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21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docx

小孩的小小社交圈

社交篇

口出恶言对人无礼

如何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譬如,仇视弟弟口出恶言,对长辈没有礼貌,看不起他人。

习惯,就是做多了,自然而然习惯性的继续做。

是的,习惯是很难改的,但是,不一定是不可能改的。

可能,要改一个坏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养成另一个(好的)习惯。

以上提出的坏习惯,有一些共同点:

这个孩子不是一个快乐的孩子。

他不觉得自己被人家看得起,他不觉得被爱。

所以,医治的目标要使他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但是,难就难在我们没有办法叫一个人快乐,除非他自己要快乐。

所以,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孩子越小就越容易改。

我常看见父母要「训练」孩子对长辈有礼貌,所以有客人来时就要小孩子叫人,有时候孩子害羞,不愿照大人的要求叫某某阿姨,某某叔叔,父母就会大声骂:

「叫不叫人啊?

」或是「快点叫人啊!

」「快点,快点,怎么不叫人啊?

」这类的叫骂只会令孩子不自然,不喜欢。

故此,我们作父母的应当自我反省,平日自己是怎样对待长辈,是否彬彬有礼?

是否客客气气的?

另一方面,假若我们对孩子说话,都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他自然就会效法有礼貌。

不是有客人来的时候才有礼貌。

什么意思呢?

我们为人父母的要习惯性的有礼貌。

可以建立这新习惯吗?

可以的,只要你决定要。

从我们自己改善,则儿女也有希望改善。

太多父母亲对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丈夫或妻子,自己的家人,没有礼貌。

这是很难了解的,因为对家人,理当最好最有礼貌。

但是,事实则刚刚相反。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因为事实是,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他人。

让我们到我们的创造者,大能者那里,请他给我们力量请他改变我们。

同时,我们不必向孩子要求一定要照我们的方式才是最有礼貌。

重要是他尊重长辈,他可以用笑容和点头打招呼,也可以有礼的说声「你好」,或简单的说声「嗨」。

主要是心思和态度,不是被强迫的做戏。

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也要有正确的教导,教他们尊重别人,叫他了解尊重人就是尊重造人的上帝,他一方面觉得被尊重,一方面也自然的尊重他人。

父母亲要小心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我们有没有尊重他人,或是我们常批评他人?

让我们自己注意养成欣赏人的习惯称赞儿女,也称赞他人。

正如圣经说:

「凡事不可结党(自我中心之意),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

耶稣基督,天地之主,万王之王,竟然谦卑自己,取了奴仆的形像「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我们这些本来是尘土的人,难道不能谦卑吗?

让我们听主耶稣的话说:

「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20)原来做大为首的,不是作威作势,恶言发令,而是做用人做仆人,是服事人的。

上帝的定义,和败坏社会的定义,原来有天渊之别。

孩子如果仇视弟妹,口出恶言。

我们要试试以关怀和爱来聆听孩子的心声。

可能起初使他仇视弟妹的原因他已经忘记了。

我们要以温和谦卑的态度表达我们的爱。

如果孩子以为父母偏心,我们要省察自己,是否有什么行动或说话,或是一次突然的反应,叫他以为父母偏爱弟妹。

是的话,要先道歉「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五)。

父母有意无意的偏心,叫孩子看轻自己,以为没价值,同时也看不起他人──既然我没有价值,那你又何来有价值?

最近有一件事叫我很伤心:

一对夫妻,女的本来出于「基督徒」家庭,但没有读创造者的说明书,不知道造人者有些不可违反的规矩,是为了保护人,她和未信者结婚,闹得频临破裂。

男的要分家产和孩子,他挑了一个孩子说,他只要这个,不要其他的。

孩子被这样弃绝,实在太叫人伤心了。

幸亏「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27)。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所以我心中欢乐,我必用诗歌颂赞他」(诗28)。

「上帝说:

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

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

你必再以击鼓为美,与欢乐的人一同跳舞而出」(耶31)。

是的,就算父母离弃,天上的爸爸不会离弃。

因此,我们的快乐不必建立在人的接受或喜爱上,我们可以靠主长久喜乐。

我希望被伤害的儿女们,一方面不必仇恨,另一方面不必自卑。

因为,天父以永远的爱,等着爱你。

告诉他吧:

我亲爱的天父,我愿意接受你的爱,永远活在你的爱中。

我要效法我救主耶稣基督。

是的,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孩子得罪了小朋友

当我们的儿女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有的时候会不尊重人,伤害了人家的心,或是伤害了人家的身体,怎么办呢?

