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2333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docx

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5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均为单选题。

本题包括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

1.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腐乳发酵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完成的

B.发酵过程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C.发酵后期,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D.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需要接种菌种

2.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A.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B.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

C.作细菌的营养成分D.如指示剂变蓝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3.接种是微生物培养和微生物选择的必要步骤之一。

下列关于接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接种通常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接种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C.接种指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

D.接种时接种环要将培养基的表面划破

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悬浊液中通入空气。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 ②乙醇的产量降低 ③葡萄糖消耗下降 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5.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

B.灼烧、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都属于无菌技术

C.统计样品中活菌数量时,接种方法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D.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6.酒精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的颜色反应为

A.红色B.紫色C.灰绿色D.棕色

7.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A.质量浓度为4mg/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呈酸性

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

C.提取剂:

配制的氯化镉和氯化钡应用浓盐酸调节PH至1

D.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中和氢氧化钠

8.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

D.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节到中性或微碱性

9.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

B.乳酸菌在有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

C.新鲜蔬菜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D.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

10.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

划线的顺序为l→2→3→4→5。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要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11.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h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2.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

13.制作泡菜所利用的乳酸菌最初主要来自于

A.所选蔬菜自身带有的B.人工加入到泡菜的水中

C.腌制过程中产生的D.泡菜坛边缘上的

14.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15.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醋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过程必须保证氧气的供应

C.人工接种优良菌种可获得品质更好的产品

D.使用的主要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16.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可在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

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

17.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8.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A.避免杂菌污染,缩短生产时间B.免除配制卤汤,保证一次成形

C.缩短生产时间,保证腐乳质量D.避免杂菌污染,保证腐乳质量

19.在普通的密封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面的有关坐标图,正确的是

A.

B.

C.

D.

20.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不能用于计数

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C.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21.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二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2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厌氧环境

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C.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D.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23.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菌落B.细菌形态C.细菌体积D.细菌结构

24.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B.先通气是为了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C.密封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密封的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越多

25.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

B.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被微生物感染

C.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D.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26.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唯一氮源),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种加入尿素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

A.选择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半固体培养基

27.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放在-4℃的低温环境中保藏

28.下列操作不能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无水酒精消毒

C.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后,要密封充气口

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29.下列关于发酵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果酒制作过程中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停止的原因是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

D.通过比色法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要制备标准显色液

30.下列有关毛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毛霉属于真核生物B.毛霉有细胞壁结构

C.毛霉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毛霉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31.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接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B.都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D.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

3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

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培养基中的牛肉膏不能提供碳源B.培养硝化细菌可以不加有机碳

C.刚果红能与纤维二糖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D.酵母菌酿酒时需持续供氧

34.关于加酶洗衣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对皮肤有损伤,因为皮肤上有蛋白质成分

B.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对皮肤和所有衣物均无刺激作用

C.使用加酶洗衣粉时要特别注意水温

D.加酶洗衣粉有保质期

35.在“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准备一组烧杯,分别盛有不同温度的水

B.该实验中温度、果泥、果胶酶的用量都是自变量

C.不同温度梯度之间可相互对照

D.温度过高时,果胶酶会变性失活

36.对果胶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B.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C.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D.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37.对衣物洗涤的效果受________的影响

A.加酶洗衣粉酶制剂的类型B.洗涤剂的用量

C.手洗还是机洗D.包括以上各项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38.下列实验准备工作中合理的是

A.为了倒平板将已凝固的固体培养基加热熔化

B.为了恢复干酵母的活力将其用沸水处理

C.为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准备洋葱鳞片叶

D.为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准备沸水浴

39.关于洗衣粉中的酶说法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的酶是人工合成的无机催化剂

B.洗衣粉中的酶是生物工程的产物

C.加酶洗衣粉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酶活性会降低或丧失

D.加酶洗衣粉中磷的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低

40.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将选择培养后的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培养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

41.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中的汗渍、血渍以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等遇到它,皆能被水解而除去。

下列衣物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丝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尼龙织品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

