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86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810单元Word格式.docx

根据此规定,设计以下策略:

策略一:

抓梗概(情节曲线 

)P68金钥匙:

“每件事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有的有一个起伏,有的有几个起伏。

可以试着用情节曲线把故事的情节表现出来。

”纵观教材的发展,修订后的教材在情节曲线这一能力训练点上,注重了由复习,到初识,到掌握,再到运用的过程。

在编写上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即:

复习初识搭梯子、精读课文求掌握、拓展阅读来运用。

不同的故事情节采用不同的情节曲线,没有固定模式。

提纲笔记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贯穿始终,情节曲线是提纲笔记在记叙文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策略二:

抓细节:

P65金钥匙:

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语气、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篇目:

《“诺曼底”号遇难记》——语言、《生死攸关的烛光》——动作、心理。

案例说明: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分析语言描写:

①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唯独忘了他自己,表现出船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②……“哪个男人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1、维持当时的秩序;

2、保护妇女的意识)③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保护孩子的意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以《生死攸关的烛光》4自然段为例分析心理描写: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微弱”的光和“最可怕”形成对比,表现当时气氛的紧张和伯瑙德夫人内心的恐惧。

(二)习作方面

1、八单元习作呈现:

题目:

任选一项,写一写:

1、写你经历危急时刻的一件事(写事)2、写观后感3、写使用说明书。

类型:

多个话题

策略:

(1)、多元化训练,分层选择

(2)、教材整合(联系“畅所欲言”、“初显身手”)

2、《课标》第三学段“习作”要求: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习作训练,孩子们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练习的加深,习作已经能做到有条有理,大多孩子也能写得有血有肉,但在有详有略方面欠指导,语言的积累和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4、指导重点和策略:

案例说明一——大作文:

八单元作文为多个话题,这种情况有两种操作法:

第一种情况:

老师选。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本班孩子的记叙文需要进一步强化,可选第一项。

如果本班开展了看电影,孩子们感受很深,可以选第二项。

如果才进行了消防演习等活动,也可选第三项。

第二种情况,学生选。

可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分组交流写作,再在全班进行资源共享。

总而言之,视学生情况而定。

案例说明二——小作文:

(1)课后——P81想象敌人走后的情景。

(2)“语文天地”仿写——P71突出动作的细节描写

我们的思考:

八单元的习作体现了大语文观,它的编排凸显了“大”“小”结合,“规定性”与“选择性”结合,“畅所欲言”与“笔下生花”结合的特点。

综上所述,八单元抓住了教学重点(故事梗概和细节描写),与第七单元采用采用从初识→掌握→迁移运用的思路,做到了以下三点:

阅读课文重方法、习作教学重积累、读写结合重运用。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等。

能独立识字。

2、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热爱祖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与侵略者作斗争的精神。

 3、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分析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了解法国防线被攻破前后法国的大体情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

“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

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学生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用较简短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3、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生死攸关”?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浏览课文,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做法

结果

伯瑙德夫人

雅克

杰奎琳

2、根据理解,试着画出情节曲线

3、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存在的问题作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二、品味课文,理解人物品质。

(一)再次自读课文,要求: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

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

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课文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读过全文,你认为从哪些语言可

以体会到“生死攸关”,请同学们用“——”勾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二、小组交流问题1

 三、全班交流问题1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及词语,指导朗读和想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四、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问题2,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英雄品质。

2、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3、联系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课文时如何有详有略地记叙的。

4、独立识字学词炼句,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猝然而至、惊恐万状、纹丝不动”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言行理解哈尔威船长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画情节曲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介绍作者以及“诺曼底”号,学生质疑,导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识字、做好摘录和批注笔记,对文章有个初步印象。

三、检查字词的认识情况。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情节。

独立完成或与同桌合作完成文章的情节曲线。

五、全班回忆课文内容: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什么时间出航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的时候船上是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哈尔威船长使怎样组织救人的?

5、这次海南的结局是什么?

六、课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文中找出描写这个内容的片段,认真读一读。

一、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细读1——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个部分写了什么?

展开你的想象,并说一说,如果你就在这艘船上,你当时会怎样?

指导朗读这部分中的重点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

2、就13自然段——篇末,进行默读做好批注,学生质疑。

教师帮助梳理问题。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重点探究: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为什么称之为一尊黑色的雕塑?