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儿女了解人的基本问题──自我中心,自作主张。

然后帮助他了解为什么人会自我中心,自作主张。

进而了解问题的解决办法──回去找设计者。

车主处理车子的时候,因为自作主张而处理得不当,有了问题,回去找车厂吧。

车厂设计了车,他处理的办法当然是对的。

上帝创造了人,设计了人际关系,祂处理的办法当然是对的。

帮助孩子了解了创造者的真理之后,就帮助他实行。

再三的谈论和实行就是帮助他建立实行真理的习惯。

你见过言行不一的「基督徒」吗?

就是因为以上几个步骤没有做到。

所以我们养育儿女的人,千万要用创造者给我们的方法,以身作则,持恒性,一致性的教导他们,养育他们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

当孩子得罪了他人,创造者的方法是,第一步,认错: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约壹一)。

「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一),解释给孩子,让他了解上帝的标准,如果他所做的,在上帝的标准上是有差错,比如「生气却不可犯罪」(弗四),「以辱骂还辱骂。

」(彼前三),或「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咀唇不说诡诈的话,离恶行善,寻求和睦等,就当承认自己的罪(没有达到上帝的标准),请上帝赦免。

第二步,悔改:

就是转换方向,朝对的方向走--跟从上帝的标准。

第三步,赔补:

孩子得罪了他人,也要教导他如何赔补,照着圣经的原则:

「人若彼此相争,这个用石头或是拳头打那个,尚且不至于死,不过躺卧在床,若再能起来扶杖而出,那打他的可算无罪,但要将他耽误的工夫,用钱赔补,并要将他全然医好。

」(出二十一)所以,要是孩子伤到人家,我们要教导他赔补和医治。

当然,我们不希望有严重的伤害,小的伤害,比如,踩疼了人家的脚指头,要赔补和医治。

就是说:

要安慰对方,把弄疼的地方弄到不疼;需医治的地方医治好;还要道歉,安抚他的心灵,直到对方恢复──身体和心灵两方面都恢复。

当我们这样教导的时候,孩子就知道得罪他人,伤害他人,不是一件等闲的事情,而是件严重的事情。

希望教导他小心,不要随便,不经意的伤害了人家。

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被造的,我们必须彼此尊重,彼此爱护。

有时候我们在讲笑话,我们说:

「某人呀,你听不听得懂普通话?

」他说:

「我多数听得懂」。

我们就回答说:

「那我不可以骂你了!

」意思是说,如果你听不懂我在骂你,那我就可以骂你了,因为你既然听不懂,我骂你也无所谓了。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笑话。

对方听不懂或是听不见就可以骂他吗?

或是,背后骂人可以吗?

「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申十九)。

原来对方听不见也不可以骂他,因为这是不敬畏上帝,祂是那自有永有的,生命之主,大能者。

祂听见一切,祂是那造耳朵的,祂自己当然能够听见。

我们不敢伤害人,不敢得罪人,不但是为了人,更是为了敬畏创造者。

另一方面,当我们教导孩子赔补的真理,我们也同时帮助他了解,耶稣基督为我们而舍命的必要性。

我们得罪了创造者上帝,不是一件等闲的事情,是必须要赔补的,但是,我们自己赔不起:

「那些倚仗财贷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上帝,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又可永远罢休」(诗四十九)。

只有真神降世成人的耶稣基督,祂赔得起。

「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既是这样,那里能夸口呢?

