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98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实例Word文件下载.docx

撩动人惆怅的情怀;

金色的酒樽频频高举,然而,除了“劝君更尽一杯酒”之外,又能对你说些什么呢?

只有四目相望,默默无言。

此刻的沉静更见别意深深;

好友就要分别了,怎不叫人日日思念?

山路弯弯,别路迢迢,从此离愁别绪也缠绕不绝。

送出屋外,那高高的树阴遮掩了正在西沉的明月的光辉;

耿耿的长河淹没在了正在破晓的曙色之中。

无情的时光啊,不肯为离人停下半步,这难舍难分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挥手作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聚,悠悠的洛阳古道上友人的身影越行越远,诗人的离愁也越蓄越浓。

诗人没有过于表达别离时长吁短叹的哀伤,而是住沉静之中表现了深挚的友情。

可谓情致真切,含蓄蕴藉。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鉴赏指导】这首诗大约是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第一联就抓住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纷纷飘落的木叶和结队南飞的大雁,加上呼啸的北风、寒冷的天气,一个深秋的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

诗人此时正在寒江之上,此情此景已让人生出无限悲情,更何况客居他乡的作者正仰望云端,遥思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远处天际云彩之下也许就是襄水边我的家乡了吧。

看到别人的归帆从天边驶过,更勾起他思乡回家的念头。

如果说前几句话还只是含蓄的表达,那么第三联就是直抒胸臆了,感情在“乡泪客中尽”里一泻千里。

但江水漫漫,又到哪里去寻找渡口呢?

自己返乡的愿望恐怕一时还难以实现啊。

滚滚滔滔的江水与大海相接,望不到尽头,昏暗的天空愈发显得压抑。

眼前的景象烘托出了诗人迷茫无奈、欲归不得的惆怅心情。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

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

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

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夜归鹿门山歌[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鉴赏指导】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庞公:

东汉隐士。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的诗。

前两句先扣住诗题中“夜归”二字,写夜晚归来的一路见闻:

远处传来山寺悠悠的钟声,这才发现原来天色已昏暗,渔梁渡口争渡回家的人们人声嘈杂,喧嚷一片。

首联展现了两个静喧截然不同的画面,两相对照中,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船头,神情悠然,凝望这一切,似有超然之气。

第三、四句写世人顺着沙路回家,走向江边的村庄,而“我”也乘船,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诗人却显得怡然自得。

五、六两句写夜登鹿门山,月亮映照着夜晚山间的树林,朦胧如烟,忽然一抬眼,发现到了昔日庞公的栖隐之处。

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的啊,四周寂寥空阔,岩石为门,松间小径杳无人迹,好一个隐逸圣地!

只有“幽人”独自往来,与自然为伴。

末两句写出自己决心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的情怀。

全诗主旨是歌咏归隐志趣,从江船归来写到鹿门山径,表现了一个丛尘俗世界到自然妙境的隐逸道路全诗语言虽清闲淡素,但诗人内心的情感却得到真挚体现,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鉴赏指导】孟浩然早年有经世致用之心,他以此诗赠丞相张九龄,以求得到赏识和录用。

诗作情辞委婉,情感激越自信,抒发了经世致用的积极抱负,体现了典型的盛唐精神风貌。

八月的洞庭湖秋水盛涨,与岸齐平,湖水汪洋浩阔,与天相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似乎涵容天地六合,将宇宙太空也混同一体。

开头两句写出了湖的开阔。

湖水水气蒸腾,覆盖广阔,笼罩着无边的云梦大泽,而湖面动荡,波涛澎湃,有力地拍打着岸边,仿佛连岳阳城也要被撼动了。

颔联极写湖的浩渺和声势,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洞庭湖雄阔的意境、不凡的气势。

我想要渡河而去,无奈湖水汤汤,却无舟楫可渡。

诗人面对眼前景象,想到自己欲求出仕却无人援引,身在当今“圣明”的太平盛世,却闲居在家,岂不羞耻?

坐观别人垂钓,徒有羡慕之情。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向当朝执政的张丞相表达了自己不甘于闲居,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出仕求官的愿望。

诗作以观湖起兴,在极写洞庭湖壮阔的景象中,暗藏了自己出仕的积极抱负,又以欲济无舟为喻,委婉地表达了希望推荐之意。

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鉴赏指导】这是吊古伤今之作。

从题目看,和朋友们一起登临岘山。

岘山,在今天襄阳城东南吊古,即凭吊岘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

羊祜传》载,羊祜镇荆襄时,每逢风景佳丽,必至岘山置酒言咏。

曾经感叹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羊祜有政绩,死后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祭祀。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临,自然由吊古而伤今,感慨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总在不断的更迭变化,谁会感觉不到呢?

又有谁能逃离?

