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090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生物实验题真题校对版含答案.doc

浙江省生物高考实验题真题(2009-2016年)

【2009.6】30.Ⅱ.(12分)给正常成年实验兔注射甲药物后,使其患了高血压病,注射乙药物可使高血压症状缓解。

为了验证甲、乙两种药物的上述作用,请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材料与用具:

一组正常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适宜浓度的甲药物、适宜浓度的乙药物、注射器等。

(要求:

答题时对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与药物的具体注射剂量不做要求)

(1)实验步骤:

(2)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并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答案:

(1)①用血压测定仪对该组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对照。

②给该组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甲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

③当该组实验兔患高血压病后,给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乙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

(2)见右图

【2010.6】29.Ⅱ.(12分)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

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

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答案:

(1)①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NaC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2)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NaCl溶液的浓度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原因分析

低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体积变大甚至胀破红细胞吸水

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形态未变 进出红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

高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皱缩,体积变小红细胞失水

【2011.6】31.(12分)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

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

培养液+Y细胞+3H-TdR+X(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

请回答:

(1)实验目的: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

答案:

30.(12分)

(1)探究物质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

(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

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

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

(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情况

【2012.6】31.(12分)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生物制剂W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培养液、正常体细胞、癌细胞、W、胰蛋白酶。

(要求与说明:

答题时不考虑加入W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

提供的细胞均具有分裂能力,只进行原代培养且培养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个,分组如下: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②各组样品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合适的时间后,各取其中的几个样品,加入,摇匀,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分别计数并记录细胞数。

③重复②过程若干次。

④。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

答案:

31.

(1)①A组:

培养液中加入体细胞。

B组:

培养液中加入体细胞,加入W。

C组:

培养液中加入癌细胞。

D组:

培养液中加入癌细胞,加入W

②胰蛋白酶④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见右图

注:

1.每组的培养液都没写,扣1分

2.等量的培养液,等量的细胞,不用强调没关系,等量的细胞在后面图中可以表示出来。

3.统计并分析。

(统计,分析,比较,对比,处理均可;观察,记录,求平均等等不给分)

3.各曲线起点相同2分。

【2013.6】31.(12分)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

甲组:

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 乙组:

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

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

答案:

31.(12分)

(1)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

(2)见右图

体长曲线起点必须相同,趋势正确才给分(甲组上升,乙组不变或上升,且低于甲组);

耗氧量曲线起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乙组值低于甲组),且趋势正确才给分(甲组曲线平或上升,乙组曲线下降);

(3)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需消耗氧

②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

③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

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拮抗剂也给分。

【2014.6】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

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答案:

(1)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组别

预测结果

结果的原因分析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

(1)屈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大脑,所以即使捣毁大脑,仍然可以发生屈反射;由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刺激和屈腿不能同时发生;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可以兴奋,刺激能发生兴奋从而肌肉收缩;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的特点,即只能由传出神经到腓肠肌而不能从腓肠肌到传出神经,所以神经上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2)验证反射中枢存在的部位,应设计破坏脊髓的实验组。

【2015.6】31.(12分)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

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________处理。

答案:

31.(12分)

(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见右图

(3)破碎

【2015.10】33.【加试题】(10分)欲进行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I溶液中发生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

小鼠肝细胞悬液(用质量分数为0.9%NaCI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3%NaCI溶液、蒸馏水、试管若干支、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具有测距功能)等。

(要求与说明:

对NaCI溶液的具体稀释过程、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

不考虑细胞体积变化对计数的影响。

绘制曲线时的细胞体积指细胞的平均体积。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绘制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示意曲线):

(3)分析与讨论:

①当NaCI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与数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②基于上述实验,怎样才能用肝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答案:

33.(10分)

(1)①取试管若干支,将质量分数为1.3%NaCl溶液由高到低进行浓度梯度稀释。

②向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肝细胞悬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各试管中的肝细胞悬液,分别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并测量细胞直径,记录实验结果。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见右图

(3)①NaC1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变小,原因是细胞失水皱缩。

细胞数量不变,原因是细胞仍完整。

②将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胀破,然后进行离心等处理,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2016.4】33.【加试题】(10分)为研究某生物制剂(W)具有促进细菌B增殖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以细胞数变化为检测指标,提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培养瓶若干个、液体培养基、W、细菌B、细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

不考虑加入W后体积变化等因素;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培养过程中不更换培养液;培养液成分变化不利于细菌B生长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培养过程中,细菌B的增长方式为_______形增长。

②为提取细菌B内的酶,对该菌进行破碎时,应将其_______。

A.置于蒸馏水中 B.用纤维素酶水解

C.置于稀盐酸中 D.冷冻研磨

答案:

33.(10分)

(1)①取细菌B,经稀释后得到菌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

(1分)

②取菌液分别接种于以下两组培养瓶中,每组若干瓶。

甲组:

液体培液基(0.5分)

乙组:

液体培养基+W(0.5分)

③将上述两组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述两组中的培养瓶内的菌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分别进行计数,并记录。

(1分)

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③。

(1分)

⑤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1分)

(2)见右图

生物制剂W对细菌B增殖的影响

评分细则:

本小题共3分,其中坐标系与轴名称各0.5分,图例0.5分,3组柱各0.5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①S(1分) ②D(1分)

【2016.6】31.(12分)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奍,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切除甲状腺

饲养14天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饲养14天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

1次/天,共14天

W

1次/天,共14天

注:

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胃中。

请回答:

(1)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该激素经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

答案:

31.(12分)

(1)生理盐水灌胃

(2)见右图

(3)①下丘脑垂体门脉

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

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2016.10】33.【加试题】(10分)设水稻细胞与染色剂甲反应呈红色,小麦细胞与染色剂乙反应呈黄色,大麦细胞与染色剂丙反应呈绿色。

现有A、B、C三瓶不同的细胞悬液,每瓶中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上述细胞。

欲用染色剂甲、乙、丙鉴别这三瓶细胞悬液中有几种细胞。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与用具:

染色剂甲、乙、丙溶液各1瓶,A、B、C细胞悬液各1瓶,试管若干支,显微镜。

(要求与说明:

一种染色剂只与一种细胞产生反应;每支试管中只能加一种染色剂;装片的具体制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其中实验分组用表格形式表示):

(2)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答案:

33.(10分)

(1)①取试管9只,进行编号。

②实验分组:

表不同染色剂鉴别不同细胞悬液的实验分组

染色剂甲

染色剂乙

染色剂丙

细胞悬液A

1.A+甲

2.A+乙

3.A+丙

细胞悬液B

4.B+甲

5.B+乙

6.B+丙

细胞悬液C

7.C+甲

8.C+乙

9.C+丙

③按上述分组,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细胞悬液和染色剂溶液,摇匀。

④一段时间后,制作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各试管中细胞的颜色,并记录。

(2)

①若某瓶细胞悬液的分组试管中只有一支显色,则说明该瓶有一种细胞。

②若某瓶细胞悬液的分组试管中只有两支显色,则说明该瓶有两种细胞。

③若某瓶细胞悬液的分组试管中三支均显色,则说明该瓶有三种细胞。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