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15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之考点分类---生物实验探究题.docx

生物实验探究题

※实验命题点一显微镜的使用规则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观察发现,只有甲细胞中含有液泡、细胞壁和________,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如图所示,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

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应先将载玻片向________移动,再调节转换器使________(填“高”或“低”)倍物镜对准透光孔。

(3)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___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气泡较多,正确盖盖玻片方法是________。

(4)在对光完成之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待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④看到物像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更清晰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5)如图所示:

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6)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__.

①将观察材料浸入水滴中并展平  ②盖好盖玻片  ③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水

④撕去或挑取观察材料  ⑤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⑥将观察材料进行染色.

【答案】

(1)叶绿体

(2)左;高 (3)戊;B(4)D(5)D(6)⑤③④①②⑥

※实验命题点二生物与环境

1.湖州农民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绸,蚕沙(蚕的粪便)喂鱼,塘泥肥桑,从而建成了有特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

2018年4月19日,该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结构,使能量较多的流向蚕和鱼,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吃了蚕沙后,鱼将蚕沙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鱼的,其中新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另一部分用于。

(3)若塘中鱼群处于幼年时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X千克。

当鱼群长到成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Y千克,则YX(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V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异;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___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___.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___.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写出治理后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

【答案】

(1)二氧化碳、水;2H2S+O2=2S+2H2O 

(2)消费者;(3)自动调节能力;绿藻→食藻虫→鲢鱼

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

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新低.这些都表明:

地球气候在变暖.

(1)图________所示为北极狐.推测的理由是耳________.

(2)由两种狐头部某些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____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数量将会________.

(4)为了减缓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

(1)B;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3)减少甚至灭绝(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4.如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生活着食草昆虫、兔、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冋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___.

(2)如果有三种动物鸟、鼠、狐,则图一中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___(填代表字母)

A.鼠、鸟、狐B.鸟、鼠、狐C.鸟、狐、鼠D.狐、鸟、鼠

(3)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___.

(5)一段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b若被人为地大量捕杀,随后食草昆虫数量会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食草昆虫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能力.

(6)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填代表字母)

A.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增B.在食物网中周而复始循环流动

C.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D.在食物网中固定不变能量守恒

(7)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___的关系(填代表字母).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8)图二中,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一中“C”所在的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乙对应的生物是___.

(9)分析得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___和食物网而流动的.

【答案】

(1)绿色植物→a→鹰

(2)A(3)分解者(4)弱(5)增加;自动调节(6)C(7)B(8)绿色植物(9)食物链

5.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

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5种生物体内的2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表:

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

完成表中信息:

①:

;②。

(2)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看,河蚌属于鱼塘生态系统的。

(3)图中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中有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就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4)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

※实验命题点三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含蒸腾作用)

1.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

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

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2.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

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

(1)A

(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黑暗(4)大气压

3.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

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

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

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实验分A、B两组,其中实验组为组,对照组为组。

(2)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3)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

(4)24小时后,你将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BA

(2)叶片(3)植物油比水轻,漂在水的上面形成一层油膜,能防止试管中水的散失(4)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

4.如图所示,在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相同品种、长势相同的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左边植株剪去大部分的叶片,调节天平至平衡。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A. 硝酸钠   B. 磷酸氢二钙   C. 硝酸钾    D. 硫酸镁

(2)将此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天平的指针将会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

该实验装置研究的是________。

(3)该装置中有一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

【答案】

(1)C

(2)左;叶片数量(叶面积)对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3)没有排除烧杯中的水分自然蒸发的影响;应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5.林伟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1)该同学使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将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24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

(2)24小时后,该同学将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入玻璃缸中,观察到蜡烛熄灭,于是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结论?

请你评价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该同学想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应该选择图乙中的哪两套装置组成对照实验?