从古到今,岁岁年年,历史长河就是这样永不停歇的奔流。

过去的人事虽已去,美丽的江山却处处留下著名的古迹,引领后来人前来瞻仰缅怀。

登山眺望,水落石出,荒凉萧索。

退落的沔水使鱼梁洲更多的露出来,严冬寒冷的天气却使远处的云梦泽更显得茫远。

眼前之景已经令人心生苍凉之感,而等到读罢羊公碑,禁不住感慨万端,泪落满襟:

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几百年前的羊祜为人民做了好事,他的碑还在,他的声名还将流传。

不免想到自己,至今依旧无所作为,身后难免淹没无闻,实在令人感伤。

诗歌感情饱满,意境深远。

语言质朴自然,大气浑成。

清代评论家张谦宜曾说前两联是“流水对法,一气滚出,遂为最上乘。

意到气足,自然浑成,逐句摹拟不得”。

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鉴赏指导】这是一首送别诗。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不由想到前一夜的景象。

薄薄的霜已起了,深秋了,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本来就最怕听到叫声凄切的大雁鸣叫,更何况云山冷寂,前路茫茫,让落寞的过客备觉不堪。

这是诗人想象友人在旅途中的寂寞和忧愁。

接着,作者继续推想远行的友人入潼关进京城的情景:

寒秋季节,树色枯黄,树叶凋落,一片萧瑟,好像是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了京城。

深秋京城的捣衣声到了晚上更多,令人想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想象到万户捣衣准备更换寒衣的情景。

这两句话也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的感慨。

最后两句,以长者口吻劝诫,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要惜时敬业,建功立业,莫让此生空虚度。

这首诗从友人的角度,替友人设想、感受,情谊宛转真切。

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十分自然。

诗中的“催”“向”等字更体现了诗人的炼字功力。

望蓟门[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鉴赏指导】燕台原为战国时燕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台。

首句写作者一到燕台,纵目远望,眼前是辽远的天宇,险要的山川地势,不禁“心惊”。

这个边塞重镇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你看,汉家将营吹笳击鼓,喧声震天;

远处连绵几千里的积雪面积如此之广,积得如此之厚,雪上的反光更显得寒气森森;

在这边防地带,朦胧的曙色中,只有高高竖立的旗帜在迎风飘扬。

前两联的写景气象壮阔,勾勒出了一幅幅边关军旅生活的场景,从燕台、战鼓、军营,到万里边关寒彻的剑影刀光,不仅写出了自然条件的艰苦,更在字里行间显现了汉朝的军威赫赫。

颈联前句写事,后句写景。

烽火点燃,和胡地的月光相连,写出进攻的情态。

后句写蓟城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来拱卫环抱这大唐重镇的。

在这样气势的衬托下,作者忍不住发表感慨,希望学投笔从戎的班超,直接抒发请缨报国的豪情。

本诗素有“黄钟大吕,音响铿锵”之定评,是一首反映盛唐气象,表达愿为祖国建功立业、不惜身命、勇赴疆场的豪迈篇章。

在艺术上,通过三边、沙场、胡月,到襟海连山的土城关这些景物,描绘边关雄奇壮丽的景色,也烘托出作者感奋人心的英雄气概。

汉江临泛[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鉴赏指导】诗人舟行汉江,极目上游,仿佛看见三湘之水和汉水在楚地相接,水势浩渺雄阔。

远望下游,又见汉水与长江九派汇流于荆州。

江水远流无极,如向天地之外,两岸青山,山色依稀,似有若无。

作者身在舟中,随波起伏,眼前的城郭也仿佛在水面上下浮动;

波涛翻滚,浪卷千层,让人觉得天空也被摇荡不已。

诗人用“浮”“动”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诗人又想到了汉江重镇襄阳及晋朝汉阳守将山简,忍不住想要在襄阳邀上山翁,喝一个酩酊大醉。

诗歌以远景与近景结合的方法,描绘出了汉江的雄阔。

首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颔联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前句写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淡远山色加以烘托,更显出江面的浩瀚空阔,气韵不凡。

清人王世贞有评: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一联之中,收千里于咫尺,合壮阔于空灵,诗情画意,历历眼前。

唐人殷瑶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王维之诗“着壁成绘”,也就是就此着意吧。

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鉴赏指导】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

王维中年看透了仕途的艰险,于是醉心佛家学说。

希望超脱世俗的烦忧,晚年终能如愿,居住在南山的脚下。

兴致来了,每每独自而出,信步而游,胜事美景自己悠然心会。

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真是令人羡慕啊。

有时信步走到流水的尽头,席地而坐,闲看云起云生,无有止境,心情悠闲。

偶然遇见林中老叟,随意谈笑,无拘无束,欢畅自然,陶然忘返。

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备受后人推崇。

诗中人物举止闲适安逸,优游不迫,而面对眼前之景水流云起,也是这般自自然然。

一切颇合自在空如的禅趣。

无怪今人俞陛云说: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境浅说》)整首诗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理,而这情景理的融合都是在不经意中自然流出。

