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04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doc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孔令周(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中学温州325200)

【摘要】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教学走向何方”,成为一大重要的命题。

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今教学。

本文就此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具体对策作了研究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新高考化学教学对策与思考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从2014级高一学生开始,浙江省已经成为新高考方案的试点省份。

新高考采取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

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

坚持科学规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在这个改革形势的背景下,研究化学学科的变化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对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尤显重要。

1变化特点

与此相适应的是,化学学科出现了以下几点变化:

1.1考试的形式。

化学学科不再以高考理科综合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学考选考中“7选3”科目之一,选考的学生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考同期进行,考试时间在高中学考基础上加长30分钟,为90分钟;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计入个人高考总分。

1.2教材的改革。

苏教版化学教材在内容要求上也相应地由过去7个模块减为5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为3个,分别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为2个,分别为《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学考考查的内容仅限于必修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与一个基本操作的综合实验,满分70分,选考学生加试题部分包括必修模块的“发展要求”部分与选修模块,并适当考虑其它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满分30分。

1.3学生的选择。

根据改革精神,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选择的结果来看,自然划分为学考生(即非选考生)与选考生两类,由于是“7选3”,相信其中学考生会占大多数。

这两部分学生在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上必须统筹安排,区别对待。

2教学对策

在这次力度空前的新课改中,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联系教学实践,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2.1以学习目标为领,安排教学

2.1.1学生学习目标定位

按照新课改要求,不同类别的学生,其教学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不同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及早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是很重要的。

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被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好处。

但这里有一个矛盾,凭高一学生的年龄与阅历要做出关系人生发展方向的重大选择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引导。

在引导时,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①开出学生生涯规划类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选择②利用导师制或通过讲座形式,教师有意识引导、与学生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与培训,请家长协助学生等。

这些必要的工作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才能做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自然分流为学考生与选考生两类。

在还没有最后正式选定之前,在一些重大的考试之后,如在高一上学期期中或期末考后,由班主任主导分别对学生选考学科进行多次摸底调查,并对其成绩进行分析,帮助其最终确立学习目标。

在这之前,教师的授课应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所有行政班的学生采取学考要求或选考要求统一安排教学。

2.1.2学考时间安排

不同的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水平与学生实际,由教务处牵头,在学校层面安排好自己不同学科的学考与选考时间。

由于每门学科学生的考试都只有2次机会,所以学校在做出统一安排时一定要慎重。

如化学学考时间可以定在高二上与高二下,选考时间定在高三上与高三下等。

2.1.3教学时间安排

在学生学习目标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面为一个重点中学的教学时间安排:

①第一阶段:

《化学1》《化学2》全部内容(包括“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化学反应原理》中专题3“基本要求”,到高一下学期5月完成教学内容。

②第二阶段:

学考生:

高一下学期6月,高二上学期10月前,针对学考要求(基本要求)内容分专题复习、模拟练习。

选考生:

高一下学期6月-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发展要求”部分、《有机化学基础》;高二下学期,《实验化学》(删除专题5),第一轮复习。

③第三阶段:

高三上学期10月前。

专题复习,模拟练习,限时训练。

④第四阶段:

高三上学期11月至高三下学期4月前。

查漏补缺,专题训练,模拟限时训练。

总之,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结合本校实际,“鞋好鞋坏,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2以指导意见为纲,开展教学

2.2.1关于学习难度与教学进度

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对化学学科教学就是最好的纲领性文件。

它就像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帮助航海者不会偏离航线。

所以,严格依据指导意见开展教学,注意区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尤显重要。

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控制难度,不搞一步到位,真正做到螺旋上升,如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从概念到规律到配平,在不同的章节中予以落实。

在教学进度控制方面还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遵循从易到难、从“基本要求”到“发展要求”的原则,如在《化学1》的教学中,可以打破教材的固有结构,把“发展要求”的“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两个单元挪到最后去上。

另外,还要注意不同模块内容的适当整合,如《化学2》的专题2部分与《化学反应原理》相关内容适当对接等。

2.2.2关于培优补差

对待智优生:

①适当整合必修课程与限定选修课程,满足智优生的需求,注意不同班型学生的授课要求区别。

②增设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进行提优,利用竞赛辅导、培优辅导等多种形式实施。

对待化学学困生:

高一齐步走;高二分步走;高三扶着走。

2.2.3教学方式应用

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高二课时紧,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

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借助导学案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有效教学。

利用教研组与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互相听课、磨课、研课,取长补短,利用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聚焦课堂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3以校本作业为手,巩固教学

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

适当的作业、必要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辅导资料鱼龙混杂,没有与时俱进与及时更新,与新高考要求存在严重脱节,教师简单的使用极容易导致作业混乱低效,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事倍而功半,所以迫切需要对课外辅导资料进行整合。

校本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3.1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校本作业的编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就化学学科而言,就牵涉到5个模块的内容,对于一个一线教师而言,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靠单打独斗,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所以,必须要加强合作,发挥全组教师的力量,另外在学校的层面上也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统一部署,进行任务的分工。

如可以通过申报课题的形式,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积极组织教师自编校本作业等。

2.3.2要紧扣指导意见

校本作业的编写,不能擅自随意乱编,一定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象,有得放矢,注意优化作业自主分层选择的研究,以《学考标准》、《化学学科指导意见》等为主要依据,从学考、选考两个层次的要求展开编写,难度要与其相适应,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使作业更有针对性。

2.3.3要“拿来”也要“创新”

校本作业编写中,在内容的取用方面可以适当履行“拿来主义”,可以在课本例题、教辅资料、网上下载资料等中适当选择,但并不是“全搬全用”,而是一定要注意改编与“创新”,要确保学生“做一题,会一类”,真正提高校本作业的实效性。

3几点思考

3.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当前的教学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与习惯之中,这是很可怕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成为改革的绊脚石,被时代所抛弃。

例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很好依照省教学指导意见落实目标,而是按照过去的一套,导致课时的不足,从而造成教学的浪费;或者命题的试卷严重超纲,或者没有按照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造成误导等等,不一而足。

3.2“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新课改明确提出“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要“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也就是说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业减负问题。

这批学生从高一一开始,有条件的学校所有的学科都开出来了,包括生物、通用技术等学科都历史性地进入了高一,他们的学习负担已是不堪重负,再加上“选考”就是“高考”,相当于年年都是“高三”,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如果还对学生搞“一刀切”,那简直是天理难容,与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了。

最后学生在“崩溃”时,只能抛弃你这个学科。

所以化学教师要保住自己的“饭碗”,必须要转变服务意识。

3.3从实际出发

不同层次的学校、班级,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拟定学考与选考时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难度的设置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安排,一切都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切勿好高骛远。

要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注意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灵活配置,注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真正落实各项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

[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