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822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doc

⑤词语发射;

⑥咬文嚼字;

⑦句式仿写;

⑧推理猜想;

⑨病文指症;

⑩名人书画(配对);

名人名言(配对);

心理训练等。

教学案例:

例1:

词语发射:

请说出“看”的词语有哪些?

例2:

咬文嚼字:

“僧敲月下门”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

例3:

仿写句式: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例4:

推理迷题:

巧克力盒。

这里有A、B、C三个盒子。

美香说:

“如果A或者B盒里放了巧克力,那么B和C盒里都会有。

”美香肯定没撒谎。

现在只让你选择1个盒子。

如果希望吃到巧克力,那么,聪明的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答案:

C)[2]

例5:

心理训练:

神秘的盒子。

取盒子一只,一端封闭,一端能使手伸进去。

里面藏样东西,把手伸进去,感觉它的形状、颜色、质地、用途等,进行形象性描述。

[3]

……

收效与反思:

1、“磨刀不误砍柴工”。

课前5分钟思维体操,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尽快地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2、打破思维定势,益智测试题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如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想象、逻辑思维等。

例5属于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触觉和改进学生的形象思维。

3、“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没有吃苦精神,这个国家就会丧失创新的能力,逐步走向衰退,终无立锥之地。

”[4]“思一思”不仅培养了思考力,开发学生潜能,还积累语文知识,巧妙地培养了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

4、益智测试题资源丰富,耗时少,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作文课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思维,作文课给学生带来惊喜与期盼。

6、这个环节设计实施的关键是:

难易适度,有梯度,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即可,力避学生出现挫败感。

二、写一写,简简单单写作。

写作真的很难吗?

首先,我们一起来揭开写作的神秘面纱,还原作文的本真面目。

根据现代系统学、心理学、教育学、写作原理等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作文过程与规律可以概括为:

物—意—文,即生活—思维—作品,是一个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

学生作文,就是通过对外界的“视、听、嗅、品、触”感受,然后围绕思维目标,经过多次扬弃、加工、改造,最后借助思维的外衣——语言文字和适当的结构输出信息,最终呈现为作品。

因此,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感去谈技巧,教作文,无异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

作文和作文课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又因为思维过程隐蔽性的特点,就有人说大脑里发生的一切是一个不可探知的黑箱,作家本人也不得而知,只有悟性高的有灵感的才子才能把作文写得好。

这种“天才论”把作文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客观上导致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学生远离了平平常常的表达自我的作文。

一些教师信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的传统思想,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增长阅历,不断实践,作文就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于是“好作文不是靠教出来的”宏论一出,很受教师欢迎,教师们似乎解放了,于是乎,放手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自由作文,潜行修炼,自己坐地等花开。

教师不作为或盲目施教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大量套作、袭作、流水账作文、“四不像”作文横空出世;

诸多大话、空话、套话,苍白的话,伪情的话,故作深沉的话跃然纸上。

显然,这种“坐地等花开”的思想误解了新课标“作文是个性化的创造活动”的精神,忽视了从“厚积”到“薄发”之间的过渡环节,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催化作用,要想教师像解数学题一样透析和还原作文的思维过程,进行作文过程化教学,简直是一种妄想或奢求。

其次,社会、舆论要发挥好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要用作家、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杨永祥在《应试作文军规十六条》[5]一文总结为几个特征,即:

①应试性质;

②遵命文学;

③急就章;

④读者唯一;

⑤大概率的雷同。

因此,社会、舆论用作家、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校学生的考场作文,对学校作文教学大加挞伐,纯属偏激、苛刻。

另外也要指出,我们的改卷老师,要吃透评分标准,不能凭个人喜好,忽高忽低,草菅“文”命。

黄玉峰在《重批高考满分作文》一书中,对满分作文进行重新审查,进行详细的解说,有理有据地指出了多篇作文“满分作文,其实难副”、“分数偏差,应予纠正”。

[6]

第三,千万不要迷信满分作文。

放眼书市,“满分作文”、“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状元作文”等标签作文真是琳琅满目,夺人眼球。

加上舆论盲目跟风,大势宣传,有的教师便当作宝典,学生家长更是奉为圭臬。

然而,据新浪网消息:

据《中学生》杂志副主编据刘加民了解,6月9日,《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集》已开始编辑。

负责为该书提供高考满分作文的一位老师向他透露,6月12日即可拿到满分作文。

而此时高考阅卷还刚开始,根本不可能有2006年的高考作文。

据这位几年来总是全国第一个编出当年《高考满分作文集》的中学语文教师透露,他编的满分作文没有一篇是来自考场。

这不光时间赶不上,也没必要。

他说:

“我卖的就是‘满分作文’4个字!

