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99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

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

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重点理解“伟大壮举”。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能够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这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

  指导朗读:

突出“分外壮丽”、情绪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哪里看出人多

  你还有什么词能够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

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

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

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述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

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述,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情绪;

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

“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述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资料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

”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

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述,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述。

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能够从动静两方面进行。

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述,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述,烘托性的场面描述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资料。

不要以为语文课程资料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资料”挂钩。

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能够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齐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

  2、出示照片,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

  环境描述:

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人物描述:

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这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述场面的方法。

那么林则徐是怎样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出示雕像图。

  讨论下面问题:

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谁明白林则徐是什么人?

他以前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明白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细读课文

  3、细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读了这一段你想明白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自读课文。

  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

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貌。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

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它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这件事情好处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齐读第1、6自然段。

  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

  第三课时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说清楚的?

  2、讨论上述思考题。

  出示:

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硝烟开始→百姓欢呼→硝烟结果→伟大好处

  3、指导复述。

  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指名到讲台前复述。

  三、练习说话,写话

  1、出示幻灯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

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

  3、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务必分几步来做,为了证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能够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5、练习写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透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透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

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

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说你的理由。

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

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

不动笔墨不读书。

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

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状况。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官员“身着朝服”。

  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就应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状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个性提示要把描述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

下令、销烟、结果。

  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述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

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述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

是分几步销烟的

  自由读描述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指导朗读;

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教师引读。

师: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透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然后,指名读。

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老百姓的反映怎样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就应怎样读

  教师点拨:

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透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教师引导看图:

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能够结合现实总结出:

中国人民不可侮。

指导朗读。

  出示第六自然段。

练读,最后齐读。

  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齐读课文。

引读: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样说就怎样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潜力。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3、学生质疑。

  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交代学法:

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课文,思考:

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你还想明白什么?

  读书汇报交流

  3、研读第二节。

  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小结方法:

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

思考:

分几步硝烟的?

硝烟过程中人们的情绪怎样?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

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

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

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

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证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能够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透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学生透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齐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能够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透过解决。

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

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好处。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取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取学习伙伴,选取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

  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

在虎门销毁烟。

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资料,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

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

  4、过渡:

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

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

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群众评议纠正。

生领读,指名检查。

  出示其他词语,方法同上。

  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理清条理:

  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

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

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

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资料。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

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

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

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回头再读第六节。

再读第一节。

  交流写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

  三、写生字。

  先自己在课文后描红。

然后说说哪个字个性要注意,回答者用小黑板写,然后向全班学生讲解。

在表格下面再临写这几个提醒的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知识目标:

正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