没有可夸的了。

」(罗三)。

得罪了人,需要人来赔补;得罪了上帝,只有上帝可以赔补。

所以我们无论作多少「功德」,赔多少钱,都于事无济。

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儿女了解为什么要以信心接受耶稣基督已经完成的救恩。

让我们帮助孩子,建立这认错,悔改,和赔补的习惯。

照着圣经所讲的,殷懃教训,随时谈论,言教身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家在外,都照着创造者的吩咐。

不过,在教训的过程,要记得爱的原则:

忍耐加上恩慈,柔和而谦卑;不求自己的益处,不是做给小朋友的父母看;不作害羞的事,不要叫孩子羞愧,不要在他人面前教训孩子,不可发怒,也不可记算人的恶,不要怒视孩子,骂他说:

「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不小心,怎么还学不会」;要照着真理,就是上帝的标准,不是自己的标准;不要取代了上帝。

千万不要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观念:

问"为什么Why?

"答"因为我这样说becauseIsaidso"。

这是把自己当作上帝。

让我们在言语行动和态度上敬畏创造万物之主。

儿女的社交

常常在讲座中,有听众问:

「你的孩子那么早进大学,他们的社交生活怎样?

」或是:

「十岁的孩子和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如何沟通?

」还有:

「孩子那么早进大学是否失去了童年?

过去六年的夏天,我们和小儿子应邀到各处去演讲(有九次长女也去,在北美则有四位儿女都在场的时候),遇到这类的问题,我们就交给儿女回答。

问的人常常以为孩子应该和同年龄的人才能沟通,才能有社交生活。

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

在北美,什么都是以岁数来定的,比如,廿一岁才可以喝酒,十八岁才可以看某种电影,五岁才可以进幼稚园,自助餐则是十二岁以下照年龄付钱,六十二岁以上才有老人福利等等。

处处都影响我们的思想,以为岁数是极为重要,小孩的朋友都要是同岁的。

有一次,大儿子也在场,他回答说:

「我不一定要跟同岁的人才能够讲话,我跟廿岁的人,就讲他有兴趣的话;跟四十岁的人,讲四十岁的人有兴趣的事;跟两岁的孩子又可以讲他喜欢的题目」。

所以,虽然他上大学的时候有十岁,但是他一样可以跟同学有交往。

社交是什么呢?

社交其实就是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知道正常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就有方针,帮助儿女建立各种正常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早作准备,一生中都可以顺利的建立这些关系。

好的关系是人生快乐的重要因素。

我们会用好几篇来谈谈这题目,彼此勉励。

孩子从小就有机会建立父母儿女的关系,之后可能有手足兄弟姊妹的关系,又有朋友的关系。

上学之后加上师生,同学的关系。

然后可能有异性朋友,夫妻,主仆资劳的关系,有官民的关系等。

对于这些关系的正常观念,应该是十岁左右以前就有了,才不致建立了不正常的关系而受损。

小婴儿从与父母接触而学习到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成为他们日后为人父母的自然模式。

父母很自然的,会爱护自己的儿女,如亚伯拉罕:

「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创22)。

如大卫:

「王就心里伤恸,上城门楼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说,我儿押沙龙阿,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阿,我儿,我儿。

」(撒下18)。

连背叛他,要置他于死地的儿子,大卫王还这么爱他!

「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103)「妇人焉能忘记他吃奶的婴孩,不怜恤他所生的儿子」(赛49)。

「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赛66)。

是的,父母的本性是爱儿女的,当父母照着真爱的真理来爱儿女的时候,孩子就建立了父母儿女的亲情和正常的关系了。

我们要给儿女的模式,不但是感情上的爱,更是合乎真理的爱,所以要小心,才不致不知不觉间把自己当做上帝,要儿女顺从我们。

而是要清楚的指向真理。

耶稣说:

「我就是真理」,我们要把这讯息传递得清楚,正如经上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3)。

同样的,教导孩子听从,也要教清楚: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西3)因此,儿女真正要听从的,要讨喜悦的,是主。

父母不要无意中取代了主的地位,我们就不会有人治的家庭。

父母就不会说:

「我不许你......」;「你吃了我的饭就要听我的话」;「总之你在我的房子里头,就要照我的规矩」;「你实在太气人了,非打不可」。

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听从和孝敬,都是在主的范围里,都是照主的规矩,都要讨主的喜悦。

