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61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红茶大全Word下载.docx

川红工夫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

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带枯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

叶底厚软红匀。

川红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罗马尼亚等国,堪称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起源】

四川省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四川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形成盆地,秦岭、大巴山挡住北来寒流,东南向的海洋季风可直达盆地各隅。

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7--1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4℃,茶园土壤多为山地黄泥及紫色砂土。

【品种】

宜宾地区所产川红,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进入国际市场,以早、新取胜。

川红珍品——“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点及优良的品质,博得国内外茶界的好评。

1979年首批川红工夫—级每吨售价7320美元,高于国内的同类同级的工夫茶价格,

并得到高度赞誉。

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为川红珍品,由四川省宜宾茶厂生产。

早白尖茶树为优良品种,分布于宜宾、高县、筠连、珙县和宜宾市。

产区地处川南,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

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质地大多为酸性黄壤或棕壤,腐殖质含量较高。

所植茶树具有春芽萌发早的特性。

早白尖工夫红茶,成品条索紧细,毫峰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鲜嫩,滋味醇爽,汤色红亮均匀。

该茶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应市较早的一个茶叶品种。

每年四月即可进入国际市场,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点及优良品质,博得国内外茶界的赞誉。

1985年在里斯本第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质量评选会上,峨眉牌早白尖工夫红茶获金质奖章。

产品出口独联体、东欧等国。

【周期】

茶园一般

地势较高,伏旱影响不大,十分宜茶生长。

川红工夫生产于川东南地区,即长江流域以南边缘地带,包括宜宾、江律、内江、涪陵四地区及重庆、自贡两市所属部分地区。

这里茶树发芽早,比川西茶区早39--40

天,采摘期长40--60天,全年采摘期长达210天以上。

秋茶产量占全年的26--30%。

热门关注建窑茶具台湾建窑建窑宜龙宜龙茶具金灶汉唐茶盘乾唐轩乾唐轩活瓷活瓷龙德堂东道汝窑东道汝窑茶具恒福茶具恒福彩云红有机茶乌龙茶紫砂壶茶叶茶具绿茶西湖龙井衡连茶具晓芳窑一屋窑七彩云南普洱大益大益普洱凤山牌铁观音安溪铁观音集团竹叶青茶叶花草茶茶点台湾茶冻顶

英红茶

英红属分级茶、外形金毫显露,匀净优美,加奶、加糖饮用,色、香、味俱佳。

英红茶:

50年代,由广东英德茶场试制成功的“英红”,历史虽不长,却已扬名四海,据称,“英红”的外形和内质,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同类产品相媲美,红碎茶美,加奶,加糖饮用,色香味俱佳。

采摘后,新鲜的叶片首先要放到空气中萎凋。

然后,英红茶将被按照两种方法之一进行加工:

CTC方法(碾碎(Crush)、撕裂(Tear)、卷起(Curl))或者传统方法。

CTC方法一般用于生产袋茶的低质茶叶并且使用机器加工。

在使用中低质茶叶生产更好一些的成品方面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传统方法是通过机器或手工文成的。

手工处理用于高质量的茶叶。

传统方法会根据不同的茶叶采用不同的手法,这种加工的风格最终产生许多鉴赏家所追求的高质量散茶。

然后,叶片在控制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氧化。

这一过程也称为发酵,虽然没有发酵发生。

氧化的水平决定着茶的质量。

由于氧化在揉捻阶段就开始了,因此两个阶段之间的时间长短对于茶叶的质量来说也是至关紧要的因素。

然后叶片将被干燥,以阻止氧化过程。

最后,叶片将按照大小(整叶,碎叶,茶末,茶粉)分成不同的“等级”,这种分类通常是使用筛子进行的。

茶叶将进一步根据标准进行子等级分类。

现在,茶叶可以包装了。

英红茶饮用广泛,这与英红茶的品质特点有关。

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

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

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

但不论何种方法饮茶,多数都选用茶杯冲(调)饮,只有少数用壶的。

现将红茶饮法介绍如下。

置具洁器

一般说来,饮英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

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

量茶入杯

通常,结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英红茶,或1-2包袋泡茶。

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

烹水沏茶

当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

通常冲水至八分满为止。

如果用壶煮,那么,先应将水煮沸,而后放茶配料。

闻香观色

英红茶经冲泡后,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英红茶的汤色。

品饮尝味

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味。

饮茶人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啜饮,细细品味,在徐徐体察和欣赏之中,品出英红茶的醇味,领会饮英红茶的真趣,获得精神的升华。

