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837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定风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风波》教案.docx

《《定风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定风波》教案.docx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定风波》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鉴赏的是宋词,重点是欣赏、吟咏声律之美,同时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定风波》作为作者表达自己人生体验,抒写自我人生理想的作品,能体现作者复杂的精神世界及其这一部分作品的特点,。

诵读指导——总体感知——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意境,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知人论世——把握作品的景与情,体会借景抒情、隐寓寄托、以小寓大的艺术特色——拓展阅读,了解苏轼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宋词有过接触,和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宋词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作品《定风波》,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诵读、赏析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把握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洒脱旷达、逸怀浩气的风格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宋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情感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达有感情。

安排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名句赏析,感受词中作者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2)体会本词即景抒情、隐寓寄托、以小寓大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

诵读指导——总体感知——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意境,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知人论世——把握作品的景与情,体会借景抒情、隐寓寄托、以小寓大的艺术特色——拓展阅读,了解苏轼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2)诵读法

(3)赏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苏轼的词作,感受宋词延绵千年不朽的艺术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播放《海神》,后导入:

人道宋代词坛上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柳永,有“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有叹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

更有豪迈不输辛弃疾,幽怨缠绵胜巾帼,“十年生死,自难忘”忧思十数的载的苏轼。

苏轼可可以说是宋代词坛上乃至文学史上一颗闪耀千载的明珠。

其散文《前、后赤壁赋》成就了长江边上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诗词流传千古,余香吟吟。

他的字亦让多少世人竟相珍藏。

苏轼可谓才化“赋比仙”。

上节课我们学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借《定风波》再次走进苏轼,走进他的坎坷一生。

二、诵读指导(课件下载的配乐朗诵)

1、一学生朗读,注意字音。

2、教师作诵读指导。

学习诗词,很讲究诵读。

况且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配上音乐便可传唱的。

所以,读时要注时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全班齐读。

3、除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外。

还要应该要读出词中的情感。

听配乐朗诵。

4、再指一名学生范读,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洒脱豪迈。

三、总体感知(提示:

鉴赏诗词首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读全词,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概括词的上下片分别所写的内容。

明确:

这首词上片途中遇雨的情景。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

这雨有甚么可怕?

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下片是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

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四、引导学生品味意境,着重欣赏诗句。

诗词即为抒情,借景抒情,即景抒情。

可根据词人所写之景来体悟词人的感情。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读懂诗意: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2)体会诗意、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陶渊明《归去来辞》: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3)想画面:

在绿树如茵的山间小道。

长须迎风,一袭白裳的诗人负着手与友人漫步羊肠小道上。

忽逢骤雨,击打在林间的树叶上,发出“唰唰”声响。

诗人仍负着手,迎着风,冒着雨,吟诗、长啸,照常踱着步,徐徐前行。

表达出词人闲适,从容的心情。

(4)领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容、沉着的。

2、学生体悟。

(纳鉴赏法:

读诗意、抓意象——想画面、入意境——悟诗人形象、情感。

)简单地概括为选用什么意象?

组成怎样的画面?

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3、3分钟时间学生自读选取诗句,并运用所学的鉴赏法来赏析。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明确:

诗意: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

这雨有甚么可怕?

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意象:

竹杖芒鞋(即草鞋)。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

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

卸下了鞍马,更是卸下了得失。

竹杖草鞋,诚然是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

那么,“轻”字便很容易可以体会出此时词人被贬赋闲的“无官一身轻”的意思。

蓑:

《临江仙》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句,使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再看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这种厌官思隐的心事,可谓吐露再三。

陆游《题绣川驿》“会买一蓑来钓雨”和《舟过小孤有感》“商略人生为何事,一蓑从此入空蒙”。

陆游是个宦途不得志的诗人,俨然一蓑从此入空蒙有归隐之意,这和“一蓑烟雨”同情,同感。

而可见“一蓑烟雨任平生”亦有“入空蒙”的归隐之义。

画面:

柱着手杖,穿着草鞋,契意自在地行走在泥淋的小道上。

诗人形象、情感:

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也展示了一个笑傲人生的儒雅文人的形象。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此句非主要情感句子)

明确:

诗意: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意象:

春风:

料峭,带几分寒意的东风。

“斜照”,骤雨过后,阳光依旧,透露着此时词人喜悦的情绪。

与词序说:

“已而遂睛,故作此。

”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睛,相照应。

诗人形象、情感:

只要走过了风雨飘渺的艰难,淌过了人生的艰辛坎坷,以无风无雨的心境面对,便是阳光灿烂的人生康桩。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明确:

诗意: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

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萧瑟处:

指遇雨的处所。

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归去”这个词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取来,也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湖上的烟雨迷蒙胧,远胜于宦途人生中的风雨。

诗人形象、情感: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

超然,达观的情态。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

五、知人论世,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课件图片及资料)

1、作者生平简介: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进行

变法。

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2、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祸,称「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岛安置。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已第三年。

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

四、小结

1、主要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

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旷达之情!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

词人借途中遇雨这一件小事,抒发其坦然而超脱的心态,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从这里可见,本首词的艺术特点是:

即景抒情,隐寓寄托、以小寓大。

2、归纳这首词赏析的方法。

明确:

诗词当中,主要借助意象的组合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诗词当中的意象又包括了:

塑造的人物、写景、状物。

即:

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状物抒怀,而还有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

本首词即通过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因而应该通过通过词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外在及语言、行为等来把握其形象,借此结合作者的生平,来领悟诗歌的感情。

因而,以后在欣赏此类作品时,应该通过把握人物形象,来领悟诗词的感情。

3、谈一谈你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

4、在体悟了这作者的人生,情感后,全班再齐读词。

五、阅读拓展(课件显示资料)

苏轼的风格丰富多彩,既有纵放遵劲、壮怀激烈的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又有缠绵幽怨、情辞妩媚的婉约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还有洒脱旷达、抒发逸怀浩气的清旷之作如《定风波》,清新明丽、洋溢乡土气秘的韶秀之篇如。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豪放清旷之风,引类作品往往气象雄浑,境界阔大,最能显示词人的胸襟和性格,代表着宋词风气的转变。

补充阅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生齐读,体会这首词不同于上两首词的风格特点)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七、总结及作业。

总之苏轼的一生仕途是苦难的。

从京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定州,甚至岭南的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常州。

而苦难至于他,如同进入蚌壳的少砾,时时磨砺。

成就了他“大江东去”的豪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千里共婵娟”的旷达,“不思量,自难忘”的缠绵绯彻。

他将一生的苦难磨砺成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北宋的天幕上熠熠闪亮,灿烂古今。

阅读苏轼,品鉴为国的壮怀激烈,思家的缠绵幽怨。

阅读苏轼,走进悠悠千载的历史文学长卷。

 

谢谢!

 

板书设计

定风波

苏轼

情感内容艺术手法

上片:

途中遇雨的情景。

即景抒情

超然

达观

下片:

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