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28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

3.借鉴国内外企业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体系,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核心学习网络调查法。

2、个性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实验研究法。

创新之处信息技术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正确使用网络,增强调控能力,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具有可操作性、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篇二: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实施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情境”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谐之境.情境教育实际是为受教育者创设一个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环境。

对它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视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

譬如上海育才中学1977年试行的“八字”教学法;

我国学者黎世法建立的“六因素单元教学”。

法卢仲衡教授领导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所总结出来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胥长辰、刘学浩提出并论证的“学导式”教学方法,还有我们提出的“讲练工程”等教学模式。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专门的课题去进行研究还不够深入,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

  二、选题意义

  这里所说的问题导入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三、研究价值

  1、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模式,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学生从数、形两方面加以考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各种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学生在猜中学,做中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听中学的单一局面,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思考,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2、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变得主动活跃,亲身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在自主的、积极的探索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发展自身的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

  3、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促进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

  四、研究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模式,引起学生心理的认知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成为锻炼学生才能,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研究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且与我们息息相关《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去感受客观事物。

创设各种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将思维启迪与操作相融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具体思路如下: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整合模式

  根据教材内容,或是在知识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或是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从而确定整合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制订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预先制订教学设计方案,从而避免盲目的实践探索。

由课题组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论证,最后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3)教学设计方案实施与反馈

  邀请校教研室及校评议组、校课题组、其它教研组老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对课题开展情况提出批评与建议。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我们提出了创设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有以下侧重:

(1)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能力和技巧。

(2)通过问题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全面发展。

  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由于课题组每个授课老师都是带两个平行班,每人分别取一个班做实验班,一个班做对比班,再综合分析各个老师从实验中得出来的具体数据,这样可提高可信度,实验准备在本校高二年级进行。

  本课题主要运用情境化、实地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在进行具体项目的研究时,则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其特殊性,运用相关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

开设研究课,并加以深入分析,通过课后教师评议、学生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再开设研究课,继续探索,逐步完善数学教学导入的新模式。

  

(2)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研究课的教学效果作出评判,为下一轮行动提供借鉴。

通过与各种类型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课题研究课的看法,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

  (3)案例研究法:

通过了解开课、听课老师的观察结果,对课题研究课的教学情况作定性判断开展案例研究。

  八、技术路线

  我们的研究过程将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

  ①成立课题组,搜集有关教学导入模式的文献资料,总结同一研究领域的已有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完成课题设计方案。

  ②学习与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有关的理论依据,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认识导入新课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③邀请专家为教师作讲座,提高认识,解放思想。

  2、研究课题如何开题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重点进行信息化平台搭建工作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

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增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抓住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师生交互设计、自动答疑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做好开题工作。

  3.实验研究阶段

  按方案和计划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师备课过程对本节内容共性的认识,要求共性的东西在课堂上要落实,再有个性的发挥,设计教师具有良好活动情境的教案,探求情境设计的最优方法。

并且围绕课题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各项内容开展研究(期间进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与评估),完成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和音像资料等。

在研究过程中

  及时总结,积累资料,写出阶段性总结及召开阶段总结交流会。

  4.总结阶段

  系统分析整理资料,总结、鉴定实验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论文和案例、有关影像资料等),筹备结题。

  九、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

  XX年4月3日-4月15日课题申报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

丁苹年负责

  XX年4月16日-4月30日学习制作课件的软件的应用。

尹玉枝负责

  XX年5月1日-6月1日对“当今社会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整理调查报告。

周婧负责

  XX年6月2日-7月15日课题相关材料的收集。

杨景艳负责

  XX年7月16日-8月30日进行第一专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杨景艳王彬负责

  2、中期研究:

  XX年9月-10月进行第二专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的研究

  XX年11月-12月总结、汇报

  XX年1月-2月进行第三专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

  XX年3月-4月总结、汇报

  XX年5月-6月进行第四专题《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研究XX年7月-8月总结、汇报;

撰写研究(原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

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报告。

  3、后期综合、评估:

  XX年9月-10月综合四个专题的研究结果与研究报告,做结题准备

  XX年11月-12月申请结题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

  1、阶段成果名称

  1.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由丁苹年负责;

  1.2调查报告《当今社会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的调查》,由周婧负责:

  1.3《信息技术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由杨景艳负责;

  1.4《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研究》,由孙志新负责;

  1.5《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由杨贵枚负责;

  1.6研究报告《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王彬、尹玉枝负责。

  2、最终成果名称

  2.1《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丁苹年、周婧负责;

  2.2《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杨贵枚、杨景艳负责;

  2.3《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王彬、孙志新、尹玉枝负责。

十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丁苹年: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杨贵枚: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组员杨景艳:

  王彬:

