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211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2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人体出汗

C.蛇的冬眠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5.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大树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D.鲸能游泳

6.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7.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物质B.能由小长大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8.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9.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10.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11.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性 

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 

D.应激性

12.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动物的取食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营养

人体的排汗繁殖

蘑菇由小长大排泄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点一:

仔细体会巴斯德关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还是来自肉汤本身”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思考: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

(2)巴斯德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两套实验装置?

如果只用B实验装置可以吗?

为什么?

(3)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点二:

巴斯德证明自己假设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由此可总结出:

(1)科学探究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2)体会每个过程的意义: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

探究计划包括和,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3)通过巴斯德的实验,你认为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的假设一定会与实验结论一致吗?

如果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

1.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证明的

A.达尔文B.巴斯德C.施莱登D.施旺

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观察时认真D.实验用具好看

3.探究过程中需要()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和测量法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4.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B.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

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

5.调查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

7.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A.低温和干燥B.低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低温和室温

8.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新鲜的肉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腐烂要比冬天腐烂得快些。

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位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

为此,它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他的假设:

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它们的水分烘干,在分别放入两个干燥的培养皿中。

甲培养皿置于冰箱里,乙培养皿放入温暖的地方,而且肉片上滴加少量水。

请据此分析:

(1)你预测他的实验结果是哪个培养皿的肉先腐烂?

(2)他的实验结果能不能验证他的假设?

为什么?

不能。

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有两个变量:

水、温度)

(3)你认为这一实验该怎样改进才较合理?

甲乙两培养皿都放入温暖的地方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会取拿和安放显微镜

3.知道如何整理和存放显微镜

探点一如何取、放显微镜

1.二人一组,练习正确地从镜箱中取显微镜的方法。

取时应注意①一手握②一手托;

③置于胸前。

2.如何放置显微镜:

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向;

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侧,便于眼向目镜内观察;

③置于桌子内侧,距实验台边缘7cm左右。

3.对照图1.2-2安装好和。

探点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一、自主学习:

1.参照课本图1.2-2,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1)握镜的部件是[  ]_____,稳定镜身的部件是[  ]_____,

(2)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  ]_____和_____上的_____。

(3)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件是[ ]_____,中央有[ ]____两旁各有一个

[ ]____。

(4)使镜筒在较小范围内升降的部件是[  ]_____。

(5)安装物镜的部件是[  ]_____,用眼观察的镜头是[  ]_____。

(6)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件是[ ]_____和[ ]_____。

2.通过操作认识并体会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同学仔细观察目镜,找到目镜的放大倍数。

比较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2)仔细观察物镜,并转动,使不同倍数的物镜对准通光孔,并注意观察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的关系: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3)你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等于。

(4)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可以发现,反光镜一面是镜,一面是镜。

你认为外界光线较强时应使用镜,外界光线较弱时,应使用镜。

(5)仔细观察遮光器,发现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

转动一下遮光器,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你认为外界光线较强时应使用光圈,外界光线较弱时,应使用光圈。

(6)转动一下粗准焦螺旋,再转动一下细谁焦螺旋,体会一下这二个准焦螺旋对调节镜筒升降的作用。

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调节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

探点三显微镜的整理和存放

自主学习:

实验后显微镜的安置:

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应将玻片取下,将其机械部分用擦拭干净;

若目镜或物镜被弄湿或弄脏,应该用轻轻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让两个物镜偏向;

转动,使镜筒下降至最低点,将反光镜,然后将显微镜锁入箱内,送回原处。

1.我们要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

A.遮光器B.转换器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A.遮光器B.转换器C.压片夹D.通光孔

3.显微镜的构造中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反光镜B.转换器和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D.通光孔和反光镜

4.要使物镜的镜筒迅速上升,应当调节()

5.对观察的物体有放大作用的是()

A.遮光器和反光镜B.目镜和物镜C.转换器和遮光器D.通光孔和反光镜

6.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我们应当选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7.显微镜的总的放大倍数是100倍,已知所用的物镜放大倍数是10倍,则目镜的放大倍数是()

A.90倍B.10倍C.20倍D.5倍

8.如果发现显微镜目镜上有污物,应用什么进行清除()

A.干净纱布B.擦镜纸C.吸水纸D.以上物品都可以

9.在使用显微镜时,必须对准通光孔的结构是()

A.物镜光圈B.转换器遮光器C.物镜目镜D.反光镜物镜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2

1.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3.能独立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导学】

探点一如何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操作练习

1.如何对显微镜进行对光?

(1)转动,使镜筒上升;

(2)然后转动转换器,使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4)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2.安装装片

(1)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载玻片中央写上一个很小的字母“b”,

将上述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2)移动装片,使字母“b”正对的中心。

3.观察

低倍物镜的使用:

①用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约时停止。

②用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如果不清楚,可调节,至清楚为止。

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像移动的方向。

二、合作探究

1.你组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是什么?

与实际大小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显微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缓慢移动装片,你观察到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3.如果视野中的字母偏向左下方,你认为应该如何移动玻片?

试试看。

4.如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你如何判断污点到底在哪一结构上?

探点二认识其他种类的显微镜

想一想:

除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光学显微镜外,还有哪些种类的显微镜?