”[7]

考场“满分作文”与读者见面时,很多都是已经加工润色,并非学生原文模样,这本应该是一个常识。

然后社会、舆论、教师拿着这样那样炮制出来的“满分作文”来衡量、评价、要求我们学生作文,这是有悖写作规律的,这是不切实际的。

新浪网披露的假冒的“满分作文”内幕,更加印证了“满分作文”的欺骗性。

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迷信“满分作文”,让更多的学生少一点自己为什么老是写不出“满分作文”的慨叹。

第四,写作是一次心灵之旅,我们期待的是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写作所以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原在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沟通。

”“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本身。

”倡导“我手写我心”,作文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

要求自己和告诫别人“不论质料,不论方式,总须是我们自己的。

”[8]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是在培养作家,不是在刻意发掘作文菁英,而是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像拉家常一样,写出平平常常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因此,写作是一次心灵之旅,我们期待的是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九洲说了:

“我不喜欢那种开口闭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说事的高考作文,我欣赏那种写身边事、说平常理的高考作文。

”“我始终认为,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

身边事,平常理,顺手拈来,皆可入文。

”[9]

基于上述,我们老师应该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作文课堂,科学指导学生作文,扎扎实实抓好每一堂写作课的训练,特别是要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写平平常常的好作文,不要再胡编乱凑,为文造情,无病呻吟。

为此,进入写作教学的第二大环节“写一写”,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与探索。

教学流程:

1、定标(第一节课5-10分钟);

2、写作(第一节课15-45分钟)。

①立足课堂;

②贴近学生;

③有针对性;

④简单易行;

⑤允许差异化。

主要课型:

①作文专项训练(文体写作);

②作文片段训练(微型写作);

③活动式作文训练(全文写作)。

操作简介:

(一)作文专项训练。

作文专项训练,即对学生作文最有实际影响的一些板块、知识点所进行的训练,如“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审题专项训练、选材专项训练、构思专项训练、修辞专项训练等。

下面介绍一下“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

“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是为了重点解决学生不能完整、清晰地叙述一件事的“硬伤”的专项训练。

美籍台湾作家、画家刘墉就介绍过这种思想方法,即学生在即席演讲和作文中,把“人、地、事、时、物”全放进去,“再加上动态、声音或色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就一切妥帖了。

”[10]

以下是刘墉训练例子,值得借鉴:

好!

让我再考你一个稀奇的题目吧——《传真机》。

  

请你以《传真机》为题,说一段话。

 

想想,“人”是谁?

是你!

是爸爸!

是妈妈!

“地”是放的地方!

传真的地方!

“事”是传真。

“时”是什么时候传!

何时买的机器!

“物”是传真机!

文件、图片!

现在,你先别往下看,想想自己能不能构思一段?

如果仍有困难,就让我举个例子——  

我们家很早就有了传真机。

爸爸说,有传真机,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了,文件、图片,以前都要邮寄的,现在即使隔着太平洋,也能一两分钟就传到手上。

传真机放在爸爸书房,因为跟我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常可以听到传真机嗒嗒嗒嗒的声音。

爸爸在中国台湾的时候,总在夜里传送信件给我,我躺在床上,一听见传真机响,就会想:

那不是传真,而是爸爸在说话;

就会想:

明早醒来,又会有一封爸爸给我的信躺在书桌上……[11]

教学设计:

写一件事。

写作方法:

“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法。

写作类型:

①家庭;

②学校;

③社会;

④成长;

⑤自然;

⑥人生⑦感悟等。

教学模式:

出题——点拨——口头表达——书面完成——评改。

1、强化了记叙文的文体意识。

2、增强了记叙文的“中心”、“条理”、“具体”的感性认识。

3、克服学生作文畏难情绪和恐慌心理。

4、要求简明,操作性强,有针对性。

(二)作文片段训练。

作文片段训练,属于作文的局部训练,又称“微型作文”,主要解决学生作文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事可做,有路可行,有话可写,有情可诉。

作文片段训练分点写作,内容少,练点明,较易操作。

在指导初中生写记叙文的作文课中,我们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分点系列训练,作文片段训练的确对学生的作文起到了“连筋”,“丰肚”,“活血”的作用,特别是学生作文不生动、不形象、不具体的问题,大为改观。

随文写作。

①写开头;

②写结尾;

③写过渡;

④写事例;

⑤写情景;

⑥写细节(如对话);

⑦写感悟;

⑧换角度写;

