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697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docx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及深层剖析

论文题目浅谈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

 

学校名称:

内蒙古鄂尔多斯分校

指导教师:

贺建平

学生姓名:

张敏

学号:

081090704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时间:

2008年秋

论文提纲

 

一、“非英雄”的表现

(一)  思想动机

(二)行为方式

二、“非英雄”表现形成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

(二)农民起义本身的局限性

 

梁山英雄中“非英雄”表现

【摘要】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主要歌颂了反抗精神,对整个小说文化和国民精神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作为一部文化经典,它的内涵极为深邃复杂,它既有反抗黑暗现实不公的一面,也有痛快淋漓的无语追求,还有非理性的凶险的破坏力量,书中的暴力和血腥随处可见,从现在的人道人性角度看梁山英雄们身上有很多非理性的思想和非人道的行为是对“英雄”的背离,是“非英雄”的!

分析梁山英雄的“非英雄”一面,这对重新认识《水浒传》的内涵和价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梁山英雄;《水浒传》;非英雄;英雄

 

提到《水浒传》,大家能想到的是一伙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江湖好汉绿林英雄,但实际上《水浒传》描写的是一个强人的世界,一个暴力的世界。

梁山英雄中显然有侠肝义胆的角色,他们的所为也确实有除暴安良的成分,又可敬可爱的汉子,如奋身忘我、锄强扶弱的鲁智深,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英雄”,但这并不是全部,《水浒传》中也描写了有些时候这些英雄的一些充满血腥暴力的非英雄的行为,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非正义的,即便是拔刀相助,他的正义心也要打折扣!

这是现代人从情感上从人道人性角度难以接受的。

研究《水浒传》时,人们更多的注重的是《水浒传》中的绿林英雄气和江湖豪侠气,而往往忽略掉他们在思想上的非理性和行为上的非人道所体现出来的“非英雄”表现。

我所说的“非英雄”是指在人道和人性角度出发所看到的非正义的一面。

梁山英雄中确实有慷慨正直的汉子,奋身忘我地驱逐出人间的邪恶但许多英雄中心中并没有一个崇高的道德法令,他们的行事更多的是为一己之恩怨所支配。

正如夏志清先生在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所说的,“官府的不公不义,激发了个人的英雄主义的反抗,而众好汉结成的群体却又损害了这种英雄主义,它制造了比腐败官府更为可怕的邪恶与恐怖的统治。

一个秘密团体在求生存发展的奋斗中往往会走向它声言要追求的反面”。

①他们是英雄,但在他们身上有很多“非英雄”的表现。

但这些“非英雄”表现一旦上了梁山就被人们所认同,成了正义。

我的论文就是要着重分析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非英雄”表现,进而揭示出这种表现背后的深刻原因。

一、“非英雄”的表现

梁山英雄中的“非英雄”主要是从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上表想出来的。

(一)思想动机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并不完全是农民,其中也有渔民、流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猎户、小商人,也有下层知识分子、行脚僧、江湖道士,还有封建机构中的小官吏、小军官,甚至还有不少中小地主这些人上梁山的具体路径不一样,有主动投奔的,有逼上梁山的,有被哄骗上山的,更多的是随大流糊里糊涂山上的。

这些英雄好汉上山动机首先并不是有着“替天行道”的英雄思想,如主动投奔梁山的晁盖、吴用、三阮,他们是因为劫了生辰纲以后站不住脚,官府来追捕他们,他们才上的梁山,而他们劫生辰纲并不是去救济穷人或是改造社会而是自己瓜分,拿去享乐赌钱,这与强盗行径有何区别?

