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02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4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工程设计手册331333检验作业指导书

 

北海市合浦荣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QTG3.31~3.33-2016

检验作业指导书

分发号:

编制:

黄海

审核:

杨敏

批准:

陈聪

版本:

A

2016-01-05发布2016-01-08实施

北海市合浦荣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发布

 

更改一览表

序号

更改时间

更改文件章节号

更改单号

备注

 

QTG3.31-2016原材料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3

QTG3.32-2016生产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17

QTG3.33-2016产品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作业指导书…………………29

 

原材料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QTG3.31-2016

1.目的

为加强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原材料进厂的检验和试验工作,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产品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3.依据文件

《质量手册》、《采购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相关标准

GB/T1183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4684《建筑用砂》

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

GB13788《冷轧带肋钢筋》

JC/T540《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8《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5.职责

技检科负责组织和实施所需进厂原燃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对检验和试验进行监督。

6.原材料进厂检验

原材料供应厂家应是经合格供方评审列入合格供方清单的生产厂家。

6.1水泥

6.1.1控制指标见下表1。

表1

控制指标

安定性

细度

参照标准

水泥

种类

初凝(min)

终凝

(h)

铝酸三钙

%

抗压强度

(MPa)

不早于

不迟于

不大于

R3

R28

42.5

45

10

10

16.0

42.5

合格

0.80mm方孔筛筛余不超过10%

GB175

要求水泥质量稳定,水泥的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须合格。

6.1.2水泥检验

a)水泥的供方应提供近期(一年内)在专业试验检测站提供的试验检测报告,其中应有水泥安定性的对比检测项目。

b)应核对水泥标号是否符合订货要求,产品标识、厂名应清晰;包装完整无破损。

6.2砂

6.2.1砂子控制指标表2

执行标准

含泥量≤%

泥块含量≤%

砂子

细度模数

控制点

GB/T14684

1.0

0.5

2.3-3.3

砂堆场

进厂砂子应无草木等杂质。

6.2.2 检验批次

细度模数、含泥量、的检测取样,根据进货数量以200T为一检验批次。

不足200T时,随车抽检。

6.2.3试样

6.2.3.1取样方法

在砂堆上随机均匀取样。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6.2.3.2试样数量表3

序号

试验项目

最少取样数量kg

1

颗粒级配

4.4

2

含泥量

4.4

3

泥块含量

20.0

6.2.3.3试样处理

人工分料法: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6.2.4试验环境和试验用仪器

a)试验环境: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b)试验用筛:

150μm~9.5mm套筛、鼓风烘箱(105±5℃)、天平(1000g)、搪瓷盘、毛刷等。

6.2.5含水率、颗粒级配、含泥量

6.2.5.1按6.2.3规定取样10kg,并将试样缩分至25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温(一般1.5小时),待冷却至室温。

称量冷却至室温后的烘干试样,重量为G1。

再将烘干后的试样缩分成两份,每份约1100g。

6.2.5.2含水率

含水率Z的计算见下式

(1)(结果精确至0.1%)

  (2500-G1)×100

        2500

6.2.5.3 颗粒级配

1)取1100g的试样一份,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然后进行筛分。

3)先将套筛整体摇,摇约15min;然后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砂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精确至1g。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

(2)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A×d1/2

G=

200

式中:

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筛面面积,mm2;

d——筛孔尺寸,mm;

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式

(2)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精确至1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5)计算与评定

a)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b)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与试样总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c)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3)计算,精确至0.01。

(A2+A3+A4+A5+A6)―5A1

Mx=…………………………(3)

100―A1

式中:

Mx——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d)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6.2.5.4 含泥量

1)取另一份1100g的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约150mm,充分搅拌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慢慢倒入1.18mm及75μ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75μ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2)再次向容器中加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到室温,称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1g。

1)结果计算与评定

含泥量按下式(4)计算,精确至0.1%:

     G0-G1

   Qa=×100……………(4)

       G0

式中:

Qa――含泥量,%;

   G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G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6.2.5.5泥块含量

1)按6.2.3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温,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18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内,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00μm筛上,用水冲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3)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内,并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精确至0.1g。

4)结果计算与评定

泥块含量按式(5)计算,精确至0.1%:

     G1-G2

   Qb=×100……………(5)

         G1

式中:

Qb――泥块含量,%;

   G1―1.18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的烘干试样的质量,g。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6.3石子

