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06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下册章节随堂模拟测试1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g水中可溶解34.2g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A错;

B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

100%<

34.2%,B错;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C错;

D中使O2的压强增大,则O2溶解在水中的量增加。

5.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

碘(I2)属于(  )

A.非金属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D.金属单质

本题借助于诺贝尔奖作为切入点,但考查的知识却是很简单,碘属于非金属单质。

A

6.具有下列特点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

B.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C.具有固定的熔沸点

D.所有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种类、相同个数的原子构成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存在同素异形体,故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项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本质;

C项正确,纯净物一定具有固定的熔沸点;

D项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在1L2mol/L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粉尘)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D.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不是分散系,A错;

在1L2mol/L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氢氧化铁粒子为2NA,但氢氧化铁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2NA,B错;

气溶胶吸入人体中,直接影响呼吸,长期以来易形成呼吸疾病,C正确;

丁达尔效应是鉴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D错误。

8.(原创)同素异形体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对等质量的O3和O2来说,下列各量一定不相等的是(  )

A.原子数B.电子数C.质子数D.分子数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质量相等时,原子数、质子数、电子数一定相同,但由于化学式不同,其物质的量一般不相等,故物质的量不同,则分子数不同,体积不同。

9.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空气、N2、HCl气体、CuSO4·

5H2O。

(5)铜、金、汞、钠。

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

(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它是次氯酸的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

(2)只有Cl2中氯的化合价为0价,其他均为+5价。

(3)只有HCl为无氧酸(或H4SiO4难溶于水)。

(4)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他均为纯净物(也可把CuSO4·

5H2O列出来,因为其他三种都是气体)。

(5)只有钠属活泼金属,其他均为不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之后(也可把汞单列出来,因为在常温下只有汞为液态,其他金属均为固态)。

(1)NaClO 

(2)Cl2 (3)HCl (4)空气 (5)钠(或汞)

10.分别设计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发生的下列变化。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有:

明矾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聚光束仪。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2)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3)证明生成了胶体溶液。

根据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溶液显酸性,结合胶体的性质解答。

(1)测其溶液的pH,pH<

7,说明明矾在水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2)在明矾溶液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明矾溶液变红。

然后加热,红色加深,说明明矾水解是一个吸热反应 (3)取明矾溶液用聚光束仪照射,产生丁达尔现象,证明生成了胶体

11.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A__。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理由是。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

(1)氢化物、无氧酸、无氧酸盐均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溶于水可以不发生变化;

而碱必须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一定不是;

氧化物虽由两种元素组成,不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生成含氧酸(或碱),故也不是。

(2)A可能是金属,因金属单质在常温下没有气态。

(3)无氧酸中常见的强酸有HCl、HBr、HI的溶液,而Br2、I2常温下均不是气态,故E的化学式只能是HCl。

(1)③⑤ 

(2)A 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 (3)HCl

12.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

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

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

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等等。

(1)写出制取干燥剂碱石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④⑤D.全部

(3)上述干燥剂中,不宜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的是。

(4)上述①~④,其主要化学成分依次属于(填写各物质所属的类别)。

浓H2SO4是H2SO4与水的混合物,在物质分类中属于酸;

无水氯化钙是纯净物;

变色硅胶是SiO2和CoCl2的混合物;

P2O5是纯净物;

碱石灰是NaOH、CaO的混合物。

(1)CaO+H2O===Ca(OH)2;

 Ca(OH)2

CaO+H2O 

(2)B (3)⑤ (4)酸、盐、氧化物、氧化物

1.奥运会会旗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合适的一组是(  )

奥运五环

 

选项

绿

SiO2

CuSO4溶液

O2

NaOH溶液

Ag

B

稀硫酸

CO2

Fe

Al(OH)3

NH3

NaOH

Mg

KOH溶液

Al

Fe2O3

A项中代表绿色的Ag与代表黑色的CuSO4溶液不能反应,不符合题目要求;

C项中代表黑色的稀硫酸和代表红色的Al(OH)3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目要求;

D项中按题目要求的反应中没有复分解反应,也不符合。

2.下列反应发生后,无单质生成的是(  )

