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431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docx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

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工作单位: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课题组负责人:

刘永前傅越峰

报告撰写者:

傅越峰

课题组成员:

潘凌、刘平文、孙慧丽

内容提要

教学对话是师生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主要方式,更是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与重构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被广泛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但当我们理性的审视我们的对话教学,不难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对话教学常处于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

本课题旨在探讨对话教学有效性坚持的原则,探讨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行为策略,探究有效性对话教学的几种表现形式: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师生与自我的对话。

通过对话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氛围;将课堂由单一的知识授受过程,转变为双向的知识交流过程,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这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对话教学原则策略表现形式对话关系 有效性研究原则

一、课题的提出

(一)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惟有对话,才使得教育始终充满激情,涌动创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具有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建立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

鉴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对话性活动,对于达成这一目标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组对高二年级二个班进行“影响师生有效互动对话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

影响师生有效互动对话的相关因素调查数据统计

时间:

2008年5月

问题

选项

人数

比率

1.一般教学活动是

A老师说学生做

46

40.35

B老师提供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68

59.65

C学生自主活动

0

0

2.你是否喜欢教师组织你参与一些课堂活动如演示实验﹑小节目等?

A、喜欢

82

71.93

B、一般

22

19.30

C、不喜欢

10

8.77

3.你喜欢你的老师上课的表现吗?

(包括组织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或参与你们的活动等)

A、很喜欢

54

47.37

B、一般

52

45.61

C、不喜欢

8

7.02

4.你喜欢课堂的哪种教学方式?

.

A、老师讲,我听

28

24.56

B、同学间合作解决问题

44

38.60

C、老师帮助,自己解决

40

35.1

5.你在课堂上问老师问题吗?

A、时常有

12

10.5

B、有时有

42

36.8

C、基本没有

60

52.6

6.老师让你们参与总结或评价课堂所得吗?

A、时常有

26

22.8

B、一般

46

40.1

C、基本没有

42

36.8

有效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时间:

2008年5月

问题

选项

人数

比率

1.你现在对学习的感觉是

A、有兴趣

34

29.31

B、较有兴趣

50

43.10

C、无兴趣

32

27.59

2.你现在对学习的态度是

A、主动学

58

50

B、被动学

42

36.21

C、不想学

16

13.79

3.你课前预习的状况是

A、经常预习

18

15.52

B、偶尔预习

82

70.69

C、从不预习

16

13.79

4.你上课的学习状况是

A、积极参加

52

44.83

B、被动参与

52

44.83

C、基本不参与

12

10.34

5.你是否愿意参加课堂讨论交流

A、非常愿意

36

31.03

B、比较愿意

64

55.17

C、不愿意

14

12.07

6.你课后的复习状况是

A、经常复习

28

24.14

B、偶尔复习

82

70.69

C、从不复习

6

5.17

7.你在思考和解决学习问题时的习惯是

A、采用自己的方法去想问题

84

72.41

B、总想听听别人的看法

26

22.41

C、先放一放,以后再说

6

5.17

调查结果显示,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对老师还是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基本上还停留在老师讲解﹑学生听记上。

调查结果表明86%学生希望老师能组织学生活动,指导大家自主学习,希望能在轻松的学习中取得有效的﹑高效的结果。

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培养出能与别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进而有所创造的时代公民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可行性

1、国内的探索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处在探索的阶段,最近几年里,对话教学理论正在逐渐形成与完善。

在这些思想理论中,对话教学已经上升为一种教育精神和原则,它本质的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现代教学将在对话中实现其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

2、国外的探索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认支持。

在西方诸多教育理论中,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和哈贝马斯的对话交往理论等均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众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一直走在思考和探索的路上,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可以为本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总体设计是:

1、本研究对教师的基本设想:

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促进教师养成与文本对话的习惯,培养教师化学科知识为可理解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养成与学习内容对话的习惯,培养学生理解并重构学科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炼与总结优秀的中学课堂教学对话案例,为其他的教师与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与模式。

2、本研究对学生的基本设想:

通过“对话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通过"对话式"教学,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实施

1、准备阶段

2008年3月—2008年4月: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查阅理论文献,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制作、发放调查问卷。

