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10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文档格式.docx

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verylowbirthweight,VLBW)儿,BW<

1000g称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lowbirthweight,ELBW)儿。

LDW儿中大多是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

②正常出生体重(normalbirthweight,NBW)儿:

BW≥2500g和≤4000g;

③巨大(macrosomia)儿:

BW>

4000g。

3,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见(图7—1)①小于胎龄(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儿:

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②适于胎龄(appropriateforgestationalage,AGA)儿:

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③大于(1argeforgestationalage,LGA)儿:

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我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见表7—1。

4.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①早期新生儿(earlynewbom):

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

②晚期新生儿(latenewborn):

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末的新生儿。

5.高危儿(highriskinfant)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常见于以下情况:

①母亲疾病史:

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患、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病史等;

②母孕史:

母年龄>

40岁或<

16岁,孕期有阴道流血、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痼、子痼、羊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③分娩史:

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

④新生儿:

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等。

[新生儿病房分级]

根据医护水平及设备条件将新生儿病房分为三级:

I级新生儿病房(1evellnursery):

即普通婴儿室,适于健康新生儿,主要任务是指导父母护理技能和方法,以及对常见遗传代谢疾病进行筛查。

母婴应同室,以利于母乳喂养及建立母婴相依感情,促进婴儿身心健康。

Ⅱ级新生儿病房(1evelⅡnursery):

即普通新生儿病房,适于胎龄>

32周、出生体重≥1500g(发达国家为胎龄>

30周、出生体重≥1200g)的小早产儿及有各种疾病而又无需循环或呼吸支持、监护的婴儿。

Ⅲ级新生儿病房(1evelⅢnursery)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应有较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及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并配有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负责接受I、Ⅱ级新生儿病房转来的患儿。

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正常足月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胎龄≥37周和<

42周,出生体重≥2500克和≤4000克,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preterminfant;

prematureinfant),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

其死亡率约为12.7%~20.8%,且胎龄愈小,体重愈轻,死亡率愈高,尤其是1000克以下的早产儿,其伤残率也较高。

因此预防早产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儿童的伤残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母孕期感染、吸烟、酗酒、吸毒、外伤、生殖器畸形、过度劳累及多胎等是引起早产的原因。

另外,种族和遗传因素与早产也有一定的关系。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不同胎龄的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见表7—2),因此可根据初生婴儿的体格特征和神经发育成熟度来评定其胎龄。

目前国际上有数种评分方法,常用的有Dubowitz评分法和Ballard评分法。

表7—2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早产儿足月儿

皮肤绛红、水肿和毳毛多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和毳毛少

头部头更大(占全身比例1/3)头发细而乱头大(占全身比例1/4)头发分条清楚

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

指、趾甲未达指、趾端达到或超过指、趾端

跖纹足底纹理少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

4mm结节4mm,平均7mm

外生殖器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

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睾丸已降至阴囊,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胎儿肺内充满液体,分娩时儿茶酚胺释放使肺液分泌减少,足月儿约30-35ml/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约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在建立呼吸后由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

呼吸频率较快,安静时约为40次/分左右,如持续超过60~70次份称呼吸急促,常由呼吸或其他系统疾病所致。

胸廓呈圆桶状,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

呼吸道管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易致气道阻塞、感染、呼吸困难及拒乳。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红细胞内缺乏碳酸酐酶,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因而不能有效地刺激呼吸中枢;

肺泡数量少,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呈扁平立方形,毛细血管与肺泡间距离较大,气体交换率低;

呼吸肌发育不全,咳嗽反射弱。

因此,早产儿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出现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或青紫。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

20秒,伴心率<

100次份及发绀。

其发生率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且常于生后第一天出现。

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于肺发育不成熟,易感高压力、高容量、高浓度氧损伤而致慢性肺疾病(chroniclungdiseaseCLD)。

(2)循环系统:

出生后血液循环动力学发生重大变化:

①胎盘—脐血循环终止;