他们的理由是不义之财,取之有道,这个逻辑实际是强盗逻辑。

由此看出“替天行道”好像并不是梁山众英雄的思想动机他们山上的动机,主要不外两种,一种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一种是待到朝廷招安时,去边庭一刀一枪博功名。

前者是拿来吸引草莽英雄,后者则是用以劝诱庙堂将佐,至于纯出于大济苍生,替天行道的理想主义动机而上山的,可以说一个也没有,他们是被逼的无路可走而上山的。

这种“非英雄”的思想的代表是杨志和时迁。

被逼上梁山的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他的上山动机可谓是不纯,而他本身的行为也和英雄那种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行为毫不沾边,他本来能和上司搞好关系,“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度使官”,只为花石纲遭风打翻了船不能回京赴任,后来听说有复任官职的消息就又“收得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由于他在教军场上过于争功斗狠,在押解生辰纲途中逞能,表现得多么的卖力,他的念头就是“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是“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终于使得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只有去二龙山落草。

杨志的落草就是因为无法在官场上混且不得已而避祸的,绝不是因为他觉悟提高要去加入农民起义的队伍中,他的“封妻荫子”的念头从来就没有断过,所以落草对他只是权宜之计,只待有一日能回去过“封妻荫子”的生活。

其实梁山中有这种结果想法的人有很多,如朱仝,他死活不愿意入伙,但让李逵摔死了小衙内,使他在官府的实力范围内立足,最后不得已上梁山的。

在他的思想中,梁山也只是他不得已的栖身之所并非出自真心拥护“替天行道”而举起反抗大旗的。

如果说以上任务从思想深层不是英雄的话,那还有一个人就更不是什么英雄了。

时迁,他不过是“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的鸡鸣狗盗之徒,但他走上梁山就成了众英雄之一。

他上梁山的动机不是有多英雄,只是混不下去了才上梁山的,他的偷盗行为并不是英雄的救济穷人,从他跟着杨雄上梁山的途中还不改本性,偷了店家的报晓公鸡的行为看,他平时不过是偷鸡摸狗的恶劣之事,与英雄的“劫富济贫”相差甚远,恐怕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罢了所以他上梁山纯粹带着投机找个地儿吃饭的心理,与英雄替天下苍生请愿的思想相去甚远!

以上时这些英雄上山的“非英雄”动机分析,而他们上山之后呢?

难道就立刻转去到了“替天行道”的英雄伟业之中了吗?

他们所做的事的思想出发点都是正义无私的吗?

恐怕未必,他们行事根源也有“非英雄”的。

如三打祝家庄,三打祝家庄分明是由于时迁因偷鸡而寻衅,打着梁山的招牌骚扰村民,放火烧店,有杀伤了不少庄客,水泊梁山的英雄们竟好意思大兴问罪之师,出动大批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奔祝家庄去讨公道,这公道又何在呢?

梁山大军大举进犯祝家庄时,宋江曾明明白白的说:

“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庒那斯要和俺山寨敌对,即且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斯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

”从宋江的话中可看出他的目的,他认为祝家庄要与梁山为敌有武装,理由多么牵强,在《水浒传》开篇第二回曾言道,九纹龙史进在史家庄做地主时,听说少华山上聚集着一伙强人就有声有色的组织起庄园武装,并成功的击败了少华山强人跳涧虎陈达的进犯,这与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联防自保以对付梁山有什么区别?

在梁山这样一个“大贼窝”周围生活岂能不心惊胆战?

在官方不能确保地方安全的情况下,地下组织只为武装又有何不可?

这对梁山众人来说应该不难理解吧!

所以宋江这句话前半句并不是他攻打祝家庄的真实原因,那不过是个借口,而后半句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呢。

三打祝家庄的真正动机说来说去,还是那“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不过是为自己抢夺钱物找个借口罢了,更何况盘踞在梁山山脚下的三庄成为水泊梁山空从势力范围的严重障碍。

因此从中可以看出这不过是一次抢夺地盘掠夺财物的不义之战,与英雄的为朋友两肋插刀一点关系也没有,在他们思想出发深层就是“非英雄”的。

通过以上分析,无论是上山原因还是出师原因都是“非英雄”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梁山英雄中个别英雄在思想上是“非英雄”的。

他们的人生终极目标与传统观念并无二致,都是为了生存需要,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残酷的现实使他们的追求过程要曲折复杂得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赴汤蹈火历经艰险,甚至还不得不以暂时扭曲的形式来完成对终极目标的追求。

(二)行为方式

《水浒传》中的社会是一个暴力的社会,英雄一报仇就要杀人,甚至全家全族的杀。

有些人有些时候确实该杀,但英雄的行为应是杀该人而不能波及无辜不能无限扩大这和残暴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在梁山英雄所杀之人中又有多少无辜着呢?