⑨换修辞写;

⑩换人称写等。

定标—听写—分写—评改。

教学内容:

见下表。

原文

师生活动

黑板上的记忆

(一考生)

家里有块神奇的黑板,写满着我与爸爸妈妈数不清的故事。

每次看到它,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辽阔的天空,心情愉悦;

每次看到它,我仿佛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幸福无边。

黑板是我和爸爸妈妈共有的一个乐园。

小的时候,上面常常写着拼音与汉字,七个小矮人与丑小鸭的故事、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传说,都是从那里学到的;

上到小学时,这里有时成了天气预报站,有时又成了名言之窗;

上初中后,黑板的作用就更广泛了。

有些事,虽然过去了很久,现在想起来却依然如在眼前。

有一段时间,我为妈妈的生日而苦恼。

该送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

弄个大蛋糕,太寻常了,估计爷爷奶奶姑姑也会带过来;

送本书吧,太普通了,家里上上下下几乎成了书的海洋;

送点化妆品吧,又有点俗气。

为了这事,我简直就是心神不宁,茶饭不香。

【写自我】

(接前文)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天早上,当我习惯性地一抬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几个字,赫然地出现在黑板上。

看着爸爸那熟悉的字迹,我茅塞顿开。

后来,我就是用一束火红的玫瑰,让妈妈感动得一塌糊涂。

“孝子”的美名,便是在那一天开始传开的。

去年十月,【写他人】班上准备推出一名选手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

作为班上的“才子”,我被老师选中了。

冥思苦想,却无从下笔。

看着我拿着笔杆发呆的模样,妈妈笑着问:

“你难道忘记了家里那个神奇的伙伴吗?

”“您是说黑板?

”妈妈接着说:

“那里可有说不完的故事啊!

”说到它,我记忆的闸门又打开了。

是啊,当我在那里背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曾经是多么地喜爱陶渊明啊;

当我在那里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又是多么地钦佩文天祥……再看看写字台上压着的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也是从这小小天地里学到的啊!

也许你不会想到,那天晚上写出的《诗意的生活》,后来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

【写结尾】

一块小小的黑板,成了我们家里最美的风景。

它让我感受着亲情,它让我收获着知识;

它让我感悟着生活,它让我充满着希望。

听写原文(用黑笔,下同)。

赏析开头。

旁批(用红笔,下同)。

听写原文。

赏析层次、略写。

旁批。

赏析心理描写。

换写:

假如是你,给妈妈送生日礼物,你会送什么呢?

请用红笔写一写。

听写原文;

对比交流。

复述故事。

请学生把刚才老师说的小作者的故事用红笔写出来。

换写结尾。

作文结束了,如果是你,怎么收尾?

请用红笔写出来。

全文总评(用红笔)。

学生换写结尾摘录:

生1:

一块神奇的黑板,给我带来欢乐,给我带来幸福,给我带来无尽的美好回忆。

生2:

这块小黑板,虽然在别人的眼中可能分文不值,可是对于我来说,它却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不可或缺的老朋友,最难忘的故事书。

生3:

家里的那块神奇的黑板,同爸爸妈妈一起,一直伴随着我,引领着我开启幸福的大门,收获着无尽的知识。

生4:

因为家里有一块神奇的黑板,现在我的生命中我的生活才得以完美,我的苦恼才得以解决,我那忘记的往事才得以重现。

我爱你,小黑板!

1、听写原文,一般为近年的学生考场佳作,学生心神集中,很快走进原文情景。

2、分点突破,化整为零,趣味性浓,学生较易走进自我内心世界。

3、对比分析,取长补短,个性化表达得以突显。

4、全文点评,透析全文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避免“一叶障目”。

5、听、说、读、写、思结合,写、评、改、展推进,环环相扣,安排缜密。

6、要求简明,操作性强,有针对性。

三、评一评,快快乐乐评改。

大家知道,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作文效果的重要反馈。

那么,我们怎样评改作文?

在作文评改中,我们提倡快乐评改的理念:

即要多激励学生,说“你只要写出来就是一种成功”;

唤醒学生的个性,说“你的心灵最美,你是唯一的”;

唤醒学生的情感,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唤醒学生的生活,说“你的故事我们都想听”;

唤醒学生的语言,说“你是中学生,就说中学生说的话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评改这个环节做了新的构想与设计:

评一评(评改写可延伸到第二节课)。

①有针对性;

③简单性;

④鼓励性。

评改方式:

课堂上①学生自评;

②同学互评;

③师生共评;

课后④教师评改。

课堂模式:

①写——评;

②评——写;

③写——评——写。

教学案例:

(见前作文片段训练案例。

学生评语摘录:

看完《黑板上的记忆》我心情十分激动,不得不让我对这位小作者佩服起来。

瞧,这篇作文写得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从全文来看,这篇作文选材典型,(把老师上课点评的文学术语给用上了。

)把自己为妈妈的生日礼物而苦恼的心理写得特别细腻,写出了我对妈妈的爱。

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修辞手法,语言优美,饱含深情。

读完全文,让人如尝甜美的糖浆。

(师批:

“琼浆”更好些?

