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2296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技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为一学科群,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需要从哲学高度加以审视以及对科学成果进行价值评价的。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

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即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5、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含:

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及学术观点(一般为选择题)

逻辑经验主义:

石里克,卡尔纳普证实

批判理性主义:

波普(证伪主义)逻辑上能被证伪的就是科学

历史主义:

库恩(范式理论)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要用新的理论代替旧的理论)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怎么都行(提示了一种多元主义,知识的地方性)

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和札记等划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

导言

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第三部分:

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和五对基本范畴构成。

第四部分:

物质的运动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学科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第五部分:

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说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第六部分:

劳动创造了人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结合一种即可)

二、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思想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1)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的概念,认为原子是本源,原子在虚空中不停地运动;

(2)原子特性:

①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大。

②原子即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

③原子之间存在着大小、形状、位置和顺序等数量特征差异,但性质相同。

(3)原子的涡旋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动因。

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导致事物的形成和消亡。

伊壁鸠鲁原子论

伊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两者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前者对后者的继承方面。

相异点主要表现在发展方面。

不同点有三:

(1)最先提出始源原子和结构原子的概念;

(2)原子不仅存在大小形状等量的差异,还有重量的差异,正是由于原子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间还有质的方面的差异。

(3)伊氏原子论提出了原子运动中的偏斜学说。

提出原子除了有由重量引起的下降运动外,还有偶然的偏斜运动。

克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存在的缺点,确立了偶然性在运动中的地位,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四、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1、本质特性:

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解释其它万物的产生及存在,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例如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用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原解释了世界。

又利用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理论解释了世界的状况。

万物及现象在本原的基础之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了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是古代的学者们按世界本来面目加以反映,按自然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进行认识,排除主观因素干扰,将世界本质和状况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直观性:

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不清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特殊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的本身。

3、猜测性:

用理想甚至幻想的关系来代替现实的关系,有时甚至用主观臆测来填补事实的空白。

4、思辩性:

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导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于实践检验甚至逃避实践的检验。

五、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取得的重大成就

古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同时运用和完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数学方法、解析方法等等;主要表现在:

1、数学及其方法论成就:

(1)毕达哥拉斯

运用比较和分类方法对数进行研究,并用归纳方法认识了“完全数”和“友爱数”。

他创立了解析方法,把数与形的研究结合起来。

完全数:

6-1,2,3;28-1,2,4,7,14

友爱数:

A的约数之和等于B,反之亦然。

A:

220:

1,2,4,5,10,11,20,22,44,55,110

B:

284:

1,2,4,71,142

(2)苏格拉底

运用数学培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完善了演绎法。

他的数学方法论被称为“助产法”和“佯谬法”。

(3)欧几里德

方法论成就主要是运用演绎推理建立科学体系,

方法论的总体评价:

体系壮观,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代表作《几何原本》。

(4)阿基米德

方法论贡献极为突出,运用和完善了实验方法,同时还注重演绎方法,他发明了“称面积”和“称体积”的方法。

2、力学及其方法论成就:

阿基米德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浮力定律。

3、中国最主要的成就是农学,而农学的方法论意义为归纳方法。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题:

1、简述近代初期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

2、简述笛卡尔如何完善演绎方法

3、简析牛顿绝对时空观

4、简要评价形而上学自然观

5、试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新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6、结合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一、简述近代初期的自然科学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主要是天文学和医学)

1、天文学:

(1)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其主要内容为:

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②地球携月球绕太阳运动,运行一周为一年,同时地球绕轴心自转,一周为24小时;③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为29.5天;④各大行星绕太阳运转,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反之越长。

(2)日心说的意义:

意义:

a、恩格斯给予日心说高度评价:

哥白尼的那本不朽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也是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荒谬和虚伪,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向宗教神学发起了进攻,推翻宗教神学对科学的桎梏;b、天文学本身方面将颠覆了2000多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立过来,使近代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科学基础上,至此进入大发展时期,保证天文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也对其他学科摆脱宗教禁锢、独立发展起到了积极地进步作用。

2、医学领域也向宗教神学发起了挑战:

①维萨里的《人体构造论》从科学角度展示了人体生理解剖。

②塞尔维特发现“心内小循环”,向盖伦医学发起了挑战。

《基督教的复兴》

③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从量化的角度,对盖伦医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二、简述笛卡尔如何完善演绎方法。

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与其相适合的归纳推理占据主导地位,此时有人提出取消演绎推理,笛卡尔坚决反对,认为基础科学研究不能缺少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存在的缺陷是可以消除的,笛卡尔提出完善演绎推理的四法则:

1、清晰的明白法则。

其推理前提必清晰准确。

2、分解法则。

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直至满足推理的要求。

3、秩序法则。

用秩序引导我们的推理,对于难以判断时空顺序的现象。

要根据推理的要求假定顺序,若出现不是,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完全性法则。

推理得出的结论,要用已知的事实现象进行验证,确信毫无遗漏,并不出现反例。

才能作为真挚加以推广利用。

三、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绝对的真正的数学时间总是在自身流逝着,由于其本性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总是均匀的不变的。

