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52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版

实验一直流电动机建模及仿真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技术指标;

(3)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建模及分析方法;

(4)学习计算直流电动机频率特性及时域响应的方法。

2实验设备

(1)工作机:

ADMAthlon(tm)IIX2245,2.91GHz,1.75GB内存,250GB硬盘;

(2)工具软件:

操作系统:

Windows7;软件工具:

MATLAB2008a

3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

3.1实验原理

直流电机电枢回路的电路方程是:

(1)

其中,

是加到电机两端的电压;

是电机反电势;

是电枢电流;

是电枢回路总电阻;

是电枢回路总电感;

称为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

并且反电动势

与电机角速度

成正比:

(2)

其中,

称为反电势系数;

为电机轴的转角。

对于电机而言,其转动轴上的力矩方程为:

(3)

其中,

是电机的力矩系数;

是负载力矩;

是电机电枢的转动惯量。

对式(1.1)、(1.2)、(1.3)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4)

由此方程组可以得到相应的电动机数学模型的结构框图:

图1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结构框图

3.2实验要求

(1)根据电机的工作原理(电压平衡方程、力矩平衡方程)建立从电枢电压

到转速

的传递函数模型,并根据表1所给电机参数求其频率特性。

表1共给出了两个电机的参数,其中A为大功率电机,B为小电机。

(2)编制MATLAB或Simulink程序求电机的调速特性,即不同负载力矩情况下电压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将数据填入表2和表3。

(3)编制MATLAB或Simulink程序求电机的机械特性,即不同电压情况下负载力矩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将数据填入表4和表5。

(4)编制MATLAB或Simulink程序求电机转速的阶跃响应,并根据阶跃响应求出其机电时间常数。

表1电机参数表

参数

电机A

电机B

备注

电枢电阻Ra

4.80Ω

13.5Ω

电枢电感La

21mH

21.5mH

力矩系数km

46.32N.m/A

0.27N.m/A

反电势系数ke

55.3V/(rad/s)

0.42V/(rad/s)

电机转动惯量J

0.5Kg.m2

0.0005Kg.m2

电枢部分

表2电机A调速特性表

序号

电压(V)

转速(rad/s)

(空载)

转速(rad/s)

(负载力矩Mf=500Nm)

转速(rad/s)

(负载力矩Mf=1000Nm)

1

0

2

10

3

30

4

60

5

90

6

120

7

150

8

180

9

200

10

220

表3电机B调速特性表

序号

电压(V)

转速(rad/s)

备注

1

0

0

空载

2

2

3

5

4

7

5

10

6

12

7

15

8

18

9

22

10

24

表4电机A机械特性表

序号

负载力矩Ml(Nm)

转速(rad/s)

(电压Ua=60V)

转速(rad/s)

(电压Ua=100V)

转速(rad/s)

(电压Ua=200V)

1

0

2

100

3

200

4

300

5

400

6

500

7

600

8

700

9

800

10

900

11

1000

表5电机B机械特性表

序号

负载力矩Ml(Nm)

转速(rad/s)

备注

1

0

电压Ua=20V

2

0.05

3

0.1

4

0.15

5

0.2

6

0.25

7

0.3

8

0.35

9

0.4

10

0.45

实验二考虑结构刚度时的直流电动机-负载建模及仿真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考虑结构刚度时直流电动机-负载的模型的建立方法;

(2)了解不同的结构刚度对模型的影响;

2实验设备

(1)工作机:

ADMAthlon(tm)IIX2245,2.91GHz,1.75GB内存,250GB硬盘;

(2)工具软件:

操作系统:

Windows7;软件工具:

MATLAB2008a

3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

3.1实验原理

《直流电动机-负载建模及仿真实验》中的模型没有考虑转动轴的弹性形变问题,也即把电机与负载当作一个刚体来考虑,而对于实际的系统,虽然电机与负载是直接耦合的,但转动轴本质上是弹性的,存在形变,而且轴承和框架也都不完全是刚性的。

对于加速度要求大、快速性和精度要求高的系统或是转动惯量大、性能要求高的系统,弹性形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在建立类似的电机-负载模型时,轴的刚度系数,即单位转角产生的力矩是一个重要参数。

考虑到以上各种弹性体,可将被控系统视为图1所示结构,由电机、纯惯性负载以及连接二者的等效传递轴所组成的三质量系统。

图1电机-传动机构-负载模型

根据上面的分析并忽略轴的转动惯量,可以列出整个系统的电学方程以及动力学方程:

电动机:

(1)

(2)

(3)

负载:

(4)

(5)

其中,

分别表示电动机转子和负载的转角;

分别表示电动机电枢电流,电枢电压,电枢电感和电枢电阻;

分别为电动机转子和负载的转动惯量;

表示电机的负载力矩;

分别表示电机的电磁力矩系数和反电势系数;

表示轴的刚度系数;

分别表示电机和框架的粘性阻尼系数。

此时的方块图如图2。

图2电机-负载模型方块图

一般地,弹性变形与机械装置的结构、尺寸、材料和受力情况有关。

从系统特性分析,弹性变形使执行轴转角和负载转角之间存在一个振荡环节,从复平面上看,该振荡环节对应一对距离虚轴很近的共轭复根,阻尼系数小。

这样的震荡环节具有较高的谐振峰值。

如果谐振频率处于系统通频带之外,则可认为其对系统动态性能无影响;反之,若谐振频率处于系统通频带之内,则对系统影响较大。

3.2实验要求

(1)根据以上的动力学方程及方块图求出从

的传递函数模型,并求其频率特性。

(2)求出从

的传递函数模型,并求其频率特性和根轨迹。

(3)分别取k12=0.1k12和k12=0.01k12,编制MATLAB或simulink程序,比较刚度系数不同时电机-负载模型的频率特性(从

)。

实验所需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实验所需具体参数

参数

备注

电枢电阻Ra

4.80Ω

电枢电感La

21mH

力矩系数km

46.32N.m/A

反电势系数ke

55.3V/(rad/s)

电机转动惯量Jm

0.5Kg.m2

电枢部分

电机阻尼系数Dm

40Nm/(rad/s)

负载转动惯量JL

25Kg.m2

折合到转动轴上

DL+Dm

270Nm/(rad/s)

轴刚度k12

32000Nm/度

建模时应转换为国际标准单位

实验三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keilC51软件与proteus软件联合仿真调试的方法;

2.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3.掌握步进电机控制的不同编程方法;

2、实验仪器与设备

1.微机1台

2.keilC51集成开发环境

3.Proteus仿真软件

3、实验内容

1.用Proteus设计一四相六线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要求利用P1口作步进电机的控制端口,通过达林顿阵列ULN2003A驱动步进电机。

基本参考电路见后面附图。

2.编写程序,实现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正反转时间分别持续10S时间,如此循环。

3.设计一可调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P3.2~P3.5分别接按键k1~k4,其中k1为正反转控制按键,k2为加速按键,k3为减速按键,k4为启动/停止按键,要求速度7档(1~7)可调,加减速各设3档,复位时位于4档,要求每档速度变化明显。

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在以上电路的基础上自行修改。

4、实验原理

1.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1)步进电机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原理,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

每来一个电脉冲,步进电机转动一定角度,带动机械移动一小段距离。

特点A.来一个脉冲,转一个步距角。

B.控制脉冲频率,可控制电机转速。

C.改变脉冲顺序,可改变转动方向。

2)以反应式步进电机为例说明步进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图如下,定子内圆周均匀分布着六个磁极,磁极上有励磁绕组,每两个相对的绕组组成一相。

转子有四个齿。

 

B

C

IA

IB

IC

给A相绕组通电时,转子位置如图(a),转子齿偏离定子齿一个角度。

由于励磁磁通力图沿磁阻最小路径通过,因此对转子产生电磁吸力,迫使转子齿转动,当转子转到与定子齿对齐位置时(图b),因转子只受径向力而无切线力,故转矩为零,转子被锁定在这个位置上。

由此可见:

错齿是助使步进电机旋转的根本原因。

 

3)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控制原理

1三相单三拍:

A相→B相→C相→A相

2三相六拍:

A→AB→B→BC→C→CA→A

3三相双三拍:

AB→BC→CA→AB

4)步距角计算公式:

θ—步距角Zr—转子齿数m—每个通电循环周期的拍数

2、ULN2003A:

七达林顿阵列

ULN2003A是集成达林顿管反相驱动电路,内部还集成了一个消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可用来驱动电机、继电器等功率器件。

它是双列16脚封装,NPN晶体管矩阵,最大驱动电压=50V,电流=500mA,输入电压=5V,其引脚排列如下:

5、实验步骤

1.用Proteus设计四相六线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2.在KeilC51中编写步进电机正反转控制程序,编译通过后,与Proteus联合调试;

3.启动仿真,观察步进电机转动是否正常;

4.用Proteus设计可调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仿真调试、运行程序并查看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