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16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doc

2018年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

课标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①能独立地完成必考和选考内容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一常用测量仪器

1.游标卡尺

【仪器构造】

如图所示,由主尺、游标尺、内测量爪、外测量爪、深度尺、紧固螺丝等组成。

(顺序可窜)

【设计原理】

在主尺和游标尺上分成不同的等份,利用它们每一等份长度的差异,来读出较精确的测量数据。

如将主尺上分成10等份作为游标尺的刻度,则游标尺刻度的每一等份是,与主尺的每一等份相差。

在实验室中还有20或50分度的游标尺,游标尺的长度分别为和,游标尺上每格的长度分别是和,与主尺上每毫米格分别相差和0.02mm。

游标卡尺的准确度可用下列方法计算:

准确度。

如游标尺为10分度的准确度为,游标尺为20分度的准确度为,游标尺为50分度的准确度为。

用途:

用来较精确地测量长度。

【注意事项】

1.测量前要先看清游标卡尺的准确度,通常有、、三种。

2.确定零误差及其正、负,以便测量后修正测量值。

3.测量时应使测量爪轻轻卡住被测物体,不要卡得太紧。

4.测长度时,应使管(假如被测物体是长管)的轴线与主尺平行。

测外径时,应使管的轴线与主尺垂直。

测内径时,应使内测量爪刀口所在平面与管的直径重合。

5.若以为单位,1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小数点后是一位数字;2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小数点后是两位数字,末位是O或5,且末位的O不能省略;5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小数点后是两位数字,且末位是偶数。

6.读取主尺上数据时,是看游标尺上的零刻线的位置,而不是看游标尺端线的位置。

【使用方法】

1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让左右两测量爪并拢,选用游标尺的零刻线跟主尺的零刻线重合的游标卡尺。

(2)将待测物体放在两测量爪之间(注:

测一般物体长用外测量爪;测孔径等物体内部长度时,用内测量爪;测槽深或筒深时,用深度尺),移动游标尺,使测量爪刚好与物体接触即可读数。

(3)以10分度游标卡尺为例说明:

测量小于的长度时,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重合,则表示被测长度是零点几毫米,若是第六条刻线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则被测长度为。

如测量大于的长度时,整毫米数由主尺读出,十分之几毫米从游标尺读出。

如图所示,表明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游标卡尺是不需估读的测量工具。

2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若游标卡尺上第条刻线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则读数公式为(是从主尺上读取的毫米数,是游标卡尺的精确度,是零误差)。

游标卡尺读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游标尺的零刻线(不是机械零端),对应主尺位置,读出主尺读数。

(2)明确精度,10分度精确到,20分度精确到,50分度精确到;读数若以为单位,10分度小数点后面是一位数字,20分度、50分度小数点后面是两位数字。

(3)利用对称法确定游标尺的哪一条刻线与主尺刻线对得最齐,对应度最好的游标尺的那一条线(设为的前一条(第条)在对应主尺刻线的右侧,后一条(第条)在对应主尺刻线的左侧。

(4)在读主尺和游标尺示数时,统一用毫米为单位,相加后再化成题目要求的单位。

(5)看游标尺哪一条刻线与主尺刻线对得最齐时,已包含了估读因素,不需再估读。

(6)主尺上的单位应为厘米

主尺上标识的l、2、3等数字通常是指厘米,读数时应将毫米和厘米分清,游标卡尺主尺上的分度值是。

例如:

如图所示,易错读成,正确读数为。

(7)区分零刻线与标尺最前端边框

例如:

如图所示,易错读成,正确读数为。

例1、2.060cm.例2、103.10mm

2.螺旋测微器

【仪器构造】

如图所示,它的测砧和固定刻度固定在框架上,旋钮、微调旋钮、可动刻度和测微螺杆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上。