他们或许只是碰巧经过,或许只为家奴下人或者只是误会。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在李逵“一斧一个”的杀死的人当中,有一个我们说熟悉的人物,他是那么的善良忠厚,快乐和顺,他的家中有老娘有娇妻,有稚儿,他出来或许只是为老娘抓药,为稚儿买糖的,当他却被李逵一斧头劈死了,如果作者在渲染一下他老母的惊厥、娇妻稚儿痛苦无所依傍,读者会是什么感受呢?

然而,<水浒传>的作者对这些方面完全忽略的,这不是无意识的疏漏,而是有意识的回避。

梁山中好多好汉并不是真正的英雄,如宋江发配江州时在揭阳镇先后遇到并结义的混江龙李俊、催命判官李立、船伙儿张横等。

实际上都是祸害一方的混世魔王,他们欺行霸市,欺压平民百姓,岂是英雄?

然而已进入梁山则就成了英雄,冲州撞府,行走江湖,啸聚山林就有了通行证,杀人越货开黑店就有了道德上的豁免权。

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平民百姓难道就是草芥吗?

就可以举手便杀吗?

这种行为怎能说是英雄行为?

在这些非英雄的行为中,最毒的恐怕就是哄骗逼迫人上山为自己所用而使用的手段,如逼迫秦明上山时,梁山人假扮秦明带了一伙人去城外放火,“旧有的数百人家都被火烧作平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夫人不计其数”,城里的人认定秦明投了清风寨,不仅不让他进城,而且还杀死了他的妻子及一家人口,把他妻子的人头挑起给他看,秦明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才落草为寇的。

所谓英雄在惺惺相惜的同时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不为难朋友更何况牺牲朋友的亲人,而梁山英雄则不,在他们的世界法则中只要对自己有用,则无所不用之其及不择手段让之为己所用。

在这里同时还表现出他们的血腥与暴力,仅仅为了一个秦明杀死城外的数百人家,完全是滥杀无辜,比官府更无道,这些平民的命就不是生命吗?

作为英雄,首先应该帮助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滥杀无辜岂是英雄的行为?

与秦明相同遭遇的还有徐宁、卢俊义。

他们本来没有任何理由上山,更没想和梁山为敌,而是梁山的事业需要他们所以就把他们骗上山来,比如徐宁,他自己当然没有上梁山的要求了但只因为呼延灼的连环马,梁山打不过,只有徐宁回事钩镰枪,而钩镰枪能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所以就把徐宁赚上山来。

岂是梁山对徐宁还算客气的了,既没杀人又没放火,只是用用偷骗罢了,比对秦明客气多。

而玉麒麟卢俊义被骗上山更是天降灾祸,梁山听说卢俊义这个人非常有名,武艺又高强梁山需要,就想把他骗上山来,所以就派吴用去赚他,给他算卦,又题反诗,做了种种安排,最后把卢俊义弄上山来,这里付出的代价又是无辜平民。

在梁山人的眼中,只要这人对梁山有帮助就不管对方愿不愿意,偷骗甚至陷害等招数悉数上场,使一些远离落草生活的人离开安宁,难道这种行为就是英雄行为吧?

