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19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知识点 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Word格式.docx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答案:

D层次:

记忆考点:

心室充盈的动力

解析:

心室血液充盈是血液自心房流入心室,直接动力是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而使心室内压降低的原动力是心室肌舒张。

2.(1994)下列哪项不属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A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B交替脉C呼吸困难D颈静脉怒张E端坐呼吸

应用考点:

血液的定向流动

颈静脉怒张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主要见于右心衰竭,是由于右心功能下降,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升高,体循环静脉系统过度充盈。

3.(1997)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疲乏无力B劳力性呼吸困难C阵发性夜间吸呼困难

D夜间卧床时咳嗽E失眠、尿少、头晕

B层次:

当左心衰竭时,左心泵血量减少,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肺循环淤血,甚至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早期呼吸困难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

4.(2001)心房颤动发生后至少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A35%B30%C25%D20%E15%

C层次:

应用考点:

心房收缩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

心房收缩期内,由于心房收缩推动进入心室的血液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25%。

因此,心房颤动后,心房不能有效收缩,心室充盈量(心输出量)约降低25%。

5.(2001)左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咳嗽、咯痰,痰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B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即缓解

C肺微小动脉压增高,血浆外渗,痰内带血丝D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E支气管痉挛,发作性哮喘

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时,由于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出到肺间质与肺泡而引起急性肺水肿。

表现为发绀、气促、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或无色)泡沫样痰。

6.(2005)下列关于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早期病理生理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左心房压力负荷增加B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C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D肺静脉压力负荷增加E肺静脉容量负荷增加

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导致血液反流至左心房,致使心室再次舒张时充盈血量增加,即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疾病后期还可出现肺静脉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

7.(2006)下列哪项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A人口老龄化B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降低

C随年龄增加心肌细胞数减少D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E应用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过多

心脏泵血的原动力

心脏泵血的原动力是心肌的收缩和舒张。

因此,当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时,心脏的泵血量降低,出现心力衰竭。

8.(2007)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最常来源于:

A右心B左心C主动脉D髂动脉

血液的流动顺序依次为左心→主动脉→毛细血管→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

因此,动脉血栓栓塞主要来源于左心。

9.(2008)下列呼吸困难类型中,最可能是由左心功能衰竭所致的是:

A劳力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呼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血液定向流动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夜间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胸闷憋气而被憋醒,在坐起咳嗽和喘气后有所缓解,是左心衰竭造成肺淤血的典型表现。

10.(2012)临床上出现舒张期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是:

A急性心肌梗死B扩张型心肌病C高血压病D缩窄性心包炎

心室充盈动力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室顺应性降低,舒张和充盈能力减弱,心脏泵血量减少。

常见于高血压伴左室肥大(最常见)、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等。

C型题

A肺动脉压增高B肺毛细血管嵌压增高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11.(1999)二尖瓣狭窄心功能失代偿期:

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泵血量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出现肺循环淤血。

长期肺循环淤血,可致肺动脉压增高。

12.(1999)单纯右心室梗塞:

单纯右心室梗塞,右心泵血量减少,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系统过度充盈、静脉压升高、水肿、内脏淤血。

X型题

13.(1990)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A呼吸困难B咳嗽咯血C乏力、紫绀D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ABC层次:

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回心血量减少,出现肺淤血甚至肺水肿,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乏力、紫绀(缺氧的表现)。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提示体循环静脉淤血,见于右心衰竭。

二、心动周期

概念: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分期:

收缩期;

舒张期

特点

心房、心室顺序收缩,但存在全心舒张期

左右心室或心房同步收缩

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三、心脏泵血过程

分期

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压力变化

变化速率最快:

等容舒张期

压力极值:

快速射血期末(压力最高);

快速充盈期末(压力最低)

容积变化

容积极值:

等容收缩期(容积最大);

等容舒张期(容积最小)

瓣膜变化

二尖瓣:

等容收缩期初(关闭)→快速充盈期初(开启)

动脉瓣:

等容舒张期初(关闭)→快速射血期初(开启)

14.(1993)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开放的对间约相当于:

A心房收缩期+心室等容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C心室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E心室收缩期+等容舒张期

E层次:

心脏泵血过程瓣膜变化

房室瓣关闭是由于心室收缩,室内压高于房内压,始于等容收缩期出,终止于等容舒张期末。

因此,其关闭到开放的时期包括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和等容舒张期。

15.(1994,2011)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B减慢充盈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A层次:

心脏泵血过程容积变化

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应为心室充盈最后的时期,有充盈的三个时期分别为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最末(容积最大)的时期应为心房收缩期末。