【设计原理】

利用螺旋转动将微小的直线位移转化为角度变化(角位移),并在较大的圆周上对其进行显示,设螺纹的螺距为,即测微螺杆在旋钮转动一周时前进或后退,将可动刻度分为50等份,则每转动两周就转过100等份,测微螺杆的变化正好是,而可动刻度每转过1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所以用它测长度时可以准确到。

螺旋测微器能更精密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注意事项】

1.看主尺上半刻线是否已经出现,若已显示出来,要在固定刻度上加上。

2.有效数字的位数必须符合要求,小数点后必须有3位有效数字,不能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的形式。

3.数字后必须有单位,无单位一定错,若所要求单位是,最好在已读出的以为单位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记数法,而不采用将小数点前移三位的形式,如。

【使用方法】

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1)找出零误差。

测量前使测微螺杆和固定测砧并拢,如果可动刻度的零刻线正好跟固定刻度的零刻线重合(对齐),误差为零;如果可动刻度的零刻线在固定零刻线之上等分点处,应在读数中加上,反之则减去。

(2)操作方法:

旋出螺杆,将被测物体置于、之间的夹缝中,开始旋转旋钮,开始接触被测物体时,应停止旋转,而改用旋转微调旋钮,以防止螺杆和测砧过分压紧待测物体。

当停止使用改为使用时,应轻轻转动微调旋钮,当听到“嗒、嗒、嗒”的响声时,表明被测物体刚好被夹住,然后转动锁紧手柄使止动。

(3)待测物体长度的整毫米数从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1)读数方法

①以鼓轮边缘为准,在固定刻度上读出整毫米数和半毫米数。

②不足半毫米的部分由可动刻度盘读出,即看可动刻度盘上的第几条刻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横线重合,从而读出可动刻度盘示数(注意估读—位)。

③测量结果(以为单位)表示为:

测量长度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精度。

(2)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①认清哪是半刻线,哪是固定刻线(标有数字),要注意固定刻度读数是格数而不是刻线数。

固定刻度每一格是,相应半刻线露出加,可动刻度每1小格表示。

②可动刻度读数时,要估读格数,尤其是整格数时,如图所示,应读成13个整格。

若以毫米为单位,结果小数点后应保留三位。

③螺旋测微器比游标卡尺更精密,测量值更小,因此多数卷面上的图是经过放大处理的,读数时固定刻度每小格仍表示。

例0.902(0.901~0.903)mm

3.打点计时器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仪器构造】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有①接线柱、②线圈、③永久磁铁、④振片、⑤振针、⑥限位孔、⑦定位轴、⑧复写纸片、⑨纸带。

【设计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通电线圈中的钢制振片的磁极发生变化时,在永久磁体的作用下,发生上下振动,使振针按交变电流的频率在纸带上周期性地打下一系列的点。

当电源的频率为时,每隔打一次点。

打点计时器的用途:

利用打点的纸带来计时,同时也记录了运动的点迹。

【注意事项】

1.要接在频率为的低压交流电源上,而不能接在低压直流电源上。

2.使用前要对打点计时器进行检查,使之具有良好的等时性。

如果周期不稳定,要调节振片的长度(松开振片的固定螺钉,改变其长度),从而调整它的固有频率,使之与电源频率相同,并使振片的长度固定在振幅最大的位置上。

3.调节振针的高度,使之适当,且不要松动,以避免纸带上出现漏点、重影、等时性不好等缺陷,并减小对纸带的阻力。

4.纸带要平整,使打出的点清晰。

5.在每打完一条纸带后,要调整复写纸部位,充分利用不同部位,保证打点清晰。

6.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式工作设计的,每打完一条纸带要及时切断电源,以免通过线圈的电流过大而烧坏线圈。

7.测量长度时,不要用短尺一段一段地测量,应一次测量,以防产生积累误差。

【使用方法】

(1)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

(2)在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两根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低压交流电源4V~6V的两个接线柱。