英雄是为保全别人而牺牲自己梁山英雄的行为正和此背道而驰,所以是非英雄的。

“非英雄”行为还表现在梁山人马的几次下山的活动中,如为救卢俊义和石秀,他们大闹元宵节,把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城池变成了人间炼狱。

如书中第六十六回所描写的北京大名府上元灯节本是:

“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

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烛龙衔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时安。

五凤羽扶双贝阙,六鳌背驾三神仙。

红妆女立珠帘下,白面郎骑紫骝马。

笙箫嘹亮入青云,月光清射鸳鸯瓦。

翠云楼高侵碧天,嬉游来往多婵娟。

灯球灿烂若锦绣,王孙公子真神仙。

游人蟧各尚未绝,高楼顷刻生云烟。

”多么诗情画意的描写,真是一派祥和欢乐。

但当梁山人马杀进城时,四处放火,大开杀戒,“此时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但见烟迷城市,火燎楼台,红光影里碎琉璃,黑焰丛中烧翡翠……斑毛老了,猖狂燎尽白髭须;绿发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

踏竹马的暗中刀枪,舞鲍老的难免刃槊,如花仕女,人丛中金坠玉崩;玩景佳人,片时间星飞云散。

可惜千年歌舞场,翻成一片战争场!

”多么惨烈,多么恐怖!

而使这良宵之夜的大名府变成人间地狱的而非别人正是梁山英雄,难道这是无意而为之吗?

救人的方法有很多种,难道必须这么“轰轰烈烈”,使众生难安吗?

恐怕是梁山英雄们的行为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这种场面并不是无意识行为,在梁山英雄心中本有蔑视众生的思想。

当初宋江在终于攻破祝家庄后就曾经和吴用商议,要扫荡全庄,亏得石秀求情,才使得祝家庄免遭一劫。

难道平民百姓是梁山要反抗的人吗?

他们的命不是命吗?

朝廷奴役他们,而他们心中的英雄又残杀他们,他们的希望在何处?

梁山的“替天行道”就是如此残暴血腥的吗?

王学太先生曾在其《中国流民》一书中对这些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水浒传》反映的其实并不是农民阶级的理想和意识,它展示的是浪荡底层的游民的价值理想,然而游民的性格天生就具有多种两面性,如一方面慷慨重义,一方面为非作歹;一方面散漫无羁,一方面有极易产生强烈的帮派意识。

⑩因而在水浒的这一世界里,一盘盘人肉包子都成为正常食物,宋江在青州城外的屠杀,吴用命李逵砍小衙内的毒辣,李逵在无辜者头上上下翻飞的两把板斧等等都无损于他们的身价,一切都被当成英雄事业的需要,一切都当闹剧笑话看了,一切都被原谅豁免了,这在现代人的人道人性上看是多么不可理解的!

以上所述的是《水浒传》中英雄的一些非英雄行为,英雄们逼人的手段用秦明的话来说“也忒毒了些”,不仅伤害了无辜,有时甚至连亲属也不能幸免,还有对于女性的残杀虐杀更是惨无人道,所以很不能理解那些被逼的英雄们如何会接受认同这些残酷的邀请方式,并且从此无二心,或许这就是最后梁山被招安的一个潜在因素吧。

总之通过以上举例这些英雄的行为让人感受不到是一个英雄所为!

二、“非英雄”表现形成的原因

通过上部分列举的一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梁山英雄从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上的“非英雄”表现,那么这种“非英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从时代背景和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两方面加以论述。

(一)时代背景

宋朝,是一个冠履倒施的时代,是一个大贤处下、不肖处上的时代,它是一个颠倒了的社会。

《水浒传》的价值之所在就是在于歌颂了那些不能违背常青的现实的反抗者揭示了逼上梁山的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规律——官逼民反。

《水浒传》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都充满了“匪气”,英雄们动辄放泼撒野,甚至杀人放火,然而小说实在历史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审视他们的思想行为自然不能脱离作品所提供的历史背景。

梁山的故事是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徽宗时期,小说深刻的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严酷现实:

朝政腐败,是非颠倒,“赃吏纷纷据要津”“狼心狗幸滥居官”,以致盗贼蜂起,外敌凭陵,天下失控,国事飘摇。

这个典型的奸邪当道,小人得志而君子困顿、英雄失路的悲剧时代,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如何去适应严酷的现实环境呢?

