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022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的历史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

1.测量的意义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

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标准与要测量的对象进行比较。

测量的要素包括单位和工具。

单位就是人们公认的比较标准,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量度单位,称为国际单位制(SI制)

在SI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时间的单位是秒(s)。

测量不同的物理量,要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秤;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钟表。

2.质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温度、状态、形状等变化而变化。

例如,一块冰把它放入到杯子中,过一段时间融化成水,这个过程中,冰的状态、温度、形状、体积等都发生了变化,而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发生变化。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体重、重量多是指物理学的质量,

3.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主要测量较短的时间。

它的原理是通电时,振针有节律地上下振动,每秒钟上下振动50次,每向下振动一次在纸带上留下一个点,最后通过计算纸带上的点数来计算时间。

打点计时器纸带若与被测物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描速被测物体的运动情况,由点与点的间隔距离,判定物体是做哪种运动。

4.最小刻度与测量范围

多数测量工具上都有刻度值,也就有了一定的使用限制。

最小刻度也称为分度值,是指工具上相邻两条刻度线所表示的值,它代表这个工具能准确的程度;

而测量范围也称为量程,是指测量工具能测量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0~6厘米。

疑难分析

1.怎样进行估测?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测,估测就是对被测量对象的物理量进行粗略的、大概的估计,但估测不是随意乱猜,也是要找到一个标准再进行定量比较。

估测选取的标准常常是以身边常见的物体。

例如,长度可以选取一拃长、一步的距离为标准,房间门的把手到地面的高度约为1米,以它为单位,目测黑板的长、宽,门窗的长、宽;

另外据生活经验也可估测,鸡蛋是常见的物体,根据经验1斤(500克)鸡蛋约称8-10个,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约70-50克,以一个鸡蛋为标准,掂一掂它有多重,再掂一掂一本书有多重,即可估测一本书的质量;

同理,同学们常喝的一瓶饮料的体积是500-600毫升(商标上有标注),约500克,用它作标准,可以估测许多物体的质量。

总之,估测也离不开标准,这个标准的选取既要方便,又要熟知,同学们应加强生活经验的积累。

2.应怎样分析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首先要搞清纸带上点数和时间间隔的区别,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振动一次向下打一个点,每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秒,若有10个点,应有9个时间间隔,即点数减1为时间间隔,该段的时间为9×

0.02秒=0.18秒,。

另外,由点与点的间距,可以判断该物体在这段时间的运动情况。

如图3所示的(A)、(B)、(C)三条纸带,都是不同物体向右动的,(A)纸带点与点距离是均匀的,拉动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纸带从开始到结束,点与点的距离越来越大,而相邻两点的时间又是相同的,可以得出,拉B纸带的物体做加速运动;

同理同学们可以判断拉(C)纸带的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例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两条纸带,如图所示。

某小组4名同学观察纸带后,发表意见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第一条纸带点与点之间距离不均匀,说明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

B、由于打点计时器均匀的振动,不论怎样拉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

C、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拉纸带的时间是0.14秒。

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分析与解:

打点计时器是有规律的振动来计时的,因而打点计时器的任意相邻两次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相同的。

所打点的间距不同是由于拉动纸带时的速度不均匀造成的,但无论怎样拉纸带并不会影响两次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选项(A)是错误的,而选项(B)是正确的。

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但时间间隔是7-1=6个,因而拉此纸带的时间间隔是t=0.02秒×

6=0.12秒。

选项(C)是错的。

答案:

本题应选B

例题2如图所示,某校初三学生正在进行升旗仪式,

该校旗杆的高度约为()

A、4米B、7米C、10米D、12米

解析:

本题属于估测题。

在估测题中要善于利用身边

的标准进行比较。

本题各选项值的差异不大,很难直接作出判断,需要充分利用题图中的信息进行解题。

由题中“初三学生”可以得到学生身高约1.7米左右,当然学生身高的个体差异往往很大,但图中既然是五位同学,都偏低(如低于1.5米)或都偏高(如高于1.8米)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再由图可以看出(测出也可)旗杆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四倍,因而旗杆高度为1.7米×

4=6.8米,约7米。

答案:

实验指导

1.长度的测量

这部分知识是在六年级《科学》中学过的内容,回顾长度的测量主要包括:

(1)依据被测物体的要求,选取刻度尺时,考虑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2)测量时,刻度尺上的刻度线尽可能靠近被测物,起始刻度要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将尺平放。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对齐。

(4)记录数据由两部分组成:

数据和单位(初中阶段不需要估读)。

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我们分实验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它们分别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前为调节阶段。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两边的橡皮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左端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螺母是向高处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

实验中为测量阶段。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在右盘内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数加上游码所指示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测量过程中不能在调解平衡螺母。

实验后为记录和整理阶段。

把测量值记下并写上其单位(没有单位的测量值是没有意义的),然后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套上两边的橡皮圈。

为了保护天平,使用时应注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所选用的天平的量程(最大称量值);

