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7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与教学进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

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复习策略

1、全年级复习坚持教学进度统一,资料使用统一,大型考试试题统一。

不同的是复习方法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班级应有所不同,特长班由郝志强负责制定并实施更符合特长班学情的复习方法。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最后定稿,形成统一教案,每个教师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发挥,形成自己的教案。

3、资料使用情况《步步高》,复习班、实验班、重点班教师同时配合使用《高考档案》。

特长班根据学情选择使用《步步高》。

4、加强组内集体听课和互相听课活动,并搞好说课和评课工作。

5、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各种题型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6、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

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并且要努力搞好错题的收集、学生纠错和错题重组训练工作。

7、努力搞好月考等大型考试的命题、阅卷、讲评和学生纠错反思工作。

8、作业批改要求:

(1)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收集相关试题进行训练.

(2)每次月考和其他大型考试都要组织学生认真纠错,教师及时批阅纠错本,并针对学生学情写出评语。

三、高三地理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日期

教学任务分解及教学进度

暑假:

8.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4课时)、地图(4课时)、测评(2课时)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课时)、

地球的运动(6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2课时)

1:

9.2-9.6

测评(2课时)

第三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课时)

2:

9.9-9.13

气压带和风带(9课时)

3:

9.16-9.20

常见天气系统(4课时)、全球气候变化(1课时)

4:

9.23-9.27

测评(2课时)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循环(2课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课时)

5:

9.30-10.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课时)、测评(2课时)

第五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课时)

6:

10.7-10.11

山地的形成(2课时)、河流地貌的发育(2课时)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课时)

7:

10.14-10.18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课时)、测评(2课时)

8:

10.21-10.25

第七章、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和人口的河流容量(3课时)

9:

10.28-11.1

第八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3课时)

城市化(2课时)、测评(2课时)

10:

11.4-11.8

第九章、农业的区位选择(3课时)、农业地域类型(3课时)

11:

11.11-11.15

第十章、工业的区位选择(3课时)、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3课时)

12:

11.18-11.22

13:

11.25-11.29

测评(2课时)、第十一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课时)

14:

12.2-12.6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课时)

第十二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课时)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课时)、测评(2课时)

15:

12.9-12.13

第十三章、世界地理(5课时)

16:

12.16-12.20

第十四章、中国地理(5课时)

17:

12.23-12.27

测评(2课时)、第十五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

18:

12.30-1.3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课时)

第十六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课时)

树林的开发与保护(1课时)

19:

1.6-1.10

第十七章、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课时)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2课时)、测评(2课时)

20:

1.13-1.17

第十八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课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课时)

第十九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课时)

21:

1.20-1.24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课时)、测评(2课时)

22:

第二十章、城乡规划(3课时)、环境保护(3课时)

23

县二检

周次/日期

教学任务分解及教学进度

1:

3.1-3.7

梅一检、环境保护

2:

3.8-3.14

专题一图像

3:

3.15-3.21

专题二、运动

4:

3.22-3.28

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

3.29-3.4.4

专题四、区位

6:

4.5-4.11

专题五、区域定位与区域比较

7:

4.12-4.18

专题六、河流

8:

4.14-4.25

专题七、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广二检

9:

4.26-5.2

梅二检、查漏补缺

10:

5.3-5.9

查漏补缺

11:

5.10-5.16

自由复习

12:

5.17-5.23

自由复习

13:

5.24-5.30

适应性考试

14:

5.31-6.6

心理辅导、知识点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