我们知道正常的亲子关系是怎么样,我们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他长大了也就自然会建立这种人际关系了。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他可能要建立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

父母也是教导的人。

手足不但要相亲相爱,彼此欣赏,更是要相护相助:

「弟兄为患难而生」(箴言17)。

俗语说:

「打虎亲兄弟」。

「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133)。

社交始于家中

树小的时候,很容易纠正,如果歪了,很容易使它长得直;但是,等到树长大了,要纠正不但不容易,而且常常是不可能了。

社交的技巧,也是一样。

要从小在家里就训练,习惯成自然,孩子长大了,自然有好的人际关系。

让我们从人生手册(圣经)的一段,来得到一些智慧:

一.爱人不可虚假。

因为人是照着创造者的形像样式被造的,所以人人要存着敬畏创造者的心彼此尊重,以爱心相待。

以真诚的爱心,照着创造者的真理来爱人。

不是虚假,不是作戏,不是假意,俗语说:

「皮笑肉不笑」,只有外面没有内心。

我们要分开人与事,就像耶稣给的模范:

恨恶罪,但是爱罪人。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依照这原则教他。

教导他爱人,尊重人。

二.恶要厌恶。

美恶的标准是创造者规定的,我们没有造天地,也没有全部的知识和智慧,所以也不能自定善恶的标准。

创造者说不好的,我们要清楚的教导孩子,不是让他自己决定,也不是随着社会的标准。

今天,魔鬼正极力破坏上帝创造的精心杰作──人。

特别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林前6)。

教导儿女厌恶所有上帝说是恶的,不论社会上多数的人怎么说。

三.善要亲近。

善,只有上帝是善的。

善是上帝的标准。

常常听见未信的人批评基督徒没有爱心,因为没有照他所要的。

基督徒也以为要照他的要求才是有爱心。

但是,不要忘记,真的爱是要照着真理的。

上帝是真理,也就是善,我们要捉紧这善。

不是依从人,也不是依从自己的心。

教导儿女何谓善,而且善的就要紧紧的捉住。

四.爱弟兄要彼此亲热。

待人要有温暖,要有感情的流露。

特别是弟兄,就是有共同生命的人,不要冰冷无情。

孩子如果常常脸上有笑容,有感情的与人来往,必是人家喜欢亲近的人。

孩子在家中所看到的,是否亲切温暖的父母?

五.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让人家先走。

就是让他人得到称赞,走在前面。

这跟今天社会上所教的可能相反,今天,大家都争先恐后。

但是,上帝给我们的教导是:

不要为自己争,推让给人家。

就如孔融让梨,自己拿小的,大的让给他人。

我们教导孩子,让人家先得,让人家得称赞,自己并不会吃亏。

因为我们有天父在暗中察看。

照着上帝的话做,只有得到福气。

「高举非从东,非从西,也非从南而来,惟有上帝断定:

祂使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诗75)。

一位恭敬人,推让的人,必有好的社交生活,好的人际关系。

六.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人际关系不能离开与上帝的关系,因为那是我们得生命,得智慧,得力量的源头。

所以要看自己为上帝的奴仆,灵里殷勤火热,不懒惰。

才能够有力量行出善和爱,才有智慧照着真理而行。

教导儿女紧紧的仰望主人,顺从主人,就是生命的主宰,耶稣基督,才不致被魔鬼所欺骗了。

七.在指望中要喜乐。

一个常常喜乐的人,也是带给人喜乐的人,必是人人所喜欢亲近的。

我们的家要是常常喜乐,父母和孩子的接触,和孩子的对话声调用词,都是喜乐的,孩子也很容易喜乐。

这是我妈妈留给我不朽的财富。

她知道她有指望,她知道「在我父家里有许多住处;我(耶稣)去原是为你们豫备地方,我若去为你们豫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