42.科研人员利用实验室保藏的酵母及市场上出售的面包酵母菌种,设计相关实验成功培育出能在-20℃条件下冷冻保存56d,存活率达到90%以上的耐冻性面包酵母菌菌种。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能利用蛋白胨作为碳源与氮源

B.在配制培养基时可选择添加适宜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

C.应将不同来源的菌株接种到培养液后置于-20℃条件下冷冻保存56d

D.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分别测定冷冻培养前后的活菌数

43.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

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以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

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配制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D.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为所需菌种

44.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是

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豆腐含水量⑥盛豆腐的容器的大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45.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成分

纤维素粉

Na2HPO4·7H2O

NaNO3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膏

水解酪素

含量

5g

1.2g

1g

0.9g

0.5g

0.5g

0.5g

0.5g

A.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B.此培养基上能生长分解尿素的细菌

C.此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D.在此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细菌可产生纤维素酶

46.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①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④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⑤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47.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

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

B.倒平板时,培养基的用量与实验组必须完全相同

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与实验组保持一致

D.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48.如图曲线表示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接近成正比;B点之后,接近成反比

B.当温度达到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能力最高

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49.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

找,下列不属于厌氧细菌生存环境的是

A.土壤深层B.人或动物体内寄生C.真空D.池塘淤泥

50.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下列说法中最有可能是

A.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B.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

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51.(10分)在生物世界,微生物虽然显得过于微小,但在自然界却作用非凡,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苹果、梨、葡萄等水果制作果酒时,其发

酵阶段所需的菌种是________;在产生酒精时

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此时发酵作用

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代表该发酵装置,如果发酵后期,通气口

的开关被打开,一段时间后果酒变酸,这是由

于酒精在______的作用下生成了______。

图乙中能表示该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3)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腐乳的卤汤中通常要加入料酒、黄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8分)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其分生孢子寄生在林木害虫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使害虫死亡。

回答下面问题:

(1)微生物培养技术可以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用菌种。

培养的白僵菌的菌样最好从__________中采集。

(2)用于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应选用________培养基(液体、固体)。

配制的白僵菌培养基一定含有水、无机盐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

(3)在配制含琼脂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接种环 ③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棉塞

(4)分离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接种工具都要进行________处理。

(5)白僵菌培养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3.(8分)某些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纤维素经过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以生产酒精。

如图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酒精的大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素要经过纤维素分解菌分解成葡萄糖。

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其实验流程是: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______→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______的菌落。

(2)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

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_____,第三种酶将它分解成葡萄糖。

(3)图中发酵阶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在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4)利用葡萄能生产果酒,进而生产果醋,生产果醋常用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酵母菌在代谢类型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54.(8分)为了调查某城市自来水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自来水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涂布平板所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是__________。

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培养了一段时间,若空白培养基出现了菌落。

请分析说明原因(写出二个)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2)培养基灭菌后,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1、50和49。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_________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_。

55.(6分)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

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的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中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中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中C)。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出汁量/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水解。

(2)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8组实验中,当温度为__________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__。

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__________。

(3)实验操作中,如果不经过步骤①的处理,直接将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是否可以?

请解释

原因:

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D

B

C

C

D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A

C

D

C

B

D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D

C

A

D

B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D

B

B

B

D

D

A

A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D

C

C

D

C

B

D

C

C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51.(10分)

(1)酵母菌 无氧(密闭、密封)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2分)

(2)醋酸菌 醋酸 ② 

(3)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2分)

52.(8分)

(1)感染白僵菌的虫体

(2)固体 碳源 氮源

(3)②

(4)灭菌

(5)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53.(8分)

(1)刚果红染色法;梯度稀释;透明圈;

(2)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2分);纤维二糖;

(3)18~25;

(4)醋酸杆菌是好氧型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54.(8分)

(1)固体 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2分)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 倒平板过程被污染(合理即可)

(2)5.0×108

(3)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或杀死接种环上) 上一次划线末端

55.(6分)

(1)果胶;

(2)40℃;最强;温度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3)不可以;因为原先果胶酶和苹果泥的温度并不处于实验温度下,这样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