(3)先打开电源开关,再使纸带按实验需要运动,纸带上被打下许多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清楚的点算起,标出点数,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取出计数点(一般以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算出时间,再用刻度尺测量所需长度的大小,进行有关实验的计算。

(二)电火花计时器

【仪器构造】

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甲所示。

主要由脉冲输出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墨粉纸盘、纸盘轴等构成,其工作电压为交流,当电源频率为时,它每隔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

【设计原理】

电火花计时器装置中有一个将正弦式电流转换为脉冲式交变电流的装置。

当计时器接通交流电源时,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和接负极的纸盘轴之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小,实验误差小,操作简便,无须调整工作电压。

【注意事项】

1.要接在电压为、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

2.使用前要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套在纸盘轴上。

3.使用时应将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4.每打完—条纸带要及时切断电源,以免电流长时间通过线圈而烧坏线圈。

【使用方法】

(1)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将墨粉纸盘按正确顺序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

(2)将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插头插在的交流电源上。

(3)按下电火花计时器的脉冲开关,然后使纸带按要求运动。

(4)打完纸带后,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

4.滑动变阻器

【仪器构造】

如图所示,在瓷管上紧密地缠绕着表面涂有氧化绝缘层的合金电阻丝;金属杆上的滑动触头通过金属滑片与电阻丝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绝缘氧化层已刮掉)。

它是一个可以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

【设计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来制造的。

当、不变时,与成正比,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达到改变导体电阻的目的。

【注意事项】

1.无论滑动变阻器起作用的是全部还是部分,电流均不得超过其额定电流值。

2.滑动变阻器虽然有四个接线柱,但实际上只有三个接线柱起作用(滑杆两端的两个接线柱实际上是一个),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用接线柱。

3.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在仪器上标识,但触头两侧的电阻不能直接读出。

【使用方法】

1.滑动变阻器经常使用限流式和分压式接法,如下表:

项目接法

限流式

分压式

电路组成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特点

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线圈一端的接线柱(图中滑动变阻器的部分被短路不起作用)

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线圈两端的接线柱(图中滑动变阻器的、部分都起作用),即从滑动变阻器上分出一部分电压加到待测电阻上

调压范围

(不计电源内阻)

(不计电源内阻)

比较

①分压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调节范围都大于限流电路的调节范围

②在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用电器一定的条件下,限流电路消耗的电能小于分压电路消耗的电能

2限流电路、分压电路的选择原则

限流式适合测量阻值小的电阻(跟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相比相差不多或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还小)。

分压式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一般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要大)。

因为越小,限流式中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越大,调节范围越大。

越大,分压式中几乎不影响电压的分配,触头移动时电压变化接近线性关系,便于调节。

以下三种情况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①采用限流式不能控制电流满足实验要求,即若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仍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

②待测电阻的阻值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大得多,以致在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从一端滑到另一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范围都不够大。

③实验中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二重要实验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过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能正确分析纸带,用图像法和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求相邻位移的,设相邻点之间的位移为,是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1)若,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恒量(非零),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法

根据可求得,,,…,。

3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

若纸带上有相邻的6个计数点,相邻的位移为,则;;则。

这样使所测数据得到了有效利用,达到了减小误差的目的。

(2)图像法:

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作出图像,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

【实验步骤】

1.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3次。

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的时间间隔,即,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第6点作为计数点1,同样,再标出计数点2、3、4、5、6。

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并分别记为。

4.根据测量结果和前面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值,求出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5.整理好实验器材。

还可以用图像法,先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由图像求直线的斜率,斜率的大小即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

1.平行:

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靠近:

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3.一先一后:

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4.防止碰撞:

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碰撞。

5.减小误差:

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打的点过于密集。

6.纸带选取:

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7.准确作图:

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1.小车拽着纸带所做的加速运动中加速度不恒定,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