八.在患难中要忍耐。

人生免不了有困境,有压力,因为这是罪的结果,在这不完美的世界上,有不理想的情形。

孩子从小也会有遇到不理想的事物,我们可以捉住这种机会,帮助儿女在患难中有毅力,在压力下有耐力,可以继续支持,因为我们有得力的源头。

九.祷告要恒切。

用时间有恒心的祷告,是我们得力的秘诀。

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单凭意志,更是要有从上头来的内在力量,才能自然而然的活出来。

让我们教导儿女随时随地的祷告:

向造天地的耶和华祷告。

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祷告。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18)。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

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

让我们把上帝的话记在心中,又殷懃的教训儿女,不论我们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更加上言行一致。

这样,必定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建立了好的社交能力。

孩子之间常因玩具、食物等而争吵;见到生疏的场面或生人会害羞;如何帮助他们从小建立美好的社交生活呢?

十.圣徒缺乏要帮补。

与人分享是社交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但是,人生来好像就很自私,不会自然与人分享。

所以父母亲要训练儿女,与人分享。

训练的方法仍然是「谈论」和「行动」。

言行合一的训练法,当然是最自然有效的办法。

比如说:

吃完饭,我们切了些苹果,一家人一齐来吃,大家分着吃,谈话中关心到吃得比较慢的:

「呀,哥哥好像只吃了一小块,再来一块好吗?

我们家中,常常是吃到剩下一块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拿这最后的一块,感觉上好像,我拿了,他人就没有了。

所以我常常要把这最后一块切成好几块小的,勉强一人一小块吃完它。

孩子自己要喝什么,要吃什么,就想到其他的人。

我们大人,以身作则,就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常常在言语上关心到他人物质上的需要,行动上分享我们所有的物质,孩子就也会关心他人。

天父是丰富的,我们不怕给了人家,自己就不够。

去年我搬了家,因为没空整理,很多东西还没有拿出来用,但是,我就发现,那些东西不用,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不久我又要搬家,我看看,经常在用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多。

经常穿的衣服大概每季五套也就足够了。

但是,衣柜里头不只有廿套衣服。

这些不是必须的,应该与他人分享,可以送给救世军等福利机构。

我们不但做,还要谈论,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我们把这些好的衣服送出去。

不是等到过时或坏了才送出去。

主日学的小朋友们,我们要认识。

特别有一些新移民,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孩子,你去了他的家,你就会看见他有什么需要,回家的途上就可以和孩子谈论,看看自己家里,有什么可以送给他们,与他们分享的。

可能孩子也会提议,他的玩具有那一件要送给那家的孩子。

最近印尼发生的暴动,暴民抢劫纵火焚毁的产业,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华人的产业。

当然我无法完全了解个中复杂的原因,但是,我心里在想:

华人勤劳经营,掌握印尼经济,有没有与当地有缺乏的人分享他们勤劳而得的果效呢?

如果每个华人或是有钱的华人,都很明显的回馈社会,举办各样福利事业,关心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是否情形会有不同?

十一.客要一味的款待。

有时候,孩子很怕生,所以到了一间新的学校或是主日学,会觉得不自然。

我们可以藉着这种机会教导他「客」,就是陌生人,初到一个地方的感受,让他了解新来的人的感受是怎么样。

然后教导他如何去关心款待陌生人。

比如:

有陌生的孩子到主日学来的时候,主动去和人家谈话,主动的带他到洗手间,让他有一个朋友在身边。

主日学老师可以教导孩子如何珍惜每一位同学,平时预备他们,如果有新朋友到的时候,指定一、二位旧同学做他的特别朋友,那天就一直陪伴着这位新朋友,叫他不觉陌生。

可以用轮流的办法,比如:

有新来的男孩子,就轮旧的男孩子和他做特别朋友;有新来的女孩子,就轮旧的女孩子做他的特别朋友。

如果鼓励得好的话,每个孩子都会觉得做特别朋友是很荣幸的事。

要是小孩是新的陌生人,他也不需要觉得陌生。

我们鼓励他去找其他的新人,和他们做朋友。

在学校里,更是容易办,因为有注册。

老师早就可以知道那一天有新同学到。

早几天就可以预备旧的同学如何尊重珍惜新同学。

早就可以安排谁做他的特别朋友,带他熟习学校里的事物。

如果每天有一位旧同学做他的特别朋友,一周下来,他已经有五位朋友了。

家里尽量款待客人,以愉快的心情来款待。

看这为福气,不是看为麻烦事。

我们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有机会招待过路的传道人,因为那时我们住的地方不多家庭可以招待,所以差不多所有路过的传道人都在我们家做客。

