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28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创造力危机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下载.docx

”2008年,胡锦涛指出:

“我们要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2013年,习近平指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创新是关系到国家强盛和民族安危的重大问题,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要素,[1]是组成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2]正如创造过程创始人美国学者奥斯本所说:

“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们的自然资源。

”[3]因此,对人的创造力的关注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国家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拥有高的创造力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

而且高中时期正是创造力大发展的时期,[4]因此对高中生创造力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创造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创新能力的统称,它是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开展积极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

[5]

  人的创造力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特征、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其中家庭以其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和亲密性而较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人们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其创造力越高,[6]如师保国和申继亮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中学生创造性关系的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的创造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于青少年的创造性。

[7]焦丽英对家庭背景对初中生创造力影响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孩子的创造力越高。

[8]在超常儿童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各种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都有可能出现超常儿童,但是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条件较好,收入较为稳定和生活充裕的家庭中,出现超常儿童的机率更大。

[9]这可能是因为优越的家庭物质条件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掌握更专业的知识,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有质量的家庭互动,从而激发和培养孩子更高的创造力。

  此外,人们也很关注学习成绩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人们较多地认为学习成绩越好的人创造力越高。

如我国有研究表明,少年班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高发散创造力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低发散创造力与学习成绩呈低相关。

[10]马莹华等对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入学成绩与创造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82,p<0.05)。

[11]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创造力和学习成绩之间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

如刘欣对高中生创造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很小,仅为0.052,且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12]吴晓颖对中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创造力与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仅存在较低的正相关(r=0.053,0.052,0.061)。

[13]但是无论研究结果如何,这里忽略了另外一层关系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已经普遍证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

[14][15]既有研究孤立地分析学习成绩与青少年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揭示的可能只是一种假关系。

  因此,本研究将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对高中生的影响放在同一个模型中分析,观察在控制了相关变量的情况下不同变量的作用机制情况。

而且以往的研究只考虑了客观的学习成绩这一变量,本研究中同时纳入主观的学习感受变量,以分析客观的学习成绩和主观的学习感受与高中生创造力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关系。

研究假设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高中生的创造力越高。

研究假设2:

学习成绩越好,高中生的创造力越高。

  三、研究方法

  自2008年以来,上海的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四所示范性高中先后在高一新生中设立科技创新班,用以探索在教育改革中如何早出创新人才、多出创新人才。

为了了解科技创新班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状况,受上海市科协的委托,本研究于2011年4月—6月对以上4所高中科技创新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也对部分普通班学生进行了调查。

共有421名高中生参与此项调查,其中男生255名,占60.6%,女生166名,占39.4%;

高一年级学生193名,占45.8%,高二年级学生202名,占48%,高三年级学生26名,占6.2%;

创新班学生290名,占68.9%,普通班学生131名,占31.1%。

(见表1)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高中生的创造力水平。

研究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16][17]该量表共包括50题,分为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4个维度。

其中冒险性的关键在于“猜测”,指面临批评或失败还能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即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好奇性的关键在于“疑惑”,指面临问题能感到怀疑并乐于追根究底,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特质;

想象力的关键在于“视觉化或具体化”,指善于直觉推测,能够在脑海中将各种意向构思出来,并加以具体化;

挑战性的关键在于“从混乱中理出头绪”,指在复杂混乱的情境中能临危不乱,寻找各种可能性,并找到问题的关键。

[18]该量表在国内外被广泛运用,被认为是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的创造力测量量表。

不过原量表采用3点计分法(即完全符合、部分符合、完全不符合),为了提高回答的区分度,本研究中采用5点计分法(即完全符合、部分符合、不确定、部分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进行测量。

该量表中各个维度都有部分反向题,因此在数据处理时需先对反向题进行反向处理。

反向处理之后,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4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

0.71,0.71,0.78和0.71,均大于0.7,说明内部一致性较高,信度较好。

各维度的得分由维度内各题的得分加总而来,为了便于理解和比较,再将各维度的分值转化为分布于0—100分之间的标准分。

自变量包括家庭背景变量、学业成绩变量[19]。

控制变量为性别、年级和班级类型。

 

  四、研究发现

  

(一)高中生出现创造力危机,想象力是短板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生在创造力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不高(见表2),其中最高的挑战性的平均分为71.834分;

其次为好奇性,平均分为69.285分;

再次为冒险性,平均分为64.496分;

得分最低的是想象力,平均分只有59.885分。

而且从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分布来看,想象力的得分也最低,这反映了当前高中生创造力出现危机的现状,其中又以想象力缺陷尤为突出,想象力成为高中生创造力发展中的短板。

  事实上,我国学生创造力不足,缺乏想象力的状况早已被相关研究所揭示并引起大家的关注。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做过一项名为“我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力与幻想”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研究结果显示,好奇心得分最高,为2.39分,挑战性得分2.28分,冒险性得分2.25分,想象力得分最低为2.18分,基本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20]