6.3.1 进厂石子控制指标表4

执行标准

石子级配mm

含泥量

泥块含量

控制点

GB/T14685

10~20

≤1.0%

≤0.5%

碎石堆场

碎石应无草木等杂质。

6.3.2检验批次

1)颗粒级配、含泥量、堆积密度的检测取样,以每批进货100T为一检验批次。

不足100T时,随车抽取,如顾客有要求时,按合同执行。

2)因我厂所进碎石含泥量、泥块含量都很低,且质量稳定,所以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和空隙率、压碎值指标不做为碎石的常规检验指标。

如顾客有要求时可加做并执行合同规定。

6.3.3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表5单项试验取样量(kg)

序号

试验项目

不同最大粒径(mm)下的最少取样

9.5

16.0

19.0

26.5

1

颗粒级配

9.5

16.0

19.0

25.0

2

含泥量

8.0

8.0

24.0

24.0

3

泥块含量

8.0

8.0

24.0

24.0

6.3.4试样处理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堆体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份,取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堆体。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所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6.3.5试验环境: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6.3.6颗粒级配

6.3.6.1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台秤:

称量10kg,感量1g;

c)方孔筛:

孔径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37.5mm、53.0mm、63.0mm、75.0mm及9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

d)摇筛机;

e)搪瓷。

盘、毛刷

6.3.6.2试验步骤

1)按6.3.3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大于表6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表6颗粒级配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mm

9.5

16.0

19.0

26.5

最少试样质量kg

1.9

3.2

3.8

5.0

2)称取按表6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从大到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

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到1g。

6.3.6.3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表7颗粒级配

方筛孔

累计筛余mm

公称粒径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53

63.0

75.0

90

连续

颗粒

5~10

95~100

80~100

0~15

0

5~16

95~100

85~100

30~60

0~10

0

5~20

95~100

90~100

40~80

——

0~10

0

5~25

95~100

90~100

——

30~70

——

0~5

5~31.5

95~100

90~100

70~90

——

15~45

0~5

5~40

——

95~100

70~90

——

30~65

——

——

0~5

0

单粒

粒级

10~20

95~100

85~100

0~15

0

16~31.5

95~100

85~100

0~10

0

20~40

95~100

80~100

0~10

0

31.5~63

95~100

75~100

45~75

0~10

0

40~80

95~100

70~100

30~60

0~10

0

6.3.7含泥量

6.3.7.1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

称量10kg,感量1g;

c)方孔筛:

孔径为75μm及1.18mm的筛各一个;

d)容器:

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

e)搪瓷盘,毛刷等。

6.3.7.2试验步骤

1)按6.3.3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8规定的数量,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

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表8含泥量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mm

9.5

16.0

19.0

26.5

31.5

37.5

63.0

75.0

最少试验量kg

2.0

2.0

6.0

6.0

10.0

10.0

20.0

20.0

2)称取按表8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150mm,重复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混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μ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μm筛上面),滤去小于75μ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75μm颗粒流失。

3)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石子颗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精确至1g。

6.3.7.3结果计算与评定

1)含泥量按式(6)计算,精确至0.1%:

G1-G2

Qa=×100……………………………………(6)

G1

式中:

Qa——含泥量,%;

G1——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2)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6.3.8泥块含量

6.3.8.1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

称量10kg,感量1g;

c)方孔筛:

孔径为2.36mm及4.75mm筛各一个;

d)容器:

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

e)搪瓷盘,毛刷等。

6.3.8.2试验步骤

1)按6.3.3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8规定的数量,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按表8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36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3)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1g。

6.3.8.3结果计算与评定

1)含泥量按式(7)计算,精确至0.1%:

G1-G2

Qb=×100……………………………………(7)

G1

式中:

Qb——含泥量,%;

G1——4.75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2)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6.4钢筋

6.4.1检验项目

外观质量、直径偏差、抗拉强度、延伸率、反复弯曲次数。

6.4.2控制指标(各种标准的钢筋主要技术指标见附录)。

表9

品种

σb

≥MPa

标距(mm)

