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84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铂顿监测专项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工程概况1

1.2工程地质概况1

1.2.1地质情况概述1

1.2.2地下水概况1

1.3基坑支护设计概况与周边概况1

1.3.1基坑支护设计概况与周边概况1

1.3.2降水设计2

第2章监测目的与依据2

2.1监测目的与意义2

2.2监测依据2

2.3监测项目3

2.4监测目的3

2.5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值3

2.6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4

2.7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的情况。

5

2.8日常巡视检查要求5

第3章主要监测设备与人员投入计划6

3.1监测设备投入计划6

3.2检测人员投入计划6

第4章监测方法6

4.1工序管理6

4.1.1准备工作6

4.1.2施测原则6

4.1.3测量的基本要求6

4.2测点做法6

4.3数据提交7

4.4监测资料整理7

第5章监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

第1章工程概况与建筑物周边状况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佛山市建新路铂顿商业中心基坑支护工程。

建设地点:

佛山市禅城区建新路与卫宁路交界处。

建设单位:

佛山市东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为三组高层商住楼,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地下室三层,首层楼面标高±

0.00,负三层地下室地面标高-12.75米,首、二层为商业,三层为餐饮及绿化架空层,四层及以上为住宅。

建筑最高层数为地上二十八层。

地下室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三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4.33万平方米,地下室周长约489米。

本工程±

0.00标高暂定珠标3.80m,现场场地标高约为珠标3.0~3.80m。

工程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2.75m,局部为-13.70m,基坑大开挖深度暂定为13.7m,局部为14.60m。

西北角与地铁站连通地下通道与大堂基坑开挖深度为9.80m。

1.2工程地质概况

1.2.1地质情况概述

层1杂填土。

层2粉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100KPa。

层3淤泥质土,灰色,饱和,流塑,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80KPa。

层4粘土,灰黄色,很湿,可塑,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150KPa。

层5淤泥质土,灰色,饱和,流塑~软塑,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90KPa。

层6中砂,饱和,稍密,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180KPa。

层7强风化泥岩,半岩半土状,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500KPa。

层8中风化泥岩,块状,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1000KPa。

层9微风化泥岩,短~中柱状,其承载力特征值fx取2500KPa。

各土层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如下表:

层号

土类名称

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渗透性分析

(kN/m3)

(kPa)

(度)

1

杂填土

19.0

8.00

12.00

微透水

2

粉砂

19.5

3.00

25.60

中等透水

3

淤泥质土

16.0

5.60

4

粘土

18.5

19.10

11.20

极微透水

5

6

中砂

29.60

7

强风化岩

22.0

100.00

28.00

8

中风化岩

150.00

30.00

1.2.2地下水概况

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第

(2)层粉砂层以及第(6)层中砂层,含水类型为松散层的孔隙水及风化岩层的基岩裂隙水,粉砂层含水量较丰富。

1.3基坑支护设计概况与周边概况

1.3.1基坑支护设计概况与周边概况

支护剖面号

环境情况

基坑开挖深度

止水帷幕形式

参考地质钻孔编号

支护形式

支护等级

地面超载设计值

A-A

地铁出口段,为两层地下室,北侧为建新路以及地铁隧道(埋深约17m),西侧规划路

9.80m

连续墙,搅拌桩封底

ZK1

连续墙+2道内支撑

一级

坡顶2米范围不堆载,2米以外设计超载20kN/m2

1-1

连续墙

连续墙+两道内支撑

2-2

基坑北侧为建新路以及地铁隧道(埋深约17m)。

13.70m

ZK4

坡顶2米范围不堆载,2米以外设计超载30kN/m2

3-3

基坑东侧为卫宁路,距离路边线最近约5米

14.60m

ZK12

4-4

ZK24

5-5

基坑南侧为住宅,距离最近约13m

ZK35

6-6

基坑西侧为规划道路以及住宅,距离住宅最近约17m

ZK25

7-7

地铁出口段不同开挖深度交接位置

3.70m

自然放坡

3级

1.3.2降水设计

基坑坡顶通长设300×

400截水排水沟截上部地表水,排入市政排水渠。

基坑内部设计临时排水沟。

施工污水均经两重沉淀净化后方可排放。

坡顶截水排水沟用120厚灰砂砖砌筑。

垫层为80厚C15细石混凝土。

内侧20厚1:

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基坑内排水沟根据开挖情况采用临时排水沟与集水井抽排水。

基坑设置降水井降水,另在基坑外设置16个地下水位观测井。

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情况局部设置大井集水。

第2章监测目的与依据

2.1监测目的与意义

本基坑工程施工期较长,场地内砂层较厚,不仅对基坑工程的施工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也使得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与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要求也更高,按所确定的设计方案,在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过程中,施工仍有超量发展的风险,若基坑失稳,或帷幕的止水出现问题,会直接诱使地下涌水和砂土流失、地面下陷进而导致形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要认真对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支护结构与场地环境的安全预报问题,以防范各种事故的出现。

对于如此复杂的大型工程和环境要求如此严格的项目,难以靠经验较经济简便地解决其施工技术与操作方面的安全问题,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

通过合理准确的施工监测,首先可以实时了解该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强度状况,通过利用监测反馈的动态信息来指导基坑施工全过程;

第二,能判断工程环境的安全性,发现可能发生的危险征兆,如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即时对施工险情作出预报,从而,对防止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应用合理的防范措施起到直接指导作用;

第三,监测能为该基坑设计与施工方提供支护结构设计优化和施工组织设计所需的技术信息。

这些信息是修正和优化后续开土方挖方案与调整施工步骤必不可少的依据;