  在跨国的创造力比较研究中,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也较低。

如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

[21]胡卫平等于2001年对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英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明显比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更强。

[22][23]申继亮等于2000年以中美英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三者在好奇心、毅力、进取心、质疑精神、审美感和想象力6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除了质疑性以外,中国青少年在其他各项上的自我评价均低于美英青少年,自评具有初步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中国青少年的人数比例低于美英青少年。

[24]

(二)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不显著

  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父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对高中生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的影响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度。

这既可能是因为父亲的影响作用被母亲的影响所解释掉,也可能体现出父亲参与不足的现实问题,导致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父亲对高中生的创造力未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见表3)。

  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高中生的冒险性越高

  在冒险性模型中,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高中生的冒险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母亲为大专的,比母亲为高中及以下的在冒险性得分上要高出6.175分,且p<0.01;

母亲为大学本科的,比母亲为高中及以下的在冒险性得分上要高出5.278分,且p<0.05;

母亲为研究生的,比母亲为高中及以下的在冒险性得分上要高出6.358分,且p<0.05。

这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家庭教养上越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冒险。

  3.家庭藏书越多,高中生的创造力越高

  在本研究所有的变量中,家庭藏书是唯一的一个对创造力的4个维度均产生显著影响的变量。

在表3中我们基本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家庭藏书越多,高中生创造力得分越高的趋势。

而且家庭藏书在500本及以上的,比家庭藏书为100本及以下的高中生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上的得分分别高出6.653分、8.058分、11.677分和6.882分,且显著性均在0.01或0.001以下。

这充分说明了家庭藏书对高中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如有调查数据就显示,60%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阅读科幻书籍对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大有帮助。

[25]

  事实上许多具有高创造性的名人从小就生活在家庭藏书丰富的环境中,如数学家莱布尼茨、经济学思想家杰里米·

本瑟姆和历史学家托马斯·

麦考利就享有自家的图书馆,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数学家帕斯卡,英国著名经济社会学家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的家中都有丰富的书籍。

[26]可见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以丰富的阅读为基础,只要建立在广博的阅读和丰富的知识基础上,才更有可能激发人的思维,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4.学习成绩与高中生的创造力关系不显著

  与人们常常认为的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可能越具有创造力不同的是,本研究的数据表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更未能体现出明显的趋势。

相反,在好奇性维度上,学习成绩是中下(后20%-50%)的比学习成绩是上(前20%)的高中生的得分高出4.239分,且p<0.05,这说明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反而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有好奇性。

难道现存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好奇性乃至创造力吗?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思。

  5.学习感受轻松的高中生更具冒险性

  与学习成绩高低与创造力关系不同的是,高中生的学习感受与创造力呈正相关的趋势,即学习感受越轻松,创造力越高。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学习感受较轻松的高中生的创造力得分要高于学习感受部分轻松和较困难的高中生,而且在冒险性维度上,这种差异达到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学习感受较轻松的比学习感受部分轻松的高中生的冒险性高出3.673分,比学习感受较困难的高中生的冒险性高出5.014分。

这一方面说明学习成绩和学习感受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学习感受越轻松的高中生更有可能有时间和空间去追求和探索,从而体现出更高的创造力。

  6.女生的创造力显著高于男生

  在控制变量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女生在创造力的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

其中,在冒险性上,女生比男生高3.560分,且p<0.01;

在好奇性上,女生比男生高3.44分,且p<0.05;

在想象力上,女生比男生高7.046分,且p<0.001;

在挑战性上,女生比男生高2.829分,且p<0.05。

  事实上,在创造力的性别差异上,有众多的研究表明女生的创造力要高于男生。

如吴晓颖对中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的创造力要好于男生,[27]焦丽英对初中生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女生的创造力要显著高于男生。

[28]郑雪梅对初中生创造力的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在创造力总分上的主效应显著,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

[29]聂衍刚等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发现,女生在创造力的4个维度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在冒险性和想象力2个维度上达到0.001水平的显著度。

[30]这可能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有关,使得男孩和女孩得到同样的关注和发展机会,而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般而言,女生的自控力和成就动机等会表现得更高,从而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与既有文献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孩子的创造力越高不同的是,本研究的调查数据除了支持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高中生的冒险性越高之外,并未在其他的相关变量上体现出显著性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假设1未得到证实。

同理,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也未支持学习成绩与高中生创造力之间的显著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假设2也未得到证实。

这一方面可能与本研究的抽样对象的局限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还存在更重要的变量没有被分析到,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五、总结与讨论

  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人才和创新竞争的历史时期,我国也已经进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期,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代,谁更富有创新性,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国家是由个体组成,因此国家的创新能力要依靠国家中国民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中生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国家的创新能力。