②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

③回流至左心房血量明显增多,体循环压力上升;

④卵圆孔、动脉导管功能上关闭。

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称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fetalcirculation,PFC)或持续肺动脉高压。

临床上出现严重紫绀,低氧血症,且吸人高浓度氧紫绀不能减轻。

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

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

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

足月儿出生时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甚至呕吐。

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大量的流质及乳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

除淀粉酶外,消化道已能分泌充足的消化酶,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

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

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内排胎便,约2~3天排完。

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排除肛门闭锁或其它消化道畸形。

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是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常出现哺乳困难,或乳汁吸人引起吸人性肺炎。

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

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由于胎粪形成较少及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常延迟。

肝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足月儿重,持续时间更长,且易发生核黄疸。

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差,糖原储备少,易发生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低血糖。

(4)泌尿系统:

足月儿出生时肾结构发育已完成,但功能仍不成熟。

肾稀释功能虽与成人相似,但其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故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发生水肿或脱水。

新生儿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一周内每日排尿可达20次。

早产儿肾浓缩功能更差,排钠分数高,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出现低钠血症。

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

碳酸氢根阈值极低和肾小管排酸能力差,由于普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和酪蛋白比例均高,喂养时可使内源性氢离子增加,超过肾小管排泄能力,引起晚期代谢性酸中毒(1atemetabolicacidosis),表现为面色苍白、反应差、体重不增和代谢性酸中毒。

因此人工喂养的早产儿应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5)血液系统:

足月儿出生时血红蛋白为170g/L(140~200g/L),由于刚出生时入量少、不显性失水等原因,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上升,生后24小时最高,约于第一周末恢复至出生时水平,以后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占70%~80%,5周后降至55%,随后逐渐被成人型血红蛋白取代。

网织红细胞数初生3天内为0.04~0.06,4—7天迅速降至0.005-0.015,4--6周回升至0.02~0.08。

血容量为85~l00ml/kg,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脐带结扎延迟可从胎盘多获得35%的血容量。

白细胞数生后第1天为15~20X109/L,3天后明显下降,5天后接近婴儿值;

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

由于胎儿肝脏维生素K储存量少,凝血因子Ⅱ、Ⅶ、Ⅸ、X活性较低。

早产儿血容量为85一110ml/kg,周围血中有核红细胞较多,白细胞和血小板稍低于足月儿。

大多数早产儿第3周末嗜酸性细胞增多,并持续2周左右。

由于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性铁储备少、血容量迅速增加,“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而且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

(6)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相对大,但脑沟、脑回仍未完全形成。

出生后头围生长速率约为1.1cm,至生后40周左右逐渐减缓。

脊髓相对长,其末端约在3、4腰椎下缘,故腰穿时应在腰椎间隙进针。

足月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一昼夜仅为2~3小时,大脑对下级中枢抑制较弱,且锥体束、纹状体发育不全,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动作。

出生时已具备多种暂时性原始反射。

临床上常用的原始反射如下:

①觅食反射(rootingreflex):

用左手托婴儿呈半卧位,右手食指触其一侧面颊,婴儿反射性地转头向该侧。

②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

将乳头或奶嘴放人婴儿口内,会出现有力的吸吮动作。

③握持反射(graspreflex):

将物品或手指置人婴儿手心中,立即将其握紧。

④拥抱反射(Mororeflex):

新生儿仰卧位,拍打床面后其双臂伸直外展,双手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双手握拳呈拥抱状。

正常情况下,上述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

如新生儿期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数月后仍不消失,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正常足月儿也可出现年长儿的病理性反射如克氏征(Kernig征)、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和佛斯特征(Chvostek征)等,腹壁和提睾反射不稳定,偶可出现阵发性踝阵挛。

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度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原始反射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全。

此外,

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管膜下存在着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7)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表皮角化层差,易散热,早产儿尤甚。

寒冷时无寒战反应而靠棕色脂肪化学产热。

生后环境温度显著低于宫内温度,散热增加,如不及时保温,可发生低体温、低氧血症、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或寒冷损伤。

