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02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以满足我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高端化发展需求为动力,带动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业发展,以系统集成业发展带动机器人本体制造,以本体制造带动控制、驱动、减速、传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器件、关键材料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

——创新驱动、自主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并举,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建设创新平台,着力突破控制器、驱动器、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机器人本体和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寿命,实现我省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安全发展。

——骨干带动、集聚发展。

以机器人产业园为依托,发挥企业在各自行业领域拥有的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机器人整机研发制造骨干企业,吸引一批专业优势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配套发展,打造产业链完善、自主配套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区。

——服务先行、蓄势发展。

以研发生产市场需求空间大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为出发点,密切关注世界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开展人工智能、传感识别、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减速机构等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发展中高端智能机器人产业蓄势储能、夯实基础。

——开放合作、提质发展。

在深耕我省乃至全国中低端机器人应用市场的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条件,靶向引进我省紧缺的机器人产业高端人才和高端项目,提升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效益。

(三)

发展目标。

到2017年底,建成2-3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3个机器人产业技术(应用)研究院,培育50家以上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骨干企业,10个以上知名自主品牌。

在1950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初步建成10个以上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的标准、认证、检测、培训平台;

智能机器人研发水平有明显提升,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完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产业发展规模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25%,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将广东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制造业重要基地。

2、重点行动计划

(1)创新驱动发展计划。

1.工作目标

到2017年末,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龙头骨干企业普遍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覆盖率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

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品销量占当年广东省新增销量的50%以上。

2.重点任务

——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部省市或省市联手推进,加快建设国家级(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佛山)、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充分发挥广东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基础研发和技术队伍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撑作用,为全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标准化、基础技术、新产品研发、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等公共技术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和产业园区组建机器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开展机器人示范应用。

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重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开发机器人新产品、新装备,引领行业示范应用。

支持省内科研机构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机器人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省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水平。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地市政府)。

——实施研发机构覆盖行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企业设立专职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建设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构建以机器人骨干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产业联盟,引导联盟成员在上下游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业标准制订、产业链配套合作、产品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环节紧密合作,推动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发展。

2015-2017年省级企业转型升级专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题)、(发改系统归口管理的财政专项,请省发改委补充)、(科技系统归口管理的财政专项,请省科技厅补充)应重点支持机器人领域企业创新能力、(请省发改委补充)、(请省科技厅补充)建设。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

——实施智能机器人科技重大专项,突破自主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工艺瓶颈。

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省智能机器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在机器人本体设计和制造技术、软件系统和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减速器设计制造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传感技术、可靠性设计分析与验证技术等方面实施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提高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自给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为主要抓手,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方式,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环节和核心零部件。

(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产业集聚发展计划。

到2017年末,建设2-3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引导企业、项目、人才、资金向园区集聚,形成高端企业集聚、产业链完善、配套服务齐全、整体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园区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的比例达到50%以上。

——省市共建机器人产业园,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选择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有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有承载产业发展的地域空间,比较优势明显的地市,以省市联手共建方式,培育建设2-3个省级机器人产业园,并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积极申报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园区。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专项扶持政策,引导企业、项目、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产业园区集聚,将产业园打造成引领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地市政府)

——加强招商引资,做大产业增量。

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发挥省市各自的优势,联手合作,针对我省机器人产业缺乏龙头高端项目带动的短板,面向国内外机器人领先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领先企业的重点项目和先进技术,尽快做大我省机器人产业增量,带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各有关地市政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骨干企业培育计划。

到2017末,培育发展50家以上机器人产业骨干企业,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专业优势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2.重点工作

——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骨干企业,打造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先锋队和主力军。

将机器人“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以“一企一策”的措施,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培育)企业认定框架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选择、动态管理的原则,汇集各方资源,重点培育50家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国产化程度高、经营状况良好、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发展初具规模的机器人产业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引领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和承载产业发展重任的主力军。

支持有条件的机器人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对2015-2017年期间成功在资本市场(包括A股与新三板等)上市的机器人骨干企业予以奖励。

(省经济和信息化、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实施骨干企业建设重大专项,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组织实施省级机器人骨干企业建设专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机器人产业重大科技专项、试点示范等国家项目。

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额度资金,加大对以工业机器人“工作母机”财政扶持力度。

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试点设立“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专项土地指标,支持“工作母机”类制造业项目加快落地。

(省经济和信息化、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

——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健全我省机器人产业体系。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路径,着手培育发展针对家庭清洁、教育娱乐、餐饮服务等中低端服务机器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支持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卫生领域用服务机器人发展,突破精细介入感知技术、快速个性化组织建模与治疗等关键技术。

加快发展电力检测维护、防灾救灾、建筑、无人船、无人机、民用防爆、军用安全保障等特种机器人。

(四)

机器人应用示范计划。

到2017年末,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建设10条智能生产线和无人车间,建设2-3个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和10-15个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市申报国家机器人应用示范区,3年累计新增机器人5万台,制造业万名员工机器人数量达50台,进入国内领先水平,开展机器人应用的行业和企业,平均劳动成本下降1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0%,质量效益提高10%。

