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17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③分布

(3)混合农业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也属于混合农业。

③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a.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相结合,在时间上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c.农场主可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微思考

1.农业地域就是农业生产地区吗?

提示 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农业生产的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的特征。

而农业生产地区内部都可能存在若干种且变化的农业经营方式。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对于我国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提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2)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业区借鉴。

(3)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微讨论

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和水稻的市场需求量都很低吗?

提示 

(1)水稻种植业并不都是机械化水平低

如日本经济发达,该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很高。

(2)水稻种植业产品商品率低不代表水稻市场需求量小

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人多地少,对水稻需求量大,但受经济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产品商品率低。

|案例分析|

湖南日报2017年1月24日讯 日前,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

我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4%,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结合材料探究: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的分布与其气候有何关系?

(2)上面的材料及图示景观,说明了水稻生产有何特点?

(3)图中同样是水稻种植,插秧方式有何差别?

为什么?

(4)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的单产量高,但为什么商品率低?

提示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主要位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具有适合水稻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

水稻也是喜温、喜湿的高产农作物。

(2)水稻生产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3)种植的地块面积小,主要采用手工插秧;

种植的地块面积大,主要采用插秧机机械插秧。

说明了土地经营规模会影响农业机械化。

(4)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稠密,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故商品率低。

|方法规律|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水稻种植业

(1)亚洲水稻生产的区位条件及区位优势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与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及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2)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水稻种植业是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并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受人多地少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具有“一大一小一高三低”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集约化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产高,但由于人口多,生产规模小,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发展规模经营

机械化和

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兴修水利工程

(3)水稻种植业的优势、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①突出两大优势:

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

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

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三是科技水平低。

③对策:

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

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水稻种植业各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以美国为例)

商品谷物农业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地域类型,其典型分布地区是美国的中部平原地区,我们以此为例从影响其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入手,来评价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①自然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评价

中央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

水源

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灌溉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

农业的区位条件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水运、铁路、公路交织——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人口

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地广人稀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工业发达,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科技水平高,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

⑥工业比较发达;

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

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③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与生产特点的关系

4.混合农业

(1)混合农业的概念、类型和分布可用下图表示。

(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①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发达便利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的鼓励扶持

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

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P63至P6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强度

土地等资源可持续利用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土地盐渍化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大量施用化肥

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杀虫农药

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

作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国内唯一的长绒棉基地,新疆已连续20多年实现棉花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和调出的全国第一。

在棉花生产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新疆广泛使用塑料薄膜。

但经监测发现,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量最高达25.6千克,最低达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为15.48千克。

(1)塑料地膜对新疆棉花生长有什么不利影响?

(2)新疆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可能导致哪些生态问题?

提示 

(1)残留地膜容易导致土壤污染;

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

(2)土地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地理环境,具体如下:

|综合思维|

1.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田“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98.1公斤,再创世界纪录。

从实践中证实了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攻关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使中国水稻超高产育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思考讨论:

(1)我国水稻受到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青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影响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提示 

(1)科技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问题。

(2)劳动力丰富;

市场需求量大;

种植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南方人喜食大米。

|人地协调观|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说明了水稻生产的哪些特点?

(2)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的单产量高,但为什么商品率低?

提示 

(1)水稻生产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水稻生产规模小。

(2)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稠密,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故商品率低。

|地理实践力|

3.位于美国北部北达科他州的格雷格夫妇的农场是商品谷物农业的一个缩影。

该农场面积有1200公顷,主要由格雷格一个劳动力耕种,在格雷格的仓库里堆放的农业机械令人眼花缭乱,联合收割机、四轮驱动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风钻机、农用轨道拖车、捆草机、播种机……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95%的农产品供出口。

(1)格雷格夫妇经营的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

(2)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提示 

(1)人均耕地多,可大规模生产;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

|区域认知|

4.图甲为澳大利亚某河流沿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图乙为该区域农事安排图。

图示区域农场内一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以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此外,用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回田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恰好是交替进行。

(1)为什么说该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为什么说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提示 

(1)土地交替使用,充分保持麦田肥力;

羊粪回田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2)农民对农场的土地利用,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改革B.气候

C.市场D.交通

2.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B.地形

C.光热资源D.水资源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水稻分布北界变化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区域逐渐向北推进,纬度越来越高。

