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11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5、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处处志之()见渔人,乃大惊()

(1)志

(2)乃

寻向所志()乃不知有汉()

寻向所志()武陵人捕鱼为业()

(3)寻(4)为

寻病终()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舍船()

(5)其(6)舍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屋舍俨然()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6---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8、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9、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

答:

10、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②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③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④“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⑤“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1、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1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3、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3----17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

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

①肆:

致力。

②艺:

种植。

③靡:

没有。

④暖:

遮蔽。

⑤俎豆:

祭器。

14、给下列各字注音。

稷() 靡() 吠()

俎() 孺() 怡()

15、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

憩()荫()纵()斑白()

16、翻译下列两句诗。

①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译文:

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7、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的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18、节录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

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8----21题。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19、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20、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①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

②饮其水皆寿。

( )

③或至百二三十岁。

( )

④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21、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

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2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三、写作

32、《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

为何找不到呢?

请展开想像的翅膀,给读者一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

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

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

,;

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

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

为什么?

14、翻译下列语句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huò

、yǎn、qiānmò

、yì

、tiá

o

2、A.咸全、都B.要同“邀”邀请C.缘沿着D.寻不久

E.规计划F.遂于是,就A.shě舍弃shè

屋舍B.zhuó

衣着zhá

o着急

C.jiān房间jià

n间隔D.shuà

i率领lǜ圆周率E.yǔ语言yù

不以语人

3、A.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B.妻子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像这样这样E.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F.鲜美(指色彩)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浓

4、①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②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③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略

7.俨然:

整齐的样子属:

类阡陌:

田间小路垂髫:

指小孩要:

同“邀”邀请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

于是、就惋:

惊讶、惊奇

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9.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10.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咸来问讯(4)先世避秦时乱(5)与外人间隔

11.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2.C13.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14.jì

mǐfè

izǔrú

yí

15.憩:

休息荫:

遮蔽纵:

纵情斑白:

指老人

16.

(1)春天养的蚕吐出长长的丝,秋天庄稼成熟收割而没有国家的赋税。

(2)孩子们纵情地放声歌唱,老人们欢快地到处游玩。

17.与课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达了一致的意思。

18.这些诗句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

19.桃花源记20.①只②长寿③有的人④这里

21.多过其实

22.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

阅读练习答案

1.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4.甚异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与外人间隔。

6.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之久远

7.为陶渊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痛苦生活而叹惋。

8

(二)渔人进入桃花源及见到的景象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1)继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2)继续桃源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三)渔人在桃花源的生活经历

9不希望受到外人的骚扰或侵袭,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10、一是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世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三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11、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

12、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13、不多余,这样写是为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渲染,增强表达效果14.略

洗白中学九年级上(33)桃花源记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