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53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

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

最应参考的资料包括以下

①②③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婆罗门编造说:

“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这给种姓制度罩上神圣的色彩。

该制度出现在(  )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埃及

3.伯里克利说: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 体公民之手。

”雅典公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最高机构是(A)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4.下列关于“丕平献土”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丕平通过推行采邑制使得教皇获得更多土地,并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B.当上了法兰克国王的丕平,用土地汇报了教皇的支持

C.表明当时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与教皇的联系日益密切

D.教皇从此拥有了大片土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5.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佛教的创立②伊苏斯之战③大化改新④查理·马特改革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6.公元1世纪前后,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地区,在过去两千年里,它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了当今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以下和基督教无直接关系的是

ABCD

7.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8.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流散海外近150年来,目前已经有牛、虎、马、猴、猪五首通过各种渠道回归中国。

请问这批国宝的流失主要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国爆发的一场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是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

B.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0.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以下对它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这次运动的导火索B.农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称为斗争的主力

C.这场运动受限由北京的工人发起D.中

国共产党是这场运动的领导者

11.“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法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上述“伟大的事件”是指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1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险恶的国内外形势逼迫下,艰难地开展民族革命运动,其中被视作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

13.“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这段发言最宜被撰写在

A.虎门销烟纪念馆B.圆明园遗址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D.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14.下列关于抗日战争,搭配正确的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局部抗战开始

C.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D.百团大战——主要作战目标是攻克敌人据点

15.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

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他的话说明

A.中国抗战取胜的各奔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国抗战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

C.中国的抗日战争

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重大牺牲

二、判断题:

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表示,阅

读下表后判断:

条约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影响

《南京条约》

1842年

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马关条约》

1895年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给日本,赔偿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丑条约》

1901年

赔款各国共计9.8亿两白银,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涂“C”

16.三个不平等条约都签订于19世纪

17.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涉及到赔款和割地内容

18.上述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19.《马关条约》是由李鸿章和日本时任首相伊藤博文签订的

20.从以上三个不平等条约可看出,中国近代以来半殖民半封建化不断加深

三、填图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分,第22题3分,共5分

21.右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2分)

 

A.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战役发生地点 

 

B.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地点

 

22.

(1)观察《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图,在亚非“四大古国”中,除已知的埃及和中国,请在图中方框内写出另两大古文明的名称。

(2分)

(2)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

据图指出它们产生的相同自然条件是什么?

(1分)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2小题,第23题7分,第24题6分,共1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看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比较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可能参加这个统一战线,因为它们也深感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的痛苦。

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在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迫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党派迅速做出抉择和反应。

这时,除了工人、农民坚决要求抗日救国外,工商界人士也有了抗日要求,他们发出“万般有罪,爱国无罪”的呼声。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也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而建立起来的。

 

——摘自《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国共商定的对日作战战略分工,中共以其善打游击战、运动战的所长,深入沦陷区,开辟敌后战场;国民党则在正面战场迎击日军进攻。

……在日本侵华的民族大敌面前,国共都浴血抗战,英勇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可以说,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自2014年2月24日《北京日报》《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国共合作出现的原因。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背景。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共合作的认识。

 (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图图2有着明显希腊服饰风格的犍陀罗

(古印度)佛教造像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三(丝绸之路)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

——摘编自2013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图一和图二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指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方式都有哪

些?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1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

(1分)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5.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明。

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鉴。

请回答:

(1)在公元7世纪的日本,大和朝廷为解除统治危机,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实行了改革。

这场改革在制度文化方面是如何向中国学习的?

这场

改革最终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使晚清的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它在教育领域有何创举?

(2分)

 

(3)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派为了宣传西学而在北京创办的报刊是什么?

为何说这次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分)

 

26.阿拉伯民族自古生活西亚和北非地区,艰难的自然环境铸就了这个民族彪悍的性格,而地处三大洲交界和东西文明交流的要冲位置,也为其书写了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

请回答:

(1)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大体完成了统一。

阿拉伯完成统一所借助的宗教力量是什么?

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2分)

(2)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阿拉伯人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2分)

 

(3)阿拉伯文化兼具东西文明的特点,颇具魅力。

它在建筑领域和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分别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一、

1.B2.B3.A4.A5.A6.D7.A8.B9.D10.A

11.B12.B13.C14.A15.D

二、

16.B17.B18.A19.C20.A

三、21.上A下B

22.

(1)左:

古巴比伦右:

古印度

(2)答:

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土地肥美、宜于农耕。

四、23、

(1)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弱;民族资产阶级也是受害者。

(2)答:

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民逐渐觉醒。

(3)答: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通过游击战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重创日军。

(4)答: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