A.铜片与三氯化铁溶液接触B.过氧化钠溶于水

C.把红热的铁片放入水中D.把铝加入NaOH浓溶液中

A项中,Cu+2FeCl3===2FeCl2+CuCl2,无单质生成;

B项,2Na2O2+2H2O===4NaOH+O2↑;

C项,3Fe+4H2O(g)

Fe3O4+4H2;

D项,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A项中纯碱是盐不是碱;

C项中石炭酸是酚类化合物,熟石膏是盐;

D项中乙醇钠不是碱,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4.某温度下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将CaO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发生CaO+H2O===Ca(OH)2的反应,反应中消耗溶剂水,故析出Ca(OH)2的质量大于7.4g,所以最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小于98.2g。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

B.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C.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

本题可用举例法进行判断,A项中NaHSO4在水中能电离出H+。

6.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一定不会有气体产生的是(  )

A.盐与碱的反应B.溶液中盐与盐的反应

C.酸碱中和反应D.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A中铵盐和碱反应能生成氨气,B项明矾和NaHCO3在水中反应,D项Na2O2和水反应产生氧气。

7.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①糖类 ②塑料 ③石油 ④蛋白质 ⑤合成纤维 ⑥棉花 ⑦陶瓷 ⑧玻璃 ⑨天然气 ⑩水泥 ⑪合成橡胶 ⑫煤 ⑬油脂 ⑭羊毛

A.①④⑬B.②⑤⑪C.⑦⑧⑪⑭D.③⑨⑫

A项中三者都是基本营养物质;

B项三者是合成材料;

C项不能归为一类;

D项三者都是化石燃料。

8.下列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

A.C17H35COONa(肥皂)溶液B.淀粉溶液

C.I2的CCl4溶液D.蛋白质溶液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B、D为胶体,C为I2的CCl4溶液。

9.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明亮的光区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A、B、C三项均利用了胶体的性质,D项Fe(OH)3胶体制备的方法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硫酸的酸性B.氢气的还原性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D.浓盐酸有挥发性

物质的酸、碱性、还原性、可燃性均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而浓盐酸的挥发性是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11.《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600℃)制得了铁。

若将该方法用于工业上大规模冶炼铁,与常规方法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大幅度降低能耗B.产生副产品氧气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制得更纯的铁

制得1600℃的熔融液和用电解的方法均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降低能耗不正确。

1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元素和氧元素B.水分子

C.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D.氢离子和氧离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保持的。

水是由无数个水分子构成的物质,因而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1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B.被酸雨污染的农田及湖泊可撒石灰石粉末,减轻其危害

C.轮船浸在水下部分镶上一些铜锭,可防止船体表面铁的腐蚀

D.天然气管道在运输天然气前需先通氮气,将空气排出,然后再输送天然气

C项能构成原电池,加快了钢铁的腐蚀。

1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铁作导热材料B.用铜抽成丝作导线

C.用氩气作灯泡保护气D.用薄铝片作铝箔

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可知:

A是由金属铁具有良好导热性决定的;

B是由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延性决定的;

D是由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展性决定的;

而物质的导热性、延展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物理性质;

C是由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决定的。

15.

(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__。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__。

①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②浊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③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④任何溶胶中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微粒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⑤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都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⑥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⑧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作布朗运动

本题主要围绕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注意其内涵、外延和本质。

(1)③⑥ 

(2)①

16.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

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

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认为Na2SO3、Na2CO3溶液都显碱性,于是将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

(2)在方案Ⅰ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

(3)在方案Ⅱ中,三种钠盐用其他物质中的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4)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

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吗?

