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7353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精品.docx

最新福建省永安一中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

永安一中2018-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B、铜器C、铁器D、牛

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

3.从秦代到清代,占主导地位的土地私有制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5.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

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李冰B.战国郑国C.东汉杜诗D.东汉崔寔

6.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

7.右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美的是()

A.古代浙江的青瓷B.古代河北的白瓷C.古代山东的黑陶D.古代中原的铁器

9.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的商帮的实力。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

“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

他们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

10.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1.陆游《杂赋》诗写到: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

A.开始出现草市B.夜市比较繁荣

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

12.下列城市的说法,不能对号入座的是()

A.汉代都市---“车如流水,马如游龙”B.王莽“五都”---洛阳、长安、成都、南京、济南

C.唐代扬州---“雄富冠天下”D.清代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13.中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商抑农   B.重农抑商   C.农商皆重   D.海禁政策

14.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B、限制工商业发展C、保护农耕经济D、防范“外夷”入侵

15.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6.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通商口岸的投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可能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高科技产业

17.此时,你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受到()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B、国外企业投资者的援助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18.这时你的行为代表进步的历史潮流,这说明你

A、为中国近代发展作出了贡献   B、登上了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

C、已成为领导革命的民族英雄   D清政府封建官僚的代言人

1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C.存在雇佣关系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20.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B.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C.中英争夺商品销售市场D.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

21.“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23.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l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24.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25.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

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

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

粮食产量(亿斤)

棉花产量(万担)

钢铁产量(万吨)

1955年夏(第一方案)

4600

4300

1100

1956年初(第二方案)

6400

7000

1500

1956年夏(第三方案)

5000

4800

1180—1200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26.读下图: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2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C.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28.在“文革”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其原因主要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调整国民经济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29.“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30.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周学熙B.张謇C.胡雪岩D.盛宣怀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

(10分)

材料一:

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天仙配》中的一句唱词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材料二: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

其利。

----《史记·河渠书》

材料三

材料四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分)

(2)水利是农业的基本保障。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工程,它是谁修建的?

(1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3分)都江堰得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1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32.(30分)荣氏家族企业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荣氏家族企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缩影。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老家无锡投资兴建保兴面粉厂。

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氏兄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氏兄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

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下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企业才得以建成。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

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1900年)创办企业又有哪些有利的客观因素?

(3分)

材料二 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

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

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荣氏兄弟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可是,好景不长。

申新各厂自1923至1924年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的产销也在下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段期间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分)20年代后,发展势头迅猛的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

(1分)

材料三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

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的大举进犯中国,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

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⑶根据材料三回答: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材料四 八年抗战后,荣氏集团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

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

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

“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

”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⑷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4分)

⑸阅读完上述材料后,请绘制荣氏家族企业(1900—1949)的兴衰发展史坐标曲线图。

(6分)

⑹你认为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分)

⑺学习完荣氏家族企业发展史后,你有哪些启迪?

(2分)

 

永安一中2018-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命题人:

永安一中吴永凤审题人:

永安一中邱燕梅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大题,共40分)

31、

(1)特点:

(3分)

(2)人物:

(1分)功能:

(2分)

原因:

(3分)

(3)现象:

(1分)

原因:

(1分)

32、

(1)阻碍:

(1分)

客观因素:

(2分)

(2)(5分):

(3)(4分)

(4)(4分)

(5)请绘制坐标曲线图:

 

(6)(6分)

(7)(2分)

 

2018-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命题人:

永安一中吴永凤审题人:

永安一中邱燕梅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C

D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D

B

C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B

C

C

D

D

A

B

二、非选择题:

(2大题,共40分)

31、

(1)特点:

精耕细作;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任2点)(2分)

(2)李冰;防洪、蓄水、航运、灌溉;(4分)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了先民的勤劳、智慧及创造力;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及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2分)

(3)现象:

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1分);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分)

32.⑴答: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客观原因: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条件;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原因。

(3分)

  ⑵答: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1分);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1分);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1分);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分)。

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1分)

⑶答:

国民政府前十年,发展较快——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压榨和国民政府统制经济。

(4分)

  ⑷答:

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1分);②官僚资本的压迫(1分);③繁重的捐税负担(1分);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⑸答:

采用坐标形式,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896—1912)为创业和初步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1912一1922)为进一步发展时期;第三个阶段(1922-1927)萧条时期;第四阶段(1927—1937)短暂发展时期第五阶段(1937--1945)遭受摧残时期;第六个阶段(1945—1949)萎缩时期。

(能正确采用坐标形式,得2分,阶段划分正确得4分)

  (6)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社会安定与否、国家的政策、资本主义自身资本的原始积累、技术的革新、企业管理;企业主自身的因素;人民的支持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发展。

(7)社会环境和主观因素两方面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