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96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Word格式.doc

1、欣赏月景

文中描写月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

文中先写月色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澈透明;

继写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藻、荇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皎洁;

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方令人恍然大悟。

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

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

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总结:

作者眼中的月色是皎洁的、空灵的、宁静的。

2、体会闲情

面对如此空明之境,作者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美丽的风景时时处处与我们相伴,只是缺少像我和怀民这样的闲人来欣赏,真是可惜啊!

解读“闲人”之“闲”。

①“闲人”是什么意思?

(清闲的人。

②“闲”仅指“时间上、事务上的清闲”吗?

一个人只有在怎样的心境下才能看得见这样空明的月色、优美静谧的景色?

链接苏轼的生活背景,ppt显示: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但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

他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号“东坡居士”。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他在被贬之前官司至礼部尚书,一路被贬至团练副使,且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明确:

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是超然于劳累的身体生活的“悠闲”,是诗意面对逆境、率性面对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宁静”与“空灵”,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

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旷达。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

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

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苏轼可能有过失落,有一丝自嘲——能够在此种境遇中自嘲也是一种洒脱;

但此时此刻,在这个美好的瞬间,他更多的是一份自得,几许自赏,内心的愉悦、满足和陶醉。

拓展不止是此夜,不止是此文,翻读苏轼熠熠生辉诗文佳句,这样美妙动人的瞬间比比皆是。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就是苏轼:

他率性自然,敢于袒露真性情;

他诗意面对逆境、智慧面对得失;

他超然于世俗名利、拥有空明自由的心灵;

他始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身在俗世却能发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无法感到的美……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的一生!

让我们品读全文,用一生去慢慢体会他那如汩汩清泉流泻而出的美妙情感,那如空明月色倾泻而下的快乐!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