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87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篇一:

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案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孤独无助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已经深深的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那么,我们会不禁想关切的问一句:

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谁能来说说?

  二、深入感悟

  1、(出示课件)出示课文中故事的结局,并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你对句中的什么词语有疑问。

(引出‘幸福’)

  2、提问:

那么你觉得小女孩是真的幸福吗?

  3、师:

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

是谁给了她幸福呢?

(引出‘火柴’)

  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5-10段,思考小女孩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烤鹅、火炉、圣诞树、奶奶)

  5、师:

那么小女孩看到的美丽的东西,是真的吗?

(引出‘美丽的幻想’并板书)

  6、自读课文5-10段,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小女孩看到的美丽的幻象?

(出示课件)“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通过两个!

强调语气)

  7、师:

这些都是小女孩看到的美丽的东西,那么你觉得小女孩是真的幸福吗?

(引出现实的残酷)

  8、(出示课件)文中火柴熄灭后的句子并板书“残酷的现实”

  9、师:

火炉、烤鸭、圣诞树都不见了,那么疼爱她的奶奶呢?

(出示课件并朗读)

  10、(出示课件)师:

联系表格,对照课文,我们会发现既有幻想又有现实,这就是童话故事的一种写法“虚实结合”(板书)

  11、重新走进故事的结局(出示课件)

  师朗读:

当人们在享受着温暖火炉的时候,她死了

  当人们在品尝着美味佳肴的时候,她死了

  当人们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她死了

  当人们在新年中尽情狂欢的时候,她死了

  但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却是为我们这样呈现小女孩死时的情景的。

(出示课件)

  13、师:

明明是一个忧伤的结局,可作者用一个富有喜剧色彩的(板书‘喜’)耐人寻味的“微笑”轻轻带过,其实这是童话故事的又一写法:

以喜衬悲(板书)

  三、升华情感

  1、师:

孩子们,在生活中,像小女孩这种悲惨命运将随着战争、社会、自然环境在不时的发生着(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首诗,一起来纪念这位可怜的小女孩(出示课件)

  四、总结

  你有什么话要对小女孩说吗?

请写一写

  篇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樊照彬

  一、设计理念

  1、整合学科、综合运用、培养能力

  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收集

  信息、整理信息及对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时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与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遇教于乐的目的而且发展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2、感知与激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与火光中幻景的极

  大差别,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深刻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和困苦,激发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自信心。

由此达到学习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发展个体的教学目的。

  3、以口语教学为体,适时辅以手语

  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无听力或听力较弱的聋哑学生,所以在课堂

  教学中应遵循口语主,手语为辅的原则,积极的为学生创造语境发展语言,发展聋生的看(听)话练习。

  二、教材分析

  是全日制聋校试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

  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

在本单元中共计4篇讲读课文,其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意图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作文能力增强自信心。

本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

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深刻痛斥与抨击。

全文以火柴为主线,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燃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景,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三、学生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聋部九年一班的学生,年龄段在17—19之间,

  这些学生因为听力损失的生理缺陷,导致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不及同龄的正常学生,加之对想象思维的匮乏,客观上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障碍。

但这一时期的学生较少年时的知识增多了,分辨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增强了,以及一些间接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只要

  教师善于诱导和启发,触动和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

  情景氛围,就能使学生领会文章意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学习目标

  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是以学生

  的经历、感受和体验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

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情感主线,步步深入,

  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看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黑暗,继

  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课堂主体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此我特

  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和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能正确的朗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积累和发展学生语

  言。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意图,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当

  时社会的黑暗,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热情,树立建设祖国的

  远大理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

  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的培养应从多角度,拓展性思维着手。

根据以上的理念我

  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

  生这些美好的幻景。

  六、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

  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方法与策略

  传统的教学结构,局限于实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和巩固知

  识的近期目标,而我尝试改变这种教学结构,在有效的实现此种近期

  目标的同时,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精神,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实现知识与发展、目的与运用的双重目标。

为此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法

  即在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

  养合作意识;运用交流讨论法即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质疑探讨法即学

  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并辅以情境教学、营造氛围等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加深理解。

  八、教学环节

  依据的要求,本篇文章可分为三课时来完成,我讲述的

  是第二课时共计5个环节完成。

  

(一)温故、感知

  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创设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开

  课时,以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会有怎

  样的感觉?

”引入新课时把学生极快的引入到情境中去,然后让学生

  谈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些什么?

对她说些什么?

”这样

  引入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课件演示)

  

(二)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在课件中的FLASH电影中感受文章第

  二段的内容(即从课文第四自然段到“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

  一环节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认真观察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

  看到些什么?

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如此美好的幻景?