  孙志新:

  周婧: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尹玉枝: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课题研究小组:

13年教龄,中学高级教师。

现任学科组长,有丰富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

杨贵枚:

11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高三数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杨景艳:

9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高三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突出。

7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高一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全面。

现任初中数学教师,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

周婧:

5年教龄,中学二级教师。

现任高二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新。

4年教龄,中学二级教师。

现任高二文科数学教师,计算机水平高。

  2课题组分工

  丁苹年:

主持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调配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进度,负

  责专题保障课题研究正常运行。

  杨贵枚、杨景艳:

进行教学实践,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相关课例、资源库等的建

  立与拓展。

  王彬、孙志新:

收集资料,设计并参与课题相关教学实践,相关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工作,参

  与撰写实验报告。

  周婧、尹玉枝:

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文件,包括文字材料及撰写总结、结题报告等文字

  材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文件,包括问卷调研过程等。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首先,课题主要参与者都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都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分布在不同的的年级,是我校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参与者一直在研究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也都有相应的研究,能够很好的理解课程的新理念。

课题组成员均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擅长将研究发现提炼出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精力充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此外,课题组成员思想要求进步,积极进去,敬业爱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迫切希望从事教科研工作。

这也为课题研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观保障。

  完成课题的客观保障条件:

  第一:

学校有教师机房,学生机房,班里有大屏幕,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随时应用多媒体与教学想结合进行教学研究。

  第二:

课题研究方法多样化,适合不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文献法有利于了解此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和指导课题的基础理论;

调查法有利于研究者在课题实施中发现个案的特色,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提炼和总结打下基础。

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

我校领导非常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学校都能给予帮助和满足。

  我想,有这样好条件的学校,有这些支持教育科研的领导,还有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更有这些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老师团队,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三:

课题研究方案范例1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方案

  金沙中学季仲平薛军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关模块和模块教学的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

加扎尼加(Michael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

“新的观点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

”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哲学教授J.福多(JerryA.Fodor)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

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智能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力的三大理论之一。

  模块教学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

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对于普通中学模块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未涉及。

  我国自1993年引入模块教学理论,XX年颁布的高中课程方案采用“模块”方案,于是,模块教学理论在高中教学中就显示巨大的生命力。

目前普通高中面临着“模块教学”改革,上海建平中学等学校已经对此进行实验研究,江苏省对体育等学科明确提出模块教学要求,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至今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运行操作模式,模块教学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审视与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丰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系统。

  2.有助于丰富模块教学的内涵,联系“模拟论”“理论论”,对认知加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的学科逻辑的框束。

  3.有助于英语课程逐步走向以专题或课题为组织线索,适应学生从事探究学习的需要,利于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发展。

  4.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若暂时完成某一模块“失败”,可以及时得到补救。

比如,可以重修未达标的模块,也可以通过选择任意选修课程中相应层次的某些课程模块。

  5.有助于适应高中英语课程学习分化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乐学—好学—会学的个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模块:

模块(module)是一个被各学科经常使用的概念。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AdvancedLearner'

English-ChineseDictionary)的解释,模块是英国大学课程中的一个单元或单位,或计算机等语言中的功能块、程序块等组件。

模块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

外部特征是指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功能;

内部特征是指模块内部具有的特点。

简而言之,“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单位或集成块,它既相对独立存在又与其他模块具有衔接功能。

  2.模块教学:

模块这一概念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课程教学。

模块教学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

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是指把复杂的英语语法、中学课标3,500个英语单词和听、说、读、写等语用能力的培养优化为若干个教学模块。

模块的内容既相对独立,模块之间又相互联系。

同时,优化后的教学模块使英语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板块化、

  系统化,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科学把握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2)初步形成中学英语课程模块内容的设置方法和体系。

  (3)系统研究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和评价方式。

  2.研究内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特质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特质。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的设置、调整研究。

  A、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基本原则;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具体方法。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评价。

  (4)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境设置工艺;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感处理工艺;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环境交互工艺;

  D、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激励工艺。

  (5)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操作个案;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学生学习个案。

  3.研究重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的调查分析,剖析影响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相关因素,揭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内涵和价值,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研究体系。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9月)

  根据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能较好地界定模块教学的科学内涵,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的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方

  法与策略。

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XX年10月-XX年12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个案汇编成集,接受省市专家的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理论。

着眼于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特质的探寻,并进行综合分析,力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

重点调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判断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影响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了解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

积极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块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逐步建构一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并不断应用于学校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切实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

  (4)个案研究法。

通过收集整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案例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提炼总结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式、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课程重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组织实施能力的最优化。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它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可以是几个单元的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

从小的方面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

大的模块由小模块组成,大的模块可以组成更大的模块,一环套一环。

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

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