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263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x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三)

(2010-03-1814:

33:

02)

转载

标签:

试题习题

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

教育

分类:

试题习题

15.(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

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诗一开头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

市人为财利所驱,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惟幽人才有雅事。

后两句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对比中凸现了出来。

16.(06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将:

岂。

②纪:

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 

(1)DE 

   解析 A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项

“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2)第一问: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 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

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

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

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

17.(05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 

(1)修辞方法:

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解析 此题选择的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历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景。

作者站立在宜阳城头观赏景致,只是城下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接着写远处,“涧水东流复向西”,清冷冷的山泉没有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

三、四句更进一步,继续写景。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经过了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欣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谢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不禁使人想像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

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是以乐写哀,以闹衬静,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虽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却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18.(05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群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19.(04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0.(04上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

(1)~(3)题。

赤 壁

 杜 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 ①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

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

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

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

(80字左右)

       答案 

(1)对仗(或对偶)

(2)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3)“荒矾鸥鸟满烟芜”是一句写景的诗句,但景中含情。

在荒芜的赤壁,借鸥鸟以动写静,更衬托出此地的凄凉,间接表达作者内心孤寂,而前一句“过此不堪回首处”是直抒胸臆。

而前三联都是叙述,只是结尾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情景交融。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1.(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

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

2.(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2)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案 

(1)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

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

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2009年高三第七次月考)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

乌鸦;②愔愔:

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

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

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

“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

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

(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4.(安徽省泗县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案 

(1)白诗:

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

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昔年与今年的对比:

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

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5.(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

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

(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6.(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

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

(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

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7.(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梅 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⑴从本诗末句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       (人名)。

⑵本诗首句表现了梅花           的品格。

次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的景象。

   答案 ⑴陆游 ⑵①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比喻 ③梅花纯洁、繁茂,漫山怒放

8.(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第二次抽样测试)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遇旧友

 吴伟业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①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注】 ①乱离:

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消息苦难真:

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

   B.拭眼惊魂定:

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的心安定下来。

   C.衔杯笑语频:

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笑语频频。

   D.白首两遗民:

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被遗忘的人。

(2)“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

请简要说明。

(3)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 

(1)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2)“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

两字呼

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突出了相逢的意外。

  (3)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

的盛情相待。

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

9.(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综合练习〈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①谢将军:

谢向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案 

(1)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2)“空”字是“白白地”“无用地”的意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

这个“空”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

颈联指出,“我也能像袁宏那样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我”的才华,与颈联的“空”来呼应,抒发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

  (3)尾联想象次日一早扬帆远去,落叶纷纷的情景,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凄冷寂寞,体现无尽的伤感之情。

10.(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

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

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11.(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

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②湘君: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

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

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

    ①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②意象奇特。

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

如“湘君”“清梦”“星河”。

12.(甘肃省天水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13.(天水市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6级)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

“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

韵,显得异常之美。

(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意思对即可)

 1.(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