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66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

《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定风波详细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

(简单介绍词序,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桃花源》的序)

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

同行皆狼狈, 

何妨吟啸且徐行。

余独不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已而遂晴, 

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处词序与词内容无照应的:

料峭春风吹酒醒 

苏轼为何喝酒?

提示1:

在苏轼以前的作品中苏轼为什么喝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

 

提示2:

苏轼忧愁什么?

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

乌台诗案: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命悬一线 

九死一生)

沙湖买田: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开荒种地 

生活艰难)

明确:

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

(三)研读探究走近词人

自读上片并思考:

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的狂风暴雨?

用从某个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者精神的句式说出你的理解。

莫听―――>超然物外

何妨―――>镇定自若

谁怕―――>向风雨挑战的倔强

吟啸且徐行 ——>潇洒闲适

“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

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

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游泳》超旷达观之状可掬。

一蓑烟雨任平生”,点明了词中所说的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而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

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

一个“任”字,见出自若、自信的胸襟。

总结人物形象1:

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板书)

自读下片并思考:

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

抓住哪些字词?

(抓住“斜阳”“迎”)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犹如菩提本无树,明月非镜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抓住“萧瑟处”“风雨”“晴”)注意这里的晴与词序中的遂而已晴和山头斜照是否矛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超然物外;

“不以物伤性”;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

超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

总结人物形象2:

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雨后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板书)

(四)激凝思辨体悟人生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苏轼的“归去”是归向何处?

预设学生回答:

1。

归朝廷因为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水调歌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浣溪纱》: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2.归田园。

喜好庄子,纵情山水,每到一个贬谪处,都能敞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寻找一种解脱,在山水间,淡泊名利,皈依心灵。

如《记承天诗夜游》:

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归佛门。

如《菩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4.、“归去”——回归自我

面对风雨,谢灵运归去了工丽的山水诗中消磨个体生命,陶渊明归去了世外桃源独善其身归隐田园,苏轼的归去遵循心灵的指引,积极实现人生的关照和超越,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独守那份朴拙、持重、超然、旷达的自我。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处处是家)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安是家)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心如海天)

再让同学有感情的自由朗诵,背诵出来。

(2分钟)

走过漫长的黑夜,苏轼放飞心灵的扁舟,穿越世俗的海洋而不至于触礁,让我们激扬文字,抒写出你对苏轼的感悟的情怀。

(五).开拓想象,手写我心:

苏轼,不仅给我们以文学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财富,从《定风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中你获得了苏轼的一些怎样的精神财富?

请写一段话。

(六).结语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

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来诠释着那位现代女子刘艳琴的千年求姻缘的情结。

愿我们活得如苏轼那样明朗,那样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