水稻喜水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技术改革使水稻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第2题,新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无法实现大面积种植水稻,因此与东北地区相比种植面积较小。

答案 1.A 2.D

(2018·

南京模拟)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粮食生产优势区建设。

读我国水稻优势区分布图,完成3~4题。

3.我国水稻优势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D.劳动力丰富

4.东北逐步成为我国稻米优势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改善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业技术革新D.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我国水稻优势区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是其重要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多丘陵,地形不平坦,土壤也较为贫瘠。

第4题,东北逐步成为稻米优势区是因其稻米品质好,但东北热量条件差。

随着技术革新,东北逐渐克服不利的条件成为稻米优势区。

答案 3.A 4.C

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5~6题。

5.图示国家中部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高温多雨,自然条件优越

B.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不便

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D.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电力等

6.关于图中小麦区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农经营B.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D.农业科技落后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区为美国。

美国中部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等。

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因而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答案 5.D 6.B

河南十校联考)如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

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稻作农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8.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为混合农业。

第8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答案 7.B 8.A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北邢台市第二次月考)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简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土壤肥沃 ②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 ③雨热同期 ④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2.图中松嫩平原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沼泽破坏,湿地锐减

B.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森林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D.大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解析 第1题,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粮食单产高,①对;

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②对;

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对;

注意设问:

“有利自然条件”,④说法正确,但不属于自然条件。

故选D项。

第2题,松嫩平原地形平坦,黑土、黑钙土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土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选B项。

答案 1.D 2.B

读下表,回答3~4题。

2017年安徽、北京、黑龙江三省农用机械数量统计

省区

大中型拖拉机

小型拖拉机

8864

11653

732100

688300

145320

2380554

3.甲、乙、丙分别对应(  )

A.安徽、北京、黑龙江B.北京、黑龙江、安徽

C.安徽、黑龙江、北京D.黑龙江、北京、安徽

4.乙、丙两省区农用拖拉机结构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气温和降水

C.地形和河网密度D.土壤肥沃程度

解析 第3题,根据表中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数量可知,乙为黑龙江,丙为安徽,由此可知甲为北京。

第4题,黑龙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较少,适合大型农机生产;

安徽平原面积较小,加上河流较多,适合小型农机生产。

答案 3.B 4.C

西安八校联考)读图,完成5~6题。

5.若甲图中x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则与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

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

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

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解析 第5题,根据经纬度定位可知,乙图中的农业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故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这类农业商品率高,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人口密度小,根据甲图坐标轴的含义可判断出,③符合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第6题,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乙图中阴影区域也大量种植玉米;

美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等都高于我国;

美国的农场多为家庭经营,而我国以国有农场为主。

答案 5.C 6.D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

读表回答7~8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每公顷肥料施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956

977

2495

3150

人均产量/t

121.7

140.6

6.1

79.2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7.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A.缩小生产规模B.扩大耕地面积

C.减施有机肥料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8.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B.人均产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人均耕地面积大

解析 第7题,比较四个国家可发现,甲、乙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产量具有明显优势,应该是地广人稀类的商品谷物农业,但与丙、丁比较,甲、乙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所以其发展方向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8题,通过每公顷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等数据可排除A、B、D三个选项;

同时丙、丁两国每公顷肥料施用量大,投入劳动力较多,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故C项正确。

答案 7.D 8.C

水稻种植业也称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故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下图为美国水稻种植区图和世界水稻生产投入三角坐标图,其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投入。

读图回答9~11题。

9.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

A.产量不同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D.产品品种不同

10.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点最能代表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1.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②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便利的交通运输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水稻种植除了亚洲外,其他地区也有种植,但与亚洲的种植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国水稻种植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采用的是旱地直播技术、大农场经营方式与亚洲等其他地区存在差别。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由于地处人口稠密地区,所以在生产上投入的劳动力较多。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地处世界人口稠密和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区,且种植历史悠久。

答案 9.C 10.C 11.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

12.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

N~45°

N

42°

N~46°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单产/(kg·

hm-2)

7500

675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

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于美国和我国东北两大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异同及成因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从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机械化水平、社会协作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考虑。

答案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美国中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则是有大面积的水稻分布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

(3)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无霜期较长,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13.读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

(1)图甲中a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试评价其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2)图乙是图甲中b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试分析制约b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分析其形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