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轻拿轻放,不要弄脏砝码或使其缺损。

为了防止天平生锈或腐蚀,不得用手摸天平盘;

保持天平的干燥、清洁,不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实验时,纸带一端固定在要研究对象上,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纸带来反映。

物体可以是自由落体,可以是水平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也可以是从斜面向下运动的物体等,使用时,先通电,物体再运动起来,然后分析纸带,可获得:

(1)物体运动的时间;

(2)物体运动的类型;

(3)可以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刘翔跑完110米栏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30秒。

B.指甲的宽度约为1厘米

C.装满书的中学生书包质量接近500克。

D.一瓶中学生常用饮料的质量约为2千克。

2.描述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长度时,应该选用下列哪个合适的单位来表示()

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

3.下列工具中不能测量长度的是()

 

A.秒表

B.皮卷尺

C.直尺

D.三角尺

第3题图

4.某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放到冰箱里结成了冰,关于矿泉水冰和水的质量,四个同学有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冰,质量变大了,体积也变大了。

B.水变成了冰,体积变大了,质量变小了。

C.由于水的温度降低了,质量就变小了。

D.冰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不可能变化。

二、填空题

5.记录测量数据时,所记录的测量数据中应当由和两部分组成。

6.完成下面单位换算:

(1)332米=厘米

(2)7200秒=小时

(3)1.6×

103毫克=千克(4)4.3×

106毫升=厘米3

7.根据实际情况在数值后填上相应的单位:

  

(1)一个六层楼的高度约为160;

(2)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6;

  (3)2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1;

 (4)东方明珠的高度约为420;

(5)一名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4;

8.某学生测560页书的厚度是2.8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mm。

9.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

用一块质量为300克的橡皮泥,把他捏成泥人,泥人的质量300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甲、乙两个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分别记录了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通过纸带上各点的情况分析下面问题:

(甲)第10题图(乙)

在甲纸带上,A—D点的时间间隔甲纸带上G—I点的时间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纸带从A到I点的总时间是秒。

三、实验题

11.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所测铅笔的长度为厘米。

12.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第11题图

(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选填“左”或“右”,下同)盘,用镊子向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如果测量某物体的质量,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横梁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克。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若游码已经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还是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如图a所示,这时应调节,使其向方移动(选填“左”或“右”)。

若在天平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如图b所示,这时应

或。

14.在利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完成下列各题:

(1)在实验过程中,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某同学将一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中

放入的砝码有20克、10克各两个,再移动游码位置如图

所示,横梁恰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克。

第14题图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石头的质量,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②把这块石头放在右盘中,向左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③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这块石头的质量。

这位同学设计步骤中漏掉的步骤是;

不正确的步骤是。

15.将打点计时器按照正确方法安装好,用手拉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以纸带上看得清的某个点为起点,给各点编号。

分别标上编号1、2、3、4·

·

请你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填入下表。

实验时纸带:

S12

S23

S34

S45

S56

(1)相邻两个编号之间的时间为秒。

(2)由于相邻两点之间对应的时间(填“相同”或“不相同”),由上表的距离即可判断出纸带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填“相等”或“不相等”)。

拓展提高

一、填空题

1.观察是用我们的________去感知事物或现象的_________。

2.摆球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叫。

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

3.摆钟是根据原理制成的,该原理是物理学家首先发现的。

4.一种最常用的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是:

每次只让一个因素___________而保持其它因素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

5.用某同学在用秒表测量某一摆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是1分钟,则这个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______秒。

6.如图1所示,量筒里的液体体积为毫升,合厘米3,

在量筒中放入被测物体后,从量筒中的水面位置变化可知被测物的

体积为厘米3。

图1

7.下面图表是某班级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请你根据图表完成表格。

成绩

40分以下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人数

二、选择题

8.科学发现源于观察,以下关于“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就是“看”

B、“观察”是指边听边看

C、“观察”使用手触摸

D、“观察”往往要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

9.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某班的四个小组在实验室用秒表测摆在连续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

他们的操作均正确,但是结果差异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编组号

1

2

3

4

连续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秒)

20

17

9

26

A、摆幅的差异较大B、摆球的重量差异较大

C、摆线长度差异较大D、以上答案均不对

10.在研究摆线长对摆的摆动快慢是否有影响时,实验中只能改变的是()

A、摆幅B、摆线的长度

C、摆球的质量D、都应该改变

1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下列测量方法中误差最小的是()

A.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1,

即为垫圈总数。

B.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10,

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

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10,

12.某同学模仿伽俐略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他用同一小球,保持摆幅相同,只改变摆的长度,做了三次实验。

下表是这个同学三次实验的测量结果。

摆线长度(cm)

51

45

28

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s)

14.5

13.3

11

(1)摆线长度为45厘米时,摆动周期为秒。

(2)如果要使摆动周期恰好为1秒,摆线长度应该28厘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摆线长度对摆动周期(选填“有”或“无”)影响。

13.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实验:

把乒乓球举起约1米高处,测量乒乓球由静止释放到完全静止在地面上的时间,然后换另两种反弹面(如大理石面,玻璃面),重复上述的实验。

要求:

(1)写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建立一个做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提出一个与此现象有关的物理知识问题(或提出假设)。

14.在“研究摆的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器材:

带有细线的小铁球,米尺,天平,秒表,夹子,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细线,橡皮泥,小铁螺帽若干。

请你自选实验器材,研究某一种因素对周期有无影响,并自制表格作为实验纪录用。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表格(画在下面的方框内):

15.某同学要测小木块的体积,老师为他提供了一盒大头针、托盘天平、量筒、水,细绳、小铁块、刻度尺、细针等,请你选择器材,写出实验步骤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本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支普通水笔的长度最接近()

A.5厘米。

B.15厘米。

C.25厘米。

D.35厘米。

2.“三步上篮”是今年中招体育测试的一个必测项目,通过测试,你估计一只篮球的质量大约()

A.0.1千克B.0.5千克C.2千克D.3千克

3.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需要()

A.28天。

B.29天。

C.31天。

D.365天。

4.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千克铁与1千克的棉花质量是一样的

B.1千克的膨胀的棉花,用力压成一小团,质量变小

C.一块铁打成好多的小铁钉,质量变大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手中粉笔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

5.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物体长度的五个结果:

5.27cm,5.25cm,5.26cm,5.27cm,5.25cm,则物体长度应记录( )

A.5.25cm     B.5.27cm    

C.5.26cm   D.5.2cm

6.如图所示A、B、C、表示四种测量木条ab长度的方法,这四种方法中()

A.只有A图是正确的。

B.只有C图是正确的。

C.A和C图都是正确的。

D.四种测量都是错误的。

(A)(B)(C)(D)

第6题图

7.一摄录机每秒可摄照片25幅,如图所示:

是踢球时所拍得的一段影片,踢球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是()

A.0.04秒×

3=0.12秒

B.0.04秒×

4=0.16秒

C.0.04秒×

5=0.20秒

D.0.04秒×

6=0.24秒

8.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有错误.()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实验中误差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D.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9.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两条纸带,如图所示,某小组4名同学观察纸带后,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第一条纸带点与点之间距离不均匀,说明相邻

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

B.由于打点计时器均匀的振动,不论怎样拉纸带,相

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

C.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拉纸带的时间是0.14秒。

第9题图

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10.某同学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没有将游码放在零刻度处,使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结果将()

A.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C.测量值大于真实值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1.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和。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质量的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

13.要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

其次还要有合适的。

14.物理学中,质量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不随物体的温度、状态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物体的和的改变而改变。

将1千克的气态氧转变成液态氧,体积大大缩小,其质量为_______1千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在下面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2;

正常人体脉搏跳动70次约需1;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24;

1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5000千克=吨

(2)2.6×

106米=千米

(3)780毫升=厘米3(4)10小时=秒、

17.小李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时间是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面的脉动次数是56次,那么,他乘电梯所用的时间大约为秒。

18.2003年10月15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地将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起飞质量为479.8吨,合____________千克;

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太空质量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19.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应先将天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

拨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若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盘右边,这时可以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向(选填“左”或“右”)方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则表示横梁已经平衡。

测量完成后要物体的质量应是总质量数加上所指示的刻度值。

20.为了测得某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某同学利用刻度尺测出整本书的厚度1.8厘米,查出共32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mm。

21.将细金属丝在圆木棒上紧密地绕了60圈,然后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其宽度为3.6cm,由此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cm。

22.如图是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甲、乙两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

根据纸带上的信息可以判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_

(选填“甲车”、“乙车”或“两车”),运动较快的是_________

车(选填“甲”或“乙”)第22题图

三、连线题(每条线1分共8分)

23.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请将下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现象连线。

力的现象闭合开关灯就发光

光的现象用手挤压一块橡皮泥,橡皮泥形状改变了

声的现象照镜子时,镜子中可以看到另一个自己

电的现象鞭炮声震耳欲聋

24.把下面物体与其相近的质量连成线。

一瓶矿泉水200克

一个鸡蛋500克

一个生梨20克

一只水笔50克

四、实验题(每空1分,第31小题2分,共28分)

25.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毫米,铅笔的长度为厘米。

第27题图

26.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小刻度是毫升,量筒(a)里液体的体积为毫升,合厘米3,在量筒中放入被测固体后,从量筒中的水面位置变化可知被测固体的体积为厘米3。

27.某实验器材上放置两支蜡烛,如图所示。

A蜡烛处于厘米刻度处的位置,

AB两支蜡烛的距离为厘米。

28.如图所示,甲、乙是用实验室常用打点计时器拉出的两条纸带中的一段(均是向左拉出)。

(1)在甲图中,从A点到达F点时间为秒,从A点到达F点的过程中,纸带拉动的快慢情况是(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2)在乙纸带中,从A点到C与从D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比较甲、乙两条纸带打点情况,纸带拉得快。

29.在利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完成下列各小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