中性温度(neutraltemperature)是指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对新生儿至关重要。

体重、出生日龄不同,中性温度也不同(表7-3)。

不显性失水过多可增加热的消耗,适宜的环境湿度为50%一60%。

环境温度过高、进水少及散热不足,可使体温增高,发生脱水热。

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产热能力差,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

汗腺发育差,环境温度过高体温亦易升高。

表7-3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中性温度

出生体重(kg)中性温度

35C34C33C32C

1.0初生10天内10天以后3周以后5周以后

1.5一初生10天内10天以后4周以后

2.0一初生2天内2天以后3周以后

>

2.5一一初生2天内2天以后

(8)能量及体液代谢:

新生儿基础热量消耗为209kI/kg(50kcal/kg),每日总热量约需418~502kJ,/kg(100~120kcal/kg)。

早产儿吸吮力弱,消化功能差,在生后数周内常不能达到上述需要量,因此需肠道外营养。

初生婴儿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70~80%,且与出生体重及日龄有关,出生体重越低、日龄越小、含水量越高,故新生儿需水量因出生体重、胎龄、日龄及临床情况而异。

生后第1天需水量为每日60—100ml,/kg,以后每日增加30ml/kg,直至每日150~180ml/kg。

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体重下降,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足月儿钠需要量为1~2mmol/(kg·

d),<

32周早产儿为3~4mmol/(kg·

d);

初生婴儿10天内一般不需补钾,以后需要量为1~2mmol/(kg·

d)。

(9)免疫系统:

新生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皮肤粘膜薄嫩易损伤;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离血管近,细菌易进入血液;

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酸、胆酸少,杀菌力差,同时分泌型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易患细菌性mn炎。

血浆中补体水平低,调理素活性低,多形核白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且趋化性及吞噬肋低下,早产儿尤甚。

免疫球蛋白IgG虽可通过胎盘,但与胎龄相关,胎龄愈小,IgG含20低;

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因此易患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抗体免肋答低下或迟缓,尤其是对多糖类疫苗和荚膜类细菌。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新生儿免疫应答无能的主要原因,早产儿更差。

随着不断接触抗原,T细胞渐趋成熟。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黄疸:

参见本章第十节;

②“马牙”和“螳螂嘴”:

在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

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烈于吸吮乳汁。

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少数初生婴儿在下切齿或其他部位有早熟齿,称新生儿齿,通常不需拔除。

③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男女新生儿生后4—7天均耐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上述现象均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④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

也可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

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3.足月儿及早产儿护理

(1)保暖:

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中。

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

2000g或低体温者,应置于自控式开放式抢救台上或温箱中,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

温箱中的湿化装置容易滋生“水生菌”,故应每日换水,并加1:

10000硝酸银2ml。

无条件者可采取其他保暖措施,如用热水袋(应注意避免烫伤)等。

因新生儿头部表面积大,散热量多,寒冷季节可戴绒布帽。

(2)喂养:

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抱至母亲处哺乳,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哺乳。

无母乳者可给配方乳,每3小时1次,每日7~8次。

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遵循从小量渐增的原则,以奶后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为标准。

早产儿也应母乳喂养。

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IgA,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恢复到出生体重。

对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也可暂行人工喂养。

开始先试喂5%葡萄糖水,耐受后用早产儿配方奶。

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是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喂奶间隔时间也愈短,并且根据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理想的每天增长为10~15g/kg)调整。

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量者应辅以静脉营养。

足月儿生后应肌注1次维生素K10.5~ling,早产儿连用3天。

生后4天加维生素C50~100mg/d,10天后加维生素A500—10001U/d,维生素D400一10001U/d,4周后添加铁剂,足月儿每日给元素铁2rog/kg,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给3—4mg/kg,并同时加用维生素E25U和叶酸2.5mg,每周2次。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可给予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每周600~7501U/kg,皮下注射,分3次给药,可减少输血需要。