茶叶罐(保存用)

可保存英红茶的容器,任何材质皆可,只要能密封者即可,选购时请选密封度佳、容量不大、容易开启者。

煮牛奶锅子(煮热水)

避免使用会破坏英红茶色泽、味道的制品,最好选用不锈钢或琺瑯质制品,使用琺瑯质制品时,须先检查里面的铁质是否有外露。

800ml的锅子为最佳。

量杯

为测量水量用,可选用附刻度的耐热性玻璃杯。

200ml的量杯为最佳。

量匙

为测量茶叶的份量,使用量匙可方便量出所需要的茶叶量。

一般为5ml左右。

3分钟计时砂漏

可计时热开水煮沸的时间,以及茶叶跳跃运动的时间,沙漏还可衬托下午茶幽雅的氛围。

滤茶器(滤网)

从茶壶将红茶倒入茶杯时,所使用的器具,以非旋转式设计精美的滤茶器最为理想。

茶壶

最能使英红茶产生跳跃运动(对流运动)的造型是圆形茶壶,因此尽量选用接近球形的茶壶较为理想。

茶叶最好放在茶叶罐裡,移至阴暗、乾爽的地方保存,开封后的茶叶最好儘快喝完,不然味道和香味会流失殆尽,不同茶叶不宜混合饮用,以免不能欣赏到该种茶的原味。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

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发酵时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成为红茶。

英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当冲泡后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

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

因红茶中所含的锰是骨结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而常喝红茶对骨骼强健也有益处。

国外有资料报道,经常饮红茶还有防治流感、中风及皮肤癌的效果。

研究表明,由于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抗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每天喝一杯红茶的人与不喝茶的相比,前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后者低40%以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预防疾病方面:

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

美研究发现红茶漱口可防蛀牙

*助消化

*消除水肿

*降低血糖、高血压

*消除口臭

*预防蛀牙

喝红茶好处多改善血管功能助健康

喝英红茶有助於预防心血管疾病、中风和癌症等致命疾病,可能不是新闻,不过一项最新的研究终於发现,英红茶能改善人体的血管功能,对健康有明显助益。

红茶在世界各地是非常普遍的饮料,而研究也发现,喝红茶有助於减缓冠状动脉疾病的病情,并减少中风及罹患某些癌症的机率,不过一直到最近,一项最新的研究才发现,红茶如何在我们的体内发挥作用。

这项研究追踪了50名心脏病患者,他们在一个月内,除了喝白开水外,每天还喝4杯红茶,结果发现血管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这和控制血流、并预防血液凝块的内皮细胞有密切关连,然而医师也指出,这并不代表红茶能够取代药物。

根据过去的研究发现,葡萄、苹果、洋葱和红茶等类黄酮含量高的饮食,有助於预防中风和心脏病,当然生活习惯,也要跟著改变,包括戒菸、控制体重、饮酒适量、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的食物等等。

研究人员表示,也许喝红茶对个人健康,帮助有限,但就整体而言,它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

喝红茶对身体有许多好处。

研究表明,红茶似乎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并使冠状动脉硬化症患者恢复健康。

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当冲泡后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

 祁门红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

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

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

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

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

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

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

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

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祁门红茶

翻开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的译英词组悄然出现了。

这上边清楚地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

  祁门产茶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

“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

  祁门产红茶,事出近代。

当时的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

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

  英国是世界上饮红茶最多的国家之一,而饮下午茶更是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

在英国,人们在进下午茶点时,茶要点点润饮;

点心要细细品尝;

着装要典雅入时,人们将饮茶视为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而当时的祁门红茶是下午茶中的极品。

  祁门境内,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面积占九成以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早晚温差大,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祁门一带历史上很早就盛产绿茶,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唐咸通三年(862年),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称:

