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49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市即将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旨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氛围。

(把“提高”改成“营造”)

B.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将“成功”和“幸福”互换位置)

C.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使人感到非常自豪。

(删除“使人”)

D.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将“获胜”改为“胜负”)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哥哥很爱看书,不过他只对漫画书感兴趣,对于文学类书籍总是袖手旁观。

B.他的球技非常棒,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水平,令人称赞。

C.草原上的牛羊在牧民的驱赶下回到了圈里,井然有序,络绎不绝。

D.“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轻盈 娴熟 油光可鉴 精疲力尽

B.蒙昧 狼藉 潜滋暗长 藏污纳垢

C.古朴 映衬 交头接耳 重峦叠幛

D.擅长 摄取 惟妙惟肖 摩肩接踵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是李白和杜甫,被人合称“李杜”。

李白史称“诗仙”,杜甫史称“诗圣”,杜甫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长篇小说。

D.古人称谓有敬称和谦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惟妙惟肖(qiào)金銮(lún)殿嶙(līn)峋两栖(xī)

B.亭台轩(xuān)榭中轴(zhóu)线伧(cānɡ)俗蹒跚(shān)

C.销声匿(nì)迹萌(míng)发胚(pī)胎凹凼(dàng)

D.草长莺(yīng)飞孕(yūn)育追溯(shù)老妪(yù)

二、字词书写

6.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明móu____善睐           ②融huì_____贯通      ③急不xiá_____择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了半山百合

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有几把野花。

他告诉我,他在家附近采到什么花,就卖什么花。

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以买的人有时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

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

“卖菜是主业,要照一般的行情;卖花是副业。

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

爽就好!

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所以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宁可不卖,也不折价。

有时候他的花好,我就全买了(不过才三四把),所以他常对我说:

“老板,你这个人阿莎力(闽南语,指干脆爽快),我真甲意(闽南语,指喜欢)。

有时候花真的不好,我不买,他会兜起一把花追上来:

“嘿!

送你啦!

我这个人也阿莎力。

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

今天路过阿莎力的摊子,看到有几束百合,比从前卖的百合瘦小,株条也不挺直,我说:

“阿莎力,你今天的百合怎么只有这些?

“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

“半座山的百合?

”“是呀!

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百合卖了。

“半座山的百合,那剩下的半座山呢?

“剩下的半座山是悬崖呀,老板!

”阿莎力苦笑着说。

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

回家的路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

我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

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

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淌。

在山里的花,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合了。

从前家住山上,有四种花是遍地蔓生的,除了百合,还有野姜花、月桃花、牵牛花。

野姜花的香气太艳,月桃花没有香气,牵牛花则朝开暮谢,过于软弱,只有百合是色香俱足,而且在大风的野地里也不会被摧折,花期又长。

从前的乡下人不时兴插花。

因为光是吃饱都艰难,谁会想到插一瓶花呢?

但不插花不表示不爱花,每当野花盛开的时节,我们时常跑到山坡上去寻找野花的踪迹。

有些山坡开满了百合花,我们就会躺在百合花的白与白之间。

山风使整个田园都有着清凉的香气。

感觉我们的心也像百合一般白了,并用白喇叭吹奏着高扬的音乐。

然后想到“山上的百合也不纺纱,也不织布,但所罗门王皇冠上的宝石也比不上它”的句子,我们就不禁有陶醉之感了。

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

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

自从流行插花。

百合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在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

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

屋里的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像……好像开得没有那么“阿莎力”了。

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但可能是童年印象的缘故,我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

可是那土生土长的、有灵醒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

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温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

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用它的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

夜里,坐在百合花前。

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

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7.阅读文章,说说山里的花,作者为什么最喜欢百合?

8.结合语境,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淌。

9.文章主要写野百合,但作者开头却花了很多笔墨写卖花的人,说说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用意是什么。

10.文章末尾说:

“呀!

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

”联系全文,说说这段文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文章,下列问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

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

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

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

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

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

孙犁的书我都读过。

徐光耀老师又问:

你读过《铁木前传》吗?

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那年我十六岁。

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

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

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

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

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

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

“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

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

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

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

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

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我很快就如释重负。

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

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

那天很冷,刮着大风。

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

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

“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

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当时我说:

“您是见老。

”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

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

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

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

”但又说:

“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

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5期)

11.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

请概括同答。

12.“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

请分点概述。

1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面句中的“深恐”,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

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

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节选自欧阳修《范希文传》,有删节)

15.下列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少有大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不戚戚于贫贱

C.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D.有司已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6.请给文中画线句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17.请从文中选择一个能概括范仲淹形象的词语,并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五、句子默写

18.王国维名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让小莉联想到几首古诗词中的句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①  ,断肠人在天涯”借西沉的夕阳抒发了天涯游子之悲;刘禹锡《秋词》中,“  ②  ,  ③  ”以明丽的秋景来抒写豪迈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④  ,闻道龙标过五溪”借眼前零落凄哀之景抒飘零伤感之绪……古代文人们寄情于山川风物,将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成就了千古佳作。

六、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试赏析第二句中的“惊”字所表达的情感。

②“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有什么妙处?

七、名著阅读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儿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

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

20.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是现代作家______(填作者名)的代表作,他把主人公这样一个“小人物”写活了。

小说描写了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_________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21.上面选文这篇小说还描写了主人公周围的许多人物

A.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在横线处填人物名)

八、综合性学习

22.综合性学习:

进入初中以来,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黄海中学举行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看调查表】这是我国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近五年阅读率指标(指的是有一定阅读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率)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9—13岁未成人

95%

96%

92%

93%

94%

18—70岁成人

53%

53%

55%

56%

54%

你能从这个图表中找出什么规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你自己】晓华发现新同桌也爱读课外书,他想要和新同桌交朋友,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命题作文

23.半命题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

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我们在旅行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日,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答题卡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命题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