判断物质所属的类别及利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要注意物质的组成,例如:

Na2CO3、Na2SO3都是盐,即使溶液显碱性也不能看作是碱。

(1)不合理,Na2CO3和Na2SO3均属于盐类,只是它们水解显碱性。

(2)利用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呈紫色的为KCl,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

(3)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H2SO4===Na2SO4+SO2↑+H2O

(4)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H2SO4溶液,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后,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若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

若无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

17.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mol该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kJ。

若2mol该气体与1mol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A__。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mol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

若有1.5×

6.02×

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本题通过对硫、氯、铁三种常见元素的推断,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胶体知识,有关热量问题的计算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因X2-、Y-均与Y的氢化物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说明X、Y同周期,且分别属ⅥA和ⅦA族元素,又根据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推知ZY3为FeCl3,即X、Y、Z分别是硫、氯、铁元素,从而可如下作答:

(1)为HClO4,

(2)Fe3++3H2O△,Fe(OH)3(胶体)+3H+,因此液体为胶体,因而具有a、b、d的性质。

关于(3)问,因X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为SO2,SO2与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根据题设条件,产生176.4kJ热量时消耗的气体(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

=1.8mol,所以其转化率为

100%=90%.再由题设条件中Y的含氧酸盐常用于制O2,知该盐为KClO3,所以Y的酸为HClO3,故SO2与1.5molHClO3反应转移1.5×

1023个电子时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ClO3===H2SO4+2ClO2。

(1)HClO4

(2)Fe3++3H2O

Fe(OH)3(胶体)+3H+ abd

(3)①90% ②SO2+2HClO3===H2SO4+2ClO2

18.现有BaCl2,MgSO4,(NH4)2SO4、KCl、AgNO3、和KOH六种未知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F,现将它们两两混和(必要时可微热),实验结果如右表。

(其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生成气体,“↓”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物质)则A.、B.、C.、D.、E.、F.。

这是一道推断题,主要考查了碱与盐、盐与盐的反应规律的应用。

若盐与盐能反应,则生成物中必定生成沉淀或微溶物质,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盐与盐不能反应,若碱与盐反应时,一般生成沉淀,(当铵盐与可溶性碱作用时必有气体NH3和水生成)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该碱和盐不能反应,利用这些反应的特征现象,从而可推断出各种物质,由表可知B物质能与其它五种物质均能反应且都有沉淀生成,则B物质为AgNO3,而F只与B反应,与其它四种物质均不反应,则F为KCl。

A与D能反应且能放出气体,则A、D应为(NH4)2SO4和KOH,而A能与C反应生成沉淀,不能与E反应,D能与E反应产生沉淀,不能与C反应,故A应为(NH4)2SO4,D应为KOH,C为BaCl2,E为MgSO4。

(NH4)2SO4 AgNO3 BaCl2 KOH MgSO4 KCl

19.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中F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

(2)A、B、H的化学式:

A、B、H。

(3)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根据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可知F为Fe(OH)3胶体,D中含Fe3+,因为D是B与过量浓H2SO4反应得到,所以D为Fe2(SO4)3溶液。

再根据A

D,可知A为Fe,C为FeSO4,同时可知B为FeS。

根据D与氨水的反应,可知E为(NH4)2SO4。

根据Fe(OH)3胶体加入Fe(A)与H可得到FeSO4溶液,说明H是H2SO4。

(1)1nm~100nm 

(2)Fe FeS H2SO4(稀) (3)2Fe2++H2O2+2H+===2Fe3++2H2O (4)取少量E放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OH溶液,加热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或其他合理答案) (5)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

20.①渗析 ②盐析 ③凝聚 ④溶胶 ⑤凝胶 ⑥布朗运动 ⑦电泳 ⑧丁达尔现象 ⑨中和 ⑩水解。

从中选出适宜的词语填入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

(填编号)

(1)肥皂水中透过强光,可以见到光带。

这种现象称为。

(2)在浓肥皂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或固体含有的细粒)肥皂凝聚。

(3)在肥皂水中加入酚酞试液,肥皂水变成红色,说明高级脂肪酸根离子发生了。

(4)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铵,产生红褐色沉淀,这种现象叫做。

(5)用半透膜把制取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的NaCl分离出来的方法叫做。

根据胶体的性质可以准确解答,但要注意肥皂水是胶体。

(1)⑧ 

(2)② (3)⑩ (4)③ (5)①

21.有些膨化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用序号填空)。

①金属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碱性干燥剂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用序号填空)。

①禁止食用 ②可以食用 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 ④生产日期

(4)硅胶(主要成分是H2SiO3)也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

用硅胶作食品干燥剂比用生石灰好的理由是A__(用序号填空)。

①腐蚀性低 ②可释放出营养素 ③使用时间长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