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080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及人的认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原理。

题干所引用的科学史上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人类的认识及科学未来成果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表明了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至上性;

同时,它也表明了就个人而言,包括“杰出的老科学家”,其认识具有相对性、有限性和非至上性。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揭示的: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

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

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答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干所引名言的涵义。

考生较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只是简单地注意到其中的“可能”与“不可能”等表面关键词,从而选择C。

但考生只要认真地审题后,就不难发现其真正的考点是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原理。

而且,选项A、B、C本身的观点就是错误的。

3.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实践高于认识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列宁明确指出: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认识和理论具有间接的现实性,因为它是现实的反映并能转化为现实。

但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作为人的客观物质活动,现实地改变着世界的状况。

只有通过实践这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人的认识和理论才能变成现实。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曾说:

“我不喜欢别人称我为预言家、未来学家或预测家。

因为我反对这么做。

我首选发明家。

我始终相信预见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可见,这位未来学家的真正意思是主张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

考生搞清楚这句话的涵义和理解“实践高于认识”的涵义,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选项A、B是明显错误的。

认识可能落后于实践,但也可能超越、优先于实践,作为实践的指导或先导。

选项D也是错误的,类似的有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4.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解析】本题考点涉及2004年的时事政治“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的完善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较低,基本属于常识题。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宪法和法律的修正是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完善的内容,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进步。

值得指出的是,本题是典型的以时事政治为素材来考查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题目类型。

这种题目类型是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的一个命题趋势,这也体现了考研政治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考查方向。

这既给考生提出了注重时事政治复习的要求,也为我们在把握出题方向和浓缩复习要点乃至猜中真题方面提供了借鉴。

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实在的货币 

信用货币 

观念上的货币 

现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二章中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货币,而只需要观念的或想象上的货币。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

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

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1000元 

2000元 

3000元 

4000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这一知识点。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由磨损程度决定的固定资本转移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本的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按其磨损的原因不同,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1)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这种磨损形成的原因有两个:

①由于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

一般来说,使用时间越长,使用强度越大,有形磨损也就越大。

②受自然力的作用引起的,如金属因氧化被腐蚀,这种磨损无论固定资本使用与否都会发生。

(2)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造成这种磨损的原因也有两个:

①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有机器设备的价值相应降低。

②由于技术进步,新技术的运用,出现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固定资本贬值。

根据本题提供的材料,“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

”显然,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本题题干中“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

”这一提示表明:

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精神磨损是1000元。

7.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五章中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这一知识点。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其客观必然性。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阶段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以交换为前提,交换以等价为条件,收入与投入相适应,因而必然产生多种分配方式与收入形式。

所以,D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本题属于基本的记忆型知识点,试题难度较低。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和工农武装割据等理论。

关于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毛泽东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其两个客观条件是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其两个主观条件是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该项知识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基础性重要知识点。

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消灭富农经济

保存富农经济 

限制富农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

本题属于记忆性知识点的考查。

关于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路线方针政策,应该成为考生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提出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建国初期,在新解放区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在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路线是:

“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从限制到逐步消灭”。

10.“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解析】 

本题引文来自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本题考查考生对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群众路线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刘少奇同志概括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以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原著内容作为素材出题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重要命题特色。

这就要求考生对毛泽东的代表性著作有一定的了解。

就总体复习方法而言,考生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史、论、著”三者的结合。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的内容,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记忆,是对1996年文科试题的重复。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内容,考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解与运用。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经济实力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军事实力的竞争 

政治实力的竞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中的内容,考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属于2005年大纲的一个新增考试点。

此题的现实依据与背景是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2003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多予、少取、放活” 

“统筹、协调、扶持”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5.以色列议会于2004年10月26日通过了沙龙总理提出的计划。

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005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

这一计划称为

双边行动计划 

单边行动计划

“路线图”计划 

中东和平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

1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联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联系的客观性说明事物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其本身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选项B排除。

联系的普遍性说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

联系的条件性说明联系是通过中介而实现的。

选项A、C符合原理。

信息是物质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一种重要中介,但它不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相反,我们可以说,物质世界的固有联系是信息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所以选项D排除。

本题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一种典型的命题方式,即以现代社会生活实例和最新科技知识作为命题素材。

这仍然体现了考研政治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注重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总体趋势。

考生们在较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基础上,认真审清素材,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

1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三大规律”

是有层次的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规律的特征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上“三大规律”体现出层次递进的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这些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和实现的、且必须予以遵循的规律。

所以选项A、B、D符合要求。

任何规律,无论是物质世界的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绝不是人创造的,所以选项C排除。

18.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主义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三章中的“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这一知识点。

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剥削收入。

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C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19.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五章中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知识点。

党的十五大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而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它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畴。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A是错误的观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当然要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20.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

道德为支撑 

行政为主导 

产权为基础 

法律为保障

【答案】ACD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六章中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近年来考研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04年在这一知识点上出了一道辨析题。

2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大资产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构成状况的知识点。

明确中国社会阶级的构成,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在早年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开头就明确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及其各自的地位、性质,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动力和革命对象。

就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所集中表述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于1941年11月6日发表的《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中明确指出: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考生如果了解以上毛泽东的该论断就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考生如果不熟悉该论断,但基本掌握了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状况的知识点,也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

2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党的理论长时期准备不足

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的基本知识点。

本题主要属于记忆性知识点的考查。

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过程”。

建设这项工程既存在有利条件,又面临着特殊困难。

根据毛泽东的经典表述,其特殊困难就包括了选项ABCD的四个方面。

2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中共八大及其提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知识点。

1956年9月召开了中共八大,刘少奇所做的政治报告分析了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中心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所以答案是B、D。

选项A可直接排除,选项C是干扰项,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如何处理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关系问题。

2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D. 

注重协调性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的内容,涉及到的是“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