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145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doc

光学知识点复习

一折射率

1.定义: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的折射率.注意:

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

2.公式:

n=sini/sinγ(光从真空进入介质)

n,折射率总大于1.即n>1.

3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光疏介质.

二全反射

1.全反射现象:

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全反射条件:

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公式:

光线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为C,

则sinC=1/n

4.光导纤维

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三、棱镜与光的色散

1.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

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形成七色光带(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2学结论:

紫光折射率最大,频率最大;波长,在介质中的波速、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全反射临界角最小

四、光的干涉

1定义:

两列波在相遇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

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S

S1

S2

3⑴亮纹: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即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加强;

⑵暗纹: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减弱,

条纹间距[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公式x=λ.(缝屏间距L,双缝间距d)

单色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屏的中央是亮纹,两边对称地排列明暗相同且间距相等的条纹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对称地排列彩色条纹,离中央白色亮纹最近的是紫色亮纹。

原因:

不同色光产生的条纹间距不同,出现各色条纹交错现象。

所以出现彩色条纹。

将其中一条缝遮住:

将出现明暗相间的亮度不同且不等距的衍射条纹

五薄膜干涉现象:

光照到薄膜上,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条纹,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Δδ,等于薄膜厚度d的两倍,即Δδ=2d。

由于膜上各处厚度不同,故各处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不等。

若:

Δδ=2d=nλ(n=1,2…)则出现明纹。

Δδ=2d=(2n-1)λ/2(n=1,2…)则出现暗纹。

应注意:

干涉条纹出现在被照射面(即前表面)。

后表面是光的折射所造成的色散现象。

单色光明暗相间条纹,彩色光出现彩色条纹。

薄膜干涉应用:

肥皂膜干涉、两片玻璃间的空气膜干涉、浮在水面上的油膜干涉

六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离开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单缝衍射:

中央明而亮的条纹,两侧对称排列强度减弱,间距变窄的条纹。

圆孔衍射:

明暗相间不等距的圆环,(与牛顿环有区别的)

2.泊松亮斑:

当光照到不透光的极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

当形成泊松亮斑时,圆板阴影的边缘是模糊的,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3.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至使轮廓模糊不清,

4.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d≤λ

七.光的偏振

横波只沿某个特定方向振动,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偏振。

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根据波是否具有偏振现象来判断波是否横波,实验表明,光具有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

电磁波知识复习

一电磁场

⑴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理解:

稳定的磁场(电场)不产生电场(磁场)

均匀变化的磁场(电场)产生稳定的电场(磁场)

振荡磁场(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磁场)。

⑵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

电场和磁场只是这个统一的电磁场的两种具体表现。

二、电磁波

1.定义: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从产生的区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空间传播开去,就形成了电磁波。

2光的干涉与衍射充分地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的偏振现象又进一步表明光是横波。

提出光电磁说的背景:

麦克斯韦对电磁理论的研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提出了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

赫兹用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3电磁波谱:

按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七色)、紫外线、X射级、γ射线,除可见光外,相邻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产生的基理、性质差别、用途。

电磁波种类

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伦琴射线

γ射线

组成频率波

波长:

大小

频率:

小大

特性

波动性强

热效应

引起视觉

化学作用、荧光效应、杀菌

贯穿作用强

贯穿本领最强

用途

通讯,广播,导航

加热烘干、遥测遥感,医疗,导向等

照明,照相,加热

日光灯,黑光灯手术室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等

检查探测,透视,治疗等

探测,治疗等

(3)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性质及应用。

种类

产生

主要性质

应用举例

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能发出

热效应

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

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

化学效应

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

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

穿透能力强

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