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3、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品味船长的语言。

(1)品读船长“大声吼喝”的话,引导学生思考:

船长为什么要大声吼喝?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让学生感受到混乱的环境中船长的镇定自若。

(2)品味“必须”,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一剧中的“必须”一词,进而感受船长一心想着他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3)分角色读最后二十分钟的营救的一段话。

让学生能走进船长的内心世界。

(4)朗读:

“事情总是这样……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背诵抄写这段话。

(5)有感情的高声朗读“哈尔威巍然屹立这段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二、总结延伸

1、总结课文。

2、出示雨果的原文和克莱芒所写的怀念船长的日记,让学生在动情地朗读中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九单元解读

一、单元说明

第九单元以“礼物”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课文。

通过四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礼物的内涵。

《献你一束花》以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

《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写了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篇拓展课文《礼物》《奇怪的圣诞包裹》《千里送鹅毛》都是记叙文,学生将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礼物蕴含的真情、真爱。

语文天地设计了一项口语交际练习,安排了做礼物、送礼物的活动,并结合“礼物”安排了一次习作。

金钥匙说明倒叙、插叙的写法,帮助学生理清记叙的顺序。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收到礼物的经历,也有给他人送礼物的体验,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祝福,有的礼物可能有动人的故事。

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别人的故事,体会别人的心情,也同样可以勾起自己美好的回忆。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认字7个,写字14个,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3、学习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一些基本方法。

能读懂倒叙和插叙,继续学习和练习画情节曲线。

4、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叙事的详略,体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5、培养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完成两篇扩写,用“有情有意”“有详有略”的标准修改。

7、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关心、互相体谅;

明白好礼物不在价值高低,而在于是否能表达自己的心意,符合对方的需求这一道理。

四、有关阅读的设计理念

九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叙事性的作品和诗歌。

叙事性作品有:

《献你一束花》《礼物》《奇怪的圣诞包裹》。

诗歌有《微笑》。

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教学:

1、要让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画情节曲线。

比如《献你一束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为一名在比赛中失败的女体操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

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了解了内容之后,可让学生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此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1、主要事件是机场献花。

2、在小括号中标出插叙的内容。

),再让学生画好后在小组交流,以此巩固这项技能,这时候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2、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在小学阶段我们用得较多的是顺叙、倒叙。

而本单元我们又将接触一种新的表达顺序,那就是插叙。

本单元的文章在叙述顺序上是很有特点的,比如:

《礼物》以倒叙的形式开头,写父亲为女儿买了一辆自行车,心里很高兴,中间的第7自然段又插叙了女儿上中学后因没自行车遇到的困难等事情。

最后写给女儿送自行车。

这样叙述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插叙教材101页的金钥匙做了简单的总结。

在课文《献你一束花》中也体现了这一表达顺序。

在教学这一课时,对于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我们打算在教学过程中这样处理: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插叙以及插叙的作用。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插叙的知识,作为教者不能枯燥的说教,而应该以课文为载体,紧扣课文内容告知学生什么是插叙,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插入课文中?

如本课主要叙述女服务员为比赛失败者献花,中途插入了比赛失败的原因和两年前第一次比赛的成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可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来理解:

有了插叙,失败和胜利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支持,以此说明“鲜花应该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个中心问题。

3、让学生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运用于写作。

在《献你一束花》中有多处这样的句子使本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比如:

“她一直垂着头”“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与“她一点点向上看”“他赶紧垂下头”“重新抬起头来”相照应。

“几十束鲜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与“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面前。

”相照应。

“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许多只手朝他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他”与“他发现很少有人招呼他,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他”照应。

4、理解文章的内容,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比如在《献你一束花》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描写“她”的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描写“她”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以及服务员献花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她”失败后的沮丧、愧疚,接受鲜花的的激动,兴奋,体会服务员的善良、善解人意。

体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

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必须敢于放手、舍得放手,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时,他们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我们只有深层次地对文章进行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思想感情。

如《微笑》一文中,“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为了理解这个句子,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先问微笑和身份证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交流后让学生朗读前三节,加深体会。

然后再问身份证有什么作用?

微笑有没有这个作用?

让学生自读第四、五节,体会微笑的作用并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这样层层深入,突破重难点。

五、关于习作的教学建议:

新课标第三学段关于习作的目标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第九单元习作要求围绕接受礼物或赠送礼物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写清经过和心情。

在这个单元的开始,应先把设计礼物、赠送礼物的活动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体验设计和准备礼物、赠送礼物的整过过程,为学习课文及完成习作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这个单元《献你一束花》和《礼物》这两篇文章中,心理活动描写很生动,为了让孩子们在习作中能写清经过和心理活动。

在教学《献你一束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好描写女体操运动员心理活动的句子。

理解“她”失败后的沮丧愧疚,文章连用了四个“怕”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失败时的那种心情。

教学《礼物》这一课时,文章以一辆自行车为线索,用倒叙的形式展开情节,加以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儿心情的变化,父亲疼爱女儿,女儿体贴父亲的事情,赞美了纯洁无暇的父女真情。

在指导本单元习作时,先引导学生把有关心理描写的段落读一读,说说这样写得好处,明确习作要求,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写好心理活动。

