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11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doc

3eud教育网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三章物质的量(2节时)

第一节物质的量

【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量质量与

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物质的量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物质的量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1.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2.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节时重点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

ll引入:

问学生反应C+O2===CO2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粒子

(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

一般用质量

是否:

1克1克2克呢?

反应是按比例:

12克32克44克--------宏观质量

(2)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

(3)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

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ll投影:

物理量单位符号

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电流安培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物质的量摩尔mol

ll学生阅读:

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

请看书本33页

第二自然段。

ll分析讲解:

阿氏常数为什么要定12克---数值与原子量同

12克C-12

6.02×1023学生计算得出NA---12/1.997×10-26

阿氏常数(精确值)与6.02×1023(近似值)的关系就象π与3.14一样。

使用时应注意:

1物质的量碳原子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每物质的量碳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ll学生朗读:

物质的量的概念

ll展示样品:

1物质的量碳;1物质的量水;1物质的量硫酸

ll分析讲解:

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物质的量:

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比喻:

一打---12个;一令纸---500张;一盒粉笔---50支

12克碳原子有6.02×1023个,作为一堆,称为1物质的量

有多大?

6.02×1023粒米全球60亿人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二.摩尔(mol):

物质的量的单位。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微粒:

(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6.02×1023个)

举例:

1摩尔氢原子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2×6.02×1023个氧原子)

比喻:

一打人有12个,每人有两只手,所以有两打手共24只

(2)对象:

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

这样说法对吗?

1摩尔人;1摩尔米;1摩尔细菌

1摩尔氧中含有NA个氧原子

问:

1摩尔氯中含有多少个微粒?

注意:

一般说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

(如:

1摩尔水,指水分子而不指水分子中的原子;

1摩尔铁,指铁原子。

2.质量:

(1)数值-----与该物质的式量(或原子量)相等

以上结论从碳可以推出:

CO试推:

1物质的量铁

1个1个1物质的量硫酸

NA个NA个1物质的量钠离子

1摩尔1摩尔

12克16克

(2)摩尔质量:

概念:

1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

克/摩

注意说法的不同:

1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可作为问题问学生)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2.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

微粒质量

(1)个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1)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

(约6.02×1023个)(或原子量)相等

(2)对象:

微粒

(2)摩尔质量: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概念:

1摩尔物质的质量。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单位:

克/摩

(第二节时)

ll复习: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ll学生阅读:

课本例题1—例题3,找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及其换算关系。

ll提问:

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物质的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质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ll讲解:

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方法,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任意两者之间换算的“钥匙”。

×M×NA

质量物质的量微粒

m÷Mn÷NAN

“钥匙”:

M---物质的量质量NA---阿伏加德罗常数

ll课堂练习:

填表

物质的质量(克)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微粒(个)

36克水分子

280克铁原子

3.4克氢氧根离子

2摩尔硫酸分子

0.8摩尔镁原子

5摩尔钠离子

3.01×1023个氧分子

1.204×1024个铜原子

6.02×1024个铵根离子

ll提问:

若在不同的物质间进行换算,又怎样计算呢?

首先应解决同种微粒中更小微粒的计算问题。

ll投影:

[例题4]

4.9克硫酸里有:

(1)多少个硫酸分子?

(2)多少摩尔氢原子?

多少摩尔原子?

(3)多少个氧原子?

(4)多少个质子?

ll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

抓住物质的分子组成

ll投影:

[例题5]

与4.4克二氧化碳

(1)含有相同分子数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含有相同原子数的一氧化碳有多少个分子?

ll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

微粒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

ll投影:

[例题6]

含相同分子数的SO2和SO3的质量比是,摩尔质量比是

,物质的量之比是,含氧原子个数比是

硫原子个数比是。

ll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

微粒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

ll课堂练习:

课本40页第1题(学生回答答案,教师评价)

ll师生活动:

问:

反应C+O2==CO2的微观意义是什么?

答:

1个原子1个分子1个分子

问:

同时扩大NA倍,恰好是多少?

答:

1mol1mol1mol

问:

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答:

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物质的量之比==微粒数之比

讲:

利用这个结论可以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ll投影:

[例题7]

6.5克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

(1)能生成多少摩尔氢气?

(2)能生成多少克氢气?

(3)产生多少个氢分子?