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祁之茗,色黄而香”。

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

据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

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

与此同时,当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

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我国的重要红茶产区。

[1]

  祁门一带历史上很早就盛产绿茶,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唐咸通三年(862年),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称:

  据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

  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编辑本段]

【祁门红茶特殊芳香】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国际市场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

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

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西北有大洪岭和历山,东有楠木岭,南有榉根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平均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茶园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谷地带,森林面积占80%以上,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2]

【祁门红茶的采摘季节】

  是在春夏两季。

茶农们只采鲜嫩茶芽的一芽二叶,然后,经初制、揉捻、发酵、等多道工序。

红茶的加工与绿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发酵的过程,揉捻细碎的嫩芽发酵后,由绿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要经过人们细心挑选、将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红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鲜嫩的芽叶。

【祁门红茶采制工艺】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

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一百多年过去了,祁门红茶早已走红了世界。

而祁门百姓以茶待客的习俗,也由绿茶改为了红茶。

人们闲暇相聚,谈今论古,海阔天空,一杯红茶伴着老人们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

  由于祁门所产的红茶有一种特殊的芳香。

外国人称祁门红茶为“祁门香”;

“王子香”;

“群芳最”。

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祁门红茶”曾获得了特等奖凭和金牌。

所以,美国韦氏大辞典中收录“祁门红茶”这一词组,也就不足为怪了。

  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

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

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祁门香”所用的茶树是全国茶叶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定的国家良种“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向上斜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

  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制作工艺精湛。

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

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同时为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

刘少奇主席、江泽民总书记出国访问时都曾带过“祁门香”馈赠外国元首。

【祁门红茶历史人物】

  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

他博读书史,兼进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授予世袭把总一职。

  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18岁时辞弃把总官职,在贵溪村的李村坞筑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在此垦山种茶。

清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只产安茶、青茶等,当时销路不畅。

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

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

瓷土亦是祁门特产,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土矿,被定为御瓷专矿,祁门瓷土业因此得到大发展。

  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威望很高。

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但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兴办学校。

他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于光绪30年(1904)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

次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

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

当时荒山皆为祠会占有,他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处,签具公约。

并自己带头,垦山千余亩,种植茶叶、茶籽、毛竹、杉树,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

以后祁门各地也都援例开垦,造成自垦自产自得之风,促进了生产发展。

  胡元龙曾对子孙说:

“书可读,官不可做”,并撰厅联一对曰:

“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为两件事读书耕田”,可见其轻视功名、注重生产的思想,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

【茶史追溯】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很有名。

那时休宁、祁门、歙县所产茶叶以浮梁为集散地,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的句子;

唐代杨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有"

歙州、婺州、祁门方茶制置精好,商贾所赏,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说明了祁门在唐朝已是较重要的茶叶产地。

  至清光绪以前,祁门所产茶叶均为绿茶。

光绪年间,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回乡,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成功,这就是祁红的开端。

后来,在他的带动下,附近茶农纷纷改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

  祁红一经问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它与印度的"

大吉岭"

红茶和斯里兰卡的"

乌伐"

红茶齐名,被誉作"

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1980年祁红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

祁红"

祁门香"

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

【祁门红茶的保健功效】

  由于红茶成分拥有多项药理作用,因此品尝红茶既能使人享受气定神闲的优雅,在保健美容方面亦发挥经济而可喜的功效,更增添红茶的魅力。

  提神消疲:

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硷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

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生津清热:

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

同时咖啡硷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此外,红茶还是极佳的运动饮料,除了可消暑解渴及补充水分外若在进行需要体力及持久力的运动(如马拉松赛跑)前喝,因为茶中的咖啡硷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运动进行中促成身体先燃烧脂肪供应热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让人更具持久力。

  利尿:

在红茶中的咖啡硷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

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消炎杀菌: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

所以细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解毒:

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硷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硷,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养胃:

红茶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

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

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此外,红茶还具有防龋、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

【祁门红茶-冲泡方法】

  

简单泡法

  将水烧沸,茶具最宜景瓷,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五的茶叶,冲入沸水,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祁门红茶

功夫泡法

  祁门红茶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茶和水的比例在1:

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

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