(3)呼吸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低氧血症时予以吸氧,但吸人高浓度氧或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和慢性肺部疾病(chroniclungdisease,CLD)。

因此,吸氧流量或浓度应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6.7~9.3kPa(50~7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

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

呼吸暂停(apnea)者可经弹、拍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同时可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入,负荷量为4~6mg/kg,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4mg/(kg·

d),分2~4次给药。

继发性呼吸暂停应病因治疗。

(4)预防感染:

婴儿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

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

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5)皮肤粘膜护理:

①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

②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

一般生后3—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粘液或渗血,应用碘伏消毒或重新结扎;

如有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

如有化脓感染,用双氧水或碘酒消毒。

③口腔粘膜不宜擦洗。

④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钮扣。

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

(6)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

生后3天接种,目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有皮上划痕和皮内注射两种方法。

皮内接种后2—3周出现红肿硬结,约10X10mm,中间逐渐形成白色小脓疱,自行穿破后呈溃疡,最后结痂脱落并留下一永久性圆形疤痕。

皮上接种1—2周即出现红肿,3~4周化脓结痂,1—2个月脱落痊愈,并留下一凹陷的划痕疤痕。

早产儿、有皮肤病变、或发热等其他疾病者应暂缓接种;

对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应绝对禁忌接种卡介苗,以免发生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

②乙肝疫苗:

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每次5昭。

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ml,同时换部位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0ug。

(7)新生儿筛查:

应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的筛

查。

第三节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一、小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S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有早产、足月、过期产小于胎龄儿之分。

大部分小于胎龄儿是正常的,但从整体上来看,其围生期死亡率以及出生后直至成人期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适于胎龄儿,尤其是出生体重在第3个百分位以下者。

[病因]

1.母亲因素①孕母年龄过大或过小、身材矮小;

②孕母营养不良、严重贫血。

由营养供给不足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孕晚期,因为孕早期胎儿所需营养少,因此并不影响其生长发育;

③缺氧或血供障碍:

如原发性高血压、晚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肺、肾疾患,居住在海拔较高处等,均可因子宫、胎盘血流减少而影响胎儿生长;

④孕母吸烟、吸毒,应用对胎儿有损伤的药物、接触放射线等。

2.胎儿因素①双胎或多胎;

②染色体疾病:

如21—三体综合征;

③先天性畸形;

④慢性宫内感染:

如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感染,尤其当感染发生在孕早期、胎儿发育关键时刻,可引起胎儿某些器官细胞破坏而致宫内生长迟缓。

3.胎盘和脐带因素①胎盘功能不全如小胎盘、胎盘绒毛梗死或血管瘤、大血肿、慢性胎盘早剥等。

②双胎输血如发生在妊娠早、中期,供血儿即发生营养不良。

③脐带附着异常、双血管脐带等。

4.内分泌因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s,尤其是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GFBPs)对胎儿生长起中枢性调节作用;

另外,甲状腺素、胰岛素等激素对胎儿生长也极为重要,任何一种激素先天性缺陷均可致胎儿生长迟缓。

[临床分型]

根据重量指数[出生体重(g)X100/出生身长3(cm3)]和身长头围之比可分为匀称型和非匀称型。

1.匀称型此型常由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感染所致。

由于损伤发生在孕早期,故引起胎儿各器官细胞有丝分裂受阻、细胞数目减少,但仍保持有相当正常的细胞体积。

患儿出生时头围、身长、体重成比例减少,体型匀称。

重量指数>

2.00(胎龄≤37周),或>

2.20(胎龄>

37周);

身长与头围之比>

1.36。

2.非匀称型此型常由孕母血管性疾病所致胎儿生长发育必需物质(如氧气、营养)供给缺乏。

由于损伤发生在妊娠晚期,胎儿大部分器官已发育,故各器官细胞数目正常,但细胞体积缩小,损伤为可逆性,一旦营养供给充足,受累细胞可恢复正常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