绝对的真正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其他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

时间空间绝对不变。

牛顿的时空观借助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加以鉴定,只是由于科学思想的局限导致了形而上学的时空观,局限有三:

1、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时空看为脱离事物的超自然超物质的东西。

2、否认时空形式的相对性,时空的表现形式随物质的分布、物质的运动形式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3、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不清楚时空表现形式及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都是客观物质自身存在方式决定的。

四.简要评价形而上学自然观

1、特性:

自然界绝对不变,与当时自然科学水平相适应。

(1)机械性,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把人也视为机器。

(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片面的和静止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

(3)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然是唯心史观。

2、产生的原因

(1)科学发展水平的原因:

自然科学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除力学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外,其他大部分学科仍然处于搜集、整理资料的阶段。

(2)研究方法的缺陷:

分门别类的研究具体领域,特殊事物的运动规律。

只注重本领域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果。

无视其他领域的发展进程,甚至排斥、否定其他领域的成果,时间一长,孤立片面的观点形成。

(3)阶级的原因:

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为维护其阶级统治就需要从哲学上寻找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在统治阶级的主张之下得以传播推广开来,产生了很大影响。

3、简单评价

贡献:

(1)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种自然观是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拒斥威信主义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干扰和侵害。

(2)为使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为推动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探讨具体事物的运动规律,起到积极的作用。

缺陷:

(1对于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难以形成学科间相互结合,多层面探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广泛联系基础上,探讨对象的动态特征。

(2)为资本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阻碍了社会进步。

第三节伟大的发现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基础

一、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K—L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力学热学的有关原理,论述了宇宙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出发,深刻揭示了宇宙天体间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二、韦勒的人工尿素合成

1828年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总结了自1824年来用普通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成果,揭示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内在联系,也说明了无机物可发展过渡到有机物。

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又打开了一大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基石。

三、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1833年赖尔(英国)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用地球的内力(火山地震等)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海洋作用等),解释了地质岩层的形成和演变,深刻揭示了岩层演变与多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也揭示了地质岩层处在演变发展之中,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又给予沉重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证据。

四、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思考题)

1、发现过程:

(1)能量守恒:

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在同一时期从不同视角提出能量守恒。

德国年轻的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的角度提出该定律,著名科学家焦耳从电学、热力学和运动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的科学家霍尔姆、赫兹从数学、化学、声学等领域提出了该定律。

(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恩格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站在了哲学高度科学界定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2、意义

(1)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为人们的行为是否可取做出了可行性的论证。

(2)该定律不仅证明了事物间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事物处于动态的联系之中,证明了世界不仅是事物的结合体,也是过程的结合体。

(3)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不再只是哲学论断,已经变为了经验,自然科学的事实。

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五、细胞学说

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科学家先后提出植物细胞学说和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将有机界和无机界紧密联系起来,还从细胞层次上解释了生物的变化发展。

证明了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形成了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证据。

六、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运用了遗传与变异、同化和异化两对生物界的基本矛盾,和生物个体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系统阐述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科学界也是哲学界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

列宁称“达尔文把生物学第一次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推翻了有关物种的神创论、不变论、偶然论,揭示了物种间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再次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给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证据。

七、恩格斯对六大发现的评价

面对如此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进行了科学概:

新自然观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第四章科学技术观概述

思考题:

1、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推动的外在动力)包含第一节的一二三四

1、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2、具体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节影响科学技术的社会因素(即外因)

一、第一节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生产是科技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起源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探索提供物质手段,推动科学发展。

3社会生产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的影响

A、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对科技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当科技成果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并能为其带来巨大利益时,科技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从而推动科技加速发展。

反之,会得到其压制,进而阻碍科技的发展。

B、科技政策对其科技发展有重大的制约作用。

进步的、合理的科技政策能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而加速科技的发展。

反之,落后的、腐朽的科技政策严重压抑研究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科技的发展。

三、军事战争的影响

1、对科技的巨额投资,以刺激科技发展(例如原子能的利用)。

2、军事战争向科研领域提出急需解决的课题,加速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军事战争能带动相关学科发展或者为新学科的生长点。

四、哲学的影响

1、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正确的哲学思维指导研究者进行探过,可以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增强研究的预见性,避免走弯路,保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方面,正确的哲学思维可以得出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结论,获得发现或发明,反之,难以得到正确结论,难以取得研究成果,丧失大好时机。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新事物与旧理论间的矛盾

以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探索活动,会出现许多新事实和新现象,原有的理论难以解释,要求人们根据新事实新现象修改补充原有理论,或者提出新理论取代原有的理论,从而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不同观点理论学派之间的争论