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终南山[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睛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鉴赏指导】终南山,在唐代都城长安的南面。

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

首联先为终南山勾画了一个总轮廓,就像用广角镜头从远处拍摄。

遥望终南,山顶仿佛高入云天,接近天府所在。

远山连着近山,一眼望不到尽头,视野开阔,广入海角。

“近天都”“到海隅”运用夸张手法把终南山高大横亘的气势展现出来。

颔联变化角度,用近景、细节写出诗人游山的印象。

进入山里,回望来路,只见白云四合,一片迷蒙;

远处弥漫的青雾蒙蒙漫漫,仿佛触手可及,再近走几步,则似有却无,清凉通透。

颈联再一次变换视角,从高空向低空看,进一步表现山的壮阔,诗人立足“中峰”,终南山东西绵延,南北横亘,尽收眼底。

季节冷暖的不同,阴晴日光的变化,千山万壑呈现景象万千。

尾联句值得玩味。

既写出深山人烟稀少、荒寂幽深的特征,也写出了诗人游而忘返的心情。

而“隔水问樵夫”一句,生动有情趣。

我们好像看到:

诗人正想投宿,无奈荒寂的山里欲投何处?

忽然远处传来砍柴声让他大喜过望,于是,隔着深沟大涧就问起了樵夫。

《田园乐》(其六)[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鉴赏指导】《田园乐》是一组七首六言的小诗,是王维退居辋川别墅后的生活反映,有一种清净闲适的自在与陶然。

单看这一首诗:

桃花开了,深深浅浅的红色花瓣上还带着隔夜的雨滴,鲜润无比,盈盈欲滴;

绿柳含翠,丝绦婆娑,在清晨微润的空气中跳起柔美舒缓的舞步,远远望去,仿佛笼罩在一片蒙蒙的水气里。

昨夜的一场雨一定不算小,零落的花瓣是最好的证明。

花落满地,自有一番幽静的意境。

“家童未扫”,定是时间尚早人未起的缘故,而柳枝上的“莺啼”竟然都没惊醒梦中之人,我们的主人公山客犹在酣眠,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末句很自然的让我们联想到孟浩然“春眠不觉晓”的诗句,只是这里的莺啼更衬托了山林田园的幽静。

王维的诗是绝好的画。

苏轼有云: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幅画里,有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形象:

桃花、柳丝、莺啼,有鲜明悦目的色彩:

桃“红’’柳“绿”;

有远带朝烟的绿柳、空寂幽静的山林为背景渲染,也有桃红带雨的细节设计。

因此,说它是一幅工笔画也未尝不可。

诗中山客的居处清幽宁谧,山客的心境也就被衬托得越见宁静了。

这很符合王维诗的一贯特点。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鉴赏指导】友人储光羲将要来访,诗人大清早就开门等待,等得有些着急,一会儿立起身,一会儿又坐下去,耳朵却一直都在注意门外辘辘的车声;

忽然好像听到了有人走来时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迎接,谁知道却是自己听错了。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远处传来了上苑的晚钟,天色已黄昏!

这时,春城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此时此刻,诗人心里才肯承认友人已经不会来访了,面对空空厅堂,内心感到深深的惆怅。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来访既欣喜又急迫的心情。

可贵的是诗人几乎没有一句直接写出这样的心情,而是通过细节、动作侧面表现了盼友来访的欣喜和焦急,以及等待不至的怅惘之情。

友人之间真纯的情谊自然也在字里行间得到了展现。

白石滩[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鉴赏指导】这首诗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

诗人像个画家,表现出景物的色彩和特征,给人鲜明的视觉感受。

首句“清浅”二字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都在月色中清晰可见,美丽如画。

这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无论是水“清”滩“浅”还是石“白”,不都暗示着月光的皎洁、明亮吗?

不仅如此,甚至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正茁壮生长着的绿蒲呢,都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

一个“绿”字,足见月光明亮的程度。

如果说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那么后两句,作者就给白石滩增添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

家住水东或水西的一群少女,她们在如此美丽的月明之夜来到白石滩上浣纱洗衣。

这不仅使画面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从侧面进一步写出了月色之明,同时给予了诗歌一种自然纯真之美。

夜下征虏亭[唐]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鉴赏指导】这是一首语言明白如话、意境宁静如画的小诗。

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

此亭居山临江,风景秀丽。

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诗人的小舟顺流而下,坐在船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峻拔、气势不凡。

那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月色映衬下,绰约多姿,妩媚秀美,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送别。

