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59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二、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6、“三男邺城戍。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

1.望高大雄伟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的特点;

2.高大雄伟

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的特点。

3.神奇秀丽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4.参天耸立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5.“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7.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9.这不但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示例:

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

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齐鲁青未了”是作者乍一见泰山,惊叹“夫如何”之余的揣摩之景。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个景色。

(30字左右)(2分)

7.“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有人说尾联中“凌”字是全诗之神,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示例:

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连绵起伏,满山苍松翠柏,绿意葱茏,一望无际。

7.“会当”,一定要。

作者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表现了他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凌”是登临、登上的意思,这里写出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的豪迈之情,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度。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望

杜甫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2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4答案:

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5示例一:

“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

“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6家书的珍贵;

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每问1分,共2分)

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以下为08年大庆中考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07年沈阳)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以下是03年咸阳中考题)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

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

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

“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答案:

  1.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2.参考示例: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3.忧中思家

  4.示例:

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5.D

  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9.D

陶渊明《归园田居》阅读答案

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3)根据这首诗概括陶诗的风格。

(4)用自己的话描绘“带月荷锄归”的优美意境。

(3分)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7.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

“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 

,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11、

(1)希望多收些豆子////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厌恶官场、喜爱园田

(3)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抒写平凡的劳动生活。

10、(4)皎洁的月光下,劳动归来的诗人显得充实而快乐。

他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丛中,构成了一副美好的月夜归耕图。

(5)隐居躬耕、不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参考答案

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D陶渊明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

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

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 

⑹A(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1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答题示例:

①绘意境:

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2、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13、示例: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

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10“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此诗想象奇特,颈联描绘出了两幅美丽的画面,第一幅是 

,第二幅是 

(2)此诗的尾联艺术地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请指出这种情感并简析其抒情的方法。

答:

(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 

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7.

(1)水中映月圆(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

(1分)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1分)

(2)思乡惜别之情。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故乡的水不忍分别,将我送出万里之外的情景,诗句不直接写自己的惜别之情,用故乡之水送我远行,依依不舍之状,衬托我浓厚的思乡惜别之情。

(共3分,指出情感1分,简析方法2分) 

(3)(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2分)答题示例:

③品技巧: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4.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分) 

②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答出大意即可)(3分)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诗中“夕阳迟”、“徙倚”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

12.(5分)

(1)夕阳迟:

夕阳缓慢地下沉;

徙倚:

徘徊(答对其中一个得2分。

(2)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1分);

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1分);

国家破败、动荡之忧(1分);

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答对一点得1分,最多可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阅

五、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1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的诗句“ 

, 

”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

11答案: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12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体。

13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12答案:

家国之恨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13答案:

A(2分)

15.

(1)诗歌以“”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 

end#沧波无限悲”这句话的理解。

学优网整理

15(4分)

(1)(2分)夕阳迟欲暮时

(2)(2分)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

“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又隐含无限的伤悲,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体。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

【阅读训练二】:

6.(2分)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________”到“________”,写景由近及远。

7.(2分)全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体。

【参考答案一】:

1.家国之恨身世之悲(意近即可)

2.A(“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

3.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4.陈与义《襄邑道中》原文、翻译与赏析

【参考答案二】:

6.“帘旌”、“夕阳”

7.家国之恨、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