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11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3)他对唐代的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他的山水游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推荐学生朗读

3、纠正字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小石潭)

2、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预设:

(1)、清(水尤清冽)

句子: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学生朗读,解释。

链接材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青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朗读,赏析。

妙哉!

这里有青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交错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

此等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3)幽

隔篁竹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总结1:

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它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

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有。

那么柳宗元为什么给他取名“小石潭”?

4、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凄神寒骨

四、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

看能否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投影:

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找景物,说特点)

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

哪些句子是快乐的,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是最精彩的,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2分钟)

例如:

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

理由是:

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为岩”。

我是从“为坻……为岩”这几个词语看出来的。

注意:

为,成为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明确:

【教师预设】

填词理由重点讲解

树木青葱——青树……披拂——学生看注解理解

群鱼戏水——潭中…….相乐——定点写景

水清见底——潭中…….相乐——侧面描写

源头曲折——潭西南……蛇行——斗折蛇行

岸势崎岖——其岸势…….其源——犬牙

环境凄清——坐潭……幽邃——学生看注解理解

五、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同学们边读边试着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几个同学小声议一议。

、哪些句子是悲伤的,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是最精彩的?

学生自由发言

投影: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的小石潭。

(说心情,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品味词、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下来请大家听听我来读这篇课文,看看我是怎样理解柳宗元的心境的。

学生齐读课文。

六、探究作者的情感

过渡语:

1、如此凄美、清幽的小石潭,作者坐在此地有什么感受呢?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孤寂)以其境过清(凄清)

2、那为什么前面提到“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怎样理解?

【出示课件】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遍游永州山水,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有情。

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柳宗元的永州情结)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

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六、拓展:

千古文人山水梦,“仕不得志”,便寄情山水。

1、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绝)

万径人踪灭。

(灭)

孤舟蓑笠翁,(笠)

独钓寒江雪。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独往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七、结束语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

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石,他们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

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