结果我们自己和孩子们都有机会聆听很多传道人宝贵的经验,实在是我们的福气。

孩子学会让出房间,学会体贴疲倦的客人,学会接触不同的人,学会帮忙接待客人,小的事情,如请客人来吃饭,问客人有什么需要,预备客人用的毛巾等,很小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做了。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他们后来与陌生人应对自如,上台不怯场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有时候觉得老师不公平,或是被同学欺负,我们怎样帮助他呢?

比赛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呢?

如果得奖,或是落选,又怎样呢?

十二.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人生的道路上,常会踫到不如己意的情形。

有时候是孩子觉得老师不公平,有时候是老师真的不公平。

就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样:

有时候是孩子觉得父母不公平,较爱另一位;有时候是父母真的不公平,爱一个孩子较多。

无论是真的被逼迫或是孩子以为被逼迫,我们当教孩子不可咒诅,只要祝福。

咋看起来,好像不合理;但是其实是合理的。

为什么不可咒诅,只要祝福呢?

因为上帝是公义又公平的。

祂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祂当然知道人的心,也知道谁是逼迫人的,谁是欺负人的。

我们的孩子是否被老师欺负,是否被同学欺负,上帝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上帝是公义的,祂当然有公义的报应。

我们可以教孩子放心,交给上帝:

「来,我们一同来告诉上帝;一同来祷告,把你觉得不公平或被欺负的事全告诉上帝。

请祂给你心中平安」。

你和孩子祷告完了,解释给他明白:

「老师可能不是故意不公平」或是「老师可能不了解怎样才是公平」或者「我们也为老师祷告,他可能有不快乐的事发生,可能他心中有受伤,只有上帝能够医治他,叫他得安慰」。

「我们求上帝给老师得到公平的待遇,得到福气,他就不会因为心中的不平和忿怒而做错了」。

「上帝爱世人,甚至在人不承认祂,不感谢祂,甚至在人骂祂,敌对祂的时候,上帝也同样爱我们。

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就是因为上帝只有祝福,没有咒诅,我们才有机会得到祂的救恩,成为祂的儿女。

我们既是祂的儿女,也就像祂:

只有祝福,没有咒诅。

」「同学欺负你,也是因为没有上帝的爱在他心中,没有上帝给的平安,心中没有喜乐。

所以有时是故意的,有时是无意的欺负人。

让我们学习像上帝。

因为我们本来被造的时候就是照着上帝的形像样式被造的,本该像上帝。

不过,在我们不知道,或是故意的违背上帝之后,我们就不像祂。

幸亏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降生,为我们而死,给我们开了新生之路,经过耶稣,我们可以有新生命。

脱去以前行为上的旧人,心志改换,穿上新人。

这新人是照着上帝造的。

叫我们可以得回上帝的形像,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我们现在可以像祂,柔和谦卑,以恩慈待人,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我们一样」。

当我们帮助孩子了解

(一)上帝是谁。

祂是宇宙的创造者,能力之大是无可比的,什么都能做。

(二)上帝是爱。

祂爱人是永远的爱,不变的爱。

因为爱,一定把最好的给我们;因为祂是全能的,祂的心意必定可以成就。

这两点,孩子们了解了,就自然能够交托信靠上帝了。

十三.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不要自以为聪明。

现代的社会,常常鼓励竞争。

所以,你的孩子常常有机会参加各种比赛。

钢琴、小提琴等音乐比赛;捧球、足球等球赛;还有各种各式的比赛。

连小女孩子也参加选美!

为人父母的也跟着孩子比起赛来了。

我们带孩子到此到彼,鼓励他们努力,替他们紧张,带着照相机、录音机,忙得团团转。

到底,孩子参加比赛应存什么心态?

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