2、申报阶段

(1)2008年4月:

课题组组成。

讨论形成课题核心内容的基本构想。

(2)2008年5月: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3)2008年6月:

申报衢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开始被立项研究。

3、研究阶段

(1)2008年7月-9月:

进一步讨论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并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2)2008年10月17日:

参加衢州市课题立项会议,听取衢州市教科研规划办毛佩清所长对课题管理的说明。

听取浙江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卢真金教授作了题为《教师开展课题科研的几个节点》的专题讲座。

(3)2008年11月—2009年4月:

按计划进行语文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及时记录,及时交流,及时做出相关的教学调整。

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论文,形成阶段性成果。

4、总结成果阶段

2009年4月—2009年8月:

总结,整理案例和论文。

2009年8--9月:

讨论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推广实践经验。

2009年10月:

完成课题的研究。

三、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原则策略

1、探讨对话教学有效性坚持的原则

为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有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民主平等原则。

民主、平等是高中语文课对话式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

第二,互动合作原则。

沟通与合作是高中语文对话教学得以实施的必备条件。

第三,开放对话原则。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于20世纪初提出了“对话哲学”概念,他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的心灵到另一个开放心灵的话语”。

鼓励学生充分的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展开对话,在一种交互地、开放的情境中放飞每一个人的心灵,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2、探讨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行为策略

对话教学中教师的有效行为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指导课前预习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第二,巧设问题是有效对话的核心。

第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是有效对话的保证。

第四,调控对话场面,引发思维碰撞,使对话走向深入。

(二)研究的内容范围

1、选择重点研究的篇目

从必修一至必修五的五本书中及《<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选修课内容中重点选择一些课文进行对话式教学的研究。

(重点篇目见附页)

2、探究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活动的几种形式

(1)开设诵经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每天利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诗经》、《论语》、《孟子》、《大学》、《汉乐府》等经典篇目,让学生在与古人的对话中增加古典文学的素养。

         (内容见附页)

(2)参加辩论赛和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与学生对话。

①参加辩论赛。

2009年9月19日由孙慧丽等老师指导的潘炜栎等选手参加衢州市首届中学生《论语》学习辩论会。

本次活动很好地丰富了高中生的校园活动,增强了学校的儒学氛围,选手在也活动中获得了成长。

辩论本质上是一种对生活的体味,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而这恰恰是书本上所没有的。

最终,我校的徐牧怡等三人获最佳辩手奖,方梦婷、姜凯获最具知识奖,方梦婷获最具幽默奖。

②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学习必修一的“向青春举杯”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朗诵形式多样,有个人朗诵,有二人合作朗诵,有三人合作朗诵,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暨全国选拔寨,余晟艺被选拔参加全国比赛。

(学生朗诵篇目见附页)

(3)开设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与教师对话。

每周开设一节语文活动课,师生一起探讨苏轼、李清照等诗人及其诗词。

探究《聊斋志异》、《红楼梦》人物性格等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内容见附页)

(4)参加文学大赛中及语文素养大赛让学生与自我对话。

2008年6月,第十届“冰心文学”大赛中,罗丽娟获全国银奖,郑灵等三位同学获全国铜奖。

2008年5月,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张玲、郑嫣然两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

2009年5月,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姜珍妮获省一等奖,蒋玲燕等获省三等奖。

“人民书店杯”第三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中吴玲玲荣获高中组优秀奖。

2009年1月,在浙江省首届中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中,郑佳妮等同学在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

3、探究有效性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示例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创设多重对话形成的“对话场”,这个“对话场”涉及的对象甚多,但整个课堂教学的对话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重、多媒、多层的对话。

有效对话教学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动态、融合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要让学生在认识文本、理解文本、创新文本中实现“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学生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方式,与文本不断地融合,渐进地、动态地感悟。

课例一:

在学习了《<论语>选读》后,学生以“孔子我想对你说”为话题交流讨论,课后整理成文。

学生习作片段示例:

(一)欣赏你的永不言弃,赞赏你的苦中作乐。

你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你的追求很简单,你自有你的快乐,你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

抱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态度度过了一生。

你生前的政治主张遭到否定,如今却被我们所推崇为圣人。

当时,你的梦想只是梦想,而如今你的梦想早已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我们感受着它的美丽和芬芳。

(罗丽娟)

(二)你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你想恢复周礼,让人们回归到那个有礼、仁爱的社会。

因此,在你看到季氏“八佾舞于庭”时,你愤怒说道: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你看到民不聊生,君主忧愁,你作为臣子,于是提出许多治国方法,希望能为君主分担忧虑。

但似乎没人理解你,欣赏你。

无奈之下,你只得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但仍无人问津。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正显现出你的伟大!

