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081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docx

第2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课时训练·知能提升限时式检测梯级式提升

(时间:

40分钟 分值:

9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

1.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

2,3,9(中),11

2.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1,5,6,10(中),12

3.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

4,7,8(中),13(中)

4.综合考查

14(中)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有的植物能生存在干旱的地方。

下列关于耐旱植物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B.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C.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D.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解析:

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才能吸水。

耐旱植物自由水少,细胞液浓度高,易吸水。

自由水为代谢提供水环境、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自由水少,代谢就会缓慢。

2.(2014萧山中学阶段测试)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解析:

细胞内必需元素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脱氧核苷酸含有氮、磷等元素,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少但不可缺少。

3.如图表示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列出这4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C )

A.①~④:

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①~④:

激素、脂质、酶、蛋白质

C.①~④:

酶、蛋白质、激素、脂质

D.①~④:

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解析: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为RNA;部分激素属于蛋白质,部分激素属于脂质。

4.(2013贵州期中)某同学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则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 D )

实验

1

2

3

4

检测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A

苏丹Ⅲ染液

试剂B

检测结果

淡紫色

无砖红

色沉淀

未观察

到橘黄色

蓝色

A.鸡蛋清、斐林试剂B.鸡蛋清、碘液

C.劣质奶粉、碘液D.劣质奶粉、斐林试剂

解析:

由检测结果可以推知,试剂A为斐林试剂,试剂B为碘液,实验1和4证明待测物质含有蛋白质和淀粉,因此被鉴定的物质不可能是鸡蛋清。

5.(2013临沂模拟)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由无机盐维持

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细胞进行脂肪、DNA、RNA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

D.K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解析: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脂肪的构成元素只含有C、H、O,不含P,其合成时不需要磷酸盐,C错误。

6.(2014长春调研)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B.血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

C.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强度无关

D.自由水可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与化学反应

解析: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和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变化主要取决于新陈代谢强度。

7.(2014晋江期末)下列四项是对有关混合液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的现象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B )

选项

有关物质

所用试剂

颜色反应

A

淀粉与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碘液

蓝色

B

蛋白质与足量蛋白酶混合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蔗糖与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D

脂肪与足量脂肪酶混合液

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

解析:

足量淀粉酶催化淀粉完全水解,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足量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完全水解,但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后呈现紫色;足量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分解,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足量脂肪酶能催化脂肪完全分解,加入苏丹Ⅳ染液不会出现红色,也不会出现橘黄色。

8.(2013临沂沂水三中月考)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B )

A.脂肪鉴定: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

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

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解析:

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先进行解离,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然后进行漂洗,其作用是防止解离过度和去除多余的解离液,否则会影响最终结果的观察,故B项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9.(2014会昌第二次月考)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

%)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解析:

比较表中数据可知,C的含量很高,C是组成有机物的必要元素,碳链是构成大分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可以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B项错误,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C项错误,N、S是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动物细胞中其含量比植物高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动物血钙过低时才会发生肌肉抽搐;D项错误,含有C、H、O、N、S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而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

10.(2014哈尔滨模拟)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钙含量(mmol/mL)

0

7.8

2.2

0.5

0

0

0

肌肉收缩力量(N)

0

2.0

5

3.5

2.1

0.5

0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D )

A.细胞内钙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看出:

在肌肉收缩力量未达到最大时,钙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当肌肉收缩力量达到最大时,钙含量已经下降了,说明肌肉收缩力量达到最大前钙已经开始释放。

所以并不是钙离子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肌肉的收缩力量与时间无关,表中的数据不足以说明钙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1.(8分)下表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O

Si

C

N

H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细胞

65.0

极少

18.0

3.0

10.0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都普遍存在,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 。

 

(3)由上表中数据可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请据下表分析,其原因是:

化合物

无机盐

蛋白质

脂质

糖类和核酸

质量分

数(%)

85~90

1~1.5

7~10

1~2

1~1.5

① 

 。

 

② 

 。

 

解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种类大体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的含量有所差异,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水在化合物中含量最多,占85%~90%,且有机物中都含C,所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

答案: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H2O,占85%~90%,H2O由H、O元素组成

②构成细胞的有机物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12.(2014杭州模拟)(14分)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曾被称为“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最佳植物”。

来自美国东海岸的互花米草在引入我国后,出现生长蔓延、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对水淹生态环境的适应机制,为进一步调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某科研小组以“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为课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同一海滩的互花米草幼苗分别栽种于多个沙盆中。

②将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分别在每天进行0h、3h、6h、12h和24h的水淹处理。

③在处理50d后,采取整株植株并测定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计算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淹时间h/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0

1.5

3

0.75

6

1.25

12

1.1

24

1.0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在该实验中,    是自变量。

请结合表格数据在图中绘出折线图。

 

(2)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互花米草水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    水,来源于           。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    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在进行水淹处理时间为    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强。

 

(4)在实验结束时,水淹时间为24h/d的实验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甚至死亡,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解析:

(1)由实验目的可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淹时间,因变量是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

绘曲线应对照图中数据先画点,后连线。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该实验应选取互花米草采样点的海水。

(3)结合

(1)所画的曲线分析,水淹3h/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最低,此时互花米草的抗逆性最强;而在没有水淹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最高,代谢最旺盛。

(4)在水淹时间为24h/d的环境下,植物因缺氧而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供能不足,酒精中毒。

