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10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9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讲义+教案要点Word格式.docx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

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

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

1.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

(a)蒸发:

蒸发的特点及条件;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

沸腾的特点及条件;

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

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同点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C.液态D.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

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探究《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

小组讨论:

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相等,

步骤:

1. 

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

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10℃。

冰 

预想的情况

比较的方法

验证的结果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三、光的反射

一、光的产生:

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

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月食的形成;

(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

c=3×

108m/s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

(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

例如:

影子的形成。

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

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

①已知物和镜画像;

②已知像和镜画物;

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

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

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

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简记为:

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

(1)确定虚像的位置;

(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

(3)确定光路;

(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太阳、月亮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手影游戏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4.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

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

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四、光的折射

一、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应用

1.凸透镜:

(1)凸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光学仪器:

(1)照相机;

(2)幻灯机;

(3)放大镜。

3.凹透镜:

(1)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

(3)近视眼的矫正。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同侧或异侧

u>2f

u=2f

f<

u<

2f

u=f

不成像

f

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o,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虚像;

看到的“白云”是光的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3.请你对下列光学仪器归类:

a近视眼镜;

b老花眼镜c防盗门上的“猫眼”;

d照相机镜头。

(1)类:

(2)类。

4.照相机照相时,如果被照的景物由远变近,应将镜头往,使胶片离镜片些。

完成这一动作是调节照相机上的。

5.放大镜的原理是: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

个像。

6.投影仪是利用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使

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7.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16cm处时,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像的特点是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正立缩小的像D.倒立缩小的像

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

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

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

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没化,但像更暗些

9.当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会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那么物体在凸透镜中成虚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去探究。

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透镜的焦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正倒

14

20

47

倒立

16

80

30

26

34

40

22

27

60

18

11.小明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

他看中一副样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明提出一个既不伤害眼镜镜片,又能最简便最快的正确判断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五、测量的初步知识

【知识结构】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主单位:

米(m),其它单位k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①基本工具:

刻度尺;

②精密工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

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

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④会记: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立方米(m3)其它单位:

dm3、cm3、mm3、L、mL。

2.体积的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正确使用:

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视线要与液面齐平

三、测量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

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1.单位换算:

8.5m=cm;

36000nm=km15cm3=m3。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cm。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cm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cm。

7.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质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

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天平的正确使用

(1)调节底座水平。

(2)调节横梁平衡。

(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

三、密度

1.密度的概念: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

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2.密度的公式:

ρ=m/V3.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kg/m3。

水的密度1.0×

103kg/m3

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密度的原理:

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来测定。

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

五、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判断是何种金属?

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m

(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V1(3)把金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2(4)算出金属块体积V金=V2-V1,则ρ金=m金/(V2-V1)(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

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1)比较密度:

根据公式ρ物=m物/V物,求出ρ物,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若ρ物<ρ,则为空心,若ρ物=ρ,为实心。

(2)比较体积:

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ρ,求出V,再与V物比较。

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3)比较质量:

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1.7.9×

103kg/m3=g/cm3;

1L=mL;

1mg=kg;

2.铝锅的质量540g,铝盆的质量是270g,铝块的质量是27g,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3.质量相同的三种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是根据如图2所示的高度,

查表可知,a是;

b是;

c是。

4.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

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若将甲的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

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5.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可能存

在的情况有

(1);

(2);

(3)。

6.甲、乙两个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

2,若用它们分别掳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比和体积

之比可能是〔〕A.5:

23:

5B.4:

1;

8:

3C.2:

13:

2D.4:

31:

2

7.如图3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A.甲杯B.乙杯C.丙杯D.无法判断

8.用天平测出质量100g的水,步骤有:

a.使天平的衡梁平衡

b.往可盘加入,100g的砝码

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100g的水在上述

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a→b→c→d B.a→c→d→b C.a→c→b→d D.a→d→c→b

9.质量为60g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75mL,则该液体可能是 〔〕

A.水    B.煤油     C.酒精     D.硫酸

10.使用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使用

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为什么?

11.一架天平的砝码盒中各砝码的质量及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如图4所示,

砝码

100g

50g

20g

10g

5g

个数

1

2

(1)当他准备向右盘加砝码时,首先脑子时应想的问题是。

(2)他在右盘加20g,10g,5g,砝码各一只发现天平横梁上的指针在标尺的两侧不断摆动,如图5所示

①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物体的质量〔〕

A.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在天平右盘加砝码D.从天平右盘取出5g砝码并移动游码

②该物体的质量〔〕

A.可能大于35gB.在30g与35g之间

C.可能小于30g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该天平的分度值是g。

测量范围是。

12.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厂的收购员,在选马铃薯时,需要测出马铃薯的密度,因为淀粉加

工厂是根据马铃薯的密度来确定收购价格,小宇用所学过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根据下表确定其含淀粉的百分率和收购价:

马铃薯的密度(g/cm3)

1.08

1.10

1.12

1.14

1.15

所含淀粉百分率

 18

 22.5

26.5

29

收购价(元/kg)

0.40

0.44

0.50

0.60

0.80

 

(1)若手边有:

天平;

细线;

水;

量筒;

尺;

小刀;

干净的马铃薯。

请你帮小宇同学选择其中部分器材,设计出一种测密度的方法。

①选用器材              ;

②实验量,所需要测量的量                  ;

③根据测出的物理量,写出马铃薯密度的表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