(朱郑晨)

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民主、互动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关键。

学生由于知识的缺乏、人生经验的不足,在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许多问题可能会理解得不够透彻,甚至可能会对文章形成误读。

这就需要学生与教师展开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对话水平。

课例二:

在学习《<论语>选读》中的《周而不比》这课时,学生对“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觉得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联系《论语》中和本课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帮助理解这则内容。

“周”,课文注释为“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可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理解,“周”是褒义词,有“合群,团结”的意思。

“比”是贬义词,有“勾结”的意思,和“朋比为奸”的“比”同义。

拓展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中的理解:

“‘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

一个君子做人处世,对每一个都是一样的,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

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

‘比’是象形字,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

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

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

相反,是比而不周。

”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把握了文本难以理解的内容。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创造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对话,指的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

不同的学生通过对话、讨论和交流,思维碰撞中,随着问题不断提出和消除,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就会不断地提升。

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例三:

学习高尔基的《丹柯》一文,这篇文章反映丹柯的勇于牺牲,敢于实践的精神及义无返顾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

巴金说过,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丹柯的精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每人谈谈学习《丹柯》一文的感悟。

可从“丹柯带给我的感动”去谈,并联系现实谈谈现实生活中的“丹柯式”的人物,最后整理成文。

学生交流片段整理:

片段一:

一位英雄,一位勇士,为族人掏出心来点亮前进的路,却又在族人的无视下颓然死去。

牺牲自我,点亮他人,这才是精神与勇气的升华,才是人生的价值。

丹柯让我想到了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孟祥斌、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留给人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丹柯也让我想起了张米亚老师,“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汶川县映秀镇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叶敏迪)

片段二:

他以一颗勇敢的心带领着人们朝着太阳奔跑。

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带着人们躲过了暴风雨,来到心目中的理想场地。

那颗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倒下了。

但无知的人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汶川地震中,什邡龙居小学年轻女老师向倩用生命保护学生,人们发现她时,她的身体断成两截,但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

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那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人们再也见不到那个伟大的人,至少记得,那些出现在草原上的火星。

在雷雨到来之前,如果你看到蓝色的火星,那就是丹柯的心,也许是向倩的那双紧搂学生的手。

(郭涵)

学生层层深入,各抒己见,使课堂生成精彩不断。

(4)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联系、拓展的对话

课例四:

学生学习文本,通过拓展,联系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在学习必修三的课文《品质》和《老王》之前,学生预习课文,为鞋匠格斯拉或车夫老王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评传,用一课时进行交流,通过读写结合,合作交流,比较格斯拉和老王形象的异同,又深入地了解这两个人物的美好品质,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并拓展现实生活中的有着美好品质的人物。

学生查找资料,找出感人的人物事迹。

例如,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华益慰,他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

从医五十六年,他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他用他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孟祥斌、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留下一个温暖的启示。

2008年汶川地震,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最后时刻双臂护住4个学生。

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着,而他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些普通劳动者坚守职业道德,和文本中的格斯拉、老王一样都有着令人崇敬的高尚品质。

(5)师生与自我的对话—反思、重构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的自我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而最终目的是促成学生的自我对话。

语文教师的自我对话除却备课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外,还表现在对自己言行的自我反省上。

每一次反省都使自己站在自己的面前,用自省的目光审慎地打量自己,并运用内在语言进行心灵深处的自我拷问。

如:

我究竟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我设计哪种课堂适合学生?