答案:

(1)水淹时间

(2)海 互花米草采样地点 (3)3 0

(4)长期水淹导致互花米草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供能不足,酒精中毒

13.(2013陆丰月考)(12分)花生种子的子叶肥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某实验小组利用花生种子进行以下实验,请补充完善,并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将花生子叶切片,选用苏丹Ⅳ进行染色,在滴加清水盖上玻片前用          洗去浮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滴呈现出    色。

 

(2)在花生种子萌发后,进行探究实验。

一、实验课题:

探究花生子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胚根长出2~3mm,种皮涨破的花生种子。

三、实验步骤:

①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

A组:

保留两片子叶

B组:

保留一片子叶

C组:

保留半片子叶

D组:

去除两片子叶

②将处理后的各组种子分别种在盛有培养基的塑料杯中。

③每天定时浇水,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

萌发3周后结果如下。

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

组别

株高(cm)

根长(cm)

叶片数

A

10.1

18.25

26

B

7.2

14

19

C

5.1

11

14

D

0.8

3.8

9

四、实验结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对照组是    。

 

②实验步骤中的每组处理和对照均要设置    实验,目的是  

 。

 

③实验中应该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

 

④实验结果表明 

 。

 

解析:

(1)用苏丹Ⅳ对花生子叶进行染色时,在滴加清水盖上玻片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滴呈现出红色。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子叶的完整程度(子叶的数量、大小、多少),对照组是没有做任何处理的实验组(A组),实验步骤中的每组处理和对照均要设置多组实验(重复实验),避免种子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中应该控制的无关变量是除子叶数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温度、光照、种子的萌发状况等,根据实验数据可得:

花生子叶保留得越完整,越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答案:

(1)50%的酒精(或酒精) 红

(2)①子叶的完整程度(子叶的数量、大小、多少) A

②重复(多组) 避免种子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答“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给一分;若答“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给分)

③温度、光照、种子的萌发状况等

④花生子叶保留得越完整,越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若只答“子叶的完整程度影响幼苗的生长”给一分)

14.(16分)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元素,缺铁时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也不能合成叶绿素,而表现“黄叶病”。

请利用溶液培养法,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用具验证铁的生理作用。

材料用具:

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广口瓶若干,完全培养液,只含铁的培养液,缺铁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滴管,量筒。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表中所列具体内容,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

A瓶

B瓶

C瓶

1

a液?

b液?

c液?

2

3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4

变黄

变黄

绿色

5

?

?

?

6

?

黄色

?

(1)写出序号“1”中加入的三种液体的名称。

a液      ,b液      ,c液      。

确定a、b、c三种液体具体内容时主要以  

            为依据。

加入a、b、c三种液体的数量应遵循    原则。

 

(2)请描述序号“2”所表示的主要实验内容。

(3)从序号1~4看,A瓶、B瓶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相同的,试分析为什么还要设置A、B两个广口瓶。

(4)请描述序号“5”表示的实验操作。

(5)写出表格中序号“6”所观察到的幼苗颜色。

(6)此实验设置几次实验对照?

实验变量相同吗?

(7)铁参与叶绿素合成,铁在动物体内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如铁能参与某些化合物合成,请举例说明。

解析:

此题是完善验证性实验。

分析此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目的是验证铁的作用,故实验中自变量为铁的有无,故含铁的完全培养液、不含铁的完全培养液进行对照。

实验选择两组缺铁的完全培养液、一组完全培养液,三组培养液培养植物,前两组实验在培养植物一段时候后,其中一组需要补充铁,观察植物出现的症状是否缓解。

在回答表格内容时,要根据表格中反映的实验结果来逆向推理判断最初的实验操作内容及所用材料。

C组叶片一直是绿色,C组培养液为完全培养液;B组叶片一直是黄色,说明B组培养液为缺铁的完全培养液;A组叶片出现黄色,一段时间后恢复绿色,说明该组先加入缺铁的完全培养液,之后又加入了铁。

(2)实验需要选择生长发育状况完全相同且良好的植物,平均分成三组并进行培养。

(3)缺铁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叶片均出现黄色,完全培养液培养的植物叶片出现绿色。

实验对照初步说明铁是必需元素。

(4)步骤5需要对缺铁的完全培养液中的一组补充铁,观察叶片出现的黄色是否消失变成绿色,若出现绿色,则说明铁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5)A组植物在缺铁的完全培养液中植物叶片是黄色,加入铁之后植物叶片变成绿色。

(6)此实验采用了两次实验对照,第一次对照(序号1~4)说明缺铁幼叶变黄,第二次对照(4~6)说明补充铁后变黄的幼叶变绿,两次对照科学完善地验证了铁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答案:

(1)缺铁的完全培养液 缺铁的完全培养液 完全培养液 序号“4”中表现的幼苗颜色 等量性

(2)取长势相同的同种小麦幼苗等量分为三组,并分别放入A、B、C三个广口瓶中。

(3)A、B瓶都能说明在缺铁时植物表现“黄叶病”,从而证明铁是必需元素,但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尚需对A、B两瓶继续进行对比实验。

(4)向A、B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只含铁的培养液和蒸馏水,C瓶不做任何处理。

(5)变绿。

 绿色。

(6)两次对照。

相同,两次对照中实验变量实质都是铁元素的有无。

(7)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时血红蛋白不能合成,人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