16.(200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开放始于:

A等容收缩期初B等容收缩期末C心室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

二尖瓣(左房室瓣)开放是由于室内压低于房内压,始于等容舒张期末或快速充盈期初,终止于心房收缩期末或等容收缩期初。

17.(2017)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始关闭的瞬间是:

A快速射血期初B快速充盈期初C等容收缩期初D等容舒张期初

理解考点:

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

等容舒张期初由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迅速低于主动脉压,导致主动脉瓣关闭。

B型题

A等容收缩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E心房收缩期末

18.(2003)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

心脏泵血过程压力变化

心室开始收缩后,室内压升高超过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室内压迅速升高(等容收缩期)直至超过动脉压,动脉瓣开启,心室内血液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快速射入动脉(快速射血期),但随着血液大量进入动脉,心室内血液量减少,室内压开始下降甚至低于动脉压,射血速度相应减慢(减慢射血期)。

因此,室内压在减慢射血期时已经开始下降,最高值出现在快速射血期末。

19.(2003)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

射血至最末期,左心室容积达最小。

之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低于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室内压迅速下降,称为等容舒张期,此期内心室容积不变,一直处于容积最小状态,直至等容舒张期末。

四、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原因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标志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20.(1994)下列哪些情况下可在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

A缩窄性心包炎B二尖瓣狭窄

C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BCD层次:

心脏杂音的生成(超纲)

心脏杂音是由于血液流动加速或血液流动紊乱产生湍流,并形成湍流场(漩涡),使心脏壁或血管壁发生振动所致。

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可见于二尖瓣狭窄(血液舒张期充盈时流速加快)、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室舒张时动脉血液血液反流回心室)、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常伴有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心室舒张受限引起血流发生湍流)。

21.(1990)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半月瓣关闭B主动脉瓣关闭C肺动脉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E房室瓣关闭

第一心音的产生原因

第一心音是由于房室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

22.(2003)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E心室壁振动

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

第二心音是由于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

知识点2:

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一、概念

概念

正常值

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70ml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55~65%

每分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5L/min

心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3.0~3.5L/(min·

m2)

23.(1995)某人氧耗量为300ml/分,动脉氧含量为20ml/100ml血,肺动脉氧含量为15ml/100ml血,心率为60次/分,试问他的每搏输出量是多少:

A1mlB10mlC60mlD100mlE200ml

每搏输出量(搏出量)是指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某人动脉氧含量(动脉血)为20ml/100ml,肺动脉氧含量(静脉血)为15ml/100ml,提示血液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释放出的氧量为5ml/100ml;

耗氧量为300ml/分钟,为满足氧的需求,其相应血流量应为6000ml/分钟(300ml/分钟÷

5ml×

100),即要求的心输出量为6000ml/分钟;

心率为60次/分钟,故播出量为100ml(6000ml/分钟÷

60次/分钟)。

24.(1997)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D外周阻力E心输出量

E层次: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大的串联系统,各部分的总血流量是相等的。

因此,左心室(体循环)和右心室(肺循环)的血流量(心输出量)是相等的。

25.(2015)心室功能减退病人代偿期射血分数下降的原因是:

A每分输出量减少B心室腔异常扩大

C心肌细胞增生肥大D每搏输出量减少

B层次:

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播出量的减少或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大均可导致射血分数的降低。

心室功能减退代偿期病人搏出量能够维持正常,可由于心室腔异常扩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导致射血分数下降。

A每搏输出量B每分输出量C射血分数D心指数E心脏作功量

26.(2002)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

D层次:

心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以单位体表面积排除了个体差异,因此适用于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

27.(2002)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

C层次:

心室扩大早期,虽然搏出量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射血分数降低。

二、心脏做功

外功:

势能(血液压力)+动能(血液流动)

内功

28.(2005,2008)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

A心输出量B射血分数C心指数D心脏做功量

心脏做功

高血压患者其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搏出量等指标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或者降低。

但是,由于其血压较正常人偏高,心脏做功转换成的势能增加。

因此,心脏做功量增加。

知识点3: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一、搏出量储备:

收缩期储备;

舒张期储备

二、心率储备

29.(1990)心力贮备包括:

A收缩期贮备B心率贮备C舒张期贮备D余血贮备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包扩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

其中,搏出量储备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知识点4: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一、心室收缩的前负荷: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前负荷: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压力

心功能曲线(前负荷为横坐标,搏出量为纵座标)

静息状态:

5~6mmHg

最适初长度:

15mmHg

超过最适初长度,不出现明显的降低(心肌具有较强的抗过度延伸特性)

生理意义:

使心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主要);

射血剩余血量

30.(1998)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

A平均动脉压B心率贮备C心力贮备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D层次:

异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是指通过改变心肌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31.(2000,2001)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将出现:

 E

A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下降B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下降

C心室开始收缩时的速度减慢D心室收缩时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延迟

E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

心室肌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多。

32.(2002)利尿剂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是通过:

A排钠排水B提高心肌收缩力C增加心排血量D减轻水肿E降低动脉压

异长自身调节;

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正常心肌具有较强的抗过度延伸的特性,前负荷超过最适前负荷后,搏出量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但是,心功能不全的心脏可出现心脏过度扩张,心功能曲线出现明显降支,搏出量减少。

此时,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降低心脏的前负荷。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排钠排水,使血容量减少,降低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肌前负荷,达到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作用。

33.(2003)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症状加重的原因是:

A扩张大动脉,降低了周围血压B扩张静脉,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C扩张静脉,使回心血流量减少D冠状动脉收缩

E心肌氧耗量增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由于心室肌肥厚,舒张功能降低,只有保证足够的静脉回心血量才能维持正常的搏出量。

硝酸甘油类药物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搏出量减少,症状加重。

34.(2012)生理情况下,能代表心室肌前负荷的指标是:

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B层次:

心室肌前负荷

心室肌的前负荷(初长度)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二、心室收缩的后负荷

后负荷:

动脉血压

直接影响:

降低搏出量(虽然室内压升高,但是射血时间和射血速度降低)

间接影响:

维持搏出量稳定[增加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主要)]

35.(1991,1993,2013)心室肌收缩的后负荷是:

A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B大动脉血压

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心室肌的后负荷

大动脉血压是心室肌收缩时所遇到的后负荷。

36.(1997)最常伴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疾病是:

A肺梗塞B室间隔缺损C肺动脉瓣狭窄

D急进性高血压E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

后负荷对播出量的影响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见于后负荷迅速增加(急进性高血压),或心肌收缩能力迅速降低(左室前壁急性心梗)。

37.(1999)关于心室重构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

A.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室壁应力增加,心室反应性肥大

B.肥厚心肌肌纤维缩短能力和心室排血能力下降

C.肥厚心肌收缩速度下降,松驰延缓

D.心肌适度肥厚足以克服室壁应力时,心功能可维持正常

E.早期心脏肥厚对维护心功能有益

综合(应用)

考点:

心室重构(超纲);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增加对搏出量的直接影响是降低搏出量。

但当后负荷长期升高时,为维持正常的搏出量,心肌逐渐发生肥厚。

肥厚心肌早期能够克服心室肌后负荷,维持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排血量),对维护心功能有益;

但是肥厚心肌后期由于收缩和舒张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泵血功能渐退。

38.(2001)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

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B心输出量增加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E左室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

心室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主)动脉血压是左心室射血的后负荷。

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为克服动脉血压进行射血,左心室内压相应增加。

为达到更高的左心室内压,等容收缩期延长,导致射血时间(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缩短。

同时,在更高的后负荷条件下,心室肌的收缩速度减慢,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心输出量减少。

39.(200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肺间质纤维化B肺气肿C肺动脉高压

D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E肺阻塞性通气障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超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关键环节),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A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三尖瓣关闭不全

40.(1993)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心室肌后负荷

左心室后负荷是左心室肌收缩时必须克服的阻力。

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至主动脉的开口减少,血流阻力增加,后负荷增加。

41.(1993)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右心室前负荷是右心室收缩前的血液充盈量。

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导致右心室收缩时一部分血液返流至右心房,当下一次右心室舒张时,这部分返流的血液会再次回到右心室,导致右心室的血液充盈量增加,前负荷增加。

三、心肌收缩能力:

等长自身调节

42.(1996,2007)心肌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主要原因是:

A心肌收缩能力增强B肌节的初长度增加

C横桥联结的数目增多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A层次:

心肌等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是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调节心脏泵血功能。

四、心率:

>

160~180次/分,心输出量减少(充盈期过短,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

43.(1996,20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心室充盈期缩短B快速射血期缩短C减慢射血或缩短

D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E经减压反射调节后心缩力减弱

记忆考点:

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正常人心率过快(超过160~180次/min),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期)显著缩短→心室充盈量降低→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降低→心室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44.(2000)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应为:

A50~60次/分B60~80次/分C80~100次/分

D100~120次/分E120~140次/分

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钟。

胸外心脏按压时,为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心率(按压频率)应维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