而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闪闪烁烁,交相辉映,似有无数萤火虫在飞舞。

山花,江灯,古亭,小舟,皓月,碧波,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春江花月夜图景。

诗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传达出来。

这首小诗在写景上很有特色。

善于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征,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各具特征。

又都以月为背景,展现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笔触简练细致,逼真传神。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鉴赏指导】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可见“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

“余”,诗人自指。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住在这碧山之中,我笑而不答。

不是我故作矜持,实在是我“心自闲”。

居于这青翠苍绿的山里,陶然于眼前的自然景色,“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诗以提问的形式起句,起得突兀,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

后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人胜的魅力。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也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桃花随着流水,飘飘荡荡,窅然远去。

这里花随溪水去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落寞情调,而是有一种让人悠然神往的自然、宁静、惟美的境界。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的纯美“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

最后两句诗在“碧山”之“美”与“人间”的鲜明对比中,折射了诗人心中对现实的不满,一种愤世嫉俗的情怀。

可见,“闲”并非真的是超脱,只是愤世与乐观的统一。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结构灵活,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笔法有虚有实,虚实对比,意蕴幽邃。

对此,明代李东阳曾评论说: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鉴赏指导】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怀远”出蜀时所作。

诗人这次出蜀是乘船远行,到达荆门山一带,来到这战国时候的楚地漫游。

此时,年轻的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头,一路饱览巫峡两岸美景,船过荆门,景色有了变化:

山逐渐的消失了,而宽阔平坦的原野一望无际。

江水奔流,滚滚滔滔,极有气势。

远远看去,大江仿佛冲入了荒漠辽远的原野。

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渡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水流减缓。

夜晚,平静的江面上倒映着如盘的明月,似从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

日间,白云升腾,变化万千,远远看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天高水阔,意境阔大旷远。

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江水,不禁发出慨叹:

多情的故乡水啊,你也舍不得我远去吧,瞧你恋恋不舍万里送行舟,路长情更长。

青年时代的李白豪气万丈,此诗的意境非常壮阔雄奇,和诗人当时的心境相合。

尾联不说自己思乡情切,却说故乡之水恋我,对面着笔,写法奇特,起到超出一般的艺术效果,也体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浪漫气质。

苏台览古[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鉴赏指导】这是一首怀古诗。

苏台,即姑苏台。

相传是吴王夫差特意修建来和西施嬉戏作乐为长夜之饮的地方。

旧日的苑囿台榭早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繁华,一片荒凉、落寞的景象。

但这一切却遮挡不住两边新发的杨柳,枝叶青青,显示着无边的春色。

此时,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那样纯朴又是那么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眼前的画面增添了无尽的春意。

然而,正是这些歌声,勾起诗人的无限怅惘:

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内心躁动不安。

是啊,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一轮曾经照射过吴王宫殿的明月,孤独的斜挂在西江之上了。

这首诗由“苏台览古”而起,缘事即景,抒发古今异变、今非昔比的感慨。

诗歌先以“旧苑荒台”极肃杀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

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引起极愉悦的兴会。

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这不由不引起读者深刻的思考。

而后两句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对比意义的意象,更让人生发出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

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望庐山五老峰[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鉴赏指导】这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

五老峰是庐山的一个风景点。

它坐落在庐山的东南面,因山势险峻,五峰相连,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

首句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是在庐山的东南面。

起句很平常。

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

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位老人,而李白偏偏要说五老峰像挺拔俊秀的芙蓉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

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山峰,山峰插入云端,险峻陡直,仿佛是由青天削成的。

一个“削”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陡峭高拔的气势与神韵。

登上此峰眺望,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揽结”二字出奇,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夸张而具趣味。

如此险峻的山势,如此优美的风光,都使人不忍离去,看着眼前的白云、青松,诗人情不自禁地说出“吾将此地巢云松”的诗句,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

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

这样的思想是在最后一句中传达的,前三句可以看成是为它而作的铺垫。

客中作[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鉴赏指导】由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的诗歌。

不过,作者的写法却很不俗。

兰陵,点出客居之地。

但是首句中的纯正的兰陵美酒、浓郁的郁金花香,加之晶莹剔透的玉碗盛来,衬托出琥珀光泽的酒色。

多么美好的一切,作客他乡本该有的愁情离绪被冲淡了。

只要是主人这好酒能让我和朋友畅饮欢醉,那么我就真的不知道哪里是他乡了。

潜台词是在客中流连忘返,也乐于把客乡当家乡了。

诗作一扫一般羁旅之作的凄楚愁苦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洒脱豪放的情绪和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

这和李白一贯的豪放不羁的个性有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候的精神风貌。

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鉴赏指导】李白的饮酒诗很多。

首句就是当筵的情景。

不过,这次可不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了。

不仅“两人对酌”,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