伸长率%≥

反复弯曲次数≥

直径偏差

mm

参照标准

冷拔低碳钢丝

按标准要求

100

按标准要求

4

按标准要求

JC/T540

进厂钢筋应无锈、不弯曲。

6.4.3 取样

剪取500~600mm长的钢筋试样,按顺序放置在取样筒内。

用0~25mm千分尺测量钢筋直径,结果取所有测值的平均值,精确至0.01mm。

6.4.4 试样的制备

测量完外径的钢筋先用木锤在垫有橡胶垫的台面上顺直,然后剪取150~250mm用作反复弯曲次数检验,余量(300~400mm)用作抗拉强度及延伸率试验。

6.4.5 反复弯曲的检测方法

6.4.5.1一般情况下,试验应在10~35℃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试验温度应为23±5℃。

6.4.5.2按照标准要求选择弯曲圆弧半径r、弯曲圆弧顶部至拨杆底面的距离h以及拨杆孔径dg。

6.4.5.3使弯曲臂处于垂直位置,将试样由拨杆插入并夹紧其下端,使试样垂直于两弯曲圆柱轴线所在的

平面。

6.4.5.4为确保试样与弯曲圆弧在试验时有良好接触,可施加某种形式的拉紧力,这种拉紧力不得超过公称抗拉强度相应拉力负荷的2%。

6.4.5.5操作应平稳而无冲击,弯曲速度每秒不超过一次,但要防止温度升高而影响试验结果。

6.4.5.6弯曲试验试样折断时的最后一次弯曲不计。

6.4.5.7弯曲试验应连续进行到有关标准中所规定的弯曲次数或试样折断为止,如有特殊要求,可弯曲到不用放大工具即可见裂纹为止。

6.4.6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的检测方法

6.4.6.1将制备好的试样按规定做好标距。

6.4.6.2选用相应的拉力机量程。

6.4.6.3压下上钳口把手,打开上钳口,将已处理好的钢筋试样一端放入钳口的夹槽中,要保证钢筋的夹

持部位大于钳口高度的2/3,然后放松把手用力压紧;将试件的另一端夹紧在下钳口下,试样要确保在上下钳口面的中间部分且垂直于水平面。

6.4.6.4按试验要求进行加荷试验,当测力计度盘指针首次停止转动或指针首次回转时,记下此时的拉力值P0,然后,继续加荷直至试样断裂,此时关闭进油阀,记下破坏载荷Pb,然后取下断裂试样。

6.4.6.5结果计算

(1)бb=Pb/Fb----------------------------(8)

бb――钢筋的抗拉强度,MPa;

Pb ――破坏荷载,N;

Fb ――钢筋的横截面积,mm2;

(2)бs=P0/F0---------------------------(9)

бs――钢筋的屈服强度,MPa;

P0――屈服荷载,N;

F0――钢筋的横截面积,mm2;

6.4.6延伸率的测量

6.4.6.1试样拉断后,将其断裂部分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直线上,如拉断处形

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该试样拉断后的标距内。

6.4.6.2断后标距L1的测量

6.4.6.3试样拉断后,将其断裂部分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直线上,如拉断形

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该拉断后的标距

6.4.6.4直测断后标距L1的测量,测量断后标距的量具其最小刻度值应不大于0.1mm。

6.4.6.5断后伸长率按下式(10)计算:

       

L1-L0

     σ=×100…………(10)

         L0

短、长比例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分别以符号σs、σ10表示。

定标距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应附以该标距数值的角注,例如:

L0=100mm或200mm,则分别以符号σ100mm或σ200mm表示。

6.5橡胶圈

橡胶圈在进厂时,由试验室负责验证其合格证明。

6.5.1橡胶圈:

管子接头用橡胶圈的性能、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JC/T748和JC/T749的规定。

橡胶圈的体积应足以填满管子插口凹槽,橡胶圈不应有任何表面细裂纹、裂缝或其它损坏的痕迹。

6.5.2 尺寸公差

胶圈的尺寸偏差:

±0.50。

6.5.3外观质量。

1)胶圈的颜色要均匀,不应有游离硫,石蜡等喷出物。

2)胶圈的材质须致密,无平面扭曲现象,无肉眼可见的杂质、气孔、裂缝及其他有碍使用的缺陷。

3)单个胶圈上,凹凸不超过1mm,面积不超过6mm2者,应不多于三处。

4)胶圈上的毛刺须除净,其厚度应不超过0.4mm,剪损宽度应不超过0.8mm。

5)合模缝错位,包括呈椭圆的缺陷,不超过截面公差。

 

附录(标准节录)

JC/T540-2006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制品用的以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为母材经一次或多次冷拔制成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