另外,当基坑变形等出现不稳定时,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反馈处理效果的技术信息。

第四,监测能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2监测依据

1.国家、省、市有关规范、规程、标准,主要有: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

3.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图纸。

4.铂顿商业中心基坑支护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

2.3监测项目

1.本方案为施工单位监测内容,部分项目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2.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等见下表:

监测项目

位置或监测对象

仪器

监测精度

测点布置

备注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支护结构上端部

经纬仪

1.0mm

间距约15m

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

水准仪

地下水位

基坑周边

水位观测井

10mm

12个孔

配合第三方监测,日常巡视

地面沉降

坡顶土体标高

经纬仪、水准仪

监控范围内建(构)筑物沉降

需保护的建构筑物建筑物立柱

详见基坑支护监测平面图

地表裂缝

影响范围内的土体

现场检查

3.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2.4监测目的

1.对基坑周边进行地面、建筑物、管线等的沉降、位移观测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观测,以掌握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

2.对土方分层开挖标高、基坑底土隆起、地表裂缝、周边建构筑物裂缝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以掌握土方开挖所对工程场地环境产生的实际效应;

3.监测内支撑支护结构与围护结构裂缝情况,以掌握支护结构的安全情况;

4.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掌握支护结构的安全情况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5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值

1.主要监控量测项目及控制值

序号

测试精度

预警控制值

围护结构顶部位移

1mm

一级报警值25mm,监控值30mm;

变化速率<5mm/d

围护结构顶部沉降

地下水位变化

≯1000mm

下降≯500mm/d

2.基坑变形的应急响应

(1)基坑变形达到报警值,但变化速率未达到监控值时,应报告支护结构设计,现场应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加密支护结构监测的次数。

(2)基坑变形达到报警值,变化速率达到监控值时,应立即报告支护结构设计,会同监理等相关人员研究确定是否需要作相应的处理。

(3)基坑变形达到监控值,但变化速率未达到监控值时,应根据支护结构构件内力的监测情况,构件内力未达到设计值70%时,仍可继续进行施工,同时继续加强监测,密切注意基坑变形、变化速率和构件内力值的情况。

(4)基坑变形达到监控值,变化速率未达到监控值,若构件内力达到设计值70%时,应暂停施工,及时组织基坑支护设计、监理等相关人员研究确定处理意见。

(5)基坑变形达到监控值,变化速率达到监控值,应立即暂停施工,组织基坑支护设计、监理等相关人员,根据支护结构构件内力监测情况,研究确定处理意见。

(6)虽基坑变形未达到监控值,变化速率也未达到监控值,但构件内力达到设计值70%时,应暂停施工,组织基坑支护设计、监理等相关人员研究确定处理意见。

3.管线变形的应急响应

(1)必须掌握既有地下管线(雨、污、给水、电力、电讯、煤气)的平面位置、走向、用途、归口管理的部门、标高等详细资料。

(2)施工办公室显眼位置应写明各管道归口管理单位的联系电话。

(3)进行信息化施工,加强对因施工而影响地下管线动态变化的监控,发现管线变形超过监控值,必须加强监测,组织基坑支护设计、监理和归口管理单位等相关人员研究确定处理意见。

一旦发生管线事故,应积极主动的配合道路管线单位进行抢修,以缩小影响和减少经济损失。

(4)管理人员向班组做好确保地下管线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保护地下管线意识。

(5)与管线管理单位配合工作,加强对地下管线的巡查与监护。

(6)执行一旦发生管线事故,立即报告的原则。

2.6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

1.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

类别

施工进程

监测频率

开挖深度

(m)

≤5

1次/2d

5~10

1次/1d

>10

2次/1d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7

7~14

14~28

>28

1次/3d

2.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天,其余情况下可延至3~5天。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监测简报及处理意见。

3.土方开挖阶段,必须设专人(不少于2人)24小时轮流巡查值班,事故应急救援小组人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处理,避免突发事故发生。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2.8日常巡视检查要求

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进行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巡视检内容:

1.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周边环境

(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监测设施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6.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7.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

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8.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第3章主要监测设备与人员投入计划

3.1监测设备投入计划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功率(kW)

全站仪

托普康GTS-102N

苏光J6

苏光DS1

苏光DS3

钢尺

50米

计算机

3.2检测人员投入计划

投入测量员4人负责仪器监测,安全员2人负责日常巡视工作。

第4章监测方法

4.1工序管理

4.1.1准备工作

1.监测仪器、设备和元件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

2.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3.地铁、隧道等其他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方法和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4.全面了解支护结构设计意图与监测要求

施测人员通过对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的了解与学习,了解监测的要求。

4.1.2施测原则

1.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1.3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

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4.2测点做法

1.位移观测点做法为:

在冠梁钢筋混凝土面埋设Ø

12钢筋和弹墨线测量。

测点做法如下图:

2.地面沉降观测点做法为:

在施工围墙上弹水准线、在基坑周边混凝土地面上钻孔并打入钢筋并用红油漆标记。

3.周边建筑物测点:

在建筑物墙体上设置沉降观测点。

做法如下图:

4.管道测量:

在管道上部地面设置沉降观测点以及检查管井口。

5.地下水位:

设置地下水位观测井。

地下水位观测井的做法同降水井。

4.3数据提交

观测数据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提供报告给业主、监理与支护设计单位。

基坑挖土施工开始后,定期提供基坑开挖监测阶段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所有监测项目的发展情况,内力或变形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

监测过程中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4.4监测资料整理

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3.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5.监测结果评价。

第5章监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2.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3.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

4.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对采集的数据及其处理结果要经过校验审核后方可提交。

5.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