《水浒传》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不同遭遇,向整个社会延伸开去,勾画出宋代社会生活的复杂社会面貌,显示出不同人物怎样在他独特的命运里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

他们的反抗是积极的也是暴力的,他们本非英雄却走上梁山被人视为英雄的不合理,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徽宗王朝腐朽统治的危机和必然覆灭的命运。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宋代特定环境的反映,由于宋朝官府腐败导致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当然要会有反抗,社会也就盗贼横行。

当盗贼成了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时,尤其在这些盗贼结成联盟后,他就不说盗贼而成了朝廷的反抗力量。

而在这样一个乱世中,只要反抗朝廷就成了人民心中所理想的正义的化身,社会的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就像秦末乱世中流氓无赖的刘邦揭竿而起转身成了汉主一样,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样罢!

(二)农民起义本身的局限性

梁山英雄中这些在思想和行为上的“非英雄”表现充分暴露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首先,起义的目标不明确。

出于对社会的不满及自身出路的绝望,众英雄聚义梁山然而他们没有一个关于起义的明确目标,他们起义的宗旨也只不过是最初级的“安居吃饱”思想,并不清楚他们未来的目标是怎么样。

“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好听的称谓、一个幌子罢了,并没有深入认识它的意义,所以他们在行动时就不会考虑他们所声称的所肩负的责任。

他们“劫富”,但济的是自己,他们上梁山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换言之,即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

因此他们没有明确的打劫目标,最多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和充实山寨。

“替天行道”指的则是当朝廷或地方的一些行为触犯到梁山的利益或是与梁山有关联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大喊“替天行道”,而实际苍生在这些英雄们眼中没有任何价值,不过是他们用来当借口的工具罢了,所以梁山英雄非但没有救助百姓,而是凭武力欺压百姓,间接杀害百姓,甚至以百姓性命换得自己的利益。

其次,起义队伍鱼龙混杂。

在梁山中,虽然有大多数成员都是遭受官府的迫害地普通劳动者,但也不乏一时背运或出于无奈的官府中人,甚至还有欺压百姓的鱼肉乡里的恶霸,最甚者还有一些道的品行败坏之人,如王英、董平之流,这些人物聚在一起不会做出什么可歌可泣的壮烈之举的,而人多难管,所以避免不了一些“非英雄”之事,又因为他们中一些人“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渴望有一日能够再穿官衣再吃皇粮,以及大众成员的盲从心理的影响死得起义队伍思想就不明确,都是些个人利益的“非英雄”思想。

再次,起义者自身素质能力有限。

梁山中不少人恩仇思想浓厚,为了报仇雪恨,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常常采用江湖惯用的行为方式,所以滥杀无辜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中,暴力是一种宣泄,一种展示,一种证明。

综上所述,在梁山英雄中存在着非理性的思想和非人道的行为,但这些“非英雄”表现的存在并没有使这些英雄形象失色,反而更易被读者接受,这正体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法。

《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对不公的秩序强权势力的挑战,对一切黑暗压迫的反抗,不悼生命的勇猛和朋友间两肋插刀的情谊是我们所赞赏的但是他们行为对英雄的背离,无所不在的“非英雄”表现,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水浒传》中“非英雄”表现的关键不在于他们的冲动凶残的杀人,因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农民运动中这样的行为不在少数。

我写此论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水浒传》,而是要揭示出其中的一些在人道和人性上的“非英雄”表现所体现出的作用,使人们更深入认识《水浒传》的梁山英雄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美杏,《历史人物剖析》.新文艺出版社.2008.9.18.

[2].鲍鹏山,《新说水浒》.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9.18.

[3].吴越,《吴越品水浒》.东方出版社,第一版.2007.12.1.

[4].老了,《水浒十一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