多少个氢原子?

ll学生活动:

一人做在黑板上,其他人在草稿上做。

ll讲解:

解题方法和格式以及注意事项

方法一:

6.5g÷65g/mol==0.1mol

Zn+H2SO4==ZnSO4+H2----------H2H

1mol1mol22mol

0.1molX=0.1molY=0.2克Z=0.2NA个

方法二:

Zn+H2SO4==ZnSO4+H2上下单位统一

65g1mol

6.5gX=0.1mol左右关系对应

【板书设计】:

二.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M×NA

质量物质的量微粒

m÷Mn÷NAN

“钥匙”:

M---物质的量质量NA---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

微粒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1.化学方程式系数比==物质的量之比==微粒数之比

2.只要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关系对应,则可列比例式计算

【教后记】:

1.应加强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规律的讲解和练习

如:

《学习指导》页第题和页第题。

2.对“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的理解应设计一道例题,同时包含有

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的计算,使学生看到其优点。

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习题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对习题的分析和再认识,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有一

定的认识;

2、从量上对物质内部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再认识。

3、通过对习题的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1、磷在氯气中燃烧,若用去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磷的2倍,则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A1:

1B 1:

2C2:

1D3:

5  

(提示:

求出磷和氯的物质的量比,用十字交叉法可得)

2、已知某溶液中Cl-、Br-、I-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3。

现欲使溶液中的Cl-、Br-、I-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

1,那么要通入Cl2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之比应为(A)

A1:

3B3:

1C1:

2D2:

1

(提示:

巧用数量的变化特点)

3、若某氖原子的质量是ag,的原子质量是b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氖元素的原子量一定是12a/bB该氖摩尔质量是aNAg

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nA)molD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

(提示:

注意元素原子量的概念)

4、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2molBrF3参加反应时,则发生还原反应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D)

A1/3molB2/3molC4/9molD4/3mol

(提示:

三氟化溴发生歧化反应;分析水做还原剂的量)

5、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A1:

3B2:

3C1:

1D4:

3

(提示:

从电守恒解题,不必写出化学方程式)

6、氯酸是一种强酸,当氯酸溶液中氯酸的质量分数超过40%就会迅速分解,产生一种比它酸性更强的酸,同量放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A,以及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B,且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8。

根据以上事实写出氯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6HClO3=10HClO4+8Cl2+15O2+8H2O

7、0.3mol氯气与足量某金属反应,生成0.2molMCln,则n等于(A)

A3B2C4D5

(提示:

应用电子守恒)

8、0.1mol红磷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量的Cl2燃烧,其质量增加15g,所生成的物质是(D)A只有PCl3BPCL3的物质的量大于PCl5C只有PCl5D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PCl5

(提示:

混合物用平均法)

9、CuO、Cu2O的混合物中含Cu88%,则混合物中含CuO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A1:

5B3:

2C1:

4D5:

1

10、15.3gA物质和10.5g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7.5gC物质、1.8gD物质和0.3gE物质,则E的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A16.5g/molB85g/molC27.5g/molD55g/mol

(提示: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11、实验测得,化合物A中各元素质量分数为钾a%、硫b%,其余是氧,化合物B中含钾d%、硒e%,其余是氧。

若A、B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很相似,且已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只应用上述数据,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Se=

(提示:

二者分子式形式相同,K2SOXK2SeOX)

12、将0.04mol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气体,此时KmnO4的分解率为x。

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又收集到bmol气体(设Mn元素全部为Mn2+存在于溶液中)。

试填写:

⑴a+b=0.1-0.02x(用表示);⑵当x=1,取最小值且为0.08mol;⑶当a+b=0.09mol时,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6。

(a=0.04x/2b=0.04x×2/2[K2MnO4]+0.04x/2[MnO2]+0.04(1-x)×5/2[KMnO4]联立求解

0.02molKMnO4+0.01molK2MnO40.02×158+0.01×87=6)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2节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物质的量体积的概念,

学会有关气体物质的量体积的计算。

2.通过气体物质的量体积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

气体物质的量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计算导出体积,揭示实质,强调概念要点

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

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概念和内涵及基础计算;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和推论。

【教具】:

固体和液体体积样品;气体摩尔体积模型;投影片。

【教学过程】:

ll复习引入:

复习1摩尔物质包含的微粒的属性和质量的属性;

问:

1摩尔物质有无体积的属性?

ll学生活动:

1请计算课本<第一节摩尔>的习题5,

2.1.计算1mol水和1mol硫酸的体积:

(密度:

水---1g/㎝硫酸---1.83g/㎝)

3.2.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O2、H2、CO2和空气的体积

(空气:

M=29g/㎝ρ=1.29g/L)

ll提问:

1从上面的计算,你得到什么结论?

2.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而气体的体积却大约都相等呢?

(学生讨论)

(1)

(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