________。

【答案】

(1)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干扰实验

(2)不可靠,因为缺少氧气也可使蜡烛熄灭(3)a、d

6.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光照、潮湿

14

2

25℃、光照、干燥

32

3

25℃、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________。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________。

【答案】

(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7.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

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

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经思考,小科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小科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平均分成5组,在月季A、B两个位置进行处理(如图丙)。

实验记录如下表。

(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组

在B处韧皮部割一圈

第二组

B处韧皮部环割半圈

第三组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第四组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第五组

B处木质部一半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1)小科的假设:

折断的月季是否存活和月季折断的程度和________有关。

(2)一段时间后,月季预期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________(填组别)。

(3)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位置

(2)第一组、第四组(3)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没有完全切断

8.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

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___。

(2)人们大多数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

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________。

【答案】

(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现现象明显(3)髓

※实验命题点四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小巧同学发现她家种的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

她很好奇,于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花瓣颜色变化是否与光照有关?

【实验步骤】①早晨,她选取两组生长状况相同,且均开红花的牵牛花,编号A和B;②A组放在阳光下,B组遮光处理,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午,观察花的颜色、记录实验现象:

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④得出实验结论。

请回答:

(1)实验中的变量是;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拓展反思】查找资料发现:

牵牛花花瓣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它在酸性条件下显红色、中性条件下显紫色;细胞液的酸碱性强弱受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响。

(3)从植物生理活动的角度分析,牵牛花花瓣从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是。

2.如图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两个实验示意图。

结合下列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

甲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保持稳定的浓度(碳酸氢钠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甲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

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Ⅱ):

乙装置的小烧杯内盛有一定足够浓度的NaOH溶液。

将乙装置置于20℃、黑暗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

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1)两实验中都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时才进行容量读数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Ⅱ实验数据可测得呼吸作用(用消耗氧气量表示)的速率是________mL/h。

(3)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根据Ⅰ、Ⅱ实验数据可测得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表示)的速率是________mL/h。

(4)如果在Ⅰ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为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针筒的容量仍需在0.6mL读数处。

而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为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才能读数,比较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若在甲装置的植物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针筒处读数会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答案】

(1)使测量产生气体量时保持实验前后相同的气压,使测量值更加准确 (或在实验前后保持相同的气压下进行气体量的测定,使气体测量值更加准确)

(2)0.2(3)1.4(4)升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比增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要明显(影响要大)(5)减小

3.图甲表示植物在适宜温度下的氧气相对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试回答:

(1)在甲图中,当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速度不变时对应的光照强度是________点。

(2)若要利用图乙装置进行探究“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________。

(3)在丙图中,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PH,且B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值约2左右,则该酶应该为________。

(4)若纵坐标代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饭后时间,则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R0=15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1A”字样。

若图丙中的纵坐标表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横坐标表示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则B点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1)Y

(2)在相同位置处换上电功率更大的大小相同冷光灯或改变冷光灯与广口瓶之间的距离(3)胃蛋白酶(4)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尿糖)或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无法正常降低,血液在经过肾脏时,肾小管因葡萄糖浓过高无法重吸收全部葡萄糖从而随尿液排出(5)(15Ω,0.6W)

4.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氧气的增加(mL)

1

天竺葵

120

2

天竺葵

绿

15

3

紫罗兰

80

4

紫罗兰

绿

10

据表回答:

(1)该实验通过测定________,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写2条)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_。

【答案】

(1)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培加量(mL)

(2)8小时内,繁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F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天竺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红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繁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绿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紫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

(3)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叶的幼嫩程度等

5.某科学研究小组分别选择绿藻和蓝藻在不同pH缓冲液中进行实验。

左图是光照装置示意图,右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________(填细胞质中某一结构名称),在该场所中,光能转变为________能。

(3)从右图分析,在绿藻和蓝藻中,________对pH变化适应性较强。

【答案】

(1)探究绿藻和蓝藻在不同pH环境下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快慢[或“探究不同pH的环境对绿藻和蓝菜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影响”]

(2)叶绿体;化学(3)绿藻

6.课外科学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四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绘制成甲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数据可知:

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mg。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方(填“上”或“下”)。

【答案】

(1)7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相等(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3)上

7.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条件,设计了如图1所示三个装置:

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请分析回答:

(1)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________。

(4)如图2是该同学分析甲装置中植物叶肉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图,其中A和B表示细胞内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则在B结构上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是植物的________。

【答案】

(1)将叶片内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掉(合理即可)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3)乙、丙(4)呼吸作用

8.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