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243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Word格式.docx

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经济常识

1、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4、有利于优势互补,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政治常识

一、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二、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

四、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六、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七、我国政府积极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哲学常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8、认识不断地向前推移、发展。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提高练习

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2014年11月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C

①有利于逐步消除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②说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④说明我国对外经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材料蕴含的哲理有C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以公元前140年张骞出使西域发轫,古丝绸之路,这条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在随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书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中国的五彩丝绸、精美瓷器等商品,造纸、印刷等科学技术翻过重重高山、茫茫戈壁源源不断地经由中亚传入欧洲,而原产于中亚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也远渡漫漫沙漠、无垠草原传入中国。

在此过程中以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开拓进取、共享和平为文化品格的丝路精神逐渐形成,并以其独特魅力被广为传承。

又是千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今天,这条沉寂的商贸古道,因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沿线各国、尤其是地处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的中亚各国对此强烈响应。

他们受中国发展激动,强烈希望能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资金优势,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此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是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

消化产能过剩、统筹区域发展、破解能源紧缺,乃至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需要强大杠杆方能撬动。

因此,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国家经济和外交战略,既是对历史血脉的有力接续,对世界发展的果敢担当,也是对现实机遇的主动把握。

应如何有效启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发展引擎?

有关人士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域内各国尽心合作,实现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五个“相通”。

当有人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声欢呼时,也有有识之士冷静指出,丝绸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路精神才是成就传奇的关键。

有人说,态度决定高度。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线有关国家的认同和协作。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有关国家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持有的“态度”。

答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有关国家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有关国家既要对丝路建设充满信心,积极支持丝路建设,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丝路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有关国家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积极推动丝路建设。

④事物的联系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有关国家应加强合作,化解分歧,尽快实现“五通”。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有关国家要正视并着力解决困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4.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

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不同的政治环境,制定合理目标。

②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规划战略目标,优化组合,综合各个方面,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实现质的飞跃。

5.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交流。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

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

这将有力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不同国家文化交流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答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文化通过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超越时空,跨越国界。

②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不同的文化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借鉴。

③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既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又要遵循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超越偏见和误解。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

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6.2013年9月17日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

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

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答:

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7.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

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答①要切实履行专政职能(或“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严厉打击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8.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

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18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答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

(3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9.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

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从经济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答①有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2013年5月14日 ,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

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

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中阿文化交流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发挥了民众的主体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中阿文化交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11.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

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

12.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请运用政治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答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就能够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学优高考网。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

因此,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