此次习作不仅可以写收礼物,也可以写送礼物,不仅可以写有形的礼物,也可以写无形的礼物,礼物各种各样。

让学生明白礼物不在价值高低,而在于是否表达自己的心愿,符合对方的需求这一道理。

如:

有生日时父母、朋友送的饱含深情的小礼品、有为亲友送去的小礼物、也有老师激励的话语等等。

指导学生打开思路,广泛取材。

另外,课标中明确提出: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在修改的过程中相互提高能力,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资源。

四年级时,学生已学过的修改知识有:

1.修改方法:

(1)大声读,自己修改。

(2)请同学修改。

(3)一下子看不出问题,放一段时间后再修改。

2.修改标准:

“有声有色”“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本学期在七单元将要掌握“有详有略”这一条。

3.修改的符号。

在本册教材中,要求指导学生,给别人修改,需要做到:

1.认真阅读。

2.写出自己感受最深、最独特的地方。

3.写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在重点处写评语,注意错别字,语句通顺的修改。

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要综合运用已学过的修改知识,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不同水平的要求:

学困生保底,只修改错别字病句,写写自己的简单印象;

中等生写自己的感受,努力运用修改的标准衡量要修改的习作,语言要通顺;

优等生的评语要全面而重点突出,语言洋溢着对作者的关切。

《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献你一束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

同时渗透着思想上的教育:

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机场服务员送给失败者一束鲜花的意义,从而理解要关心、帮助所有的人,礼物也应该送给失败者。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新词语,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体会插叙的作用。

4、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女服务员说的话,体会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美丽的鲜花一般情况下都用来送给谁?

(送给英雄、胜利者、病人、明星、烈士、死去的亲人、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小结:

是呀!

鲜花理所应当献给他们,那么今天这束鲜花是送给谁的呢?

二、初读感知,自主发现

1、初读课文。

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我们以往解决生字读音的方法。

一遍读不明白的句子,你就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

黯淡无光 垫子 高低杠 摄影机 纠缠 愈赢就愈怕输

成绩 一塌糊涂 沮丧 无檐帽  浓郁

多形式认读。

3、整体感知。

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女服务员为一位在世界大赛中失败的女运动员献花的事)

4、质疑: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小黑板出示第一句话:

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

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齐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鲜花到底应不应该送给失败者呢?

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品读感悟,点拨释疑

1、浏览全文,说说这位运动员有着怎样的经历?

2、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她成功时与失败时的有关句子,仔细读一读,用心感受她当时的心情,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填写印好的表格。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1)交流表格,体会胜利与失败的对比

A、感受两年前的情景:

B、感受今天的情景:

师指导朗读,生齐读。

C、感受插叙的作用:

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是机场女服务员为比赛失败者献花,那么哪几段写的是女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败回国,机场服务员向她献花这件事?

其他几段写的是什么?

作者叙述的是今天的事,为什么要写两年前的事情呢?

(用两年前成功时收到的热烈欢迎和今天失败时受到的冷落形成对比,衬托她的沮丧、痛苦。

)这种写法就叫做插叙,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叙述现在发生的事,经常会写到以前有关的情景,就是运用了插叙的写法。

不过,一定要注意交代清楚时间的转换。

大家赶快在本文中找一找,哪些词语交代了时间的转换?

(两年前,两年来,四天前)

师:

有了插叙,失败和胜利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失败者此时更需要鼓励。

这就是插叙的好处。

(2)体会失败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失败而归呢?

请同学们找出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出示:

“越赢就越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还沉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中的内容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机场服务员的鼓励

联系你失败时的心情想一想,此时这位失败的运动员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希望得到鼓励和安慰,希望有人支持、理解)正在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引读“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

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

她顿时热泪满面。

”)。

这股“奇异的力量”指的什么?

(是给她的鼓励、信心、安慰、理解)

有了这股力量,相信她一定会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让我们再现当时感人的一幕,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

再快速地自读课文,像上个单元一样画出这件事的情节曲线:

提示(主要事件是机场献花,小括号内标出插叙的内容)。

画好后全班交流。

现在,回想开头提出的问题,(出示“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你又该如何作答呢?

(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对!

我们有了肯定的回答。

鲜花献给凯旋的英雄,是对他们的——祝贺;

献给暗淡无光的失败者,是对他们的——鼓励、支持、理解……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当我们遇到失败者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出示:

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学生齐读);

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遭遇失败的打击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诉自己——(学生再次齐读)。

板书设计:

献你一束花

胜利者 

 

祝贺 

失败者 

鼓励、支持、理解

《微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好的身份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写结合,写写自己经历过的“微笑”。

体会微笑在生活中的意义。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微笑是什么?

有人说他有温度,比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