例

(1)比率估计法:

(2)差额估计法:

第四节审计程序(自学)

第三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政府审计机关

一、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

是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一)、职责

(二)、权限

(三)、审计监督活动的原则:

合法性、独立性、强制性

三、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1.对象决定

2.地位和性质决定

3.实施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经济监督

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160多个国家设置政府审计机关大多数加入国际性审计组织——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OFSOPREMEAUDITINSTITUTION——INTOSAI)

1968在东京举行大会,制定了组织章程,通过了东京宣言,正式宣布“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成立。

我国在1983年正式加入。

总部在维也纳。

五、中外政府审计的类型

1.议会领导制

2.政府领导制——中(前面以介绍)

3.财政部门领导制——瑞士

4.司法体制——法

5.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体制——日(会计检查院)

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特征

(一)、内部审计机构

1.部门内部审计机构

2.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特征:

服务上的内向性,审查范围的广泛性,作用的稳定性,微观监督和宏观监督的统一性。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

三、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为此,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1941年,内部审计协会在美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向现代内部审计发展。

(奠基年)

第三节民间审计组织

一、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

(一)、民间审计组织

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

1.会计师事务所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类型:

(1)部批会计师事务所

(2)地方性会计师事务所

(3)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

(4)合伙设立会计师事务所

2.审计事务所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成立于1988年。

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

作用:

1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是联系政府机关和注册会计师的桥梁与纽带

(三)、民间审计人员

取得资格途径:

考试、考核

二、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和职权

(一)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1.审计业务

2.会计咨询业务

3.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业务

(二)民间审计的职权

第四节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一、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指对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一)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独立原则

2.客观原则

3.公正原则

4.廉洁原则

(二)民间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守则

1.业务能力的要求(4)

2.技术守则(7)

(三)民间审计人员对委托单位的责任

1.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

2.保密

3.按标准收费

(四)对同业的责任(4)

(五)业务承担中的职业道德(7)

二、民间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发展的,在审计中要注意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误与舞弊:

错误:

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无意错报或漏报。

包括: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舞弊:

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放映的故意行为。

(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和种类

1.注册会计师法律种类的成因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违约

(2)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

(3)欺诈

(4)没有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欺诈的界定

3.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主要指赔偿受害人损失

(3)刑事责任——按有关法律程序判处一定的徒刑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预防

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2.招收合格的审计助理人员

3.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

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6.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7.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第一节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一)、涵义

又称审计标准,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判断标准。

(二)、审计准则的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

(一)、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

(二)、国际审计准则

三、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二)、建立审计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5)

(三)、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阶段(2006——)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包括:

1.独立审计准则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3.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

4.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准则

第二节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的涵义

是对所查的事实进行评价和判断,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理清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的关系: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一)、评价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依据

(二)、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

(三)、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一)层次性——按适用范围大小、效力大小、制定单位的管辖区大小

(二)、相关性——由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

依据要与结论相关联

(三)、时效性

(四)、地域性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第五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以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的一切资料。

(区别审计证据和审计资料)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一)按审计证据的表现形态分类

1、实物证据——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非常有力的证据(所有权)

2、书面证据——基本证据

3、口头证据——本身不足以证明事实真相,需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4、环境证据——状况证据

(二)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

1、直接证据

2、间接证据

(三)按获取审计证据的来源分类

1、自然证据

2、加工证据

(四)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

1、基本证据

2、辅助证据

3、矛盾证据

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最低成本实现全部审计目标的证据,力求做到证据收集既有效又经济;

各种证据可用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审计目标。

证据种类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证据

种类

审计目标

总体合理性

真实性

完整性

所有权

估价

截止

机械准确性

披露

分类

实物证据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足够性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三、审计证据的获取——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取证

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考核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

1.监盘———结合盘点法;

2.观察——证据坚实可信

3.查询及函证——包括面询和函询

4.检查——统计抽样(审阅、核对、复算)

5.计算——包括计算加总

6.分析性复核——比较、比率、趋势

五、审计程序、审计证据、认定的关系

审计程序

应用举例

认定

审计证据

监盘

盘点库存现金

存在与估价认定

观察

观察客户盘点存货

存在、完整、估价

实物、环境

观察存货

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环境

分析性复核

分析行业成本数据变化趋势

成本发生、完整性、估价

环境、书面

比较实际销售

销售预算

销售存在、完整性、估价

书面

计算

重新计算折旧

折旧估价

检查

检查银行对帐单银行存款

存在、权利、估价

查询及函证

函证应收账款余额

应存在、权利、估价

书面、口头

向管理当局询问

存货过时情况

存货估价

口头

通常,一种审计程序可以获得多种审计证据,而要获得某类审计证据,也可选用多种审计程序。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

是审计人员将在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制的档案性原始文件。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有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

2.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

3.有利于考核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

4.便于编制、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

5.便于制定以后各期的审计计划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编制,一种是取得。

(一)、编制的工作底稿一般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二)、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2.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3.审计工作底稿简繁程度的考虑因素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和作用,可将其分为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审计的复核要点

2.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

——指会计师事务所指定的以主任会计师、项目经理和注册会计师为复核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复核制度。

(1)注册会计师复核——第一级复核,称详细复核。

要求项目经理对下属审计人员形成的工作底稿逐张复核。

(2)项目经理复核——第二级复核,称一般复核。

是对工作底稿中的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以及审计调整事项进行复核。

(3)主任会计师复核——第三级复核,称重点复核。

是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审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及重要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注意]:

(1)即为

(2),则(3)应另指派人员执行

(2)的复核工作,以保证三级复核制度。

六、审计档案的分类与保管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终止后的60天内。

审计档案分类

特点

归档工作底稿

保存年限

工作底稿举例

永久性档案

记录内容稳定;

对以后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

综合类工作底稿;

备查类工作底稿

会计师事务所

长期保存

审计报告书副本、重要的法律性文件

当期档案

记录内容年度间经常变化;

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使用

业务类工作底稿

至少10年

符合性测试工作底稿、实质性测试工作底稿

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一节审计计划

一、审计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二)、作用

二、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一)审计计划的内容

1.总体审计计划

2.具体审计计划

(二)审计计划的编制

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其文件形式有:

表格、问卷、文字叙述。

三、审计计划的审核

按审计准则规定,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批准。

第二节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一)定义:

(二)适用范围

二、重要性的运用

(一)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需运用重要性原则——提高审计效率;

保证审计质量

3.审计人员应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运用不当:

(1)会加大成本,浪费时间;

(2)加大风险,结论错误

4.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

(1)在确定审计称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2)评价审计结果时

(二)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特征。

一般,金额大的错报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和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些错报在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方面考虑却十分重要。

小金额错报和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报表产生重要影响。

(三)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