众多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远远优于他国学生。

如2009年PISA项目的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在PISA测评中的成绩在被调查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一。

[31]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也屡屡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是与此相悖的是,在跨国比较中,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却要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老认为: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可见其核心问题在于人才的创新性不够,创造力不足。

  第一,高中生创造力危机,想象力是短板的现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是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没有想象也就谈不上创新。

我国高中生创造力不足尤其想象力偏低的现状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文化传统、学校教育制度、家庭教养方式等,如中国文化中强不确定性的规避意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庸的行为取向和等级关系等,都会阻碍中国学生创新潜力的发展。

[32]因此,国家和政府亟须高度重视新生一代的创造力问题,加强对新生一代创造力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二,家庭背景对创造力的影响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机制。

虽然本研究未能证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创造力之间的显著关系,但是不能据此就简单地下结论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创造力之间没有关系。

无论是根据一般常识还是文献研究结果,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其中既包括家庭硬环境的作用,更包括家庭软环境如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的作用。

因此,为了揭示家庭背景更为复杂的作用机制,需要有更深一步的研究。

  第三,学习成绩与创造力的非显著相关甚至负相关为应试教育敲响了警钟。

教育的初衷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也包括创造力的发展。

但是本研究中实证调查的数据显示,不同等级学习成绩的高中生在创造力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甚至在好奇性维度上还呈现出负显著相关,这就为当前以学习成绩作为最主要甚至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

《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33]可见,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发挥的更多是压抑创造力而非培养创造力的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型。

  第四,加强课外阅读为提升创造力指明了方向。

家庭藏书与高中生创造力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要性。

研究者早已认识到阅读对培养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认为阅读是培养创造力的摇篮,[34]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学习创造技法的重要途径。

[35]可以说,阅读对创造有不可忽视、不容低估的作用,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离不开通过阅读来继承、借鉴、反思和批判前人的创造成果。

[36]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在成长历程中丰富的阅读经历则从另一侧面证明了阅读对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

这也就是温家宝所强调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意义所在。

但是我国目前的阅读现状并不容乐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平均每人1年读书不到1本,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水平是非常落后的。

[37]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比2011年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有所降低。

[38]这就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提升新生一代的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上海4所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因此推论性有限;

本研究更多地分析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学业成绩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对家庭中的过程变量如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其他如学校、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作用考虑不足,这也是本研究中多元回归模型中附图4的解释力不太高的原因,而这些因素构成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慧工.国家核心竞争力三元素:

人才、创新、制度[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6.

  [2]倪鹏飞.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R].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7.

  [3]曾宪玉.知识经济与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D].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2005:

1.

  [4][10]林崇德.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865-866.

  [5]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5.

  [6][13][27]吴晓颖.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创造力和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D].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05:

1-12.

  [7]师保国,申继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1):

30-31.

  [8][28]焦丽英.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对初中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D].临汾:

山西师范大学,2009:

17-19.

  [9]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39.

  [11]马莹华,隋雪.学业成绩、创造力与入学成绩等因素的相关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

(1):

50-51.

  [12]刘欣.高中生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D].开封:

河南大学,2011:

11.

  [14]蒋逸民,教育机会与家庭资本[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61.

  [15][19]孙中欣.学业失败问题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

(1):

47-51.

  [16]Williams,F.E.CreativityAssessmentPacket(CAP):

Manual[M].Buffalo,NY:

D.O.KPublishers,1980.

  [17]Williams,F.E.CreativityAssessmentPacket(CAP):

Examiner'

sManual[M].Austin,TX:

Pro-ed,1993.

  [18]李伟清.国小资优生创造倾向量表之编制研究[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2012,37

(1):

81-82.

  [20][21][25]赵永新,王昊魁.中国儿童想象力太差[N].人民日报,2009-08-17(11).

  [22]胡卫平.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

33-37.

  [23]胡卫平.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比较(英文)[J].心理学报,2004(6):

718-731.

  [24]申继亮,胡卫平,彭华茂.东西方青少年创造力及其培养比较研究[M]//马抗美,翟立原.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40.

  [26]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57.

  [29]郑雪梅.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力的关系[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9:

19-20.

  [30]聂衍刚,郑雪.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

(2):

359-360.

  [31]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情况介绍[EB/OL].saes.org/homepage/Upfile/20101210/2010121059556413.pdf[2010-12-10].

  [32]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12:

3.

  [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88.

  [34][36]甘其勋.阅读孕育创造[J].图书与情报,2006

(1):

39-40.

  [35]甘其勋.阅读中的创造能力培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2):

14-15.

  [37]联合国调查显示中国平均每人1年读书不到1本[EB/OL].中国网.

  [38]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综合阅读率下降[EB/OL].人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