——开展机器人示范应用。

选择汽车和摩托车制造、电子信息、五金家电、纺织服装、卫浴陶瓷、建材、食品医药等我省产业发展基础好、需求迫切的制造业领域,开展机器人示范应用。

2015-2017年省财政设立机器人示范应用专项资金,主要以事后奖补的方式,对开展机器人应用的企业按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鼓励有条件的地市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省市联手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自主可控的本土生产的机器人和成套自动化智能化装备。

对符合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机器人产品列入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并享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扶持政策。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有关地市政府)

——加快发展机器人系统集成服务业。

优先鼓励和支持现有的系统集成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创新业务模式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到2017年末培育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集成骨干企业。

支持有条件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发展,延长企业价值链,为用户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本企业机器人产品的市场应用。

发挥我省高端机器人应用市场需求大的优势,吸引国际机器人先进企业在我省设立机器人应用工程中心。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金融办、各地市政府)

——建设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新建或改扩方式,高起点高水平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和无人车间。

在电子信息、陶瓷、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等重点行业各建设2-3个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力争示范项目中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国产化率达60%以上。

积极申报国家机器人(智能制造)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组织实施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以试点示范项目为标杆,带动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广泛应用。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有关地市政府)

(五)

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到2017年末,主要依托机器人产业园实施一批机器人产业新建和改扩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建设投资总额200亿元,新增产值300亿元,新增增加值40亿元。

——遴选100项2015-2017年投资建设的机器人产业新建和改扩建重点建设项目,参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土地供给、环评、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各有关地市政府)

——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保证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生产力。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各有关地市政府)

(六)

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1.工作目标

以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政府引导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联手合作,以培训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基础,以培养和造就一批研究开发工程师为中坚,以引进和培养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引领,打造一支梯次合理、分工有序、比例协调,满足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实施专项引才计划。

2015-2017年连续3年在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项目中设立机器人及相关领域人才引进专项,以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平台,面向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重点企业,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引进资深人才,力争每年引进2个以上机器人及相关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厅)

——加强机器人工程师队伍建设。

结合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鼓励有关高等院校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扩大机器人及相关专业本科和工程硕士招生规模,加强工程师后备力量建设。

鼓励企业通过在岗培训、以老带新、新型师徒等方式,加强企业内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对凡符合职称评定条件、企业聘任的工程师,经本人申报、企业推荐,省有关部门应及时予以评定。

(省教育厅、省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厅)

——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训,多渠道多方式打造一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应将技能型人才培训纳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在开展项目招商引资时,注意配套引进具有实操人才培训功能的工程技术中心项目。

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培训机构,开设机器人应用专题培训课程。

支持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开展定制化机器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训。

鼓励机器人应用企业开展员工在岗和转岗培训。

支持机器人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将操作、维护技术人员培训纳入整体解决方案。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三、保障措施

(一)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行政审批改革事项,为机器人及相关产业企业设立、人才引进、项目建设、土地供给、环评、融资等提供便利高效服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透明的营商环境。

大力扶持培育机器人应用市场,积极开展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

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资源配制机制,强化行业和企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投资、经营决策方面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完善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

省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应将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列为规划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积极制定和运用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形成促进较为完备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体系,促进政策目标聚集化、政策手段多元化。

对机器人产业园区、项目的有关审批事项实行“绿色通道”。

(三)落实扶持产业发展的财政税费政策。

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机器人推广应用专项资金专题,财政资金使用主要以事后补助方式鼓励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支持机器人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器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机器人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

鼓励各市结合地方财力制定实施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等设立机器人发展专题,支持成长性好的机器人企业发展重点项目。

积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专项资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国家鼓励发展领域进口设备减免税、企业研发费税前抵扣、创新券补助、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政府购买制度等财政支持政策。

(四)完善投融资环境,创新投融资工具。

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机器人产业领域,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创新,优先向机器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支持,拓宽机器人企业的融资渠道。

支持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融资,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融资租赁公司向中小微企业租赁设备产品目录中机器人设备的,按租赁合同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贴息。

鼓励各市通过产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和激励作用,通过对融资租赁、融资担保、保险投保和履约保证等融资服务进行风险补偿,以及对融资业务实施奖励等手段,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切实缓解当前机器人企业发展遇到的融资问题。

(五)优先保障土地供给,加强产业空间保障。

各地要优先安排机器人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对于新建、扩建项目和园区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指标。

进一步完善差别性供地政策,优化供地结构,“三旧”改造置换土地优先保障机器人产业用地需求。

(六)强化跟踪检查。

各地市、省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工作分工和责任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将工作方案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行动计划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加强宣传引导。

注重挖掘典型,充分宣传各地各部门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好的做法和骨干企业的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出具借鉴价值的经验模式和发展路径。

加强以报告、信息、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广示范、典型引路。

 

名词解释

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置。

本行动计划中的机器人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

其中,智能机器人又分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

工业机器人是指工业自动化中使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具有三轴及三轴以上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的自动控制操作机以及工厂用AGV运输车。

工业类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数控系统、应用集成、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维修与服务等。

服务机器人指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生活便利服务工作的机器人,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

如在家用清洁、医疗康复、助老及家庭服务、教育娱乐、餐饮服务等方面应用的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指针对危险场合及特殊行业应用需求,如在水下作业、灾难探测搜救、军事用途、民用防暴、特种环境等方面应用的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科技重大专项:

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的《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总体实施方案(2014-2018年)》中的智能机器人专题。

涉及该专项的智能机器人范围界定以该专项申报指南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