  其次,在观看影片中学生分组交流,探究问题。

  把学生分成两组,以组为单位交流、检验,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讨

  论。

这样即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件演示)

  最后,讨论归纳,教师整合学生的讨论总结:

小女孩在冰冷的角

  落里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

  和慈祥的奶奶,最后小女孩在温暖和明亮的火光中幸福的死去了。

  (三)理解体会突破重、难点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的。

过程如下:

  (课件演示)

  1、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

  教师提出问题:

  小女孩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擦燃火柴后她看到了

  什么?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

  引导得出:

天太冷了,“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一根小小的火柴

  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在火光中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因为小女

  孩太冷了。

师板书:

(寒冷火炉温暖)

  2、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

  教师提出问题:

  小女孩这时看到了烤鹅说明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

  学生讨论得:

说明小女孩非常的饥饿。

师板书:

(饥饿、烤鹅食

  物)

  3、小女孩第三次擦燃了火柴

  (课件演示)

  小女孩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说明她没有欢乐。

师板书:

痛苦圣诞树快乐)

  4、小女孩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

  教师提出问题:

  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奶奶,见到了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课件演示)

  让学生展开想象得出:

因为小女孩无人疼爱。

见到了奶奶,小女孩高兴极了,想要把奶奶留住。

师板书:

(孤苦奶奶幸福)

  讨论:

总览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感情有什么变化,火柴一次一次燃起,又一次一次熄灭,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与幻景又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

  得出擦燃火柴前迫切之情,火柴擦燃时高兴之情,火柴熄灭后失望之情。

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冰冷、饥饿、没有快乐,无人疼爱,而火光中的幻景中却是温暖、美味、快乐和幸福。

  教师总结:

小女孩生活在冰冷残酷的现实生活里,命运是悲惨的,她的幸福只有在火光的幻景中得到,能在幻景中奶奶的怀抱里死去是小女孩的一种解脱。

  (四)、拓展延伸

  小女孩的生活是痛苦的,她能在美好的火光里死去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是苦涩的更是悲惨的,此时学生身入其境,感同身受,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与小女孩做一比较。

  提出问题:

  我们与小女孩相比谁更幸福?

我们又要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问题。

  从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得出: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并尽自己的可能去帮助别人,给他人以快乐。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面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又唤起他们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升华

  根据板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之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可怜: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渴望)(幻景)

  寒冷温暖火炉

  擦燃火柴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快乐圣诞树

  孤苦幸福奶奶

  (冷酷)(美好)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以“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题展开合理想象,形成一则口头故事。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从而更好的发展语言。

  九、教学效果预测:

  1、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短短期计划40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严谨而丰富。

  2、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革新及灵活运用,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知识要点既形象又直观,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了,希望各位老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篇三:

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

(指名回答)

  2、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这一天却有家难回,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小女孩为什么有家难回?

小女孩为什么卖火柴?

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在小女孩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

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读文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集中交流,汇报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

乖、裙、兜、币、哎、橱。

  指名读,纠正读音。

  

(2)指导书写。

  说说你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或者自己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有困难。

  重点指导“兜”字的笔顺。

  (3)指名再读生字并扩词。

  (4)出示词语:

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读一读。

  2、交流:

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课件出示:

__________小女孩)

  学生回答:

可怜的、寒冷的、饥饿的、没快乐的、没人爱的。

  3、交流:

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发生了什么事?

  

(1)课件出示:

课文先讲______________;接着讲_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课文先讲大年夜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4、尝试分段。

  

(1)过渡:

我们可以按“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三部分。

  

(2)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第二部分(5~10自然段);第三部分(11、12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可怜

  过渡:

接着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4自然段,画出课文具体写小女孩很可怜的句子。

  

(2)多读几遍所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旁边作批注。

  2、小组交流学习。

(老师巡堂,随机点拨)

  3、展示学习成果。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关键句子)

  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谈谈自己的理解。

  

(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引导抓住重点词“又冷又黑”“赤着脚”来谈。

  

(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抓住重点词“赤着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来谈。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抓住重点词“又冷又饿”“哆哆嗦嗦”来谈。

  (4)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抓住“蜷着腿缩成一团”来谈。

  4、小结:

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

这些是书里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间接写出来的,实际上也能说明小女孩很可怜。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①这句话写了什么?

(拖鞋大)

  ②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

  ③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小女孩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这个社会多么冷漠啊!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①这句话写了什么?

“这些”指的是哪些?

  ②小女孩为什么没注意这些?

  ③是啊,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希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而现在的她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多可怜啊!

  ④提问:

可怜的小女孩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

(家里没有爱。

)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五、回归整体,再次质疑

  1、出示图片,训练说话。

  

(1)导语:

这幅画画的就是这个穷苦可怜的小女孩。

它把我们带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

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却怎样呢?

  

(2)学生口述。

  2、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冻死了)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就是穷苦孩子必然的结局。

(出示挂图)

  3、请仔细看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是怎样的?

(她带着微笑死了)

  出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4、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为什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发质疑

  1、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课件出示:

__________的小女孩)

  指名回答:

可怜的小女孩。

  2、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冻死了)但是她在死前的神情却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疑惑?

(小女孩为什么会带着微笑死去呢?

  出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3、是呀,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小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是多么悲惨,然而她的嘴角却带着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已经作出了回答,你能找到吗?

  4、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5、师引导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看到?

怎样看到的?

两个

  “幸福”有什么含义?

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二、引导探究,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己读第5~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

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为什么看到这些东西?

  

(2)先在文中圈圈画画,写写批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2、学生读文自学。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三、品读句子,感悟幸福

  1、出示句子教师导读。

  

(1)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幻境中,当小女孩冷得蜷缩成一团的时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当小女孩饥饿的时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当小女孩渴望礼物的时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