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36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叔孙通等

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

贾谊在其《新书·

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当时儒学: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4.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

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

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

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

C.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

5.吕思勉说:

“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

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

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履?

作者是在强调:

A.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 

B.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C.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 

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6.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

这与先秦儒

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

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

格物的目的是“致

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

材料意在说明:

A.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

B.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

C.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

D.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7.有学者认为: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

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

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

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8.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

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

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

和个人主义。

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9.“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

有孔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

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

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

10.马丁·

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

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

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

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11.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卢梭与同时期的其他思想家一样表达了对理性的崇拜,而他的《爱

弥尔》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

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这表明卢梭:

A.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D.强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12.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

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

原因是: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3.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

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

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

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 

B.八仙来自于民间

C.道教的广泛传播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4.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

化规律。

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

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15.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

感到印象深刻。

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

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

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清政府开

始了: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16.梁启超强调:

“然则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

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

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材料表明梁启超:

A.反对实行民主制度 

B.主张提高国民素质 

C.深刻批判辛亥革命 

D.倡导建立精英政治

17.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

“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

学的威权;

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

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

妄想、胡说”。

陈独秀此语旨在: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18.五四的激进民主派开始超越对西方具体宪政制度的盲目崇拜,致力于以观念变革为

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理想、民主价值等新理念,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

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

这说明激进民主派:

A.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 

B.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

C.超越了西方的思想规范 

D.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19.《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使用“节制资本”的概念。

明确了“节

制资本”的“要旨”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同年,孙中山在广州作

“三民主义”演讲,阐明“节制资本”的具体内容包括“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

资本”。

这表明:

A.振兴民族经济、改善民生 

B.实现资本国有、解决社会问题

C.反对军阀专制、捍卫民主共和 

D.号召民众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20.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

“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

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

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

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1.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

他在南巡谈话中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

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

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

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邓小平的这番讲

话主要反映的是:

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22.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

“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

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

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

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

”其中体现

“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23.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

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

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

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

天上的云彩

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

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

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浪

漫美,富有宗教神秘感。

下列与此画风格相近的是:

24.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

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

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第Ⅱ卷

二、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3大题。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前,对于中国文明及其历史命运,存在着大致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说中华文明

从来辉煌灿烂,500年前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之平和-平等的

发展模式,只是在1840年之后由于西方的入侵,才突然间被打断了发展(乔万尼·

阿瑞

吉)。

另一种看法则是说这个文明从根本上“一塌糊涂”,几千年来都是“专制”和“独

裁”,因而注定是要被“现代文明”所荡涤和抛弃的。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

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

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

的权利性规定。

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

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

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

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

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

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

典的总结。

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他强调人的重

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

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

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

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

……中国梦就是要让每

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

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让每个

人对未来有信心。

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公民意识形成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

(5分)

27.(15分)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华文化近代化在奋斗与挫折、希望与失望中

缓缓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它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

是表面的,特别是和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日本的迅速发展及其改造影响相比就更加明显。

它在中国却于数十年中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数量有限的办理所谓“洋务”的官

员之中。

在1860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向中国内地的渗透,就思想的交流而

言,收效甚少;

但事实上,这种渗透引起了社会文化的冲突,扩大了中国和西方之间心

理上的隔阂。

中国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他们自己传统的精神世界里。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

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

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

两种异

质文化不可避免的冲突,从洋务运动时的体用之辨,到维新变法时的新学、旧学之争,

再到五四时期的孔家店与德、赛二先生的对抗,科学与玄学的辩论,几十年间从未间断。

围绕着如何认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何评价封建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如何看待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学者各抒己见。

他们代表了不同阶级、阶层、党派、政治力量对于中华文化命运的共同关注,提出的种

种主张、方案,表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反省已经深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摘编

(1)据材料一,作者认为“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概括其依据。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中国文化近代化的状况,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文化反省的认识。

历史试卷(文科)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A

C

B

7

8

9

10

11

12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评分要点:

一等(12—8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4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论点:

中华文明由其自古以来的专制独裁而注定被现代文明抛弃

论据:

政治上,自秦朝开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专制。

经济上,重农抑商,限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坟书坑儒、文字狱、八股取士等,僵化了思想。

外交上,闭关锁国、海禁,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结论: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由其自古以来的专制独裁而注定被现代文明抛弃。

26、【答案】

(1)不同:

罗马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一定的制约。

(3分)

中国古代法律只规定臣民应尽的义务,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

罗马:

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6分)

(2)思想: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权在民;

自有平等;

崇尚法律等(4分)

影响: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

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认识:

深化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提供有益土壤;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意识提供践行通道;

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

(每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最多5分)

27、

(1)依据:

影响表面化、传播范围小、人数少、与日本对比。

(2)政治形势逼迫:

《马关条约》签订,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

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受质疑与冲击;

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革命派建立团体、学会、办报等。

文化反省有利于文化转型与社会进步;

文化反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文化反省伴随着痛苦与冲突,复杂艰难,不断深入;

文化反省时应有文化自信。

(任答三点给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