第一关我夯基、我达标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排序是()

①选择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只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2.在作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时,小明同学正在用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此时他的双眼应()

A.同时从侧面注视物镜B.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C.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开D.双眼同时注视目镜

3.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字母“b”,则其实际应是字母()

A.bB.pC.dD.q

4.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细胞,他应选用下列哪一组合的目镜和物镜()

A.10×

10B.5×

10C.10×

40D.5×

40

第二关我综合、我提高

5.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他想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方移动B.向左下方移动

C.向右止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

6.一个同学在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有点模糊,此时他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反光镜D.转换器

7.王刚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使用10×

物镜时,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排细胞共有8个,当他换用40×

的物镜时(目镜不变),可以看到这排多少个细胞()

A.8个B.4个C.32个D.2个

8.有的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于是不断的调节反光镜,可仍不能对好光,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没有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或没有使用大光圈,或光线太弱等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1.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1.什么叫单细胞生物?

什么叫多细胞生物?

2.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探点二:

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合作探究:

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

目的要求(见课本)

材料用具:

显微镜、、、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方法步骤:

(一)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一般步骤。

此过程分两组进行,都可概括为以下六字诀,请结合课本理解这六个字的含义:

一“擦”二“滴”三“取”四“展”或“涂”五“盖”六“染”

甲组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乙组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一擦:

用干净的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二滴: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三取:

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撕取一块薄膜

用凉开水把口。

用从口腔侧壁处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

四展:

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中,用解剖针把其中的薄膜展平

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滴中均匀地涂抹几下。

五盖:

用夹起盖玻片,使它的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然后缓缓放平(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六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

思考:

1.为什么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液体时,甲组要用清水,乙组要用生理盐水?

2.如何在盖盖玻片时尽可能地防止气泡产生?

3.在取口腔上皮细胞前,用凉开水漱口的目的是什么?

(二)观察细胞的结构:

1.观察时,我们应先用显微镜的物镜进行观察。

标本应放在通光孔的。

2.通过观察,可以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和。

另外,植物细胞除了以上结构外,还有、等结构,这些都是动物细胞所不具有的。

3.细胞中颜色较深、近似球形的是;

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透明的黏稠物质是;

洋葱表皮内还有一些泡状结构叫做;

另外,植物绿叶细胞内还有。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中的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不易看清。

4.绘制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简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1.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玉米B.衣藻C.狗D.人

2.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中不易看清的结构是()

A.叶绿体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膜

3.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A.清水B.生理盐水C.碘液D.凉开水

4.吃梨时,流出的汁液来自()

A.细胞质B.液泡C.叶绿体D.细胞核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F→B→E→D→C

A.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B.撕取薄膜C.染色D.盖盖玻片E.放置材料并展平F.滴清水

6.绘细胞图时,较暗的地方应用()

A.铅笔点细点B.铅笔轻涂C.铅笔画虚线D.钢笔点细点

7.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

A.避免产生气泡B.避免使细胞数目增多C.避免使细胞数目减少D.避免盖玻片破碎

8.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A易于染色B.易于分辨细胞结构的各部分C.能让光线透过D.质量轻

9.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片中央滴一滴溶液,此溶液的成分和滴加此溶液的目的分别是()

A.0.5%的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状B.1.0%的生理盐水,使细胞皱缩

C.0.9%的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状D.0.1%的清水,使细胞膨胀

10.我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看到洋葱表皮细胞形状规则,而口腔上皮细胞不规则,这是因为洋葱表皮细胞具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质

11.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A、B、C、D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_____B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其他三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没有规范操作,请你给操作不规范的一个同学提出改进建议,使他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

你指导的是____A______同学,建议是盖盖玻片时,要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课前检测

1.仔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壁

2细胞膜

3叶绿体

4细胞核

5液泡

6细胞质

(1)在上图中标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动物细胞所不具有的结构是1、3、5(填序号)。

1.理解并记住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实验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一、分组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草履虫培养液、、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

1.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活动。

2.在载玻片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划通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可以发现草履虫从端向端运动。

说明草履虫能趋向刺激。

3.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说明草履虫能逃避刺激。

结论: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能够趋向刺激,逃避刺激。

1.观察草履虫时,所用的观察工具是。

2.取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吸取,因为培养液的表层,草履虫大部分聚集在表层。

探点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1页最后两段,思考:

1.对于单细胞而言,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这说明细胞是的基本单位。

2.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就像一个生物体的“缩影”,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担任着一定的,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3.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___。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

(3)遗传物质存在于[]___内。

(4)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___。

(5)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

(6)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的是[]___。

第一关我夯实和达标

1.对动物细胞内部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不可能找到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B.液泡C.叶绿体D.细胞质

3.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主要在哪一结构中完成()

A.细胞膜B.液泡C.叶绿体D.细胞质

4.连线题

细胞壁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细胞膜维持细胞形态

液泡切西瓜流出的汁液

细胞核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

第二关我综合我提高

6.分析课本23页“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思考:

为什么“多莉”和哪只母羊的形态更相似?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3.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和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4.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方面的价值。

细胞的分裂

阅读课本24页第一段及“细胞的分裂”内容,并仔细观察图1.2—15和图1.2—16回答:

1.________与_________是生物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的基础。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___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能使细胞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增大。

3.细胞分裂可分为哪两个基本过程?

4.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

5.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是否相同?

6.一棵幼苗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是由于细胞生长的结果。

这句话对吗?

探点二:

细胞的分化

阅读课本24-26页“细胞的分化”内容,并仔细观察图1.2—17和图1.2—18回答:

1.细胞的分化概念:

2.组织概念:

3.观察图1.2—17和图1.2—18,分别识别动物、植物的几种组织。

4.洋葱表皮、人的口腔上皮分别属于什么组织?

5.癌细胞的分裂特点是什么?

你能提出治疗癌症的设想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