2.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

3.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测量带来偶然误差(如距离较小时的测量误差)。

4.计数点间距离测量应从所标出的0、l、2、3……中的0点开始,分别测、、之间的距离,然后计算、、之间的距离分别表示为工、、,这样可以减小因测量带来的偶然误差。

5.小车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变化产生误差。

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2.学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数学分析(列表法和图像法),探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

在弹簧下挂钩码,得出拉力的大小,测出弹簧的伸长量。

改变拉力的大小,测Ll出几组对应数据,寻求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可以通过建立图像,由图像找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铁架台、钩码一盒、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在铁架台的横杆上悬挂一轻弹簧。

用刻度尺测出未加拉力时弹簧的比度。

2.存弹簧下悬挂钩码,使弹簧伸长,得出拉力及弹簧长度。

3.改变钩码数量,记下几组数值并计算出形变量填入下表。

钩码重

弹簧长度

形变量

4.根据测得的数据,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根据表中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5.作弹簧的图像,按照坐标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6.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7.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眦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

3.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4.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相距递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比较精确。

5.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1.钩码标称值不准确造成系统误差。

2.弹簧长度的测量和作图描点不准确造成偶然误差。

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掌握求合力的方法,加深对合力、分力概念的理解。

【实验原理】

橡皮条一端固定,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拉橡皮条,记下结点位置,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的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改用一个拉力,使结点仍到达点,则必与、的合力等效,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比较与的大小和方向,以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橡皮条、细绳套(两个)等。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平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同定在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如图所示,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点的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图示,并以和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的图示。

5.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图示。

6.比较一下,力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7.改变两个力、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

8.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先校准零点,再用标准钩码检查是否准确,选择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具体做法是将两个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若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板而平行。

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作图时铅笔尖要细,比例标度要尽量大些。

要用严格的几何方法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边要有比例标度,图中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

作、、、的图示时,应选定同一个比例标度。

4.在同一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到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图法得到的和实际测得的不可能完全重合,但只要在误差允许范周内就可认为和等效。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除了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因此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两个分力、间夹角日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的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取得太大。

4.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1.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麵律。

3.掌握用图像来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探究得出。

【实验原理】

1.保持物体的质量m不变,通过改变合外力F,从而改变物体的加速度a,然后根据a随F的变化,得出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

2.保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不变,通过改变质量m,从而改变物体的加速度a,然后根据a随m的变化,得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实验器材】

本实验可以用不同方法(涉及不同器材)进行研究。

(1)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小盘、砝码、打点计时器、导线、电源、天平、刻度尺。

(2)气垫导轨、滑块、垫板、电源、光电门、光电数字计时器。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测出小盘和小车的质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但不要把悬挂小盘用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施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

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薄木板并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小车在斜面上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止。

4.把细绳的一端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系上小盘,盘中放上一个砝码,记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并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受到的拉力F,填入表一中。

5.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纸带随着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6.取下纸带,选取理想的一段,利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填入表一中。

7.更换纸带,在小盘中增加砝码个数,重复上述步骤五次,把所有数据均填入表一中。

8.如图2-2-14所示,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使滑轮伸出桌面并平衡摩擦力。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于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把细绳的一端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系上小盘,盘中放上一个砝码。

9.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纸带随着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0.取下纸带,选取理想的一段,利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填入表二中。

11.更换纸带,在小车中增加砝码个数,重复上述步骤五次,把所有数据均填入表二中。

12.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即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表一中数据画出相应的点,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13.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也需记录好),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质量的倒数(M为小车的质量,m为砝码的质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表一(M一定,a与F的关系)

实验序号

加速度

小车受力

1

2

3

4

5

6

表二(F一定,a与的关系)

实验序号

加速度

小车加上砝码的质量

1

2

3

4

5

6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调整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和砝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施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2.不需要重复平衡摩擦力,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安装器材时,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拴小车的细绳与斜面平行,且连接小车和小盘应在平衡摩擦力之后。

4.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

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5.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