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26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doc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执笔人:

   刘翔宇 审核人:

 李福友 时间:

           

课题: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根据预习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掌握区域的含义。

3、掌握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预习内容】

一、区域的特征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和

可变性: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性质

层次性: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整体性:

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比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不同点

地理位置

位于④______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大致位于⑤__________,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⑥_________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⑦__________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⑧__,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

土地条件

以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⑨______为主,生产力水平较高;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⑩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为肥沃的⑪______、黑钙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⑫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⑬______

有较丰富的⑭______等矿产

相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

地理环境

耕作业

其他部门

土地类型

农作物

熟制

长江三角洲 

良好的水热条件,河湖面积广

⑮____为主

⑯____、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

水热条件有限,西部草原面积广

⑰____为主

玉米、春小麦、⑱____

一年一熟

西部发展⑲______

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优越的地理环境

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工业基地

依托当地发达的⑳______基础

轻工业发达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

发展______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______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资源

发展重化工业

为我国的____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自然条件:

河流、湖泊、沼泽;地势,土质

限制: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发展缓慢

克服限制条件:

的使用,使水域成为通道;的改进和的改良克服了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

成为我国、、生产基地

,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

让位于和

棉花生产比不上和

农业社会

开发早期

工商业发展时期

发展时期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提出疑惑】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中探究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以及区域的划分。

2.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对比来了解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能够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对区域发展阶段进行划分。

【重点难点】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汇总疑惑】

各学习小组汇报预习中的疑惑点,老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本节课一一解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照片,并且布置在教室周围,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欣赏并思考其中差异的原因。

二、课堂探究

探究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主探究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

阅读课本P2,结合图1.1、1.2回答:

问题1: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3: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自我总结:

此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小组探究的成果)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探究二:

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自主探究3分钟,小组合作6分钟)

问题1:

小丽家位于东北的松嫩平原齐齐哈尔,这是她拍摄的家乡的照片。

置身于金黄色的油菜地里,看着远处自家洁白的房屋,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

照片内容可信吗?

问题2:

小刚是长江三角洲南通市的一个农村小伙子,家乡商贾云集。

高考失败后,自己在家乡走上了创业之路。

这是他承包的土地,大豆长势喜人!

除此之外他还承包了几个鱼塘,利用科技致富,年收入20多万元。

图片内容可信吗?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小组探究的成果)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自我总结:

此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三:

地理环境对当地民居的影响(自主探究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

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居各有特色,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民居为窑洞、内蒙古地区为蒙古包、云南有傣家竹楼。

请分析这些民居差异的原因?

自我总结:

此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小组探究的成果)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三、反馈训练、巩固落实(请同学们利用课堂上分钟时间,完成当堂检测题,小组交流、展示答案。

下课收交给教师批阅)

1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归纳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请归纳:

     、     、     、     。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在:

工业结构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扣目标】(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点,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课后提高案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4.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的原因有(  )

①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②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 ③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承东启西 ④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雄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的位置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6.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都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B.灌溉水源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三河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D.三地都是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地区

读“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8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表”,回答7~8题。

省区

三大产业构成(%)

GDP(亿元)

产业①

产业②

产业③

北京

30

68

2

8879

a

56

32

12

7081

b

50

45

5

17633

c

25

45

30

1121

7.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畜产品销售属于的产业分别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③①

8.a、b、c代表的省份可能是(  )

A.海南、浙江、黑龙江B.黑龙江、浙江、海南

C.浙江、四川、黑龙江D.黑龙江、四川、浙江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发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据此回答9~10题。

9.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10.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较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二、综合题

11.(2009·江苏地理)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

项目    

A

B

人口(万人)

2239

3508

面积(平方千米)

27080

55375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760

GDP(亿元)

16013

5276

城市化水平(%)

67.5

35.5

三次产业结构

2∶47∶51

26∶44∶30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

0.26

0.54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

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

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

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 地势(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

(5)南部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2: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

(答资源、生态、污染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只答环境与生态两方面也可以)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课后提高案

1.C 2.B 3.C 4.B 5.C 6.A 7.C 8.B 9.D 10.D 

11.

(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12.

(1)由转型阶段向再生阶段转变

(2)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劳动力价格上升、地价上涨等问题的出现,区域经济增长可能停滞甚至衰败,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人们收入下降。

(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升高;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且变化不大。

(4)原料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高;消费市场广阔。

(5)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