作文开篇点题,直入主题,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家中的温暖,从而引出下文。

在举例子时,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叙述具体,过程清楚,让读者们看完不禁发笑。

(师批:

我也笑了。

生5:

这篇课文的段首中心句值得我学习。

一课一得,意义非凡;

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写作评改观念的改变,必然会带来评改方式的变化,如前所述案例也有提到,我们的写作教学正在改变过去“写—评—改”相互脱节、各自独立、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作文评改有了根本的转变:

①作文评改以生为本,赏识为主;

②评改方式多样化,评讲灵活,如写与评结合;

口头评改与书面评改结合;

教师评与小组评结合;

③评改及时到位;

④侧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⑤构建民主化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的“双主体”体现较好。

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改作文,课堂上能讲的要讲清,能练的要熟练。

评改作文这一环节,既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正错误,巩固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

评改作文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与学生的知识阅历、写作功底,另一方面与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修改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课堂上,教师能讲的要讲清,学生能练的要熟练,比如修改作文的方法有哪些要讲清楚,修改的方向往哪走要讲清楚,修改符号怎么用要扎实训练。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堂上扎扎实实训练,教会学生会改作文,绝不是在做无用功,我们教师要有所作为。

2、“精批细改”、“全批全改”不可丢。

一提到“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大家认为很是辛苦,劳而无功,不是很招人喜欢,一些学校的硬性规定也慢慢松了口。

“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是不是就不要了呢?

否。

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一下,“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其实自有它的作用和价值。

第一,“精批细改”、“全批全改”能有利于教师摸清学生的作文底子,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问题,让写作指导有的放矢。

第二,“精批细改”、“全批全改”,能给学生留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促使学生认真对待今后的作文。

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①学生第一、二次作文,我们都要“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归类整理。

②面批个别学生的作文时,教师最好采用“精批细改”、“全批全改”,让学生有一个全局观,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③每一次作文评改过后,教师即使不用详改,也要收来全查一遍,看看写作、修改质量,做一个务实的老师。

3、评改作文坚持以鼓励为主。

我比较认同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的名言: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写作教学中,我们都要坚持鼓励肯定的原则,这是保证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为学生作文能力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生成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

有学者就说了“鼓励是‘自由作文’的催化剂。

”[12]我们要把鼓励赏识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始终,多赏识学生美好的心灵、率真的品质;

多鼓励学生作文时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可塑点,做一个好“伯乐”。

四、展一展,羞羞答答绽放。

“成功教育”的观点认为,成功的体验是每个所人渴求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

写作是一次心灵之旅,写作是一项极富情感色彩的活动,因此,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一个尝试成功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毕淑敏的老师读她的作文,对毕淑敏的影响就很大。

[13]

评改好作文以后,除了课堂上宣读展示外,我们还作了如下处理:

1、评为班上优秀习作的,还有学校文学社、校报发表的作品,在班上公告栏张贴展出。

2、五人小组合作自办的优秀作文电脑小报,在班上墙报栏展出。

3、学生每期自编一本文集(周记),推荐参与学校图书馆学生优秀文集展评活动。

1、“展一展”如羞羞答答的玫瑰悄然绽放,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2、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搭建体验写作成功的平台,营造了浓郁的阅读氛围、写作氛围和文化氛围。

3、通过自编文集和自办电脑校报等活动,一方面巩固了学生习作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培育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4、构建“大语文”教学场,加强写作课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有利于课内与课外的互补。

5、家长会上,学生家长目睹了子女展出的作品,对学校的教学工作非常满意。

综述,“思一思”、“写一写”、“评一评”、“展一展”,我们简称课堂作文“四个一”,其特点是简明、实用、有效,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

【注释】

[1][3]周宏,高长梅.创造教育全书(上)[M].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第131页;

第715页.

[2][日]小野田博一著,龚裕译.《推理论辩迷题精选:

逻辑思维训练》[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

第1-2页.

[4]许骥.我们越来越懒于思考[N].洛阳日报:

2011年1月13日.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