1、产生原因

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者,探索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基础不同,会取得不同的结果,相互比较产生矛盾引发争论,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

2、作用

(1)活跃学术氛围,加速科技发展,特别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迅速成才。

(2)促使人们抛弃错误观点,接受正确的理论,加速科学研究进程。

(3)双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三、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

各学科内在是一个整体,本身可能并无明显界限。

2、途经及其作用

(1)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使理论成果更加完善,更加深入,运用过程中更能深刻揭示其客观本质及规律。

(2)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成果的运用与转化,是技术学科的成果更加完善。

(3)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与综合学科的出现,涉及学科领域更加广泛,能够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具有广泛适用性。

四、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方法、经验,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及应吸取的教训。

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

创新是分层次的:

1)提出了前人从未涉及到的新原理、新定律,称为科技的突破,2)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科领域达到的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的突破;3)研究成果超出了学科范围,引起了整个科技领域的变革,或者是创建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4)获得的成就超越了科技领域,使人类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变革,成为重大科技革命。

第二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劳动者

公式: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技+管理

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在生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二、劳动资料

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的发明,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到生产工具中,研究出新的机器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三、劳动对象

通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已有的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四、管理

管理科学,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协调生产力主要要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各自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生产力的功能。

五、总结

总之,科学技术就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就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就军事而言,是威慑力。

就政治而言是影响力,未来科技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第五章科研课题

思考题:

结合所学的专业论述选题过程中应该如何贯彻好有关原则?

(该题的原则问什么什么答什么,但都要答“选题”的概念)

第一节科研课题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科研课题

所谓科研选题是指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

第二节科研选题需遵循的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1、含义:

需要性原则体现选择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学科领域理论发展的需要,应选择国家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研究领域和社会需要包含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的需要。

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包含开拓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更新科技理论的需要,改进科学方法的需要等。

2、如何贯彻:

(1)选题要看是否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大小。

(2)长期需要与短期需要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好技术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间的关系,对于科研团体有关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分布应保持合理的比例。

二、创造性原则

1、含义:

该原则体现了选题的价值,是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并可获得预期成果的问题。

既包括科技领域中提出新见解、新理论、新命题获得新发现,也包括技术领鱼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创建新方法、新途径、获得新发明等。

2、如何贯彻:

到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保证研究的高起点高水平,一旦获得成功,就能保证在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实现超越。

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领域选择课题。

此类课题学术价值突出、有较高的成功率,获得的成果可谓多个领域巩固基础,提供指导,应用范围宽广。

到学科交叉区域被人忽视的无人区选择课题,此类课题难度角度、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广泛,获得的成果能有效推进科技整体发展。

三、科学性原则

1、含义:

该原则体现了选题的依据,选题要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以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理论为指导。

提高了辨识能力,如果与基础理论、公认理论相悖,又无可靠证据的,一般不应作为选择对象,除非已经发现了与该理论相矛盾的事实或确实有把握获得事实,如果既无事实根据又无理论依据,就会失去科学性。

2、如何贯彻

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以提高理论成果的可信程度和正确性便于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

技术应用类研究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增强成果的可信度和正确性,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少走弯路,保证沿着正确的途径从事探索研究工作,加速研究进程。

四、可行性原则

1、意义:

该原则体现了选题的条件,选题应从已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出发,或经过努力可得到的条件出发加以确定。

一是理论技术自身是否可行,二是承担课题的科研人员在道德品质、知识结构、个人经验等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可行。

2、如何贯彻:

选题必须考察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等)、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个人特长兴趣及其对所涉及学科发展状况与趋势的把握等。

考察已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设备人力经费、时间和作者的优势,获得的成果及相关学科进展。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弥补不足,保证科研顺利进行。

第六章科技研究中的经验方法

一、简述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观察概念:

所谓科学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自然发生的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观察者从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观察到的事实,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以假说为指导的观察更要防止先入为主;

2、全面性原则或系统性原则:

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对象,以保证获得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典型性原则:

选择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应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的代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辨证性原则:

对观察结果的处理要注意其条件性、相对性和可变性,超过范围进行外推必须慎重,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还要付诸实践加以检验。

二、简述科学实验的重大作用

科学实验概念:

根据研究目的自觉地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在突出主要因素作用的特殊条件下,探索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的作用:

1、通过物质手段的运用加速事物本质和规律暴露的过程;

2、科学实验能使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以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

3、能揭示研究对象在极端条件下的特殊运动规律;

4、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5、多种仪器设备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获得更多新发现或新技术的机会;

6、能迅速验证或否定某些假说或理论,加速科学进程。

三、简述把握机遇要求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

机遇的含义:

机遇是指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奇异现象,循此经历、艰难探索,最终导致重大发明或发现的过程。

把握科学研究中的机遇需要科学研究者具备的素质:

1、留心意外之事,对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必须多问为什么,直至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能轻易放弃;

2、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