类似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对话会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更好地促进与学生的对话和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对话表现在对教师讲解的思考、阅读中的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以及学习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等等。

教学中,如果缺乏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则不会深刻。

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对话能力,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提倡学生写话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写作中不断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生命的唤醒和自我人格的塑造,逐步完成自我主体的建构。

课例五:

在学习了《安妮日记》一文后,学生为这个美丽的少女的离去而痛心,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我提议大家能为安妮做点什么,最后大家建议每人为安妮写则墓志铭。

摘录部分学生墓志铭:

①你弱小的身躯所包含的绝不是你这个年龄所应有的,你是痛苦、勇敢的化身。

(黄莹)②请不要喧哗,安眠在这儿的人生前渴望和平与安详,现在也如此。

(方淑颖)③她将永远欢笑,来弥补她所饱尝的孤寂;她将永远自由,来弥补她曾失去的海阔天空。

(张玲)④这儿并不是她生命的终点,她的生命在她的日记中延续。

(陈若兰)⑤埋在地下的是她的身躯,投向天空的是她的胸襟。

(姚芳晴)

学习文本,学生的情感被调动,学生通过墓志铭这种形式,表达了对这位犹太少女的最深切的悼念之情。

课例六:

在学习外国小说学习泰戈尔的《素芭》一文后,学生觉得这个结尾意犹未尽,我就应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续写小说,设想这位美丽又善良的素芭以后的命运会怎样。

学生续写习作片段:

(一)素芭的丈夫又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姑娘没有素芭漂亮,没有素芭那样的会说话的眼睛,但她会说话。

素芭在这个家中逆来顺受,没日没夜地干活,但新妻子还是让丈夫抛弃素芭。

他们把素芭带到集市上,让素芭在一棵大树下等他们。

素芭一直等到集市上的人都散了,丈夫也没来。

素芭终于在第三天的晚上回到了婆家。

后来帕斯达帕听说了她的遭遇,决定来带走素芭。

丈夫答应可以用一头牛换走素芭。

素芭和帕斯达帕生活在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舒怡)

(二)素芭的丈夫又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但两年后,丈夫得了瘟疫去世了,素芭每天伤心落泪,她坐在院子里,看着天空飘下的片片雪花,这些雪花就如她的心一样清澈、冰凉。

素芭望着天空,看着片片雪花,心中的绝望和心酸不禁涌上心头。

这一切的一切让她感到无比的彷徨,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周佳钰)

学生以特有的人文情怀,关注哑女素芭的未来命运。

四、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分析

(一)教师方面

1、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了教学及科研水平

各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教改实验,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与建议,通过对话教学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丰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养成与教材对话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了丰富的课例、案例及教后感,提炼与总结优秀的中学课堂教学对话案例,为其他的教师与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与模式。

课题组成员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发表、获奖的相关论文案例多篇。

本课题组组长刘永前老师的教学案例被收入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名师教案精选》,受邀参编全国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丛书《语文必修课教与学》“小说阅读与鉴赏”部分的编写。

傅越峰老师的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教师版》等多种杂志和报刊上发表。

潘凌老师也有多篇论文发表。

孙慧丽老师除多篇论文发表外,并在衢州市2009年度首届高中生《论语》学习辩论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刘平文老师在衢州市高中语文教师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获得浙江省首届中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2、创建了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课堂教学效率从“低效”走向“高效”

课题组曾对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发现运用对话式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课堂对话通过双向的知识交流过程,提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师生通过对话交往,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师生其乐融融,课堂也充满活力。

(二)学生方面

1、通过对话交流,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课题组教师自觉地推行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合作和探究。

教师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等方式,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8年4月张玲、郑嫣然两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

2008年6月,在第十届“冰心文学”大赛中,罗丽娟获全国银奖,郑灵等获全国铜奖。

2008年10,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暨全国选拔寨,郑静、郑灵获校二等奖,戴欣怡、郑雯琴等获校三等奖。

郑静、余晟艺被选拔参加全国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09年1月,学生参加“衢州市文学素养大赛”,郑佳妮等同学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2009年9月19日由孙慧丽等老师指导的潘炜栎等选手参加衢州市首届中学生《论语》学习辩论会。

在三场比赛中,我校的徐牧怡等三人获最佳辩手奖,方梦婷等获最具知识奖,方梦婷获最具幽默奖。

五、评价与反思

本课题在探究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与自我的对话,在教学实际中获得了一些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